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病概述课件.ppt
人畜共患病概述,人畜共患病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非常重要的一类传染病,发生范围遍布全世界。目前,新的人畜共患病不断出现,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形势更加严峻。为了维护畜牧业健康发展,保护人类健康,人畜共患病的防制工作引起高度重视.,一人畜共患病的概念,人畜共患病是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互相关联,在动物和人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人畜共患病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一、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病原体是指细菌(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病毒、寄生虫(线虫、原虫、吸虫、绦虫)等微生物或寄生虫。非生命的致病因素不包括在内。,据统计,对动物和人有害的病原生物有500多种,动物和人一生要发生100多次感染,但致病的感染一般只有510次,这主要是动物和人的抗病力屏障(皮肤、黏膜、白细胞、抗体)发挥作用。,二、在流行病学上,动物是人类疾病发生、传播必不可少的环节,病原突破了人类的中间屏障,动物和人类对病原都具有易感性,是动物源性疾病。按照疾病传播的生物通道,可分为四种情况:,1、病原体主要贮存于动物,以动物发病为主,人类偶尔可感染发病,但人与人之间不传播或几乎不传播,即动物人,例如狂犬病、棘球蚴病、炭疽、布病,以及早期发现的人感染禽流感病例。2、病原体既可以贮存于动物,也可以贮存于人类。动物、人类都可以发病和互相感染,即动物人人动物,例如结核病。,3、病原体主要贮存于人类,并引起人的感染,但易可波及动物,例如疟疾、登革热等虫媒性传染病。4、病原体为完成生活史,在传播环节人和动物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猪囊虫病。,三、病原体在人和动物之间的自然传播是指水平传播,以接触感染方式为主,可以是直接接触(皮肤和粘膜),以可以是通过媒介(生物或机械媒介)间接接触(呼吸道、消化道、虫媒)。,1、皮肤和粘膜传播。皮肤和粘膜接触发病动物或发病动物含有病原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病原体通过皮肤和粘膜侵入。如被狂犬咬伤,接生布病羔羊,抚摸发病动物,接触疫水,通过破损的皮肤而发生感染。2、呼吸传播。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尘埃漂浮与空气中,通过呼吸将病原体吸入体内感染发病。如肺结核、肺炭疽等。,3、食入传播。病原以饮水和食物为媒介物,经消化道食入病原体。很多细菌性人畜共患病如沙门氏菌通过肉和蛋、布病病畜的肉和乳,以及被病原体污染的饲料和蔬菜等。目前我国发生的一些炭疽,都是农民在宰杀病死动物过程中,因手忙而把刀置入口中感染。,4、虫媒传播。病原体以生物媒介进行传播。又包括两种方式,一是病原体在虫媒体内没有发育和繁殖,只是通过昆虫的口器、消化道机械传播,如肠道性细菌性感染等;二是病原体在虫媒体内经过发育和繁殖,在感染宿主,如森林脑炎、乙脑。,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公布主要人兽共患细菌病,1、炭疽;2、钩端螺旋体病;3、布鲁氏菌病(牛种、羊种、绵羊附睾种);4、牛结核;5、牛生殖道弯曲菌病;6、 绵羊地方性流产(绵羊衣原体病)、禽鹦鹉热衣原体病。7、 鼻疽;8、禽结核;,WHO(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主要人兽共患细菌病,1、沙门氏菌2、弯曲菌 3、炭疽4、布氏菌5、结核分枝杆菌6、大肠杆菌7、钩端螺旋体8、鼠疫杆菌9、志贺氏菌10、弗朗西斯土拉伦菌,美国(细菌),1、炭疽(Anthrax)2、布氏菌病(Brucellosis)3、犬艾利希体病(Ehrlichiosis)(立克次氏体)4、Q 热(Q-Fever)(立克次氏体)5、回归热(Relapsing Fever)(螺旋体)6、洛基山斑疹热(RMSF)(立氏立克次体)7、野兔热Tularemia(土拉伦菌)8、鼠型斑疹伤寒Typhus (Murine)(莫氏立克次体),中国疾控中心防控所人兽共患病室与结核病室主要业务范围,1、鼠疫;2、炭疽 ;3、钩体病;4、立克次体病(包括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埃立克体病 );5、布病 ;6、莱姆病 ;7、结核。,主要人兽共患细菌病OIE();WHO;USA China-CDC,世界上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200种。 较重要的有89种(细菌病20种、病毒病27种、立克次体病10种、原虫病和真菌病5种、寄生虫病22种、其他疾病5种)。其中目前在许多国家流行、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有近40中。,二人畜共患病的分类,根据病原分类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狂犬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疯牛病细菌性人畜共患病:炭疽布病沙门氏菌结核病寄生虫性人畜共患病:猪囊虫病旋毛虫病,人畜共患病的分类,根据流行环节分类野生动物为主传播的人畜共患病,又称自然疫源性疾病欧洲流行的狂犬病畜禽传播的人畜共患病:大部分细菌性病等属于此类野生动物和畜禽共同传播的人畜共患病:虫媒疾病大部分寄生虫病属于此类,人畜共患病的分类,根据防控策略进行分类:外防传入,内查净化国内发生的人畜共患病:重要一般国外发生的人畜共患病:疯牛病等,Diseases Acquired From Cattle,化脓放线菌(化脓隐秘杆菌)Actinomyces pyogenes 炭疽Anthrax 布氏菌Brucellosis 牛结核Mycobacterium bovis 钩端螺旋体病 Leptospirosis弯曲菌Campylobacteriosis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O157:H7 Q热Q-fever 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 马链球菌 Streptococcus zooepidemicus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Diseases Acquired From Sheep and