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药物安全性监测的范畴及意义课件.ppt

    • 资源ID:1551867       资源大小:1.49MB        全文页数:9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药物安全性监测的范畴及意义课件.ppt

    药物安全性监测的范畴及重要意义,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一、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1、安全性 没有绝对安全的药物。2、有效性3、经济性4、适宜性 如是否需要做皮试、选择合适的用法、用量、溶媒等,是否存在配伍禁忌等,药品的风险,药品安全是保护药品商业价值的根本基础,因此维护公众切身利益正是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药品使用单位(医疗保健)维护自身利益的根本长远之策。如“齐二药事件(亮菌甲素事件)”如“欣弗”事件 尽管直接或间接的当事人均已受罚,但事件并未平息,药品的天然风险,药品本身属性带来的风险。药品不良反应就是药品天然风险的具体体现,即上市后的药品“隐性”地携带着不良反应。表现形式:非常遗憾的是,只能以病患者受到损害为代价。这本身就是对人类认知程度的挑战。,沙利度胺引起的短肢畸形,防范药品天然风险的对策,尽早发现如“反应停事件”,不及时发现的后果如“齐二药事件”,及时发现的典型 政府和“涉药”各方必须做到的,针对各监管部门和各个“涉药”基本单位,这就需要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尽管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必须有所作为,苯甲醇注射液所致的臀肌挛缩,尽早发现,1、确定了ADR且原因明确并有应对之策如“西立伐他汀”,1999年上市,2001年撤市“西沙必利”,1993年上市,2000年撤市2、确定了ADR且原因明确,但缺乏对策-内酰胺类抗生素3、确立了非预期的不良事件的确属于ADR,但是原因不明此类反应大量存在于临床,药品人为风险,除去天然风险的其他一切风险。1、不合理使用药品这也是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管理年的重点2、药品质量问题 3、科学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是在现实中不能超越的,如样本量、时间、当前的科学水平等,欧美日国家较早地走上了合成药物的道路,从而用工业化的方法大规模地生产各种药物,但是在这种的情况下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涉及面就会很广。本世纪以来国外接连发生许多大范围的不良反应危害事件,使人们对药物不良反应危害的严重性加深了认识。,二、严重药害事件,药物史上最悲惨的药源性事件,药物史上最悲惨的药源性事件,为什么经过上市前充分评价的药品还有安全性的问题呢?,药品上市前评价的局限性(1)病例少,至多300-1000(2)研究时间短(3)试验对象年龄范围窄(4)用药条件控制严格(5)研究目的单一。,药品上市后评价(ADR监测)的必要性(1)上市后评价是上市前评价的延续,因为药品上市并非暴露了所有问题(2)尽管一些药品在上市前的动物评价和临床评价中相对安全、有效,似乎很乐观,但上市后其远期疗效、迟发不良反应、罕见ADR、合并用药、特殊人群用药等均是未知数。,由于以上因素,许多药品的不良反应在上市前评价中不能充分暴露,上市后仍有潜在的危险。 因此,新药上市并不意味着它很安全,反之,对新药的ADR监测(上市后评价)刚刚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比老药更不安全。如反应停、拜斯亭。,正确认识新药,(Adverse Drug Reaction,简称ADR)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三、药品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这种定义排除了无意或故意的超剂量误用、药物滥用(包括吸毒)以及不按规定使用药品等情况。 这就排除了因以上情况所引起的责任性或刑事性事件,消除了报告人的疑虑,便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 由于药物具有两重性:治病与致病,因此即使在正常用法用量下也会出现ADR,出现ADR不一定是药品的质量问题,也不一定是医疗事故。,应正确衡量药品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利弊关系,正确认识ADR的危害性。总之,ADR的发生是受医药学研究技术和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而导致的必然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正确认识,注意ADR的相关问题,我国ADR的定义来自于WHO,并非我国独创,它是全世界公认的。