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知识梳理课件.ppt
苏武传,教学目标: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翻译文句。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法指导: 1、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2、概括整理:作者作品,内容要点,知识归类。 3、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翻译文句。 4、思考探讨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1、校正字音 稍迁至栘中厩( ji )监;数(shu )通使相窥(ku)观; 以状语(y)武; 既至匈奴,置币遗( wi )单于; 后随浞野侯没( m)胡中;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nzh )归汉; 置煴(yn)火,覆武其上(注:课本注音“yn”有误。煴,有二音,读yn意为“微火”,读yn意同“熨”); 拥众数万,马畜( ch )弥山; 故使陵来说(shu)足下;何以汝为(wi)见;子卿尚复谁为(wi)乎。,1、通假字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与旃毛并咽之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空自苦亡人之地 法令亡常 武父子亡功德 信义安所见乎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前以降及物故,(畔:通“叛”,背叛) (旃:通“毡”,毛织品)(去:通“弆(j)”,收藏(亡:通“无”,没有) (亡:通“无”,没有) (亡:通“无”,没有(见:通“现”,显现) (霑,通“沾”;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 以:通“已”,已经),2、古今异义 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皆为陛下所成就。 我丈人行也。欲因此时降武。独有女弟二人 且陛下春秋高武等实在 稍迁至栘中厩监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拿着;今义:料理、筹划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4、词类活用 、意动用法 (1)单于壮其节 (2)屈节辱命 (3)诚甘乐之 、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2)空以身膏草野 (3)反欲斗两主 、名词活用等 (1)天雨雪 (2)羝乳乃得归 (3)杖汉节牧羊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雨:名词做动词,下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舆:名词做动词,抬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屈、辱,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屈,使辱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5特殊句式: 、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2)为降虏于蛮夷(3)何以汝为见(4)子卿尚复谁为乎(5)何以复加(6)信义安所见乎(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装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介宾倒装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信义见安所乎”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亡罪夷灭者大臣数十家 ”,、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被匈奴羞辱后才去死,更加对不起国家。(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朝中大臣根本没有罪过就被冤枉杀头灭族的已经有好几十家,(3)皆为陛下所成就 (我们父子四人)都是被皇帝陛下培养提拔才造就成材,(4)虞常生得 虞常则被活捉。(5)即使诛杀 即使被杀害,解释下列加点的重要实词。(1)数通使相窥观 (2)前后十余辈 (3)我丈人行也 (4)因厚赂单于 (5)置币遗单于 (6)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7)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 (8)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 (9)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10)会武等至匈奴,数:屡次;相,互相辈:批行:辈份因:趁机;厚赂:送厚礼;置:购置;币:指礼品;遗:赠送益:渐渐,逐渐;望:期望假:临时委任的,非正式的方:正;会:恰逢阴:暗中的;相与:一起;谋:谋划会:正好,(11)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 (12)幸蒙其赏识 (13)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14)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15)虞常果引张胜 (16)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17)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18)而收系张胜 (19)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20)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素:向来;相知:熟识, 