Goats,放线放线杆菌 Actinobacillus spp 炭疽Anthrax 布氏菌Brucellosis 衣原体Chlamydia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 弯曲菌Campylobacteriosis 弗朗西斯土拉伦菌病 Francisella tularensis Q热Q-fever 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炭疽Anthrax 猪布氏菌Brucella suis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 肉毒梭菌中毒 Botulism 猪丹毒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 黄杆菌属 Flavobacterium group IIb-like bacteria 猪流感Influenza 产气巴氏杆菌Pasteurella aerogenes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猪霍乱沙门菌 Salmonella cholerae-suis 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 停乳链球菌 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 (group L) 米勒链球菌Streptococcus milleri 猪2型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 (group R)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 假结核耶尔辛氏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Diseases Acquired From Horses,放线杆菌 Actinobacillus spp. 炭疽Anthrax 布氏菌病Brucellosis 马鼻疽Glanders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 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 耶尔辛氏菌病Yersiniosis,Diseases Acquired From Camels and Llama,布氏菌病Brucellosis 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 弯曲菌病Campylobacteriosis Q热Q-fever,Diseases Acquired From Birds,弯曲菌病Campylobacteriosis 鹦鹉热衣原体病Chlamydia psittaci 猪丹毒 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荚膜组织胞浆菌 Histoplasma capsulatum 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 假结核耶尔辛氏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Diseases Acquired From Dogs,炭疽Anthrax 芽生菌病 Blastomycosis 溃疡伯格菌 Bergeyella (Weeksella) zoohelcum 犬种布氏菌Brucella canis 弯曲菌病Campylobacteriosis 二氧化碳嗜纤维菌 Capnocytophaga 弗朗西斯土拉伦病Francisella tularensis 人胃螺旋菌 Gastrospirillum hominis 粒细胞埃利希体病 Granulocytic ehrlichiosis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 莱姆病 Lyme disease 犬奈瑟球菌Neisseria canis 编织奈瑟球菌 Neisseria weaveri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a multocida 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 Scabies 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intermedius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Diseases Acquired From Cats,炭疽Anthrax 巴尔通氏体Bartonella (Rochalimaea) henselae 溃疡伯格菌 Bergeyella (Weeksella) zoohelcum 猪种布氏菌Brucella suis 弯曲菌病Campylobacteriosis 二氧化碳嗜纤维菌 Capnocytophaga 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 (feline strain) 脚癣Dermatophytosis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 犬奈瑟球菌 Neisseria canis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Q热Q-fever Rickettsia felis 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 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 假结核病耶尔辛氏菌病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三人畜共患病危害,我国人畜共患病危害大主要是由于我国动物饲养数量多,人口密度大,经济条件局限造成的.1、危害人体健康 人畜共患病不仅在古代和近代流行严重,就是今天,也是人类的最大杀手,人类仍然无法完全控制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流行。人畜共患病不仅造成人类大批死亡、残疾和丧失劳动力,带来生物灾害,而且给很多家庭带来经济困难,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据统计,全世界每年1700万人死于传染病,95%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主要的传染病都是人畜共患病,仅结核病每年造成310万人死亡,25%的人感染弓形虫病,1万多人死于狂犬病。