“有受害者,没有加害者”是客观存在的世界上发达国家包括我国台湾均已建立“药害补偿办法”,而我国目前还是空白,这从而给实际工作中带来了巨大困难,加剧了医患纠纷,与创建“和谐社会”不相吻合。国家目前正在制订“药害补偿办法”,有受害人而无责任人,我国尚未制定 ADR 责任追究制度 , 比如药厂可根据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九条第三款“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存在的不用承担民事责任”得以免责; 药品管理法只要求药品经营企业保证购、销、存、运中过程中“药品的质量指标完全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没有规定经营企业应承担不良反应责任;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2004 规定“药品不良反应不是处理医疗事故、医疗诉讼和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 从而使医院和医务人员得以免责。,必须建立“药害补偿办法”,以参照国际经验建立药品不良反应受害救济制度 , 可以弥补我国民法很难追究赔偿责任的不足 , 提供迅速救济; 还可以分担ADR带来的损失 ,诉讼简化 , 客观上可以减轻企业的经济压力 , 提高ADR报告率。,日本的救济制度,日本由于 20 世纪 6070 年代的反应停(沙利度胺59-62)和斯蒙(59-71)等ADR事件 , 认识到 ADR 不可避免、不可预见、涉及因素众多、举证困难 , 但又迫切需要弥补损害 , 于1977 年建立了ADR受害救济制度 , 按销售额比例向销售企业和进口商征收,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炎(SMON 病),氯碘羟喹,1933年上市的抗阿米巴药物,后来用于防治旅行者腹泻,治疗肠道感染,50年代末,日本发现有许多病人患SMON 病,表现为双足麻木、刺痛、无力、瘫痪、失明等症状(欧美也有)。由于各地报告的病例越来越多,厚生省于1967年拨出专款,成立专门委员会(专家64人)对该病因进行流行病学研究。1971年,才查清,11000患病,近400死亡,诉讼,到1972年,患者提起诉讼1979年,共32个地方法院、7个高等法院先后做出判决尽管属ADR,但企业仍然需要赔偿有关企业共赔偿1195亿日元,ADR引发的法律纠纷,我国民法上一般仅依据过错责任原则或公平过错责任原则适当定性,因此“涉药方”只要没有过错,一般而言是不必承当法律责任的,只是在可能的特例情况下,由于人民法院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根据实际情况,由相关当事人分担民事法律责任,但这一点并不具普遍性。,USA:住院病人严重ADR6.7%,死亡0.32%; 死因 第四位-第六位(下限)WHO:由于ADR而住院5%;占住院患者10-20%,其中死亡5%;不发达国家高于发达国家。CHINA:预计20-25万人死亡;增加医疗费40亿元。,药品不良反应的严重性,据美国FDA统计结果,人群死亡原因:01、心脑血管疾病02、恶性肿瘤03、意外事故04、药品不良反应全球因药品不良反应而住院者占住院人数的5%,在已住院的病人中占15%。我国目前有8000万残疾人,其中1/3为听力残疾,他们中80%是由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与处理涉及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双方的合法权益,社会各界都很关注,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反应停事件”是ADR监测史上的里程碑,该事件后,各国政府提高了对药品安全性的重视程度,纷纷建立ADR报告制度。美国1962,澳大利亚1963,英国1964,瑞典1965世界卫生组织从1963年起就要求各国开展监测工作,并能够相互交流,1968年,WHO应成员国要求,开始推行“国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合作计划”,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合作中心,总部设在美国的弗吉尼亚州,1970年迁至瑞士的日内瓦,1978年迁至瑞典的乌普萨拉镇(UPPSALA)成立了监测中心,即现在的著名的UMC中心(WHO中心)。成员国也由开始的10个发展到目前的71个。我国于1998年加入,ADR的发展,国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合作组织,参加这一国际合作不仅仅因为我国是联合国成员国,有义务参加联合国下属组织的活动;也不仅仅是因为要表示我们13亿中国人民愿为全人类的健康作出一份贡献的想法;更重要的是从此我国可以与其他参加国共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数据库中积累的资料,从而使我国的药品监督管理与国际接轨,为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对人民健康、国民经济造成的危害创造条件。