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课程ppt课件131静脉输液.ppt
第十三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第一节 静脉输液 (intravenous infusion),学习目的,1.了解静脉输液原理和常用溶液种类及作用2.了解颈外静脉输液法3.了解输液微粒的污染及输液泵的应用,4.熟悉输液速度和时间的计算5.掌握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6.掌握常见输液反应和护理7.掌握周围静脉输液法,学习目的,静脉输液法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或药液由静脉 输入体内的方法。,定义,排气管,液压,原理:大气压液体静压大于人体静脉压,原理,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补充营养,供给热量; 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目的,一、静脉输液的目的及常用溶液,常用溶液的种类及作用,(一)晶体溶液作用: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有重要作 用,可有效纠正体内水、电解质失衡。种类:葡萄糖溶液 等渗电解质溶液 碱性溶液 高渗溶液,葡萄糖溶液,补充水分及热量,减少蛋白质消耗,防止酮体产生临床常用5%GS、10%GS,等渗电解质溶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液和渗透压平衡临床常用0.9%NaCl、林格、5%GNS,碱性溶液,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失衡 NaHCO3溶液:4%、1.4% 补碱迅速,不易加重乳酸血症 呼吸系统疾病不宜多用 乳酸钠溶液:11.2%、1.84% Na+ 与HCO3结合 乳酸根离子与H +结合生成乳酸,休克、肝功能不全、缺氧、右心衰竭或新生儿,对乳酸的利用能力相对较,易加重乳酸血症,故不宜使用,高渗溶液,利尿脱水临床常用20%甘露醇、25%山梨醇 2550%GS,作用: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对血管内外 水分的调节起重要作用;增加血容量, 改善微循环,提高血压。种类:右旋糖酐 代血浆 血液制品,(二)胶体溶液,右旋糖酐,中分子右旋糖酐 :提高胶体渗透压、 扩充血容量低分子右旋糖酐 :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红 细胞聚集,改善微循环和组 织灌注,防止血栓形成,(右旋糖酐-70)平均相对分子量7.5万左右,(右旋糖酐-40)平均相对分子量4万左右,代血浆,与低右相似扩容效果良好,体内停留时间较右旋糖酐长,过敏反应少急性大出血时可与全血共用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氧化聚明胶聚乙烯吡咯酮等,血液制品,提高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补充蛋白质和抗体,有助于组织修复和提高免疫力。临床常用 5%白蛋白、血浆蛋白,提供热量,补充蛋白质,维持正氮平衡,并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成分包括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高浓度葡萄糖或右旋糖酐以及水分 营养摄入不足或不能经由消化道供给营养的患者均可使用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等,(三)静脉高营养液,补液原则,输入溶液的种类和量应根据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的程度来确定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宁少勿多补钾“四不宜”: 不宜过浓(0.3%) 不宜过快(20mmol/h) 不宜过多(成人5g/d,小孩0.10.3g/kg) 不宜过早(尿量40ml/h),二、常用静脉输液法,周围静脉输液法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法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法锁骨下静脉置管输液法,部位,常用输液部位,选择穿刺部位时应注意的问题老年人和儿童避开易活动或凸起的静脉 避开皮肤表面有感染、渗出或血栓的部位避免使用血管透析的端口或瘘管的端口长期输液,应注意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根据不同输液装置可分为,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 是利用原装密封瓶或软包装密封袋插入一次性输液器进行输液的方法。开放式周围静脉输液法 是将一定量的无菌药液倒入开放式输液瓶内进行输液的方法。,1、身体状况2、心理、社会状况3、穿刺静脉4、输注溶液和药物: 作用、副作用、配伍禁忌等,评估,粗、直,弹性好,相对固定避开关节及静脉瓣处长期注射时,应从远心端近心端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手背静脉、足背静脉等,周围静脉输液法,周围静脉输液部位,输液法,头皮静脉输液部位,输液法,1、用物准备2、病人准备3、环境准备4、自身准备,计划,【操作步骤】(密闭式输液法)核对检查 填写、粘贴输液卡 加药 插输液器 再次核对 排气 选择穿刺部位 消毒皮肤,再次核对 静脉穿刺 固定 调节滴速 最后一次查对 操作后处理 更换液体 输液完毕后的处理,操作流程,滴速调节,高渗药、钾盐、升压药、降压药慢滴 利尿剂、脱水剂快滴,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年龄,病情,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者宜慢 休克、脱水、脑水肿者快速,药物,静脉输液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2.有计划安排输液顺序;注意药物配伍禁忌3.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空气,及时更换液体;4.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5.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6.需连续输液者,每24h更换输液器。,1.滴入是否通畅2.有无液体外溢3.密切观察有无输液反应,开放式输液法,优点:灵活变换输液种类及数量,可随时按需添加各种药物。对危重、抢救、病情变化快、手术中的病人经常使用。缺点:易被污染。