压铸基本概念之压铸模具设计方案课件.ppt
第二講:壓鑄模設計,撰稿:,壓鑄模的設計過程,一). 設計前的基礎性準備研究產品對象熟悉壓鑄機模具制造知識現場壓鑄工藝知識二).壓鑄模設計的工藝準備對零件圖進行工藝性分析對模具結構的初步分析選定壓鑄機繪製壓鑄毛胚圖三). 設計壓鑄模的基本要求符合壓鑄毛胚技術要求適合壓鑄生產工藝要求滿足模具加工工藝要求,結構 簡單合理,標準通用四). 設計壓鑄模模具結構的擬定與比較繪製模具總裝圖及零件圖模具圖樣的修正與定型,二. 壓鑄模的結構組成,一). 壓鑄模結構組成 定模:固定在壓鑄機定模安裝板上,有直澆道與噴嘴或壓室聯接 動模:固定在壓鑄機動模安裝板上,並隨動模安裝板作開合模移動 合模時,閉合構成型腔與澆鑄系統,液體金屬在高壓下充滿型 腔;開模時,動模與定模分開,借助於設在動模上的推出機構將鑄件 推出.,二. 壓鑄模的結構組成,二). 壓鑄模結構根據作用分類,(一)成型零件,型腔:外表面 型芯:內表面,(二)澆注系統,直澆道(澆口套)模澆道(鑲塊)內澆口余料,(三)導準零件: 導柱;導套,二. 壓鑄模的結構組成,二).壓鑄模結構根據作用分類,(四)推出機搆:推杆(頂針),复位杆,推杆固定板,推板, 推板導柱,推板導套.,(五)側向抽芯機搆:凸台&孔穴(側面),鍥緊塊,限位彈簧,螺杆.,(六)排溢系統:溢澆槽,排氣槽.,(七)冷卻系統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八)支承零件:定模&動模座板墊塊(裝配,定位,安裝作用),二. 壓鑄模的結構組成,二).壓鑄模結構根據作用分類,二. 壓鑄模的結構組成,二).壓鑄模結構根據作用分類,壓鑄模零部件設計,定義:1. 成型零部件:構成模腔的所有零部件的統稱. 2.結構零部件:保証模具有足夠的剛度,強度及正確安裝和模具正常工作.分型面的類型(一)分型面型腔的相對位置分類,壓鑄模零部件設計,(二)按分型面的形狀分類 平直分型 . 傾斜分型 3. 階梯分型 4 曲面分型,壓鑄模零部件設計,注意事項(分型面選擇的原則)分型後壓鑄件能從模具型腔內取出來開模後壓鑄件應留在動模上分型面選擇應保証壓鑄件的尺寸精度 和表面質量(產品的要求)有利於澆注系統和排氣系統的布置應便於模具加工,模具加工工藝的 可行性,可靠性及方便性,壓鑄模零部件設計,二.成型零部件的結構設計與尺寸計算,壓鑄模零部件設計,(二)成型零部件結構形式. 凹模 凹模常用的結構形式有整體式整體鑲入式鑲拼組合式瓣合式。凹模鑲拼的例子:(1)便於機械加工的鑲拼,壓鑄模零部件設計,(2)有利於脫模的鑲拼 A處橫向毛邊,不利脫模,且產生飛邊後型腔很難清理. 處形成的飛邊與脫模方向一致有利於脫模,壓鑄模零部件設計,(3)避免銳角的鑲拼,壓鑄模零部件設計,(4)防止熱處理變形的鑲拼(5)便於更換維修的鑲拼,壓鑄模零部件設計,.凸模和型芯 (1) 凸模是成型壓件整體內形的零部件,所以也稱為主型芯. 主型芯的結構形式有:整體式,通孔台肩式,通孔無台肩(螺絲固定)式及非通孔.,壓鑄模零部件設計,(2)小型芯的結構形式 a.小型芯要有起導流作用的圓角弧或倒角過渡,如圖a)所示。通常 台階c的大小為12,最小0.3。如果制成直通式如圖B)所示則金屬易進入配合間隙常期使用會侵蝕該處(圖中A處)嚴重時影響脫模。 b. 如果型芯雖有台階但制成清角而不是圓弧過渡過小的型芯在熱處理時會產生應力集中而折斷。,壓鑄模零部件設計,圓形小型芯的固定形式如圖所示:a)一般式通孔台肩 b)階梯式(固定長) c)壓塊式 d)螺塞固定 e)螺柱聯接凹模鑲塊和型芯的止轉形式有 (1)圓柱銷 (2)平鍵 (3)平面式,壓鑄模零部件設計,(三)成型零部件工作尺寸計算 1. 定義:成型零部件中直接決定壓鑄件幾何形狀的尺寸稱為工作尺寸 分為:型腔尺寸,型芯尺寸,中心距尺寸 徑向尺寸型腔尺寸 包容尺寸,磨損變大 深度尺寸 徑向尺寸型芯尺寸 被包容尺寸,磨損變小 高度尺寸,壓鑄模零部件設計,2.尺寸標注規定: )壓鑄件上的外形尺寸采用單向負偏差,基本尺寸為最大值,與壓鑄件外形尺寸相應的模具上型腔類尺寸采用單向正偏差,基本尺寸為最小值 )壓鑄件上的內形尺寸采用單向正偏差,基本尺寸為最小值,與壓鑄件內形尺寸相應的模具上型芯類尺寸采用單向負偏差,基本尺寸為最大值 )壓鑄件上和模具上的中心距尺寸均采用雙向等值正負偏差,它們的基本尺寸為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