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及少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课件.ppt
复习、思考题,神经症的概念、共同特征、分类神经症与精神障碍的区别焦虑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两种,各自有什么特征焦虑症患者在综合医院常接受何种处置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定义神经症、进食障碍、失眠症的护理措施预习儿童与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护理,儿童及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第 9章,教学目标,掌握:1、儿童和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常见类型;2、精神发育迟滞的概念;3、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与顽皮多动的区别熟悉:1、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青少年品德障碍的概念;2、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青少年品德障碍的临床表现、护理。,儿童及少年精神障碍分类,儿童及少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症,品行障碍,情绪障碍,第一节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护理,一、概述(一)概念: 精神发育迟滞是指个体在发育阶段(通常指18岁以前)因先天或后天的各种不利因素导致精神发育停滞或受阻,造成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不良。,1、遗传及先天性因素:包括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唐氏综合征、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和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先天性颅脑畸形:家族性小脑畸形、先天性脑积水、神经管闭合不全等3、围产期有害因素:母孕期感染、药物、毒物影响;产时的各种并发症,如先兆流产、妊娠高血压、前置胎盘等;母婴妊娠年龄偏大、营养不良、长期心理应激等;新生儿疾病如未成熟儿、低体重儿、核黄疸、新生儿肝炎、败血症、胎儿颅缝早闭等4、出生后因素: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损伤、脑缺氧、甲低、重度营养不良、社会隔离。,(二)病因,(三)临床表现,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不良为主要表现 部分患儿可伴有一些精神症状,如注意缺陷、情绪易激动、冲动行为、刻板行为、强迫行为。 有的患儿同时存在相应躯体疾病的症状和体征。,WHO根据智商的不同,将精神发育迟滞分为四个等级:,1、轻度:智商在5069之间。语言发育迟滞、词语不丰富、理解分析和抽象思维能力差。学龄前期说话、走路稍晚,上学后接受能力比同学差,年级越高学习越困难,常中途辍学。日常生活能自理,成年后可学会一技之长。2、中度:智商在35 49之间。语言发育差,表现为发音含糊不清,能掌握日常生活用语,但词汇贫乏,难以完整表达意思。可计算个位数加、减法,动作发育明显低于同龄健康儿童。进入小学后,即可发现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同学差,一般在低年级就辍学。成年后经过训练基本可以学会自理生活,但不能独立生活。,3、重度:智商在2034之间。言语及运动功能严重受损,只能学会一些简单的语言,不能进行有效交谈,不会计数,不能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社会适应能力缺陷明显。经过训练能学会自己吃饭和基本卫生习惯。常伴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躯体畸形。4、极重度:智商在20以下。出生时即有明显的先天畸形,不能学会走路、说话,不知躲避危险,不认识亲人及周围环境,以原始性情绪如哭闹、尖叫来表达需求,生活不能自理,无法接受训练,无防卫能力常合并严重的脑部损伤,伴有躯体畸形。,智商为35-49(1518),临床将精神发育迟滞分为4个等级:,东莞18岁少女脑瘫离世,捐献器官救活三人,(四)治疗原则与预后,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查明原因、尽早干预,以教育训练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对少数病因明确者,及早进行病因治疗可阻止智力损害进一步加重。大多数患儿无特异性的药物治疗,神经营养药的疗效有限。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因复杂、且与发育与病程并存,对患者心理活动的各过程和社会功能影响颇大,预后欠佳。因此,必须积极进行预防。监测遗传性疾病、做好围产期保健、避免围产期并发症、防止和尽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预防的重要措施。