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开发动态分析工作标准与要求经典讲课多媒体课件.ppt
开发动态分析工作标准与要求,2015年11月,1. 开发动态分析标准2. 开发动态分析基础3. 开发动态分析内容4. 开发动态分析要求,课 程 内 容,1、油田动态分析行业标准,一、开发动态分析标准,油田动态分析技术要求 SY/T 62251996,本标准参照中石油油藏工程管理规定和全国主要油田动态分析中采用的方法制定的。,2、气藏动态分析行业标准,气藏开发动态分析技术规范 SY/T 6108-2012,本标准规定了气藏开发动态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技术要求。,3、中石化油藏开发动态分析管理条例,2002年起实施,结合本油田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二、开发动态分析基础,油藏开发动态分析网络图,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1、动态分析概念,油藏开发动态分析: 根据准确全面的静态、动态及监测资料,应用相关分析技术,分析油藏的开采特点,研究不同开发阶段的主要矛盾; 深化油藏内在规律认识,明确开发潜力,提出下步调整方向与措施,实现油藏开发的最优化; 是认识油藏、改造油藏,科学有效地开发好油藏的重要手段。 核心: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二、开发动态分析基础,油藏动态分析是认识油藏开发状况和开采规律的唯一途径。,油藏动态分析是及时发现问题,实现油藏最佳监控的有效手段。,通过油藏动态分析,可以促进认识手段和研究手段,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藏动态分析是改造油藏,实现油藏科学有效开发的基础和前提。,分析意义,二、开发动态分析基础,2、动态分析意义,二、开发动态分析基础,3、动态变化特征,油层性质变化,油水分布变化,开发指标变化,孔隙结构,润湿性,油层温度,油层压力,纵向分布,层间分布,平面分布,开发动态分析,二、开发动态分析基础,3、动态变化特征,(1) 油层性质变化 油田开发特别注水后,储集层的物理性质将发生变化,诸如岩石表面润湿性,岩石孔隙结构及流体性质的变化,以及油层温度、压力场的分布等,这些变化控制着油水的运动规律和剩余油的分布状态。 油层岩石润湿性变化 影响润湿性的因素:岩石矿物成份,岩石表面的光滑度,油水性质的差异及流体饱和度等。随着含水饱和度增加油藏岩石逐渐由亲油向亲水转变,对油田开发有利。,二、开发动态分析基础,3、动态变化特征,毛管压力若油藏岩石亲水,毛管压力方向与流动方向相同,为动力;若油藏岩石亲油,毛管压力方向与流动方向相反,为阻力。,(a)岩石亲水时毛管压力为动力,(b)岩石亲油时毛管压力为阻力,润湿反转,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吸附,使固体表面的润湿性发生改变的现象。, 油层岩石润湿性变化,二、开发动态分析基础,3、动态变化特征, 油层孔隙结构的变化,有利: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大多数地层由于注水的冲刷,岩石孔隙间的粘土矿物,胶结物被部分带出,使岩石表面变得干净,岩石渗透率增加。 不利:另一方面出砂现象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对部分油藏由于粘土遇水膨胀,在注水开发过程中,使部分活喉道可能会变成死油道。,二、开发动态分析基础,3、动态变化特征, 油层温度的变化 对注水开发油田油层温度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会有所下降: (1)改变了地层原油和水的粘度及其粘度比; (2)改变了岩石的选择润湿性; (3)改变了原油的流变学性质。 油层压力的变化 油田开发过程中油层平均压力的变化与累积注采比的变化是相关一致的,它符合物质平衡方程(宏观)。 但其平面和纵向的分布特征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它也取决于平面、纵向的注采对应关系和相应的注采强度。,(1) 油层性质变化,二、开发动态分析基础,3、动态变化特征,(2)油水分布变化,油田开发过程中,油、水在油层中的运动是驱动力、重力、毛管力和粘滞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由于油层非均质的不同,各种力的作用程度有差别。 