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武术培训课件.ppt
洛阳市武术教练员、裁判员、拳师培训,主讲:符建功,武术概论,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武术的特点与作用武术的内容与分类,武术起源与发展,1、萌芽时期2、兴起时期3、发展时期4、衰落时期5、兴盛时期6、停滞时期7、大发展时期8、解放后武术的新发展,1.萌芽时期,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兽多人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严酷斗争中,人们自然产生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跳跃翻滚一类的初级攻防手段。后来又逐渐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石制或木制的工具作为武器,并且产生了一些徒手的和使用器械的搏斗捕杀技能,这便是武术的萌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战争的频繁发生,进一步促进了武术的发展。在部落战争中,远则使用弓箭、投掷器,近则使用棍棒、刀斧、长予,凡是能用于捕斗搏击的任何生产工具都成为战斗的武器。社会的战争实践向人们提出了军事技能的要求。于是人们不断地总结从战争实践中获得的攻防技能和经验。并代代相传。,2.兴起时期,商周时期,由于青铜业的发展,出现了 矛、戈、戟、斧、钺、刀、剑等精良兵器,以及运用这些器械的方法,如劈、扎、刺、砍等技术,还有了较量武艺高低的比赛。当时的武技多称“手搏”、“手格”、“股肱”等。,3.发展时期,春秋战国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登上了历史舞台,作战方式和武器也随之改变,使长兵缩短,短兵延长。已形成了多种技术风格的流派。武术的格斗技能在军队和民间得到重视和迅速发展。这时铁器的出现和步骑兵的兴起,使武器的内容更加丰富,不仅质量,精良,长短形态多样,武术的技击性进一步突出,同时武术的健身作用也受到重视。这时比试武艺已非常普遍并很讲究攻防技巧,拳术打法也出现了进攻、防守、反攻、佯攻等。,4.衰落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因玄学盛行,追求长生不老之术,致使武艺停滞不前。,5.兴盛时期,隋唐、五代、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武术又一次兴起,唐朝开始实行武举制。在宫廷的酒宴中常出现剑舞、刀舞、双戟舞等单人的、对练的或集体舞练的套路运动。徒手的拳术表演和比赛也深受统治者重视。拳术除了“防身杀敌”、“以立攻守之胜”的实用之术外,还出现了观赏性和健身性的象形舞,如“沐猴舞”、“狗斗舞”、“醉舞”,还有“六,禽戏”、“五禽戏”等。这些均可视为早期的象形拳木。这一时期的武术著述也明显增多。仅汉书艺文志就收录剑道38篇,手博6篇,这都是论述“攻守之道”的专著。 唐朝少林拳 宋朝心意拳,6.停滞时期,元代由于民族矛盾比较尖锐,统治者限制民间习武,不少武术家隐姓埋名,习武组织也转为秘密性的民间组织,使武术发展受到极大的抑制。对弓马之术非常重视,对传统的武艺则倍加摧残,对民间“弄枪棒”“习武艺”一概禁绝。,7.大发展时期,明清是武术大发展时期,不同风格的技术流派林立,拳术器械都得到发展。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拳派林立,仅抗倭名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就记载“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绵张短打,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共十六家拳法。”真是大有百家争鸣之势,而且拳名皆以擅长者姓氏命名。,明朝时期: 武术的大发展与明太祖先元璋重视文武全才的思想分不开。他主张“武官习礼仪,文人学骑射”。这样,明代不但拳法众多,而且器械套路也更加丰富多彩,开始有势有法,有拳谱歌诀。这说明脱胎于军事格斗技术的武术,到明代已逐步形成以套路为主的运动形式,并远远超过对抗性运动的发展。,清朝时期: 由于满清贵族为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一度限制练武,所以清代的武术活动不如明代。但由于武术在民间已有广泛群众基础,加之当时存在许多反清复明组织,人民群众习武练功以图推翻满清统治之风反而使各种流派的武术更加纷呈于世。以地区分有南派、北派,以山川分有少林派、武当派,以宗教分有佛家的外功、道家的内功,以门类分有太极门、形意门、八卦门、迷踪门,还有长拳类和短打类。武术流派林立,象征着武术事业的兴旺发达。但也存在各派之间缺乏交流不能相互弥补长短的不足。,民国时期: 由于社会的发展,火器的普遍使用,武术的健身作用更为明确,武术更主要是以体育运动的形式出现在社会生活之中。,8.解放后武术的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起先是很重视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的。