,开放式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步骤与密闭式输液的区别,先倒30-50ML溶液冲洗输液器及导管。加药方法,少量药液先吸在注射器内,取下针头,在距输液器1CM处注入,摇匀;大量药液,可由溶液瓶直接倒入。,静脉留置输液法,留置针(套管针) 留置针穿刺 正压封管 再次输液,静脉留置针输液法,适用于长期输液者或穿刺困难者。其优点有: 静脉留置针套管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的,套管柔软、韧性大、不易损伤血管壁而引起外渗,其漏液率在13.8以下。 对血管刺伤小,有效地保护血管,拔管后经短暂修复即可重复使用,减少对血管的破坏。 减少了病人血管穿刺次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在血管内保留时间较长,对于手术、新生儿、危重、抢救等病人可随时做到静脉输液,保证治疗。,【 穿刺部位选择】,大多认为应择粗直、血流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为宜 。尽量避免关节、骨隆突部位。 因下肢静脉回流速度次于上肢静脉,且行走不便,一般不选取下肢静脉穿刺。成人多选用上肢静脉。 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为佳。 4岁以下患儿宜选用头皮静脉。,静脉留置针由针头部和肝素帽两部分组成,一代,二代,三代,四代,针头部为软硅胶管,后接硬塑回血室,内有不锈钢针芯,针芯尖端突出于软硅胶导管的针头部 肝素帽前端是硬塑活塞,后端有橡胶帽封闭,帽内有腔和中空管道,可容纳肝素,同密闭式输液法。穿刺前,戴好手套。将输液器上的针头插入留置针的肝素帽内,排尽头皮式套管针内的空气。,(录像),操作步骤及要点,静脉留置针穿刺,以1530度角进针(慢),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0.2cm,左手固定留置针后,右手撤针芯0.5cm;左手将外套管送入静脉,在全部撤出针心,松开止血带、松拳,打开调节器,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用透明无菌敷贴作密闭式固定导管。在小胶布上写明穿刺的日期、时间,用注明置管日期、时间的小胶布再次固定留置针管。,可保留35d,不超过7天,输液完毕,封管方法。常规消毒肝素帽的胶塞将抽有封闭液的注射器针头刺入静脉帽内以边推注边退针的方法,直到针头完全退出。,封闭液的种类与用量:无菌生理盐水,510ml, 每68小时重复冲管一次。稀释肝素液(10-100u/ml) 510ml,抗凝作用可达12小时以上。,再次输液时,先消毒肝素帽的橡胶塞,再将静脉输液针头插入静脉帽内输液。停止输液时,须拔管。,周围静脉输液法,注意事项,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固定要牢固,避免过松过紧。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每次输液前后都要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并询问病人有无不适。,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法(PICC),概念:从周围静脉导入且导管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术优点:适应症广、创伤小、操作简单、保留时间长(7d1年)、并发症少适应症:中长期静脉输液及治疗的病人,目的,1.适用于不同年龄及各种病人,是重要急救途径2.是CVP监测及完全胃肠外营养(TPN)重要通道3.广泛应用于静脉化疗、长期输入高渗性液体和刺激性药物的病人,保护血管,常用静脉,首选,90%,粗、直、静脉瓣多,个体 差异大,次选静脉,粗、直、静脉瓣少,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最直和最直接途径经腋静脉、锁骨下无名静脉到达上腔静脉,前粗后细,高低起伏,在锁骨下方汇入腋静脉,颈外静脉输液部位,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法,由下颌后静脉、耳后静脉汇合而成,沿胸锁乳突肌表面下行,越过胸锁乳突肌后缘,于锁骨上方穿过深筋膜,汇入锁骨下静脉,目的:1.长期输液,周围静脉不易穿刺者2.周围循环衰竭,需监测CVP3.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强药物,穿刺点: 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之上1/3处体位: 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锁骨下静脉输液部位,锁骨下静脉输液法,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与锁骨所形成的夹角的平分线上,距顶点0.51cm处,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法,【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仔细选择穿刺点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 防止硅胶管内发生凝血 穿刺点上的敷料应每日更换,潮湿后要立即更换,并按正确的方法进行消毒,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已知液体总量与计划需用时间,计算每分钟滴数。已知每分钟滴数与液体总量,计算输液所需时间。,三、输液速度的调节,点滴系数: 在输液过程中,每毫升溶液的滴数为该输液器的 点滴系数。 点滴系数常有10、15、20三种。,液体总量(毫升)点滴系数每分钟滴数 = 输液时间(分钟),例1:现需输入20%甘露醇250ml,输液器点滴系 数为15滴/ml,要求30分钟输完,应如何调 节滴速?,液体总量(毫升) 点滴系数 输液时间 = (小时) 每分钟滴数60(分钟),例2:现需输入液体1500ml,滴速50 D/min ,输 液器点滴系数为10D/ml 需要多少时间 输完?,输液泵,四、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一)液体不滴(二)滴管内液面过高(三)滴管内液面过低(四)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针头滑出血管外 2. 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3. 针头阻塞4. 压力过低5. 静脉痉挛6. 