,国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合作组织,但是参加这一国际合作有先决条件: 1、参加国必须在本国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网络; 2、参加国必须每个季度将本国在该季度中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资料输入至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数据库。,四、典型案例启示,快速报告和有效控制,建设中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体系和药品严重不良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充分体现了国家实行ADR报告制度的重大意义。 ADR监测的内涵和外延正在扩大,适时引入药物警戒的概念,充分利用药物警戒体系有助于我国ADR监测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银屑敌”事件:假药,2002年7月宁夏药监局和ADR 监测中心接到病人投诉:使用了银屑敌后出现皮疹,经过我们细致调查,走访病人,发现一例失明,一例严重肝损害(2月后死亡)。及时上报国家中心,迅速将样品送“中检所”,同时在宁夏境内暂停该药的销售。结果:2003年月日确定了处方标明为纯中药的该药品加入了化学成分“松香酸”,且每粒胶囊中非法添加的成分高达四分之一全国封杀银屑敌胶囊,1937年美国磺胺酏剂事件,美国田纳西洲Massengill公司的主任药师瓦特金斯(HaroldWotkins)为使小儿服用方便,用二甘醇代替酒精做溶媒,配制色、香、味俱全的口服液体制剂,称为磺胺酏剂,未做动物实验,全部投入市场,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当时的美国法律是完全许可的。 到这一年的910月间,美国南方一些地方开始发现患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共发现358名病人,死亡107人,成为上世纪影响最大的药害事件之一。,1990年孟加拉国,1990年1月到1992年12月,达卡地区的一家医院一下子收治了339名不明原因的儿童肾衰竭病人,其中236名死亡。经过调查,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服用了一种退热净酏剂。这种退热净酏剂在生产过程中,厂家使用了比较便宜的二甘醇代替丙二醇。,海地,19951997年,一家医药公司使用被二甘醇污染的原料制成退烧药,导致80多名孩子因肾衰竭死亡。,印度,1998年春,德里附近的某村镇发现有36名6岁以下的儿童肾功能严重衰竭,最后有33名儿童死亡。他们中大多数不足2岁,最小的才两个月。调查发现,这些孩子都服用了一种止咳糖浆,而这种止咳糖浆中被检测出含有17.5的二甘醇。,“齐二药”事件(二甘醇):假药,2006年4月底,广州中山三院传染病科先后出现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高度怀疑与亮菌甲素有关5月11日,黑龙江省药检所检所报告,该批号10ml、2ml品种未检出丙二醇,而含有相应浓度的二甘醇,巴拿马,2006年10月初,31名患者首先出现胃肠道反应,紧接着是急性肾功能衰竭,伴有发热和神经系统症状。其中9名患者死亡,且多为60岁以上老年人。调查结果排除了感染性疾病的可能,初步显示是化学物质毒性反应。巴拿马卫生部发布消息称,在这些患者使用的一种含氯化铵的祛痰糖浆中检测出了二甘醇。该糖浆是由巴拿马社会保险局下属制药厂生产的,巴卫生部怀疑这是一起二甘醇中毒事件。据路透社报道,截止10月18日,死亡人数已上升至26人。,2006年“欣弗”事件:劣药,7月22,青海省局获知相关病例:高热,寒战,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低血压,肝肾功能损害,口周疱疹等;8月15日,国家局通报了调查结果:安徽华源违反规定生产,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是导致这起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经验和总结,不良事件,是首先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发现了药品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各国均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群的用药风险,本着“可疑即报”的原则,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实际上对用药期间出现的任何医学事件都要进行监测。 随着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从仅在药品上市前严格审批到上市后监测两者并重的转移,一个更新的概念“药品安全性监测和再评价”或者“药物警戒”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应用,药品安全性监测?