,二、护理,(一)护理评估(二)护理诊断(三)护理目标(四)护理措施(五)护理评价,(一) 护理评估,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其他,1、健康史:询问患儿既往的健康状况,是否较常人容易患某些躯体疾病。2、生理功能:与同龄孩子相比,各项躯体发育指标,如体重、身高、有无躯体畸形,有无饮食障碍,有无营养失调及睡眠障碍。3、心理功能:知(感知觉、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思维的连贯性、逻辑性、思维内容、计算、理解、注意、记忆、学习能力等)情(有无焦虑、抑郁、恐惧、发脾气、烦躁、哭闹无常、情绪不稳、易激惹等)意(有无病理性意志增强与减退、有无怪异行为、多动行为、不寻常的依恋行为、刻板行为、仪式化行为、强迫行为、攻击行为、自杀自伤行为、违拗行为等)评估患儿有无先天愚型的外表4、社会功能:(1)生活自理能力:(2)环境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语言能力、自我控制与自我保护能力、社交能力5、其他:家庭养育方式、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和偏见,家庭矛盾和危机,(二) 护理诊断,1.营养不良:与智能水平下降所致贪食、食物减退及消化不良等有关。2.易受伤害:与患儿智力水平低下、长期需要提供日常生活照顾有关 3.自理缺陷:与智力水平低下有关4.社会交往障碍:与智力低下、丧失语言能力及缺乏社会行为能力有关5.语言沟通障碍:与智能发育障碍有关6.父母角色冲突:与智力水平低下、需要照顾增多有关7.焦虑/恐惧与精神症状:与疾病的演变有关8.个人角色困难:与智力水平低下,长期需要提供日常生活照顾有关9.个人应对无效:与患儿智力低下有关,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三)护理目标,患儿能维持正常营养状态,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患儿不发生受伤现象患儿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逐步改善患儿语言能力逐步改善患儿的社交能力、学习能力逐步改善患儿的家庭功能改善患儿父母的角色冲突减轻或消除,(四)护理措施,1、生理护理(1)提供安全环境(2)保证营养供给和充足睡眠(3)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2、社会护理(1)生活处理能力训练:包括大小便自理、饮食、穿衣、个人卫生、安全问题。(2)语言功能训练:(3)劳动技能训练:自我生活服务社会生活服务职业技术教育(4)品德教育3、药物治疗护理,4、健康教育,家属(1)加强父母照管的理论和科学的知识,培养其照护的基本方法,帮助制定训练计划和训练步骤。(2)教育父母要不断与孩子对话,注意让患儿多与其他孩子交往;在语言矫正训练时,不要操之过急。(3)父母对患儿要有耐心,进行坚持不懈地教育与训练,不断地反复进行。(4)给予父母有关精神发育迟滞疾病知识教育,使他们了解患儿的特点,并熟悉患儿可能出现的心理卫生问题;了解智力发展的不完善或受阻几乎可以持续终身,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患儿(1)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技能训练(2)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3)进行劳动技能训练和安全教育(4)进行职业技能训练(5)对患儿进行品德教育,着重道德行为的训练,(五)护理评价,1、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否改善2、患儿的营养状况是否改善3、患儿的语言功能是否改善4、患儿社会功能,包括社交能力、学习能力和劳动能力是否改善5、患儿伴发的精神症状,包括异常情绪和行为、精神病性症状等是否改善。6、家庭功能是否改善,如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对患儿的态度、对病态行为的应对方法、家庭养育态度和方式、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是否改善,第二节 儿童孤独症,一、概念: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属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类型,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二、病因,儿童孤独症的起因尚不太清楚,病因尚无定论。可能与遗传因素、孕期及围产期并发症、神经解剖学、神经生化及免疫学因素等有关,三、流行病学:,很多国家对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进行调查,加拿大为万分之十,美国为万分之四,日本为万分之七。2010年广东的患病率为:0.67%,深圳是:1.32%,从有关临床病例的统计中发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比例大约为5:1左右。 调查研究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儿童孤独症患者的父母常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在孪生子女中,单卵孪生子中若有1个患孤独症,另一个的患病率高达36左右,而双卵孪生子中却没有这种现象。