层内油水分布正韵律油层底部水淹型、水淹厚度小;反韵律油层,水淹厚度大,开采效果好;复合韵律均匀层,水淹厚度较大,开发效果比较好。 层间油水分布 注采对应状况,渗透率级差及分注率等因素控制。 平面油水分布 受岩性,注采强度,井网类型和方式,断层及生产历史等影响。,二、开发动态分析基础,3、动态变化特征,(3)开发指标变化,含水上升规律,产量变化规律,二、开发动态分析基础,3、分析方法,不同分析方法的特点, 理论分析:重点应用试验室资料; 渗流力学单相渗流为主的试井理论,适用于油田开发早期; 物质平衡O维模型,计算油藏的平均指标;经验分析:计算油藏平均指标,精度依赖于回归的数据点; 产量递减分析适应于递减阶段开发趋势分析; 水驱特征曲线分析适应于宏观开发趋势评价;数值模拟:考虑因素最全,需要参数最多;类比分析:考虑因素最少,选择相似油田,对比相同指标。,二、开发动态分析基础,3、分析方法,二、开发动态分析基础,4、基本任务,二、开发动态分析基础,5、分析对象与程序,分析对象:单井、井组、层系、区块、油田,陆相沉积的非均质砂岩油藏的开发,由许多小层组合成一个开发层系,由几口油、水井组成注采井组,许多注采井组构成一个动态区(层系),几个动态区组成一个开发区(区块),许多开发区组成一个油田。,分析程序: 应该按照小层(或油砂体)单井井组层系开发区块油田的顺序进行。,单井动态分析资料,静态资料,动态资料,钻井、完井、取芯资料,电测图及测井解释成果,油层分层及小层数据表,生产动态资料,试井测试资料,流体性质资料,动态监测资料,二、开发动态分析基础,6、基本资料,图件,曲线,数据表,编制归纳的资料,单井动态分析资料,二、开发动态分析基础,6、基本资料,编制归纳的资料,井组连通图,井组井位图,井组注采对应曲线,开发数据对比表,井组开发曲线,井组动态分析资料,二、开发动态分析基础,6、基本资料,收集整理的资料,构造 储层 流体性质 压力系统 驱动类型 天然能量 储量 开发历程 开发方案 调整方案 配产配注方案前期动态分析,编制归纳的资料,图件,曲线,数据表,区块(单元)动态分析资料,二、开发动态分析基础,6、基本资料,图件,构造井位图油藏剖面图油层等厚图小层平面图沉积微相图孔、渗、饱等值图油层物性频率分布图开采现状图流体性质变化图油层含水等值图油层压力分布图剩余油饱和度等值图,区块(单元)动态分析资料,二、开发动态分析基础,6、基本资料,毛管压力曲线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历年产油量构成曲线历年递减率变化曲线综合开发曲线时间油层压力(或总压降)曲线油层总压降累积亏空曲线驱替特征曲线含水率采出程度理论、实际曲线存水率、水驱指数采出程度曲线时间平均吸水指数、启动压力曲线采液、采油指数含水理论、实际曲线,曲线,区块(单元)动态分析资料,二、开发动态分析基础,6、基本资料,区块(或单元)开发基础数据表开发综合数据表综合调整效果对比表注采对应数据表分层储量动用状况数据表产液剖面、吸水剖面变化对比表阶段开发指标预测数据表经济效益评价表,数据表,区块(单元)动态分析资料,二、开发动态分析基础,6、基本资料,三、开发动态分析内容,根据变化,抓住矛盾,提出措施、评价效果。,先油井后水井,先地面、次井筒、后地下,单井动态分析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先本井后邻井,1、单井动态分析,三、开发动态分析内容,1、单井动态分析,分析程序,收集资料、绘制图表和曲线。对静态资料、生产资料、完井数据、施工作业情况、井史五大类资料收集齐全,编绘出必要的曲线和图表(如油水井连通图、注水采油曲线、吸水产出剖面图等)。搞清单井情况。包括地面流程和清蜡热洗等管理制度、井下管柱结构、机采井的抽油参数和示功图、油层的发育情况等。分析对比,揭露矛盾,从中找出主要问题。,分析内容,检查本井配产指标的完成情况、生产状况的变化及原因。分析油层压力是否稳定。分析含水变化情况是否符合指标要求。分析气油比变化情况。分析各个油层的生产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分析含砂量变化情况及原因。,三、开发动态分析内容,1、单井动态分析,油井动态分析内容及方法,一 地层的压力变化二 流动压力的变化三 含水的变化四 产液量变化五 产油量的变化六 油井的生产能力七 分层动用状况的变化,自喷井井筒动态变化:引起井筒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油层堵塞、油管存在问题、油嘴不合适、其它情况。机采井井筒动态变化:抽油井泵效分析;油层供液能力的影响;砂、气、蜡的影响;原油粘度的影响;原油中含有腐蚀性物质使泵漏失,降低泵效;设备因素,工作方式的影响;动液面(沉没度)分析等。,热洗、清蜡制度,掺水管理,合理套压的控制等。