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专题高三二轮复习课件.ppt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河流,1,河流专题复习就是以河流为线索,将相关知识进行迁移、重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加深对主干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从而达到巩固、落实基础知识,提高相关能力的目的等。,2,以“河流”为专题涉及的主要考点有:,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等。,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河流的补给及径流的变化,河流与人类的关系,正孕育古老文明,便利现代生产生活反旱涝灾害、水环境问题合人地协调、流域可持续发展,世界、中国著名河流,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考察方式:1选择、判断2简答、综合:概括和描述;分布发展规律分析;成因、区位分析;国土整治措施(自然灾害、坏境、综合开发利用、区域可持续发展),4,5,知识体系构建,6,河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7,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8,9,B,10,C,11,12,13,14,15,2013高考题广东卷)1图3为1950-200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读图推断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 B流域降水量的增加,C上中游水库的增加 D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C,加,16,(2013高考题山东卷)图1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23题。,2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 降水量增加 B 蒸发量增加 C 下渗减少 D 地表径流减少3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1b分别对应的是( ) A 、 B 、 C 、 D 、,2.C,3.C,17,D,18,A,19,C,20,D,21,22,向心状水系(刚果盆地),梳状水系(淮河),扇状水系(海河 ),树枝状水系(长江、亚马孙河),放射状水系(海南岛),水系形状判定,请判定下图的水系形状?,23,(巩固提升)右图是某大河水系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图中所示水系形态多分布在 A平原 B高原 C盆地 D山地5图中所示水系分布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多属于 A海陆间循环 B内陆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以上都不是6下列关于该水系干流的水量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上游流量最小 B中游流量最小 C下游流量最小 D下游流量最大,4.C,5.B,6.C,24,下图中的河流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A、B、C为该河流不同河段上的三个点,其横剖面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78题。 7该河流的流向是 A自西北流向东南 B自东南流向西北 C自C流向A D自南流向北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河流位于北半球 B该河流位于南半球 C河流A处以沉积作用为主 D河流c处以侵蚀作用为主 9若在该河流上建一座水电站,位置比较合理的是 AA处 BB处 CC处 D都不合理,7.A,8.A,9.B,25,(2013高考题海南卷)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法国罗纳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图7左侧图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图7右照片)。,【答案】桥梁修建在河流的弯曲河段,右岸为凹岸,水深、流急,对河岸的冲蚀强烈;(5分)左岸为凸岸,河水浅、流速慢,河岸较少受冲蚀,对断桥的冲蚀作用很弱。(5分),26,下图4中甲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是EF河段河床示意图。丙是河流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图41.甲图中AB段河流() A.由西北流向东南B.由东南流向西北 C.水位A处低于B处D.不能确定2.关于乙图EF的河床剖面的描述及形成理由正确的是( )E岸河床较缓,F河床较陡 E岸河床较陡,F河床较缓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发生偏向,F岸遭受冲蚀力大 由于该处河流是弯道,E岸遭受冲刷力大A.B.C.D.,1.A,2.C,27,3.读甲、乙两国水系图及气候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题中信息,分析甲国中流经A、B两城市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2分),A城汛期为夏汛( 6月-7月)(1分)B城汛期为冬汛( 1月-2月)(1分),28,(2)结合题中信息,分析乙国流经路易港和C地两河的水文特征的共同点。(6分),流量较大; (1分)水位季节变化大; (1分)含沙量小; (1分)无结冰期; (1分)水能较丰富; (1分)汛期为夏汛( 1月-4月)(1分),29,(3)描述两国水系的共同特征,并分析形成原因。(6分),水系共同特征:河流流向均由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1分) 河流众多,水系发达; (1分) 河流短促; (1分),技巧点拨: 1.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关键是判读该河流所在区域的 ; 2.分析河流的水系特征,关键是判读该河流所在区域的 ; 3.河流特征的描述,应根据题中信息有选择有针对的作答。,气候,地形、地势,成 因: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1分) 气候湿润,降水量大; (1分) 岛屿面积狭小,(地势起伏较大。) (1分),30,C,31,D,A,32,(拓展提升)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 1.河流与气候 (1)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气候(降水与气温)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量、水位、结冰期、含沙量等(2)河流对气候的影响(湖泊水库等湿地) 气温(温差变小)、降水(增多)等,33,2.河流与地形的关系(1)地貌对河流的影响,地势影响河流的流向和流速,水能的多少等,流经山区,落差大,流速快;水能丰富。但易造成水土流失。 