这说明孤独症的发生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四、早期的行为特征:,1对声音没有反应 2难于介入同龄人 3拒绝接受变化 4对环境冷漠5鹦鹉学舌 6喜欢旋转物品7莫名其妙地发笑 8 抵抗正常学习方法9奇怪的玩耍方式 10动作发展不平衡11对疼痛不敏感 12缺乏目光对视13特别依赖某一物品 14不明原因的哭闹15特别好动或不动 16拒绝拥抱17对真正的危险不惧怕 18用动作表达需求,以上的18种行为就是孤独症的早期表现,如果发现孩子同时具备以上7种行为,就应该怀疑他有孤独症倾向了。,五、临床表现,1、社交障碍:社交缺陷是孤独症的主要症状,患儿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表现出与别人无目光对视,不期待甚至拒绝亲情爱抚,没有享受到爱抚时的愉悦表情。分不清亲疏关系,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不能与同龄儿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对与游戏既无观看的兴趣也无参与的愿望。2、语言障碍:语言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不会使用语言进行正常的人际交流,仅能说一些单词或简单的句子,但不会使用代词或错用代词。语调平淡,与当时的情境缺乏联系。体态语言明显少,模仿语言或刻板语言很常见。2-3岁有表达性语言,随着年龄增加表达减少甚至终身沉默不语,3、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 患儿对某些物件或活动有特别的迷恋,尤其是圆的或可以转动的物品;固执要求保持日常活动程序不变,如每天吃同样的菜,在固定的时间和地方解便,盖固定的被子等,若程序被改变则表示明显的不愉快和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反抗行为。部分患儿可由重复刻板动作,如反复拍手、捶胸、转圈、跺脚等。4、智能障碍: 约半数患儿的智商低于50。且智力的各方面发展不平衡,一般操作性智商较语言智商高。最佳和最差能力间的差距非常大。有的患儿对数字的计算或推算、对人名地名的记忆有异常的功能。有高智能孤独症和低智能孤独症。,六、儿童孤独症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既往的健康状况,有无较正常儿童易罹患某些疾病2、生理功能:身高、体重、有无畸形和功能障碍、运动功能是否受限、协调性如何。3、心理功能:(1)感觉方面:有无感觉异常(迟钝或过敏)(2)精神症状:有无焦虑、抑郁、恐惧、兴奋、淡漠及喜怒无常、幻觉、妄想等。(3)行为方面:有无对非玩具性的物品感兴趣、对某些物品特别依恋,特殊爱好、兴趣和能力、有无刻板的生活习惯等;有无奇怪的行为,冲动攻击行为、固执违拗行为、重复行为等(4)智能和认知方面:,4、社会功能(1)社会交往、学习方面 是否依恋父母,对亲情爱抚或离别是否有相应的情感反应,能否与小朋友交往、玩耍,接受新知识的兴趣和能力如何。(2)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方面 能否主动与人交谈,提出问题或维持话题;能否正确使用代词,讲话时的语音、语调、语速等、有无重复、刻板和模仿语言;是否常用哭闹、尖叫或其他姿势表达不适合需要。(3)生活自理能力:,(二) 护理诊断,1、生理功能方面 (1)营养不良:与智能水平下降所致贪食、食物减退及消化不良等有关。 (2)易受伤害:与患儿智力水平低下、长期需要提供日常生活照顾有关,2、心理功能方面(1)焦虑/恐惧与精神症状:与疾病的演变有关(2)个人角色困难:与智力水平低下,长期需要提供日常生活照顾有关(3)个人应对无效:与患儿智力低下有关,3、社会功能方面: (1)生活自理缺陷:进食、沐浴、穿着修饰及如厕等自理缺陷 与患儿智力水平低下有关(2)言语沟通障碍:与智力低下及神经发育有关(3)社交障碍:与智力低下、丧失语言功能及缺乏社会行为能力有关。(4)家庭角色改变:与智力水平低下、需要照顾增多有关(5)父母角色冲突:与智力低下、需要照顾增多有关,(三)护理目标,患儿能维持正常营养状态,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患儿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逐步改善患儿语言能力逐步改善患儿的社交能力、学习能力逐步改善患儿不发生受伤和损害别人的现象患儿的家庭功能改善患儿父母的角色冲突减轻或消除,(四)护理措施,1、生活、安全与生理方面的护理(1)提供安全环境(2)保证营养供给和充足睡眠(3)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2022/12/4,35,可编辑,2、社会功能训练(1)生活处理能力的训练:如穿衣:分解动作披衣-穿袖-系纽扣-翻衣领-整理(2)语言能力训练: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言语。 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把语言训练融入日常生活的各个环境之中。 在玩中学语言(3)人际交往能力训练: 教患儿注视别人的眼睛和脸,用手捧住患儿的头,面对面,追随他的目光叫着他的名字,直到他开始注视父母的眼睛或脸。 训练患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用语言传递信息。 使患儿理解常见语言的含义,还可通过游戏逐步学习与他人交往,扩大交往范围,(4)行为矫正训练:可以应用阳性、阴性强化法,系统脱敏法、作业疗法。要有极强的耐心,不能急于求成。 刻板、强迫或不良习惯的矫正 孤独行为的矫正 怪异行为矫正 破坏性行为矫正 发脾气和尖叫行为的矫正 自伤、自残行为的矫正,(五)健康教育,帮助家长认识到疾病的性质,讲解疾病的可能原因。