国家不仅定期举行武术汇报表演,还在高等师范院校及体育学院开设武术专业,并组织专业人员在继承传统拳术的基础上,广收众家之长,整理出简化太极拳、甲组长拳、初级长拳以及器械套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发展体育运动,全国各地还建立了武术协会,吸引武术爱好者,前去习武健身;国家还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开展武术运动,将武术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武术的普及和研究工作,使武术运动得到长足发展。不论城乡,群众性的武术运动都广泛推广。后来,在50年代末开始,武术一度进入套路化、表演化阶段。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武术在技术风格上、结构布局上、质量和难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和突破;散打运动也得到了新的复兴,这是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标志。,武术的特点与作用,一、既有搏斗形式的运动,又有套路形式的运动。 二、动作具有攻防含义。 三、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节奏鲜明的运动特色和民族风格。 四、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一、既有搏斗形式的运动,又有套路形式的运动。 长期以来,武术一直是循着技击格斗和套路演练这两种运动形式广泛发展着。就套路演练形式而言,有各种不同类别的拳术流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套路有长有短、有刚有柔,而且有单练有对练、有徒手有器械等。风格不同,各具特色。就技击格斗形式而言,有散打、推手、短兵等。,二、动作具有攻防含义。 武术的动作都要求具有攻防技击特点,无论是套路演练形式,还是技击格斗形式,都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法为主要内容。当然,武术的所有攻防技击动作和技法,是经过长期精心提炼,按照攻防规律,以训练和提高人们的攻防格斗技能,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的目的。,三、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节奏鲜明的运动特 色和民族风格。 武术运动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都十分强调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既有手、眼、身法、步等外在的形体活动,又有精神、气、力、功等内在的意念活动。例如:查拳强调“精气神、劲力功”的统一;华拳强调“心动形随,意发神传”;太极拳要求“以心行身,用意识引导动作”;形意拳讲究“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内三合与外三合等等。通过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能够达到活动关节、强筋骨、壮体魄、调精神、通经脉、理脏腑的功能,使人们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四、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武术运动不仅有较高的健身、防身价值,而且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武术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技术要求有难有易,运动风格千姿百态,运动量有大有小,它可以不受年龄、性别、体质、季节以及场地和器材的限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练习。由于武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所以给广大城乡人民开展群众性的活动提供了方便条件,从而促进了它的普及与发展。,武术的内容与分类,一、拳术 二、器械 三、对练 四、集体表演 五、攻防技术,拳 术,1.长拳 2.太极拳 3.南拳 4.传统一类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太极拳、 心意拳、) 5.传统二类拳(通背拳、劈挂拳、翻子拳) 6.传统三类拳(地趟拳、象形拳) 7.传统四类拳(查拳、华拳、炮拳、洪拳、少林拳) 8.其它传统拳术,1长 拳,长拳是在吸取查、华、炮、红等传统拳种之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拳种。它具有动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动迅静定、节奏鲜明的运动特点. 长 拳,2 太 极 拳,太极拳是一项心静体松、柔缓自然、连绵不断、动静结合、着重自我控制和意气诱导的武术项目。 太 极 拳,3 南 拳,南拳的风格特点是步稳、拳刚、势烈,少跳跃、多短拳、以声、气助力。威猛迅疾,刚柔相济,上肢及手型尤富于变化。 