(信号),发现,报告,评价,控制,目的风险管理,早期发现快速反应及时判断有效控制,风险的处理,内部的沟通信息发布重点监测修改说明书,暂停召回撤市救治补偿机制,监测范围事件,不合格药品、保健食品用药错误缺少疗效(这项工作暂时不开展)在科学基础数据缺乏的情况下扩大适应症用药急、慢性中毒病例报告药品致死、严重发生率的估计药物滥用与误用与其它类别药品以及食品合并使用时不良的相互作用,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Experience,简称ADE),是指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由药品引起的医疗事件,它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 这一概念具有普遍意义,因为在很多情况下,ADE虽然与用药在时间上有关联,但因果关系并不能马上确立。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群的用药风险,本着“可疑即报”的原则,对有重要意义的ADE也要进行监测,并进一步明确于药品的因果关系。,ADR是指因果关系已明确的反应。ADE是指因果关系尚未确定的反应;范畴大。 ADE包括临床新出现的偶然事件及不良反应,如在用药期间出现病情的恶化,并发症,就诊或住院,化验结果异常,各种原因的死亡,各种事故如骨折、车祸,或导致这些事故的原因瞌睡、眩晕、晕厥、视力障碍等。,ADE与ADR的含义区别,1、监测原则:(1) 各医疗单位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均有责任;(2) 药品不良事件(包括ADR);(3) 保密制度,不作医疗纠纷、医疗诉讼依据;(4) 可疑即报,2、监测的目的 尽早发现各种类型的不良反应,研究ADR的因果关系和诱发因素,使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医务人员及时了解有关不良反应的情况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避免严重ADR的重复发生,以保障人民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五、药品安全性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局限性从ADR到ADE,范围的扩大药品安全性监测、药物警戒概念的提出,世界卫生组织收到的累计报告数目,全国ADR报告表年度统计,宁夏ADR报告表年度统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局限性,只针对合格药品 只监测上市后药品为弥补局限性,引入“药品不良事件”、“药物警戒”、“药品安全性监测”等概念,药品安全性监测,早期发现快速反应及时判断有效控制,药品安全性监测范围,不合格药品、保健食品用药错误缺少疗效(这项工作国家暂时不开展)在科学基础数据缺乏的情况下扩大适应症用药急、慢性中毒病例报告药品致死、严重发生率的估计药物滥用与误用与其它类别药品以及食品合并使用时不良的相互作用,为何要进行药物警戒,1、动物实验不足以预测对人体的安全性2、在临床试验中患者是经过挑选而且数量有限,用药条件也与临床实际有差异,受试时间也有限3、关于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慢性毒性、特殊人群用药或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通常是不完全或不能提供的4、国家之间(甚至一国内不同地区间)在ADR和药品相关问题上有差异,因此药物警戒在每个国家都是需要的。(差异;如遗传、饮食、传统、生产、流通不同),药物警戒的目标,1、合理地安全用药2、评价并通报上市药品的风险与效益3、使患者能受到用药知识的教育而知情地使用药品(实际工作中很难),医疗机构开展ADR监测,1、是药物安全性监测的重要主体2、医务人员的基本职责3、法律规定的应尽职责和义务4、2007年卫生部在“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故的监测与报告”,医疗机构开展ADR监测的难点,1、相关领导(院及科)重视度不够,不容易对话,难于给予相应的支持2、虽各单位都有ADR监测工作制度,但具体落实起来很难3、没有完整的ADR监测报告和处理程序4、面对临床ADE的出现,如何判别,如何给医护患解释,尤其是患者(卫生部能否有明确的行动指南),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监测的现状,1、报告率极低,甚至为零2、从社会整个大背景考虑,没有引起重视3、心理包袱严重,怕影响产品销路,或者确实认为自己的产品很安全,“护犊子”4、尽管市场上出现了严重事件,但总感觉自己不会,或者认为完全是管理问题,人为因素5、有认识,但感觉无法收集,渠道不通,ADR因果关系评价方法,肯定(一般极难认定,尤其对于严重ADR,而对于死亡案例,则无法确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