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性斜视课件.ppt
1,共同性斜视,2,一、共同性斜视的特征,特征:1无论往任何注视方向做同向运动其斜度不变2眼球运动无障碍3左右眼分别注视的斜度基本相等或小于等于5度(第一、二斜视角相同)。,3,共同性斜视的病因,(一)发病原因 共同性斜视的病因目前还未能彻底了解,形成共同性斜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某一斜视病人而言,也可能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尚无一种学说能够解释所有的共同性斜视问题。 1、调节学说:眼的调节作用与眼的集合作用是互相联系的,一定的调节带来相应的集合。常常由于调节集合反射过强,其内直肌的作用有超出外直肌的趋向,而形成共同性内斜视。近视眼看近目标时少用或不用调节,集合力同时减弱,因此其内直肌的张力减低,有时就形成了共同性外斜视。近年来很多事实证明AC/A(调节 性集合/调节,即每一屈光度调节所引起集合的三棱镜屈光度的数量-三棱镜度/屈光度)比值,与眼位偏斜有密切关系。,4,共同性斜视的病因,2、双眼反射学说:双眼单视是一个条件反射,是依靠融合功能来完成,是后天获得的。如果在这个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中两眼视力不同,一眼视力受到明显的感觉或运动障碍(如单眼高度屈光不正,单眼屈光间质、眼底或视神经的病变等)妨碍了双眼单视的功能,就会产生一种眼位分离状态即斜视。 3、解剖学说:某一眼外肌发育过度或发育不全、眼外肌附着点异常,眼眶的发育、眶内筋膜结构的异常等,均可导致肌力不平衡而产生斜视。譬如内斜可能由于内直肌发育过强或外直肌发育不良或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 4、遗传学说:临床上常见在同一家族中有许多人患有共同性斜视。,5,共同性斜视的检查与诊断,详细询问病史(询问斜视出现的时间,与预后有关出现早,预后差,反之;间歇的还是恒定的,间歇的预后好;有无诱因、外伤、高烧史、治疗史), 有无家族史,视力(裸眼和矫正视力),屈光状态,眼睑和睑裂(假性内斜视内眦赘皮),注意瞳孔距离(60mm内斜的错觉,70mm外斜错觉),Kapp角,眼位(遮去遮-显斜,交替遮-隐斜)-斜视的定性检查,三棱镜-斜视的定量检查眼球运动, 同视机检查,双眼视觉检查。年龄:诊断斜视发生的最早年龄有实际意义,6,共同性内斜视共同性外斜视,共同性斜视的分类,7,共同性外斜视,先天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恒定性外斜视继发性外斜视 知觉性外斜视 连续性外斜视 残余性外斜视,8,根据看近与看远斜视角的不同,分为:(1)集合不足型:看近斜视角大于看远斜视角至少15。双眼视功能丢失快,应早手术。(2)基本型:看远与看近的斜视角基本相等,差别小于10。有发展趋势应早手术。 (3)外展过强型:看远斜视角大于看近斜视角至少15。斜视角稳定,儿童常见。,9,检查方法,方法:角膜映光和三棱镜距离:33cm和6m多次测量:外斜病人一天之中不同时间,不同健康,不同的精神状况下测出的斜视度都有差异。所以要多次测量。确定外斜的类型。,10,非手术疗法,屈光矫正:对屈光不正尤其是散光和屈光参差必须矫正。视网膜物象清晰可增强对融合的刺激。近视性屈光不正应全部矫正 对于儿童外斜视者,通常+2.00D以下的远视不予矫正。成人外斜视者,应考虑到屈光性视力疲劳,在不出现视疲劳的情况下,适当降低远视度数。,11,治疗弱视:先治弱视,后矫正眼位。负镜片矫正眼位集合训练手术,12,共同性内斜视,先天性(婴儿性)内斜视 继发性内斜视 (1)外斜视手术过矫。 (2)出生时或生后早期发生的视力障碍可能引起内斜视,又称知觉性内斜视。调节性内斜视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多为2-3岁,呈间歇性,中高度远视,戴镜后能够矫正眼位,可伴有单眼或双眼弱视, (2)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多在1-4岁发病,轻度远视,看近时斜视角明显大于看远时。,1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非调节性内斜视 :大幼儿早期发病,无明显远视,亦可能有近视,戴镜不能矫正眼位,单眼性者多伴有弱视。继发性内斜视:感觉性,手术后 的集合过强型:看近时斜视角大于看远时,有远视性屈光不正者,戴眼镜后看远时可能接近正位,但看近时仍有明显内斜视。 分开不足型:看远时斜视角大于看近时。 基本型:看近与看远进斜视角相似,,14,检查方法,方法:角膜映光和三棱镜距离:33cm和6m小儿不会查视力的,用拇指分别遮盖,观察单眼注视时角膜映光点是否在中心,强光是否引起缩瞳。阿托品散瞳验光。,15,非手术疗法,屈光矫正:阿托品散瞳远视全矫,近视欠矫。近视性屈光不正应全部矫正 有弱视的,可用遮盖或健眼点阿托品,当患儿可以交替注视时手术矫正眼位。,16,斜视矫正手术疗法,手术目的:1、建立双眼单视功能:双眼视轴平行,正常视网膜对应,视双眼单视功能的先决条件。2、改善外观。手术适应证:1、15,超过融合克服的范围。2、矫正屈光不正。3、非调节性斜视。4、弱视治愈,双眼视力平衡。5、废用性的斜视。手术时机:尽早矫正双眼视轴,有利于视觉功能和身体发育。,17,斜视矫正手术疗法,术前检查:1、眼部常规检查。2、眼位。3、眼肌运动。4牵拉试验。5、双眼视功能:Titums。6、眼睑,睑裂,提上睑肌力。麻醉:1、局麻,2、全麻手术并发症:手术效果预测:,18,手术设计,术式的选择:手术前应对斜视类型进行正确的分类。A .外展过强型:提倡双外直肌后徙;B. 基本型:双外直肌后徙,内外直肌截退术;C. 集合不足型:做内直肌截除或内直肌截除为主的内外直肌截退术。,19,对于内斜的人,看远看近斜度都较大,没有双眼视,可以做双MR减弱,MR后徙的最大量5mm调节性内斜视应在足矫3月,在手术残余的斜度,术后降度数。,20,手术量:外斜视:LR后徙一条15, 双后徙5-8mm 20-40 LR后徙6-8mm+MR截除3-7mm25-50 ,21,内斜视:MR后徙一条15-20 双MR后徙 MR后徙+LR截除5-9mm 20-50,22,结膜切口:手术原则:1,术前反复检查斜度和眼球运动。2,正确的手术设计。3,避免一条肌肉手术量过大,避免转动受限。4,儿童内斜适当欠矫,外斜过矫。操作要轻巧,勿将穹窿部的脂肪脱出造成粘连综合征。7,一次手术不超过两条直肌,二次手术至少半年后,23,术后处理,24,盖眼时间,尽量短用药:复视调节因素屈光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