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与组织课件.ppt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与组织,主讲:付飞飞,2016年6月21日,本次讲座主要探讨的问题有:,什么是区域活动?(是什么?)区域活动对于幼儿发展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如何设计区域活动?(怎么样?)如何指导区域活动?(怎么样?),一、区域活动的涵义,场景一: 上午10:00,大一班王老师刚组织完了集体主题活动“绿色家园”。然后把小朋友们5人一组,分别分配到了“娃娃家”、“积木区”、“图书角”等区角进行活动,要求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想自己所在的区角怎么做到“绿色环保”。,场景二: 下午16:30,中一班李老师组织完科学活动“区分生熟鸡蛋”后,宣布小朋友们可以自由活动了。小朋友们进入幼儿园的各个区角,开始自己的活动。而李老师和另外一名配班老师开始收拾教室里的物品,开始为幼儿离园作准备,两人都没有进入区角进行指导。,请问:以上两个场景中的活动是区角活动吗?为什么?,区域活动,也称为区角活动、活动区活动,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在获得游戏般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从三点理解区域活动:,区角活动首先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 区角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 教师对区角活动的指导具有间接性特点,二、区域活动的意义,区角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不可或缺的组织形式 区角活动有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 区角活动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三、区域活动的设计,(一)区域活动的目标设计 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区角活动就必然有着教育的特征:目的性和计划性。但区角活动的目的性与集体活动的目的性在幼儿园的教育中体现是不一样的。区角活动没有全班统一的活动目标,它是根据幼儿的个别情况来设计目标的;此外,区角活动并不为每次活动都设置目标,它的目标比较笼统、宽泛,是方向性的目标。,(二)区域活动的内容设计,1.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寻找题材2.选择能给幼儿带来操作机会的内容 3.与主题活动内容相结合,(三)区域活动的材料设计,(一)尽量使用自然、环保型材料(二)确保活动材料的安全性、丰富性(三)投放材料要有层次性,(四)注意调动幼儿使用材料的情趣,(五)投放能激发幼儿探索性的材料 有意识地将问题隐含在材料中,形成一定问题情境,从而使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发现事物间的简单关系。这样,材料就起到了激发幼儿的探索欲的作用。,四、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一)营造宽松氛围,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二)把握指导的时机,适时介入,案例“老师,我还要玩” (中班),区角活动前, 我对孩子们提出了不乱扔材料的要求。区角活动开始了, 孩子们自由选择区角玩耍。我发现结构区里的孩子有拿着材料敲打的, 有拼了又拆的, 有拿着材料到处跑的不一会, 材料扔得满地都是。这还了得, 怎么能对我的要求置之不理呢? 我不满地说:“你们在玩什么? 别把材料弄坏了,快把材料收好! ”孩子们流露出胆怯的眼神, 急忙把材料收进篮子里。虽然没有了刚才的喧闹,但活动也就这样结束了。,16,可编辑,这时,一直在旁边不愿收材料的皓皓插了一句:“老师, 我还要玩! ”一语惊醒梦中人, 原来我在无意的“做主”中扼杀了孩子们的活动。,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的以下6种情形,可以为教师寻找介入区角活动最佳时机提供参考:(1)当幼儿并不投入自己所构思的活动想象情境时;(2)当幼儿难以与别人沟通互动时;(3)当幼儿一再重复自己原有的活动行为,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有困难时:(4)当幼儿缺少材料,使活动难以继续时;(5)当幼儿发生活动技能的困难时;(6)当游戏中出现负面行为效应时。,(三)适时转换教师角色,指导者;引导者;鼓励者、支持者。,(四)重视对区角活动结束后的评价,1.运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整理零散经验,巩固本次活动的结果,同时激发再次活动的欲望.,(四)重视对区角活动结束后的评价,2.选择适宜的讲评内容 一般来说,选择的讲评内容是重点观察的内容、观察中发现的显性问题等,但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选择,如小班可从“怎样做”入手,帮助幼儿学习基本操作方法;而大班可从“为什么这样做、还能怎样做”入手,引导幼儿举一反三。,在活动中若有以下情况出现,一般可将其作为讲评内容:,(1)投放新材料后,只有部分幼儿发现;(2)全体幼儿都已经操作过,即将更换材料;(3)幼儿操作时出现观点不同,结果不同;(4)幼儿的操作、发现达到某一层次,而材料本身具有多个层次;(5)合作活动结束,有显性效果;(6)合作活动时发生纠纷,已解决或未解决;(7)操作过程出现多途径、多方法;,(8)不怕困难耐心坚持、反复实践的个案;(9)超出原有目标,发现新秘密或作品具有创造性的个案;(10)操作中个体遇到困难不能解决;(11)活动或游戏规则与操作发生矛盾,需要修改;(12)较长时间未出现在讲评中的活动内容和幼儿。,(五)指导幼儿制定并遵守活动规则,1.在活动前提出规则 2.在自然活动中形成规则 3.在解决问题中建立规则,在区域活动的科学区里,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若干拆散的手电筒零件和一只完整的手电筒。浩浩今天第一次来这儿装电筒。他先拿起一个个零件,摆弄着,不知如何是好。只一会儿,浩浩就急着问:“老师,怎么装手电筒呀?我不会”。,案例:,问题一:作为老师的你,会对孩子的问题作出如何的回应?采用的是哪种指导方法?,“你看看这只电筒吧!先试一试好吗?”老师边说边将那只完整的电筒递给了他。浩浩接过电筒仔细地观察着,还一开一关地玩着,嘴里咕哝着:“电筒能发光真好玩,我也要装一个。”说完,他信心十足地装了起来,零件组装完毕,最后该装电池了,他就从篮子里拿两节装上。当他兴奋地推上开关时,电筒没亮,浩浩奇怪地问“咦?怎么会不亮呢?”他一脸的疑惑不解,接着又发出了求助信号:“老师,我的电筒怎么不亮呢?”“是呀!为什么会不亮呢?”浩浩想了想说:“是不是没电了。老师,我换一下电池好吗?”,问题三:在案例中,孩子提出了换电池的要求,如果是你,你会不会满足他?你会怎么做?,问题二:你对这位老师的指导有什么想法?,“电池真的没电了吗?”老师质疑道。浩浩不知所措,于是老师从旁边的区角中拿给他一个带有电线的小电珠,他高兴地叫了起来:“对呀!我以前玩过这个游戏,如果电池没电,灯泡会不亮,让我试试。”经仔细测试,结果两节电池都有电。这可急坏了浩浩,他小脸涨得通红,此时,老师觉得介入的时机到了。于是老师蹲下来,慢慢地将那只完整的电筒里的电池从电筒中滑出,两节电池平整有序地躺在地毯上,又示意浩浩将手中不亮的电筒,也滑出电池。啊!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他恍然大悟:“原来电池要朝一个方向排队。”找到秘密的浩浩,小心地将电池朝着一个方向一节一节装入电筒内,电筒终于亮了,浩浩跳了起来。,教师不管采用哪一种指导方式,都必须建立在“观察先行”的基础上,耐心等待幼儿的游戏结果,根据幼儿游戏情节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指导对策,其实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并不仅仅是选择“等”与“引”,而是表达我们对儿童的一种尊重,对儿童发展的关注。,谢谢大家!,31,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