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影像诊断学基础课件.ppt
胸部影像诊断学基础,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eology ),是借助于不同成像手段使人体内部器官和结构显出影像,通过对影像变化的观察,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发现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目的或在其导向下对疾病进行治疗目的的一门科学。是观察活体器官的组织形态及功能最好的方法。,影像诊断学主要内容有:X线、超声波、核素扫描、CT、MRI等诊断,成像原理与方法不同,对同一疾病的显示能力或提供诊断的信息量不同,价值与限度各异,但可互为补充。,胸部影像方法:,X线:CT:MRI:USG:,X 线 检 查 技 术:,1、普通检查: 透视(Fluoroscopy) 摄片(Radiography)2、造影检查: 支气管造影(灌注法),适应证包括:原因不明的咯血或临床拟诊支气管扩张而平片无阳性发现或只有轻微改变;如临床怀疑肺癌,但平片表现正常或平片拟诊肺癌,虽经断层摄影仍不能明确诊断者;肺不张,可了解支气管阻塞的原因,明确炎性或癌性不张;慢性肺化脓症及慢性肺结核需明确有无合并支气管扩张者;支气管先天性异常。禁忌证包括:高度衰弱、年龄过大、心、肺、肝功能不良者;肺或支气管急性感染及进展期侵润肺结核;近期有大咯血的患者。一般在咯血停止710d后方可考虑支气管造影。对碘过敏或甲状腺机能亢进。支气管哮喘。,一 普通检查:,1 透视(Fluoroscopy)是让穿过人体不同器官组织的X线作用于荧光屏,并转换为可见的荧光简便易行,取费低廉,不择机器,可任意转动体位、方向,多角度观察病变;可对某些器官的运动及功能动态观察。但对病变没有记录,不利于讨论、研究及复查对比。暗室透视不易显示微小病变,2 摄片(Radiography) 是让穿透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X线照射胶片,使之感光,经处理后形成黑白度不同的组织器官的影像 成像清晰,能显示微小病变,有客观图象记录,可长期保存,利于讨论、研究和复查对比。但不能了解器官的活动情况。是应用最广泛的X线检查方法 正位 侧位,胸部X线:,胸廓肺肺门胸膜纵隔膈,胸部X线解剖,1、胸廓(thoracic cage),软组织:胸锁乳突肌和锁骨上皮肤皱褶 胸大肌,乳房及乳头骨骼:肋骨,胸骨,胸椎,肩胛骨和锁骨,胸锁乳突肌和锁骨上皮肤皱折,胸大肌,肩胛骨和乳头,肺 野 (lung field)含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称肺野。其透明度随呼吸而改变。肺 叶 (pulmonary lobe)(肺叶相当大的部分是前后重叠的)肺 段 (pulmonary segment)肺 门 (hilum of lung) 肺纹理 (lung markings),X线解剖,2、肺(lung),图4-2-14 肺 野 分 区,肺叶与肺段,肺叶,表4-7 肺叶、肺段命名,右侧 左侧上叶 1 尖段 上叶 上部 2 后段 1+2 尖后段 3 前段 3 前段中叶 舌部 (舌叶) 4 外段 4 上(舌)叶 5 内段 5 下(舌)叶下叶 6 背段 下叶 6 背段 7 内基底段 7+8 前内基底段 8 前基底段 9 外基底段 9 外基底段 10 后基底段 10 后基底段,肺 段 投 影,肺门,分支状,逗号状,图4-2-20 肺 纹 理 示 意 图,观察肺纹理:多少粗细分布有无扭曲有无变形有无移位,脏层胸膜 (visceral pleura) 左、右斜裂,水平裂壁层胸膜 (parietal pleura),X线解剖,4、胸膜(pleura),图4-2-22 肺 叶 间 胸 膜 正 位 像,图4-2-23 肺 叶 间 胸 膜 侧 位 像,纵隔位于两肺中间,其上自胸廓入口,下至膈,前自胸骨后缘,后至胸椎之前,两侧为纵隔胸膜和肺门,为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胸骨及胸椎等重叠在一起的高密度影。正常时两侧胸腔压力平衡,纵隔位置居中。,X线解剖,5、纵隔(mediastinum),形态:圆顶状 (顶偏内前方)心膈角、肋膈角位置:9或10后肋水平 (右高12cm)运动:1.02.5cm (平静呼吸)3.06.0cm (深呼吸),X线解剖,6、膈(diaphram),CT(Computed Tomography),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与X线检查技术相结合的产物(Computed Assisted Tomography)。