无法评价,ADR评价步骤和内容,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1、用药与不良反应/事件的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2、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3、停药或减量后反应/事件是否消失或减轻;4、再次使用可疑药品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事件;5、反应是否可用并用药物的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其它治疗措施来解释。以上五点由报告人填写,报告单位核实。关联性评价由填报人、报告单位、省中心和国家中心分别独立或逐级审核后作出。,不良反应/事件分析及关联性评价,注:表示肯定 表示否定 表示难以肯定或否定 ?表示不明,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网址:必须按照客户端系统配置说明及注意事项 设置电脑。 客户端系统配置说明及注意事项 参见的首页。,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十三条明确要求: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生产、经营、使用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处理,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每季度集中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其中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于发现之日起15日内报告,死亡病例须及时报告。,千万不可作假,总体原则:依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的填报内容应真实、完整、准确。,举例,例1、寒战、发热例2、皮疹评:极其简陋,基本要素均不全。例3、3月6日静脉输入青霉素,第二天输入时出现皮疹。评:1、溶媒或载体没注明;2、具体输入多少毫升或多长时间出现;3、“第二天”;4、“皮疹”过于笼统,部位、面积、类型,如何处理的;5、如果是住院病人,不可能是单一用药。,例4、病人于2005年4月25日以“脑挫裂伤、颅脑内血肿”收住神经外科,7月20日在麻醉下行“颅脑缺损修补术,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予止血、脱水、神经营养,辅以高压氧治疗;8月25日行“急性阑尾炎术”。病人对某些食物过敏。8月6日因癫痫开始口服卡马西平0.1克,每日三次,同时口服康脑灵冲剂、青霉素V钾片,静脉输入 5% GS250ml+锐强4克,葛根素注射液250毫升,二输液9月1日停用;8月14日开始静脉输入悦康力欣1.5克+0.9%NS100毫升,bid;10月11日静滴10%葡萄糖500毫升+复方麝香注射液20毫升,二者 10月12日均因皮疹停用。8月30日颈部、肩部现红色皮疹,无压痛、无痒,因治疗需要,继续用药;外涂炉甘石洗剂,口服西可韦治疗。9月13日皮疹减轻。9月17日下午5时癫痫大发作;10月12日全身出现皮疹,面部发红、发硬,左耳有黄色浓液渗出,10月17日转皮肤科,病人四肢、躯干、面部、颈部片状红斑、部分相互融合成片,分布对称广泛,面部皮肤干燥、脱屑,粘膜未见累及。予以抗炎、抗过敏、外用药物治疗,5%GS250ml+10%葡萄糖酸钙10ml+VC2g +地塞米松10mg。10月18 日皮损可见大量脱屑,皮肤科认为药疹系由“卡马西平”引起,停药,改用苯妥因钠,但21日癫痫大发作,又改用丙戊酸钠。10月24日皮疹恢复较好。10月24日地塞米松改为7.5毫克。,例5、2005年7月9日,患者因“轻度性右下腹痛半天”入院。2005年7月8日,门诊血常规:WBC:9.9*10(9)/L;HGB:132g/L;W-LCR 0.717;既往史:平素健康,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查体:T:36.6;P:88次/分;R:20次/分;Bp:95/65mmHg;触诊语颤正常,无胸膜摩擦感,无皮下捻发感,叩诊呈清音,听诊呼吸规整,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语音传导正常,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无心包摩擦感,叩诊相对浊音界正常,心率:88次/分,心律齐。主诉:2005年7月10日,用药(甲硝唑)约50ml后,脚掌出现荨麻疹(斑块状,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瘙痒,接着由颈部-手臂-全身,立即停药,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 40ml+10%葡萄糖酸钙 10mliv 慢!20min后缓解,1小时后症状消失。