布病在发展中国家危害十分严重,外蒙古牧民的血清学阳性率在30%左右,感染很高,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我国也是人畜共患病危害很重的国家。牧区羊的棘球蚴病感染率高达20%40%,被称为牧民的“癌症”。奶牛的结核病、布病随着奶业的发展迅速扩散,很多农民感染,多处爆发流行。血吸虫病在我国南方12个省流行,疫区受威胁人口6000万,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病1100万人。狂犬病疫情也有扩散趋势,引起恐慌。鼠疫、疟疾、登革热等的危害也有加重趋势。,近年来,世界上发生了很多新的人畜共患病,如疯牛病, “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引起了全世界对生物安全和人畜共患病防控的高度重视。人畜共患病周期性流行的特点更是引起全世界的严重关切,人们对狂犬病、结核、流感、鼠疫等仍不敢忽视,并做出了预警和防范。,2、危害畜牧业安全生产人畜共患病危害畜牧业安全生产,直接损失大,间接损失更大。直接损失。人畜共患病给畜牧业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很大,表现在:一是造成大批畜禽死亡,如猪的乙型脑炎,牛羊炭疽;二是生产性能下降,淘汰率提高,如布病、结核导致母畜不孕、流产,我国奶牛的进口数量赶不上因病淘汰数量,使用寿命短;三是大量畜禽产品废弃,既影响了环境,也降低了效益,如猪囊虫病。,间接损失大。间接损失主要表现在影响消费者心理,造成恐慌;畜产品国内、国外市场销售困难,造成畜牧业剧烈波动。从而造成农牧民收入下降。畜牧业生产不景气。2005年四川省发生猪链球菌病,虽然死亡600多头猪,230多人发病,但造成全国人民“恐肉风波”,全国生猪价格下跌30%,农民养猪损失1000亿元,至今刚开始恢复。由于禽流感的发生,养禽业市场缩小,养殖者经营困难。动物疫病是限制畜产品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由于人畜共患病问题,我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出口份额不断萎缩,甚至香港地区也减少从国内调运生猪、活禽,反而从巴西等国进口猪肉。,3、危害畜产品安全人畜共患病的一个重要传播渠道就是食入感染,因此,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是畜产品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奶牛的巴士消毒法就是为控制病原微生物而发明的。广大农村出售、贩卖病死动物的现象没有彻底根绝,畜群中很多人畜共患病没有得到净化,成为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主要来源。,近年来,世界上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也引起了广泛关注。1996年日本O157大肠杆菌致出血性肠炎10天内有6200名学生感染,死亡多人。很多国家的人畜共患病危害严重,主要是生活习惯不科学,畜产品受到污染造成的。,四人畜共患病流行特征,人畜共患病有五个特征:群发性:低度流行(地方病)爆发流行大流行职业性:动物是人畜共患病发生的决定环节有职业特征炭疽布病区域性:云贵川狂犬病南方疟疾牧区犬和羊棘球蚴季节性:春季产羔布病洪水布病夏天穿衣少狂犬病周期性:“灭火式”管理如狂犬病一般10年为一个周期.,五人畜共患病诊断,病原学诊断。采集标本等病原学诊断方法,分离病原。血清学诊断。如变态反应(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等)、抗原抗体直接反应(凝集反应、沉淀反应、琼脂扩散、中和实验)等诊断方法。流行病学调查:1)临床症状:典型症状.如炭疽天然孔流血.2) 疫病的侵入途径:传播途径.3) 流行特征:群发性,职业性,区域性,季节性,周期性.4) 疫情监测结果:疫病发生的风险分析.,人畜共患病诊断的防护要求诊断工作责任大,个人防护工作十分重要:()认真落实个人防护:防护服()遵守正确的操作程序()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生物武器(穷人的原子弹),六人畜共患病监测,动物疫情监测()发现疾病:主动监测,被动监测.()统计分析疫情:流行规律.人间疫情监测:分析统计卫生部门公布的疫情,同步监测.疫源地监测:地理分布.,七人畜共患病预防,预防原则()以根除和控制动物传染病为基础的工作原则:第一位()外防传入,内查净化的技术原则()政府主导的管理原则:坚持政府主导,辖区管理,各负其责.()多部门协作控制的运行原则:协作是基石.,预防的关键措施预防的关键措施就是在动物和人类之间建立一道预防屏障体系.()饲养环节,推行科学的饲养制度,根除动物传染病源:如生猪圈养,牧区犬驱虫.()流通环节,严格动物检疫,切断传播()生物媒介环节,加强环境管理,提高公共卫生水平:控制四害(老鼠.臭虫.苍蝇.蚊子),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生产生活环节,注意个人卫生,提高防护能力:宠物.群防群控,八人畜共患病疫情处置,处置原则()依法处置原则()早快严处置原则()兽医和卫生同步到位原则:联防机制,人畜共患病疫情处置,疫情监测和预警对重大人畜共患病疫情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实施疫情监测和预警 ()疫情监测()疫情预警:加强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和预防疫病发生.,疫情报告和确认()疫情报告:2H到省.()疫情确认:实验室诊断 2名,病料,诊断,确认,上报(2H主管部门,上级部门)疫情分级四级1)一级疫情:在数个省多个地(市)行政区域内呈多发态势.2)二级疫情:1个省两个以上地(市)行政区域内呈多发态势.3)三级疫情:1个地(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疫情呈多发态势.4)四级疫情:1个地(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疫情.,应急指挥和部门分工()启动应急指挥系统一级疫情:农业部启动应急指挥系统二级疫情:启动省人民政府应急指挥系统三级疫情:启动市(地)人民政府应急指挥系统四级疫情:启动县人民政府应急指挥系统()部门分工:兽医,卫生,财政,科技,交通,公安,工商等,控制措施()流行病学调查()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疫点内应采取的措施()疫区内应采取的措施()受威胁区应采取的措施()解除封锁()处理记录()非疫区应采取的措施,保障措施()技术保障:诊断,监测技术.科研.生物安全()物资保障:物资储备()资金保障:财政预算()人员保障:疫情应急预备队.演练.科普宣传,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