,油井井筒动态变化的分析,地面管理状况的分析,油井地下动态变化的分析,三、开发动态分析内容,1、单井动态分析,水井油层动态分析,一 注水井的油层情况分析二 油层堵塞情况分析三 注水量变化情况分析四 注水分层吸水量变化情况分析五 注采比变化和油层压力分析六 周围生产井的含水变化分析,水井井筒动态分析,一 油套压和注水量变化及原因分析二 测试资料的分析,水井动态分析内容及方法,三、开发动态分析内容,2、井组动态分析,注采井组是指以油井(或注水井)为中心、平面上可划分为一个注采单元的一组油水井。,三、开发动态分析内容,2、井组动态分析,注采井组动态分析的内容和方法,三、开发动态分析内容,2、井组动态分析,三、开发动态分析内容,2、井组动态分析,三、开发动态分析内容,3、开发单元动态分析,三、开发动态分析内容,4、油藏动态分析,月/季生产动态分析,年度开发动态分析,阶段开发动态分析,通过动态监测数据,分析目前地层压力和含水变化对生产的影响,提出保持高产、稳产及改善生产状况所要采取的基本措施,全面系统进行年度油藏动态分析,搞清油藏动态变化规律,为编制第二年的配产、配注和调整部署提供可靠依据,根据开发中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专题分析研究,为制订不同开发阶段的技术政策界限、综合调整和编制开发规划提供依据,油藏动态分析,三、开发动态分析内容,4、油藏动态分析,(1)月(季)度生产动态分析 主要应用开发动态资料分析油田生产形势和措施效果,发现生产动态存在的主要矛盾,制定相应调整措施,确保各项开发指标的完成。主要内容:1)原油生产计划完成情况2)主要开发指标(产油量、产液量、含水、注水量、注采比、地层压力、递减率等)的变化情况及原因3)主要增产、增注措施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4、油藏动态分析,(2)年度油藏动态分析 主要是搞清油藏动态变化,为编制第2年的配产、配注方案和调整部署提高可靠依据。重点分析的内容:1)注采平衡和能量保持利用状况注采比的变化与压力水平的关系,压力系统和注采井数比的合理性。确定合理的油层压力保持水平,分析能量利用保持是否合理,提出配产、配注方案和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措施。,三、开发动态分析内容,2)注水效果分析 分析区块注水见效情况、分层注水状况,提出改善注水状况措施; 分析注水量完成情况、吸水能力的变化及原因 分析含水上升率、存水率、水驱指数,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评价注水效果、波及效率、注采比、注采对应率。,3)分析储量利用程度和油水分布状况 应用吸水剖面、产液剖面、密闭取心等资料,分析油层动用程度、储量动用状况。 利用不同开发阶段驱替特征曲线,分析储量动用状况及变化趋势。,(2)年度油藏动态分析,三、开发动态分析内容,4)分析含水上升率与产液量变化情况 应用实际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和理论计算曲线对比,分析含水上升率变化趋势及原因,提出控制含水上升措施。 分析产液量结构的变化,提出调整措施。5)分析主要增产增注措施效果 对主要措施(如压裂、酸化、堵水、补孔、增注等)要分析措施前后产液量、产油量、含水率、注水量、井底压力的变化和有效期。6)总结油田开发重点工作的进展 精细油藏描述、新老区产能建设、区块综合治理、重大开发实验、钻采新技术等,(2)年度油藏动态分析,三、开发动态分析内容,(3)阶段开发动态分析,1)油藏地质特征再认识2)层系、井网、注水方式适应性:不同井网、井距下各类油层水驱控制程度、油砂体钻遇率、水驱采收率等方面分析其适应性。3)油田稳产基础分析:储量替换率、储采比状况,新井、老井及措施增油的变化4)油层能量保持状况,三、开发动态分析内容,(3)阶段开发动态分析,5)储量动用及剩余油分布状况:各类重大措施(压裂、补孔、调剖、卡堵水)对储量动用影响。储层的连通状况的分类统计,不同井网控制程度下储量的动用、水驱控制程度及剩余油分布状况,注入水纵向、横向波及及水洗状况。6)水驱油效率分析: 取心、室内做水驱油实验确定水驱油效率(微观水驱油效率) 油水相渗曲线确定水驱油效率 类似油藏、经验公式确定7)油田可采储量及采收率: 计算可采储量(方法的实用性) 分析影响水驱采收率的因素(油藏、流体的属性,开采方式及工艺技术以及经济),三、开发动态分析内容,(3)阶段开发动态分析,进行动态分析时,立足于开发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要矛盾,不同类型单元分析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单元分类依据,三、开发动态分析内容,三、开发动态分析内容,(3)阶段开发动态分析,分析油藏分层注水状况、注水见效情况以及主要水驱方向,并提出改善注水状况的措施。 