注:滴速:30-40滴/分甲硝唑注射液规格100ml:0.5g评:1、没有述及药品配伍情况,先前输过什么,昨天呢。对前面用过的药,也不要求全写,写你所怀疑的 2、划线部倒是不错,但很难做到,且意义不是很大,可简写。 3、总体不错,可看出报告人的科学态度 4、明确脚掌的左右,例6:氧氟沙星滴注3-4分钟患者出现看不清,耳鸣,滴注部位出现荨麻疹停药休息半小时后好转评:1、这是一个门诊病人,但要注明是否单一用药,主要是先前,包括昨天。 2、日期。 作为上下对照。例7:患儿因支气管炎前来就诊,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0.4g加入规格为250ml生理盐水静滴,小儿在输液过程中出现上肢皮疹,进而延及面部。发现后立即停药,给予肌注前列腺素后逐渐恢复。评:1、“输液过程中”,要说明具体是多少时间 2、 “上肢皮疹”,左还是右,还是都有,六、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目的:及时、准确地发现药物不良反应。,(一)义务性监测,瑞典实行1965年建立报告制度,采取“可疑即报”,全部上报,以鼓励医务人员报告1975年改为主要收集严重的、致死的和说明书上没有列入的ADR为主。义务上报,使报告率大为提高。1978年UMC中心(WHO中心)迁至瑞典的乌普萨拉镇,(二)处方事件监测(PEM),英国,欧盟正在考虑将PEM推广至整个欧盟成员国。绿卡系统(Green K)英国政府规定:处方计价局必须将与重点药物监测药品名单有关的处方复印件交给DSRU(药物安全监测研究小组,南安普敦大学), DSRU通知处方医师填写绿卡。绿卡:医疗事件的标准调查表,用于填写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和用药前后发生的任何医疗事件。,PEM所必需的三个先决条件,1、患者与医生保持秘密联系,这样可减轻医生负担并避免诉讼。2、取得处方计价局的协助,得到处方笺的复印件3、财政支持,(三)集中监测系统,1、重点医院监测:指定有条件的医院,报告ADR和对ADR进行系统监测研究特点:尽管范围小,但针对性和准确性提高,可计算一定范围内的ADR 发生率缺点:不具备普遍代表性2、重点药品监测:主要针对上市的新药,(四)自发呈报系统(SRS),黄卡系统(英国),蓝卡系统(澳大利亚)(1)正式自发呈报监测 政府组织,带有一定的强制性(2)非正式自发呈报监测 医务人员将临床观察到的信号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发表优点:结论准确可靠。缺点:延误时间长。,SRS的优点,监测范围广,可推广到所有“涉药单位”及所有患者、所有药品不受时间限制,可长期观察经济实惠可发现罕见的、新的不良反应,以及特殊人群和药物合用发生的ADR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ADR的信号,从而形成假说,提出早期警告,SRS的缺点,主要是资料偏差,无法计算发生率、信息不完整、难于确定因果关系1、过度归因(Over-ascertainment):本身不是ADR的归属于ADR2、低归因(Under-ascertainment):本身是ADR的不归属于ADR3、漏报:违背“可疑即报”的原则(知道是,但不报告或少报),漏 报(瞒 报),1、一种常见的现象,尤其针对严重不良事件2、漏报程度未知并且很不一致3、既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心理问题,甚至具备文化特征4、有时医务人员担心不良反应报告鸣谢可能会对他们的能力产生消极的影响,或有官司的风险5、不愿意报告是因为拿不准用药的因果关系(尽管有可疑即报的重要依据),漏报,少报告的表现最为严重 表现为:不是随意的,而可能有选择性,即报告偏倚(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对严重ADR报告的缺失),(五)药物流行病学(pharmacoepidemiology,PE),定义:应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药物在广大人群中的应用和作用(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的新兴学科。PE 是临床药理学与流行病学相互渗透发展的交叉学科。为国家药品上市后监测(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服务,保障民众用药安全有效。PE 获取社区人群的药物应用信息,包括大范围人群药物应用的利弊分析信息,为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及合理应用提供决策依据。,流行病学: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监测、观察、假设检验、分析研究、实验研究。流行病学所称“分布”:涉及研究对人群的时间、地区、不同人群组的分析。,流行病学与药物流行病学,5,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药物安全性监测的范畴及意义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