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件.ppt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四版),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组,1,(一)教学的主要内容,一、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2,数与代数,一单元、加与减(一)三单元、生活中的数五单元、加与减(二)六单元、加与减(三),3,空间与图形,二单元 观察物体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4,综合运用,整理与复习 P44总复习 P84数学好玩 P684,5,(二)教材的编写特点,6,“情境+问题串”就是将情境和问题串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问题串”指的是基于“情境”,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指向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实现学习目标。 “问题串”是实现启学引思、导学引教的有效载体。,1.情境+问题串,7,引导多种角度思考的问题串从一个情境引发的对多个问题的讨论:一年级下册第49页,8,引导多种角度思考的问题串采用多个情境,从不同角度促进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一年级上册第22页,9,上述两种不同形式问题串的结合在某一单元的一组问题中,既有“引导思考不断深入的问题串”,又有“引导多种角度思考的问题串”。,10,在一些内容中安排了“试一试”的内容,安排这一内容的课节都是3页,一般需要2课时完成;没有这一内容的课节都是2页,一般需要1课时完成。,2.试一试,11,12,“试一试”的内容不是前页内容的简单巩固,而是包含了与前页内容密切相关的新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需要学生课上探索和交流,是学生应该掌握的。,13,14,每个课节都安排了“练一练“,供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1课时2页的内容,其中包括1页练一练;2课时3页的内容,其中包括1.5页的练一练。正文和练一练的页码比例为1:1。,3.练一练和独立练习,15,一上,16,不做统一要求,更不做考试要求,1.5页练习与问题串一致0.5页配第一课时,后一页中,前1-2题与试一试相配,一上,17,“练一练”按照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三个层次设计,题目的比例大致为7:2:1。其中基本练习、变式练习作为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练习为问号题,不要求全体学生完成,更不做考试要求。变式练习可以从问题变式、情境变式、方法变式等角度来设计。,18,拓展练习力求体现在对于重要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发展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在繁杂度或者课程标准已经明确要求削弱的地方进行拓展。,19,“独立练习”按照(事实性)知识和技能、数学理解、解决(常规)问题、联系拓展四个维度设计。其中前三者是作为学生的基本要求,联系拓展为问号题,不作为统一要求。,20,特别注意了习题层次设计,尤其增加了一定数量的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习题,同时在保证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前提下努力控制计算练习的数量和复杂性,教材练习传递明确的信息“不以计算速度论英雄”,引导教师和学生更加注重对数学核心概念理解和运用、更加注重学生从事有意义的数学活动的经验积累。,21,一下P81第1题、第2题,22,在一册教材大约中间的位置(相当于学期期中时段)安排了“整理与复习”,在学期末安排了“总复习”。,4.整理与复习、总复习,23,按照标准(2011版)教材编写建议中的要求,教材需要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包括史料、背景材料、知识应用等,供学生选择阅读。对于史料、背景材料、知识应用等,教材首先关注的是尽可能结合正文和练习加以体现,也就是说,教材努力从数学发展史中挖掘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和问题情境(参看一下教材第25页说一说,读一读。你知道吗)。,5.数学文化,24,25,随着年级的升高,可使用的题材不断丰富,教材也设置了“你知道吗”的栏目,供学生阅读,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对数学的认识。考虑到学生的阅读量,这一栏目从三年级开始出现。,26,每册最后设计有“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和“问题银行”。“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旨在帮助学生对于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整理;“问题银行”是鼓励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将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的但暂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存入银行”,有些问题伴随着学习过程就得以解决了,有些问题将留待以后解决。,6.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问题银行,27,二、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数与代数,28,已学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加法、不退位减法及其应用,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后续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减法及其应用二年级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29,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方法,并达到并了一定的熟练,积累了大量关于数的知识,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30,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单元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剪发的意义。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口算。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多样性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31,课时划分,教学重点,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体会算法的多样性。体会减法的实际应用,激发数学兴趣。,33,教学难点,能熟练口算,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发现和提出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34,易错点,不理解算法,计算有误在数线模型上画线表示减法理解“比较两个量的多少”不准确,导致列式错误提出问题并解决,困难。,35,训练点,通过小棒、计数器、数线模型深入理解算理加强口算练习,提高熟练程度通过摆小棒、画图等方法理解“比较两个量的多少”练习根据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36,拓展点,写出得数相同的算式(含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尽量多写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发现规律。,37,已学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认 识与比较20以内数的认 识与比较,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 识与比较在具体情景中描 述数的相对大小 关系,后续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 与比较大数的意义及估 算,38,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20以内的数,初步感受自然数的意义,会比较大小,认识了个位、十位两个数位,感受了“满十进一”。,39,单元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百以内数的过程 , 体会百以内各数的意义理解计数单位“百”、“十”的意义 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关系,培养数感。,40,课时划分,教学重点,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百以内数的过程 , 体会百以内各数的意义理解计数单位“百”、“十”的意义。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培养数感,42,教学难点,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百以内数的过程 , 体会百以内各数的意义理解计数单位“百”、“十”的意义 比较数的相对大小,43,易错点,数拐弯数,如,29,(30)。31. 比较多个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相对大小。理解数的意义填数表,44,训练点,练习数数,填空、填数线等练习。加强数的意义理解,填空练习比较数的大小练习。设计练习比较数的相对大小。,45,拓展点,填数表练习用三个数字组成不同两位数,并比较大小。