分析吸水指数、驱动压力变化的趋势及原因。 分阶段和累积的含水上升率、存水率、水驱指数、水油比等指标的变化,并与同类型油藏或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注入水的驱油效率和变化趋势。,1)注水效果的分析评价,三、开发动态分析内容,(3)阶段开发动态分析,1)注水效果的分析评价,吸水变化规律,随着累积注水量的增加,含水饱和度增大,水相渗透率增大,渗流阻力降低,油层吸水指数逐渐增加。注水0.6倍孔隙体积、含水80%以后,吸水指数上升速度加快。,三、开发动态分析内容,利用吸水剖面、产液剖面、密闭取心、分层试油、单层生产、及分层调水见效等资料,分析研究注入水纵向波及状况、水淹、水洗状况及储量动用状况。,2)分析储量动用程度和油水分布状况,取心井水淹剖面图,A、正韵律油层下部水淹严重,上部水淹程度较低B、复合韵律油层见水厚度大,油层呈多段水淹特点,上下水淹差别较小C、均质层水淹程度上轻下重,但差异较小,见水,水洗,强水洗,水洗,三、开发动态分析内容,室内水驱油试验结果,注2倍孔隙体积水时,驱油效率49%。试7井实际资料数学回归处理,注2倍孔隙体积水时,平均驱油效率47.7%。,应用油藏数值模拟资料、测井精细解释资料及现场生产、测试资料综合分析注入水平面波及范围,搞清主要开发层或主力油层的油层水淹状况。,2)分析储量动用程度和油水分布状况,三、开发动态分析内容,2)分析储量动用程度和油水分布状况,利用不同开发阶段驱替特征曲线,分析阶段油藏储量动用状况及水驱油效果,丙型和甲型曲线是水驱油藏基础方法,但甲型数值偏高,这些包含水油比、液油比和含水率的方法,以方法8相关系数最高,方法实用。,某区块10种水驱曲线预测可采储量结果对比表,三、开发动态分析内容,3)分析含水上升率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应用实际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和理论曲线对比,分析含水上升速度,提出控制含水上升的措施。 分析产液量的增长对含水上升速度的影响,并提出控水稳油的调整措施。 分析含水上升速度和产液量变化对油田递减状况的影响,提出减缓递减的措施。,三、开发动态分析内容,3)分析含水上升率的变化趋势及原因,该单元中低含水期含水上升较快,含水大于60%以后,含水上升率变缓,与童氏曲线相比,基本按采收率40%的曲线运行。,含水上升速度分析,三、开发动态分析内容,三、开发动态分析内容,4)剩余油分布状况,、平面水淹严重,但波及程度有差异,层系剩余地质储量丰度图,剩余油分析从平面、层间、层内三个方面分析,水驱单元特高含水期重点从储层韵律性、夹层、大孔道等方面分析层内剩余油分布状况。,三、开发动态分析内容,复合韵律可视化驱替过程可以看到,无论是复合正韵律还是复合反韵律,水线均沿高渗透层向前推进。,、层内水淹,不同韵律段呈现不同特点,4)剩余油分布状况,三、开发动态分析内容,宏观平面,当渗透率在150010-3m2以下时,注水开发后渗透率值降低;渗透率值大于150010-3m2时,注水开发后渗透率值增大。高含水河流相正韵律储层底部形成大孔道,注入水沿大孔道窜流,导至厚油层上部剩余油富集,水井吸水剖面显示韵律层顶部吸水差,大孔道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层内剩余油的差异。,、大孔道对层内剩余油分布影响较大,4)剩余油分布状况,四、开发动态分析要求,一、要掌握油藏特征,基本要求,二、要认清油藏的开采规律和剩余油分布状态,三、要找准油藏存在的问题,四、要治理油藏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特别是在达到这几点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油藏类型和开发的不同阶段,抓住相应的分析重点,有创造性地开展分析和论述。,1、基本要求,四、开发动态分析要求,1)基础资料齐全、准确、实用2)分析方法科学 从分析表面现象向把握开发规律转变从生产动态分析向开发动态分析转变从单井、井组分析向油藏动态分析转变从解释动态、预测动态向科学调控开发趋势转变3)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析清楚开采的动态变化趋势清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清现阶段调整挖潜做法清进一步调整挖潜的对象和目标清开发调整(控)的工作部署清,2、评价标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