其它:体位、输液管折叠、 未松止血带,液体不滴,四、常见输液故障,另选血管重新穿刺,调整针头位置或肢体位置,更换针头另选静脉穿刺,抬高输液瓶的位置,局部热敷,滴管内液面过高,四、常见输液故障,滴管内液面过低,四、常见输液故障,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1、滴管上端输液管与滴管的衔接松动2、滴管漏气或裂隙3、必要时更换输液器,四、常见输液故障,五 、输液反应及护理,1、发热反应2、急性肺水肿,3、静脉炎4、空气栓塞,种 类,七 、输液反应及护理,发热反应 急性肺水肿 静脉炎 空气栓塞,原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 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 (1)轻者:T 38(2)重者:寒战,高热41,伴有头痛、脉速、恶、呕吐,(一)发热反应(pyrexia),(一)发热反应(pyrexia),预防输液前认真检查 药物、输液器严格无菌操作 护理(1)轻者:减慢或停止输液 重者:停止输液,通知医生,观察体温变化(2)对症处理:物理降温,保暖; (3)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4)作好记录,将余液、输液器进行检查,又称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1.原因 输液速度过快,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 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二)急性肺水肿 (Acute pulmonary edema),突发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 听诊肺部出现大量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2.症状,3.预防,输液速度不宜过快; 液体总量不宜过多; 老人、儿童、心肺功能不良者严密观察。,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使病人端坐,双腿下垂。 高浓度给氧,一般氧流量为68L/min。 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 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紧张情绪。,4.护理,原因,(1)长时间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2)静脉内长时间放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3)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局部感染,(三)静脉炎 ( Phlebitis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热、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症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 减慢输液速度,并防止药物漏出血管外;有计划更换输液部位,保护静脉静脉内置管时,应选择无刺激或刺激性小的导管,时间不宜过久,预防,护理,停止在此部位输液,患肢抬高并制动; 局部用50%硫酸镁或95%乙醇行湿热敷,2次/d, 每次20min; 超短波理疗,每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 中药外敷; 如合并感染,根据医嘱给抗生素治疗。,空气栓子,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小动脉,毛细血管吸收,肺动脉的入口,缺氧,死亡,(四)空气栓塞(Air embolism),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在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在旁护理; 液体输完未及时拔针或更换药液。,1.原因,突发胸部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低; 呼吸困难、严重紫绀,病人有濒死感; 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 “水泡声”。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2. 症状,认真检查输液器质量、各导管连接紧密; 输液前排尽输液管内空气;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 加压输液或输血时应专人守护。拔出较粗的、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必须立即严密封闭穿刺点,3.预防,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为病人安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高流量氧气吸入;有条件者,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安慰病人,以减轻恐惧感;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4.护理,六、输液微粒污染,输液微粒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 输入溶液中微粒的多少决定着液体的透明度 输液微粒污染 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六、输液微粒污染,输液微粒的来源生产制作工艺不完善 溶液瓶、橡胶塞不洁净,液体存放时间过长 输液器及加药用的注射器不洁净 输液环境不洁净,切割安瓿,开瓶塞、加药时反复穿刺橡胶塞导致橡胶塞撕裂等,六、输液微粒污染,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取决因素(1)微粒的大小、形状、化学性质 (2)微粒堵塞血管的部位、血流阻断的程度及人体对微粒的反应 等最容易被微粒损害的部位:肺、脑、肝及肾脏等,六、输液微粒污染,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阻塞血管局部供血不足 形成血栓血管栓塞和静脉炎 形成肺内肉芽肿 影响肺功能 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 刺激组织而产生炎症或形成肿块,六、输液微粒污染,防止和消除微粒污染的措施制剂生产方面 输液操作方面 (1)采用密闭式一次性医用输液器 (2)输液前认真检查液体的质量 (3)净化治疗室空气 (4)在通气针头或通气管内放置空气滤器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药液应现用现配 (6)净化病室内空气,本节重点,定义 目的与评估 输液注意事项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输液速度与时间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