,46,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 加减法运算20以内数的 加减法运算,第五单元 加减法(二),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后续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下册100以内进位、 退位加减法二年级下册乘(除)加、减 的两步混合运算万以内的加减法 与混合运算,47,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初步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并且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理解了100以内数的意义,为100以内的加减积累了经验。,48,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并正确计算初步形成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单元目标,49,50,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并正确计算初步形成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51,教学难点,正确计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形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52,易错点,位数不同的两个数列竖式改竖式错题根据数学信息发现、提出、解决问题,53,训练点,竖式练习,进行变式练习。改错题练习解决问题填数线,54,拓展点,根据加法、减法算式的规律填算式。,55,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法、不退位减法及其应用一年级下册20以内数的 退位减法及 运用100以内数的 不进位,第六单元 加减法(三),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后续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上册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减法 与混合运算,56,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理解了100以内数的意义,并学习了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为本单元的学习积累了经验。,57,单元目标,在理解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理解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算理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通过交流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初步发展估算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计算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58,课时划分,教学重点,在理解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理解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算理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通过交流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初步发展估算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60,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正确计算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发展估算意识。,61,易错点,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列竖式计算退位减法改错题(森林医生)估算题,如80页队员乘车解决实际问题,62,训练点,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理解算法,改错题(森林医生)。解决实际问题,63,拓展点,先估算再计算练习,(书80页,队员乘车)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练习,书 83页,64,2、空间与图形,65,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简单物体,后续的相关内容三年级上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和形状不同第二学段三个方向观察用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体会不同范围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66,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为本单元观察物体积累了知识基础。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缺乏。,67,单元目标,经历观察实物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力。积极参加与观察活动,了解观察方法,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68,课时划分,教学重点,经历观察实物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力,70,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力,71,易错点,辨认在不同方向看到的实物的样子根据图片或照片判断在物体的哪个方向看到的物体。,72,训练点,在物体的不同方向看到的样子,是哪幅图,连线辨认图片的样子是在实物的哪个方向看到的。,73,拓展点,从实物的多个方向(如4个方向)看到的物体是哪个图片,74,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名称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图欣赏、设计图案,后续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下册直观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75,学情分析,学生已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对这部分内容很感兴趣。为学习本单元内容积累了一定生活经验。,76,单元目标,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初步培养空间观念能利用所学图形,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图形的特征。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进行设计。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图形的兴趣,77,课时划分,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初步培养空间观念能利用所学图形,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图形的特征。,激发学习图形的兴趣,79,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初步培养空间观念能利用所学图形,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图形的特征。,80,易错点,数图形,易漏掉。点子图上画图马虎,不准确、美观。找规律画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81,训练点,数图形练习。点子图上画规定的图形找规律画图折纸练习,82,拓展点,数较复杂图形的个数。如书37页5题,83,综合实践与复习,84,综合实践数学好玩(分扣子、填数游戏)整理与复习 教材第44页总复习,85,实践活动,1.结合具体内容设计的实践活动在教室里数一数、说一说小调查:你校一年级有多少个班,每班各有 多少人,哪班人最多,哪班人最少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86,2.独立设置的实践活动(建议三课时)数学好玩 分扣子 填数游戏,87,整理与复习 (一册书的中间位置),(建议三课时)我学到了什么我的成长足迹我提出的问题巩固应用,88,“整理与复习”分为“我学到了什么”、“我的成长足迹”、“我提出的问题”、“巩固应用”四个版块。“我学到了什么”帮助学生通过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来整理学习内容。,89,90,“我的成长足迹”体现了学生的成长过程。 “我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束后提出新的问题。,91,“巩固应用”,题目维度仍然包括知识技能、数学理解、解决问题、联系拓展。,92,总复习 (5课时),回顾与交流练习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93,“总复习”分为“回顾与交流”和“练习”两个版块。“回顾与交流”按知识版块复习,如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与几何等,内容是提出某一知识的一些关键性的思考问题,供学生在讨论问题中整理所学知识。 “练习”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全部题目均为基本要求。,94,95,谢谢大家,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