要好;私候:私下拜访幸:希望发:败露;语:告诉及:涉及,连累;犯:侵犯, 侮辱;重:更;负:对不起引:供出即:连词,如果,假如受辞:受审讯收系:逮捕会论:一起判决;因:趁机当:判;募:招募;赦:赦免,(21)复举剑拟之 (22)马畜弥山 (23)空以身膏草野 (24)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25)屠为九郡 (26)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27)即使诛杀 (28)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29)绝不饮食(si) (30)羝乳乃得归,拟:比划,做样子弥山:满山空:白白的;以:用因:通过 经 由;为:结为屠:平定祸:祸患即使:立刻胁:威逼;白:报告绝:跟外界隔绝;饮食:给喝,给吃乃:才能,(31)武既至海上,廪(lin)食不至 (3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33)匈奴诡言武死 (34)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35)如惠语以让单于 (36)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37)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38)凡随武还者九人 (39)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40)即生,何面目以归汉,既:之后;廪:米仓掘:掘取诡言:诈欺说夜:在夜里;具:全部;陈:陈述如:照着;以:来;让:责备谢:道歉;实在:确实还活着召:召集;会:会合凡:总共以:在即:即使,翻译下列句子送匈奴使留在汉者: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何以女为见:如何还能见你?子卿尚复谁为乎:您还为谁呢?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假如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汉天子,我丈人行也:汉皇帝,是我的长辈。见犯乃死,重负国:被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皆为陛下所成就: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于节操有亏,又辜负了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面目回去汉朝?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 臣侍奉君王,就如儿子侍奉父亲。子为父死没有什么可以怨恨的。,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人生就好像早上的露水,时间久了就知道苦了。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你身为汉臣,不顾念朝廷恩典、君臣信义,反叛君主,背弃亲友,在蛮夷做投降的俘虏,我凭什么会见你?单于壮其节,朝夕遗人侯问武,而收系张胜单于仰慕苏武的节操,每日派人探望、问候苏武的情况,而把张胜逮捕,关进了牢中。乃幽武置大窑中,绝不饮食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吃喝。,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明确】首先,以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苏武留胡十九年,经历坎坷曲折,汉与匈奴的关系错综复杂。作者抓住苏武经历中的关键之处,运用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使苏武这个人物跃然纸上。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一展风采。作者又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如写苏武的两次自杀,第一次被“胜、惠共止之”;第二次又被救活。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苏武的语言也具有典型意义。如卫律逼降时,说:“副有罪,当相坐。”苏武斥责说:“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使卫律哑口无言,只得无耻地“举剑拟之”,但苏武岿然不动。又如,李陵劝降,苏武仍然不为其情所动,表示“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表现出至死不屈的品德。其次,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着重写了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副使张胜,一个是为虎作伥的卫律,一个是曾为朋友的李陵。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民族气节,拜倒在敌人脚下。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丰满的、动人的、高大的民族英雄形象。,素材运用话题1: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材料加工: 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苫,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要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老人却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节选),话题2: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意见材料加工: 苏子卿在贝加尔湖湖畔。他披着一件白羊裘,毡履,毡裳,毡巾覆首,独立在苍茫无际的西伯利亚荒原当中,有雪潮一样的羊群在他背后。他在孟春的黄昏时分,待要归返穹庐,背景中贝加尔湖上的冰涛,与天际的白云波连山竖。 