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程纲要的编写课件.ppt
,一、什么是课程纲要二、课程纲要和教案、教学进度、教学计划的区别三、课程纲要的常用格式四、课程纲要的四要素,一、什么是课程纲要,1.含义课程纲要:以纲要的形式呈现某门课程的各种课程元素 。广义:大到国家课程方案,小到教师写的教案或活动计划,都是课程纲要。狭义: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或指南和相关教材撰写的某学期某门课程(包括校本课程)的纲要。即学科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学材(教材)编制的某学期、某门课程、体现课程元素、指导学生“学”与教师“教”的计划纲要。它类似于国家课程的课标。,一、什么是课程纲要,2. 意义:(1)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某门课程的内容与要求;(2)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有条件;(3)有利于学生明确某门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框架 ;(4)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审议与管理。,二:课程纲要与教案、教学进度的区别1.课程纲要完整地体现了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2.教案往往着重关注内容与方法;3.教学进度表主要包括教学时间与内容安排,只有进度,没有教学;只有课文,没有课程;只有教师,没有学生;教案和教学进度表都没有完整地体现课程的基本元素。,三: 课程纲要的常用格式1.一般项目:学校名称;科目名称;开发教师;课程类型;授课对象;课时;日期。2.课程元素: 课程目标:(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4-6点;全面而具体;陈述格式课程内容:(我需要用什么作为载体? )知识与活动;选择与组织等课程实施:(我怎样带他们去那里? )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与活动安排;资源利用课程评价:(我怎么知道他们已经到哪里?) 基于目标的评(主体多元-谁来评价?内容多维-评价什么?回应目标,可操作可测评。方法多样-怎样评价?知识过程与结果评价)3.所需条件:需要学校提供什么样的条件,四: 课程纲要四要素(一)课程目标:(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 1.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灵魂。 制定目标的依据是对课程标准的分解以及对学生的研究、及对教材和其他资源的分析。 目标要具体,是可评价的、预期的学习效果,主语一定是学生。2.目标表述要把握四个要素:(1)行为主体:正确的是“学生应该”,而不是“教给学生”或“培养学生”。 (2)行为动词:分为含糊的与明确的动词。含糊的动词有知道、了解、欣赏、喜欢等;明确的动词有写出、背出、列出、选出、认出、辨别、解决、比较等。 (3)行为条件:如:借助字典;根据下图写200字的短文。(4)行为标准:标准分三类 完成行为的时间限制;准确性(即正确率);成功的特征。,3.学习目标的叙写,内涵:学习目标是指预期学习者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后的结果或行为变化,也是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它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并确定了教学评价的依据。学习目标的误写举例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分析: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含糊其词,难以评价。如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目的”代替“目标”。如“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学习目标的误写举例二,桂林山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静”、“清”、“绿”、“奇”、“秀”、“险”,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2.运用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你认为这一组目标的主体是什么?很明显是老师,老师怎样做,怎样运用课件,而我们设计目标应该是“学生应该怎样”,正确的课程目标的叙写,课程标准第二学段(3-4年级)的阅读目标是: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正确的课程目标的叙写,例如:制订三年级上册的教学目标我们怎么从中分解出三年级上册的目标呢?首先要依据三年级学生的学情,刚刚进入中年级,是一个过渡阶段,然后凭借我们教师的专业经验找出关键词分解,准确定位阅读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2.积累课文中的优秀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课程目标叙写几点要求,1.前提是钻研教材,思考重点要讲哪些内容?其次翻阅教学参考书,从中提取;最后学会从课程标准中去分解目标2.主体是学生,描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3.具体撰写要全面、适当、清晰。目标涉及三个维度,但是数量不宜多,46条即可,每条最好2-3句话。4.目标叙写层次要清,要有一定的顺序。如:课程总目标的层次(顺序):1、识字写字2、阅读(词语内容表达方法) 3、习 作4、口语交际 5、综合性学习,目标确立依据:课标、教材、学情,学习目标的叙写,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是学习者不是教师,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四: 课程纲要四要素(二)课程内容:(我需要用什么作为载体? ) 是指依据课程目标对教材的内容及相关的资源进行一定的选择与组织,它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等。 比如:三年级上册的课程内容就是八个单元的课文以及园地的内容。叙写课程内容时,不仅要写清楚每单元课文题目,还要把握好重难点,有条理地分配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时间,并要求我们明确所需相关的学习资源是否具备。),四: 课程纲要四要素(三)课程实施:(我怎样带他们去那里? )课程实施是指如何组织学生实现所期望(预设)的目标,需要教师确定教学活动是如何组织、实施的,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与活动的方式等。1.资源的利用。也就是课程资源的问题。包括:我们使用的教材、相关的读本(配套的阅读材料)、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等;还有借助音像教学资料、生字卡片、工具书等;另外,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当地的文物古迹、风俗民情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2.学习方式与活动安排。为了达成学习目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实施哪些教学手段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四: 课程纲要四要素(四)课程评价:(我怎么知道他们已经到哪里?) 学习评价;教学评价;方案评价;主体多元;过程与结果评价1.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各类的评价活动中,学生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因此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帮助学生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师长评价中不断反思,认识自我。比如我们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手册。2.评价内容多维化。针对目标的设定,设置可操作可测评的数量、质量的标准或等级。(识字、写字等级划分的标准等)3.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的方式要因学情而异,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鼓励多样化。比如我们每单元有测试卷,期末时有综合试卷进行评价。另外我们平时做的比较好的还有指导学生建立成长档案等。目前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如何依据年级特点对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评价,还需要大家集思广益,鼓励创新适用。4. 课程评价不但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同时也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例证),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