流经平原区,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水量丰富,易造成洪涝灾害。,地貌影响水系特点和流域范围:形成山地型河流、平原型河流,34,(2)河流对地貌的影响,可导致山洪或泥石流等灾害,山地型河流,侵蚀作用、搬运作用为主,形成V形谷,瀑布、峡谷、喀斯特地貌(崎岖不平)等,35,平原型河流,(2)河流对地貌的影响,36,(1)河流入海口海水盐度较低,部分河流入海口的盐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2)河流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渔场) (3)河流入海口海水污染情况,3.河流入海口与海水,37,(巩固提升)瀑布在地质学上叫做跌水,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流动的河水突然近乎垂直地跌落。这样的地区就形成了瀑布。若瀑布地带因断层构造使河流中断。则这种瀑布主要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另一种瀑布是因河床岩层硬度不同,以流水等外力作用的侵蚀和溶蚀为主导因素而形成。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结合下图,回答1011题。10瀑布最终会消失的原因是 A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 C侵蚀作用 D全球气候变暖11有利于图中瀑布发育的地质条件是 河床底部的岩石软硬程度不一致 断层构造 河流径流季节变化 褶皱起伏 A B C D,10.C,11.A,38,(08年全国文综)12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36分),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高考试题,(1)盆地(3分) 从(向心状)水系和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3分);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3分)。,答案,(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2分),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3分),流域大部分为盆地(2分),支流多(2分),集(汇)水区面积广(2分)。,(3)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2分),因为地形高差大, 河流落差大,流速大(4分)。入海泥沙量较少(2分),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4分);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4分),39,下图为森林覆盖的河谷在暴雨中呈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读图后请回答下列问题:(1)假设暴雨发生时,该河谷的森林早已被砍伐,试在图中绘出可能出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和含沙量曲线。(2)森林砍伐前后,该地区呈现的流量曲线特点及其成因是什么?(3)森林砍伐前后,该地区呈现的含沙量曲线特征及成因是什么?(4)以上分析,说明森林有什么作用?,(2)森林砍伐前,流量曲线变化和缓,显示流量较稳定,径流量变化较小;森林砍伐后,流量曲线起伏大,显示流量不稳定,径流量变化大。,(3)森林砍伐前,河流含沙量小且含沙量曲线变化比较和缓;森林砍伐后,河流含沙量大增,而且曲线起伏明显。,40,答案:(4)森林有重要的保护环境作用;涵养水源,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防止旱涝灾害;树冠能阻挡暴雨对土壤的冲蚀,植物枯枝落叶和根系对地表径流起着过滤作用,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若题目为森林植被覆盖较差的河谷在暴雨中呈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图(下左图),请绘制植林成功后的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答案为右图。),41,42,C,43,A,44,B,45,(拓展提升)1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2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3城市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分布在河流两岸和三角洲地区,其区位优势包括: 1.提供水资源 2.提供便利的航运条件(水运与港口) 3.农业基础好 4.地形条件好:地势低平,46,4河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世界农业发达地区多分布在河流两岸和冲积平原地区,其提供的有利条件有: (1)灌溉用水: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决定性因素。湿润地区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 (2)河流携带泥沙在中下游地区形成平坦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冲积扇等。地势低平,土壤深厚肥沃。 (3)便利的水运5河流与工业 工业沿河分布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1)河流的运输价值 (2)提供丰富的水资源(3)影响具体工业部门的选址: 对水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工厂:水污染工厂(印染厂) 、水厂的布局等。 提供能源(水能):我国动力指向型工业的布局(有色冶金工业)。 (4)平坦的地形6河流与人口分布 河流沿岸和三角洲地区往往成为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长江沿岸、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原因分析:工农业发达,城市集中;地形平坦;交通运输便利;历史发展悠久等。,47,(巩固提升)13.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万里奔流,途经11个省区和直辖市,是我国的第一大河。约占全国面积1/5的长江流域养育了全国1/3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3的GDP。长江的开发与保护是影响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事。2009年4月20日以“长江河口城市”为主题的第三届长江论坛在上海举行,共商健康长江、生态河口与美好城市的相互促进与和谐发展。(1)长江浩浩荡荡向东奔流入海,其间塑造了不同的地貌景观。看图完成下表。,(“V”型河谷)峡谷 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平原),48,(2)乙地(见图)所在的荆江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该曲流现象的形成与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有关。