他向着东行,遥遥地望南翘首:眼阵中含蓄着无限的悲哀,又好像燃着希望一缕。他只相信自己,只相信自己的祖国。他的心里只有大汉。卫律的劝说他不听,李陵的意见他当耳旁风。他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他的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他谁的话都不听,他用他的坚持塑造了他自己。 一个野花烂漫的碧绿的大平原,平原中立着一个持杖的女人,背后也涌着一群归羊。那是苏武归国后的风光,他的弃妻,他的群羊无恙;可那牧羊女人的眼中,那含蓄的是悲愤?还是凄凉? (女神节选),话题3:心灵的选择材料加工: 荒凉的北海,羊群咩咩地叫着,不远处坐着一位手持汉节的人,从黑发到白头,用半生的心血续写着丹青。南方,皇帝一代又一代,然而,谁也不记得,遥远的北海上,立着一座汉朝不倒的丰碑。 汉节上的漆一层层褪去,老人的眼里却始终燃着一丝火光。匈奴的可汗惧怕:“怎么还有这么固执的人?”他更无法理解,这半生的重量承起的竟是中华民族永世的骄傲! 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人选择个人的荣辱得失,但是更有人选择个性的无碍释放,国家的繁荣太平,民族的坚贞气节。而往往是这些人,托起生命的天平,紧握永恒的绳索,在生命与永恒的拔河中,探到永恒的答案。 (2002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与永恒拔河节选),话题4:自尊与他尊材料加工:苏武传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当苏武与其副使张胜同被单于抓获后,面对单于的诱惑和威逼,苏武选择了精忠报国,而张胜最终选择了投降。以常理推断,对苏武的宁死不屈和拒不投降,凶残的单于不可能不杀他。但正是由于苏武的这种节操,却赢得了单于的尊敬和历史上的美名。而张胜、李陵乃至卫律,则被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事实上,历史上由于自尊而获得他尊的例子不胜枚举。 ( (苏武的尊严节选)话题5:道德与名节材料加工: 中国人历来看重道德与名节。旧时高洁的文人即使在百般困顿之中,依旧保持“人淡似菊”的操守。古代烈女被市井泼皮碰碰手臂,竟然利刃断手,以致留下烈节牌坊。汉代苏武被迫牧羊,在冰天雪地中“渴饮雪,饥吞毡”,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凛然持汉节而不改其志。“时穷节乃现,一一垂青史”。所有这些,都留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佳话。 (道德与名节节选),话题6:信念材料加工: 在苏武出使匈奴时,因随行人员参与了匈奴人的叛乱而被扣留。在危难之中,苏武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既表现了对匈奴的修好之愿,又抱定必死的决心,决不“屈节辱命”。面对卫律始而威胁,既而利诱,最终又以断水绝粮相逼等手段的逼迫,他从容处之。在受审时,他甚至以自刎来避免受辱。后来的审讯中,卫律当场“剑斩虞常”以此胁迫汉使,副使张胜在此情况下投降了,而苏武面对卫律之剑,岿然不动。卫律又以富贵劝诱,苏武则直言怒斥,更以两国安危责之。在匈奴将他置于冻饿之境时,苏武仍然没有屈服,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信念,他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还是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念念不忘自己是汉朝的使者。匈奴又派故人李陵来劝降,企图打消他对汉朝的眷恋之情,苏武不作正面的交锋,只是以君臣和国家的大义自剖心迹,反倒使李陵感到羞愧,无言以对。 (信念节选),话题7:选择高考作文 素材 例文(苏武) 悠悠岁月,历尽多少冷暖:滚滚浪花,淘尽多少英雄,但伟人之风永存。 那是苏武牧羊的北海吧!苏武选择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节,发扬了华夏文明的优良品德。这样的选择崇高、无私! 浩浩天地,朗朗乾坤,多少仁人志士留芳百世,虽死犹荣。他们或是崇高无私,或是明智无悔,或是崇高质朴。正是他们所做出的无上光荣的选择,使得我们的民族摺焰生辉,使华夏文明万古流芳。 历史选择了苏武,苏武选择了崇高无私,选择了明智,选择了质朴。那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是历史的星空中最耀眼的星座,引领着后来者在暗夜里找寻生命的座标,勇往直前而不迷失。 (无尚的选择节选),话题8:坚持 当苏武牧羊于北海时,单于派降将李陵到北海劝说苏武投降。李陵说:“单于诚心诚意等待您归顺,看来永远不会让您回大汉了。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罪,有谁知道您对朝廷的忠义呢?”李陵历数苏武出使匈奴以后一家的悲惨遭遇(大哥和弟弟被迫自杀,母亲去世,妻子改嫁,儿女不知去向),妄图动摇苏武归汉的决心。但是,苏武却坚定地说:“我平时就希望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如今有了舍身报效的机会,就是挨刀斧、下汤锅,也是甘心乐意的。”他始终不受诱惑,为后人所颂仰。 (热爱祖国坚贞不屈的使者节选)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话题9 忘却与铭记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自古以来,中国就为流亡者设定了一种永世垂范的模式苏武。汉朝苏武,出使匈奴,因故被扣。苏武拒不归从匈奴,矢志忠于汉室作为流亡者,苏武是忠诚的象征,苏武的使节棒标示着忠君气节的极致,这种坚持气节与操守,始终不忘自己职责的人,正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脊梁,他的精神已深深渗入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驾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他与冷月作做伴;他与孤冢为伍;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汗(汉)忠贞不渝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