南 拳,4.传统一类拳,形 意 拳 形意拳的特点是简洁朴实,其动作大多直来直往,一屈一伸,节奏鲜明,朴实无华,富于自然之美。动作严密紧凑,“出手如钢锉,落手如钩竿”,发拳时,拧裹钻翻,与身法、步法紧密相合,周身上下好象拧绳一样,毫不松懈。沉着稳健,身正,步稳,“迈步如行犁,落脚如生根”,要求宽胸实腹,气沉丹田,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劲力舒展沉实。快速完整,形意拳要求“六合”。 形 意 拳,八 卦 掌 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相似故名八卦掌。有些八卦掌老拳谱常以卦理解释拳理以八个卦位代表基本八掌。 八 卦 掌,八 极 拳 八极拳的特点是劲出刚猛,暴烈骤变,崩撼突击,哼哈作气,动若绷弓,发如炸雷,势动神随,疾如闪电。冲蹿跳跃,以势险夺人;贴身进发,以节短取胜。 八 极 拳,太 极 拳 太极拳是一项心静体松、柔缓自然、连绵不断、动静结合、着重自我控制和意气诱导的武术项目。 太 极 拳,心 意 拳 心意拳风格特点是动如风雷、静如山岳、声如雷、形如电,内提外随内外相合,起横落顺,抢十字、势有猛虎之威,纵横往来目不及瞬。三节明、四梢齐、六合理、五行固、上法明、声如雷、形如电,雷电风烈。既有猛虎之威猛,又有猿猴之灵活。 心 意 拳,5.传统二类拳,通 臂 拳 通背拳的风格特点是:大劈大搓,放长击远,粗犷豪放,凶猛沉实,雄浑有力,舒展大方,而又内外兼顾,刚柔相济。 通 背 拳,劈 挂 拳,劈挂拳的特点是迅猛快捷,大劈大挂,起落钻伏,伸收摸探,拧腰切胯,开合爆发。双臂密如雨,快捷似闪电,劈挂赛抽鞭,发力似炸弹。劲力饱满,动作舒展,神形自如,洒落骄健,疾带多变。动 静快慢,刚柔虚实,互相转化。 身法要求掩胸蜗背,蜿蜒蛇行,直出侧入,变转灵活。 劈 挂 拳,翻 子 拳,翻子拳的其风格特点是架势较小,动作严谨,灵活多变,干净利落,先柔后刚,刚柔相济。攻防方法含蓄,手法多变,虚中藏实,实中有虚,虚实莫测。 翻 子 拳,6.传统三类拳,地趟拳的特点为:腿法奇猛,跌法巧妙,腰身柔灵,随机就势,顺水推舟。实战交手讲究形退实进,上惊下取,下盘进攻,败中取胜。 地 趟 拳,象 形 拳,象形拳是模拟各种动物的特长和形态,以及表现人物搏斗形象和生活形象的拳术。结合武术动作模仿动物或人的某种动作特征的拳术。 象 形 拳,7.传统四类拳,查 拳 查拳的特点是节奏鲜明,动迅静定,动作紧凑,拳路清晰,势整力顺,眼疾手快,动如猛虎,静如山岳,快慢相间,刚柔相济,招法清楚,急转突停。无论攻守进退,快而不乱、慢而不散,姿势工整舒展,手身步眼均要上下相随,前后相连、内外相合。 查 拳,华 拳,华拳的特点为:势正招圆,结构严谨。拳势要求左右对称,不歪不斜,不散不乱;动紧身整,一气贯通。要求做到“招连招,势接势,步套步。”“形断意连,势断气连”;动迅静定,进疾退速。要求动则骤发,如风卷残云。静则突停,似平波镜湖;刚柔相济,虚实分明。行拳要求有刚有柔,能快能慢、伸缩张弛,抑扬顿挫均应在套路中合理运用。 华 拳,炮 拳,炮拳的特点是架式舒展、发力猛烈、气 势浑厚。手法密集, 炮 拳,少 林 拳,少林拳的特点是注重技击,立足实战套路多为直线往来,起落、进退始终保持在一条线上进行运动。主刚,突出一个“硬”字,要求勇猛刚健,快速有力,内外合一,形神兼备,除套路演练、实战练习和硬功修炼外,还注重修禅。 少 林 拳,8.其它传统拳术,器 械,1.刀术 2.剑术 3.棍术 4.枪术 5.传统单器械 6.传统双器械 7.传统软器械,1.刀术,刀术以缠头裹脑为主要动作,加上劈、砍、挂、刺、撩等刀法所组成的套路练习。它的特点是勇猛、快速。 刀 术 演 练,2.剑术,剑术以击、刺、点、崩等剑法所组成的套路练习。它的特点是动作轻快、身法矫健、富于韵律感。 剑术演练,3.棍术,棍术以抡、劈、戳、撩、舞花等棍法所组成的套路练习。它的特点是使用两端,横打一片。 棍 术 演 练,4.枪术,枪术以拦、拿、扎为主要动作,加上劈、摔、穿、缠、舞花等枪法所组成的成套路练习。它的特点是抢扎一条线,脚为根,要为轴,力达枪尖。 枪 术 演 练,5.传统单器械,刀、剑、拐、短棍、枪等 传统单器械演练,6.传统双器械,双刀、双剑、双匕首、双钩、双戟等。 双锏演练,7.传统软器械,双节棍、三节棍、九节鞭、双鞭、流星锤、绳镖等。 软器械演练,对 练,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套路。 1.徒手对练 2.徒手与器械对练 3.器械对练,集体表演,是六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的集体演练。可用音乐伴奏,使动作整齐划一。 集体表演演示,攻防技术,1.散手 2.推手 3.短兵,1.散 手,中国各种拳术运用零散招数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徒手格斗,属于武术对抗性技击项目。这种比赛不仅有助于掌握武术的技击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勇敢、机智、灵活、果断等意志品质。 散 手,2.推 手,太极推手是以上肢、 躯干为攻击部位,运用“掤、捋、挤、按、采、挒 、肘、靠”等技法以达到借力、发力,使对方身体失去平衡的一项具有对抗性、娱乐性、健身性、传统性的体育运动。 推 手,3. 短 兵,它是两兵相交,相较,相抗,击刺,相搏的对抗格斗武术形式,而非剑,刀术套路演练和套路竞技的形式。 短 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