上图反映的是 Aa为凹岸侵蚀,b为凸岸堆积 Ba为凸岸堆积b为凹岸侵蚀 Ca为凹岸堆积,b为凸岸侵蚀 Da为凸岸侵蚀,b为凹岸堆积 (3)被誉为“黄金水道”的长江,凭借其流域内不同区域的地理优势,发展了区域经济。长江流域图中甲地附近建造的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工程是 ;丙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2)A,(2)A(3)三峡水利枢纽(三峡) 季风水田农业,49,(4)“母亲河”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但是经济发展使流域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读下图可知,该时段内长江流量小、水位高;流量未达历史最高,而水位却超过历史最高。其原因是:,(4)河床抬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泥沙淤积)或调蓄水源的能力减弱(占用河漫滩,围湖造田),(5)读图,长江口段南北两侧的河道宽度明显不同,较宽的是_(填“南”或“北”)侧。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5)南 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50,(6)目前在长江口相继建起了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与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等,其主要目的是 A发展第三产业 B增加入海径流 C丰富旅游资源 D保护河口生态 (7)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它以上海为中心带动周围城市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已成为目前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群。该城市群的发展与下列各项条件有关的是。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土壤肥沃亚热带湿润气候,温暖多雨历史悠久,人口稠密,技术力量强沿江靠海,地处“黄金海岸”依托本地矿产资源,发展重化工业经济意识开放,市场机制比较成熟自古以来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航空、水运为城市间的主要运输方式 A B C D,(6)D (7)C,51,52,53,54,55,56,57,58,59,(巩固提升)14.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其干流通航里程 2800多千米,是我国内河运输的主动脉,沿线的石化、冶金、汽车等原材料运输对水运依赖程度高达80。近20年来,随着中部经济与东部经济差距的拉大,长江河道治理和基础条件未得到有效改善,其运输能力仍有70未能发挥,和欧洲的莱茵河相比,其水量是后者的10倍。但年运量仅为后者的20。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利用程度较低。,(1)对比莱茵河,说明长江航运能力低于莱茵河的自然原因(2)三峡与虎跳峡为什么都水能资源丰富?可是为什么首先建设三峡水利工程?,答案:(1)气候原因:长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流量变化大; 莱茵河大部分为温带海洋气候,全年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流量变化小。地形因素:长江上游落差大,水流急,不利航运;莱茵河流经地区大部分河段地势低平,水流平稳补充:亚马孙河比莱茵河的航运价值低的原因?莱茵河沿岸工农业发达对航运的需求大;而亚马孙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工农业不发达,对航运的需求小 (2)都位于地势阶梯的交替处,落差大;都在长江干流上,径流量大。自然原因:虎跳峡地质复杂,在板块交界处;三峡地质条件稳定,花岗岩坚固。社会经济原因:虎跳峡处于西南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电力市场小(距离华中华东远),60,读图14“珠江流域图”和材料,回答问题。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61,(1)说明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2)简述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水电除外)。(4)针对红水河河段和西江河段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5)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达,分析该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地形崎岖,)落差大,水力丰富。,(2)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用电需求的增长;改变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人海泥沙减少,珠江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有利于提高珠江三角洲的防洪和防旱能力。,(3)发展旅游业;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木材加工和制药工业;发展水产养殖。,(4)保护森林,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水库防洪、灌溉的综合效益(或加固堤坝);疏浚航道。,(5)有利:地势低平;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河网密布,有灌溉水源;土壤肥沃。不利:多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62,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图12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13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14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2)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支流:发展航运。,63,(3)指出图13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方面的必要资料?,(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有所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4)地质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64,(2014江苏)下图是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65,B,66,A,67,68,C,69,B,7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