减少家属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和对孩子生病的自责和内疚感。不要相互埋怨和指责。正视现实,冷静而理智地接纳孩子的疾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怎样爱(帮助)一个孤独症孩子?,充分理解孩子的疾患。不随意发脾气,不强迫他更不惩罚;充分表达对孩子深切地爱,用特别具体的方式,亲切的话语,微笑的面孔,充满慈爱的眼神和温柔的抚触表达对孩子的爱;欣赏孩子,用心夸奖孩子。这需要我们调整心态转换角色,用心发现他们的长处,为赞扬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要不吝惜溢美之词,让孩子在你欣赏的眼光里,在你真心地赞赏的话语里获得快乐,培养自信;做孩子的玩伴,给孩子带来快乐。,营建一个容纳性、关注的心理环境平静从容地面对孤独症儿童的一切;只有方法的不同,没有态度的不一样;努力创造一个温暖的充满爱意的共情环境;关注孤独症儿童的一切,不要忽略他们的需要与好奇心避免直接的侵入式的干预方式小心、温和、慢慢、主动走进孤独症儿童,(六)护理评价,1、患儿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是否有改善2、患儿语言能力是否有改善3、患儿社会功能是否改善,包括社交、学习能力、劳动能力,对外界的兴趣等。4、患儿不良行为是否改善,如刻板行为、依恋行为、仪式化行为、强迫行为、自伤自残行为、冲动行为。5、家庭功能是否改善,如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对患儿的态度、成员之间的关系,第三节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一、概念: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又称多动症,是指发生于儿童时期,表现为与同龄儿童相比,具有明显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 近半数4岁以前起病,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4:1-9:1,二、病因,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异常神经发育异常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心理社会因素,三、临床表现,1、注意障碍:是本病最主要和基本症状之一,表现注意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做事往往有始无终,或不断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忘记日常的活动安排。2、活动过多和冲动:过分不安和(或)小动作多,做事不考虑后果,行为幼稚、任性、克制力差,易激惹3、学习困难:因为注意缺陷和多动,学习效率差,成绩不佳4、神经和精神发育异常:患儿的精细动作、协调运动、空间位置等发育较差,伴语言发育延迟、语言表达能力差、智力低下等问题。5、品行障碍:约30-50%存在品行障碍,攻击型、不符社会道德规范及社会准则的行为,说谎、逃学、对抗、好斗打架等,四、治疗原则及预后,教育和训练心理治疗:行为疗法、认知疗法药物治疗,综合性治疗方法,(一)药物治疗 1、中枢兴奋药物 为首选药。可减轻多动、冲动,改善注意力。 2、其他药物 抗焦虑、抗抑郁药(二)非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感觉综合治疗、脑电图生物反馈治疗等均可改善患儿的症状。,预后,多数患儿到少年期后症状逐渐缓解,少数持续至成人。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人格障碍、反社会行为、物质成瘾、伙伴关系不良、自尊型低下、注意力缺陷、容易冲动等。,五、多动症与顽皮多动的区别 P214,1、不能专注于任何事物VS能专注于自己的所爱2、行为冲动、有始无终VS行为有目的、计划性3、不分场合的自控力差VS在陌生的环境中较强4、镇静药起的是反作用VS镇静药能镇静、催眠,六、护理,(一)护理评估 (二)护理诊断 (三)护理目标 (四)护理措施 (五)护理评价,(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既往的健康状况,有无较正常儿童易罹患某些疾病2、生理功能:身高、体重、有无畸形和功能障碍、有无饮食障碍和营养失调、睡眠障碍、运动功能是否受限、协调性如何。3、心理功能:(1)情绪状态:有无焦虑、抑郁、恐惧、兴奋、淡漠及喜怒无常、幻觉、妄想等。(2)认知功能:注意力、记忆、智力。(3)行为方面:有无过分不安宁和或小动作多,喜欢招惹别人,控制力情况、行为冲动,冒险行为;有无撒谎、偷窃、逃学、为抗性行为等。,4、社会功能(1)生活自理能力(2)环境的适应能力: 学习能力 语言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 社交能力5、其他:有无家庭养育方式不当、父母不称职;家长对疾病有不正确的认知和偏见;有无现成的或潜在的家庭矛盾和危机;有无家庭无法实施既定的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存在,(二) 护理诊断,1、生理功能方面 (1)营养不良:与智能水平下降所致贪食、食物减退及消化不良等有关。 (2)易受伤害:与患儿智力水平低下、长期需要提供日常生活照顾有关,2、心理功能方面(1)焦虑/恐惧与精神症状:与疾病的演变有关(2)个人角色困难:与智力水平低下,长期需要提供日常生活照顾有关(3)个人应对无效:与患儿智力低下有关,3、社会功能方面:,(1)生活自理缺陷:进食、沐浴、穿着修饰及如厕等自理缺陷 与患儿智力水平低下有关(2)言语沟通障碍:与智力低下及神经发育有关(3)社交障碍:与智力低下、丧失语言功能及缺乏社会行为能力有关。(4)家庭角色改变:与智力水平低下、需要照顾增多有关(5)父母角色冲突:与智力低下、需要照顾增多有关,(三)护理目标,患儿能维持正常营养状态,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患儿的注意集中能力提高,主动注意维持时间延长患儿的行为多动逐步改善患儿伴发的精神症状消失患儿的社交能力、学习能力逐步改善患儿未发生受伤现象患儿父母的角色冲突减轻或消除,(四)护理措施,1、生活、安全与生理方面的护理(1)保证充足的睡眠(2)提供合理的营养(3)培养患儿良好的生活规律(4)限制患者进行有危险的游戏或活动2、督促服药3、心理护理 (1)行为治疗:正性和负性强化 (2)注意力集中训练:可以让患儿练习静坐、画画、练字、做手工、做游戏,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表扬,树立其自信心。 (3)认知行为训练:让患儿了解适当限制其某些行为的必要性。,4、健康教育,(1)对疾病认知指导: 让父母了解儿童多动症理论知识和应对儿童异常行为的策略,教会他们训练儿童的方法。 父母要为患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注意教育方法,要有耐心和信心,多用正面教育或鼓励方式代替批评与强制方法。同时,也不能以有病为理由过分迁就患儿,使其变得更加任性与好斗。 父母要多发现患儿的优点,并创造机会让其发挥优点,使其有成功之喜悦,以保持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2)干预措施指导 确定训练目标 增加交流机会 合理安排时间 培养学习兴趣 注意言传身教 建立家长、老师和医护人员治疗联盟(3)学校教育:学校加强对患儿的管理,鼓励患儿活动,同时防止粗暴行为或冲动。,患儿注意缺陷是否改善,听课、做作业是否能集中注意力患儿异常活动行为是否改善,行为多动是否明显减少或消失患儿社会功能是否改善,如社会交往、适应能力及同伴关系是否改善,攻击冲动等不良行为是否改善。患儿不良情绪如焦虑、恐惧、发脾气等是否减少或消除患儿家庭功能是否增强,家庭参与、配合培训程度是否提高,家庭养育态度和方式是否合理,家属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能力是否加强,(五)护理评价,心理发育障碍是指儿童的哪一个正常发展过程受阻A心理B智力C注意及记忆D人际交往E智力和人际交往,B,A智商在5069之间B智商在3549之间C智商在2034之间D智商在7090之间E智商在91100之间1轻度精神发育迟滞的智商范围是指2中度精神发育迟滞的智商范围是指3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的智商范围是指,A,B,C,关于精神发育迟滞不正确的描述是A智力发育低下B社会适应困难C起病与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有关D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E起病于大脑发育成熟以后,E,以下描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中哪一条是错的A.需要静坐的场合难于静坐B.上课时玩东西,与同学讲话C.好插嘴,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D.遵守秩序和纪律E.不能安静地玩耍,D,导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预后不良的因素中以下哪一条是错的A.合并品行障碍B.智力偏高C.合并情绪障碍D.合并阅读困难E.有不良的家庭和心理社会因素,B,下列关于孤独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般在3岁前缓慢起病B部分患者起病前的发育速度较同龄儿童缓慢C部分患者起病后有发育退行现象D症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缓解E长期预后不良,D,下列关于孤独症智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半以上的患者有智能障碍B有特征性的智力损害模式C操作智商一般较言语智商差 D患者的抽象概括、理解能力发育较差,C,下列关于孤独症典型症状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语言发育障碍B人际交往障碍C兴趣范围狭窄D行为方式刻板E感知觉异常,e,当前对孤独症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A教育和训练B认知心理治疗C药物治疗D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E行为治疗,A,精神发育迟滞的治疗原则是A教育训练为主B药物治疗为主C教育训练为辅D药物治疗为辅E心理治疗为主,B,思考题,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青少年品德障碍的概念;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与顽皮多动的区别,2022/12/4,69,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