是一种数字断层技术 ,是数字化影像的一个组成部分,C T 图 像 特 点:,CT图像是人体某一断层面的影像。是由一定数目的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小方块(象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象素的灰度反映单位容积内(相应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 CT密度分辨力高(X线吸收系数差别0.10.5就能分辨出来),气体 脂肪 水 软组织 骨 -1000 -970 -100 -80 -60 -40 -20 0 10 2030 4050 60 70 90 110 130 1000 ,部分容积效应(Partial volume effect),是指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成分,相互交叉重叠时,所测得的CT值就不能如实反映其中任何一种组织的CT值,而是它们的平均值。由此重建的影像也不能真实反映其中各组织成分的信息,致使影像失真。是任何层面成像方式均不可完全避免的失真效应。 因此,这种CT值代表的组织密度可能根本不存在。所以,在高密度区域中较小的低密度病灶CT值常偏高;在低密度区域中较小的高密度病灶CT值常偏低,C T 检 查 方 法,一 平扫 1 普通扫描: 2 特殊扫描: 薄层 HRCT 二 增强扫描(普通增强 动态增强): 即强化扫描,利用造影剂,可使病变与正常组织间的X线吸收差别增加,用以提高病变检出率三 造影CT: 四 其它: CT内窥镜,胸部CT解剖,纵隔CT解剖 肺门CT解剖 肺野CT解剖,皮肤,皮下脂肪,纵隔内脂肪,胸骨,肋骨,肌肉,胸椎,肩胛骨,纵隔CT解剖,纵隔血管 心脏 气管、食管 纵隔重要间隙 胸内淋巴结,图4-2-55 胸骨切迹层面,图4-2-56 胸锁关节层面 (增强扫描),图4-2-57 主动脉弓上层面,图4-2-58 主动脉弓层面,图4-2-59 主动脉窗层面,图4-2-60 左肺动脉层面,图4-2-61 右肺动脉层面,图4-2-62 左房上部、上肺静脉和主动脉根部层面,图4-2-63 左房下部及下肺静脉层面,图4-2-64 四腔心层面,图4-2-65 心室及右膈顶层面,胸内淋巴结,大小:小于等于15mm形态:卵圆形或圆形,纵隔重要间隙,(胸骨后) 血管前间隙 主肺动脉窗 气管前腔静脉后间隙 隆突下间隙 膈脚后间隙,肺野的CT解剖,肺纹理:树枝状高密度影 胸 膜:肺裂常规层厚 (1.0cm) 呈“透亮带” 肺裂薄描 (0.5cm以下) 为“细线影” 肺叶与肺段: 肺段中心是肺段支气管和伴随的动脉 肺段边缘为肺裂和肺段静脉主支,表4-11 标志层面上的肺段分布:,标志层面 右侧肺段 左侧肺段主动脉弓上方 (胸廓入口) S1 S1主动脉弓 S1, S2, S3 S1,S2,S3,S6 左肺动脉(尖段支气管近端) S2, S3, S6 S2, S3, S6右肺动脉干(右上叶支气管) S3, S4, S6 S3, S4, S6叶间动脉 (左上叶支气管) S4, S5, S6 S4, S6下肺静脉 (基底段支气管) S4, S5, S7-S10 S5, S7-S10注:以上标志层面为非连续层面,主动脉弓上方 (胸廓入口) S1,主动脉弓 S1, S2, S3 S1,S2,S3,S6,左肺动脉(尖段支气管近端) S2, S3, S6 S2, S3, S6,右肺动脉干(右上叶支气管) S3, S4, S6 S3, S4, S6,叶间动脉 (左上叶支气管) S4, S5, S6 S4, S6,下肺静脉 (基底段支气管) S4, S5, S7-S10 S5, S7-S10,影像分析步骤:,、评价影像质量(位置、条件、伪影等);、按一定的顺序对图片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病变观察要点:直接征象:位置、分布、大小、数目、密度、形状、边缘间接征象:邻近组织器官的特征、特殊征象(如胸膜牵拉征、空泡征等)、增强现象、与临床相关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相联系、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多发(不可数),单 发,多发(可数),射线对人体有一定的辐射损害;CT辐射最大,其扫描对人体的损伤比拍片要高出100多倍;透视约等于10张胸片。,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