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2013课件.ppt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站 2013年4月,一、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 1、职业病危害 2、职业病危害场所、岗位、监测点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1、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三)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划分、监测点设置 1、作业场所划分原则 2、监测点设置原则,(一)基本概念,1、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者与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的各种化学、物理、放射、生物因素以及其它职业有害因素。,2、职业病危害场所、岗位、监测点职业病危害场所:指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源的工人作业地带。岗位:是生产中由一个或若干个劳动者组成的,使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完成一定的具体工作的相对独立的区域和位置,是最基本的劳动组织管理环节。职业病危害岗位是指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监测点:指在职业病危害场所中根据测定目的和现场调查的结果,选出的作为长期或定期测定的有代表性的作业点。,(一)基本概念,(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是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最基本的技能,是确定职业病危害场所和岗位、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健康监护等工作的基础。,(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1、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按照来源分类第一大类: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者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经常接触的、由生产工艺过程或劳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对劳动者健康有害的生产性有害因素称职业危害因素。 (1)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 (2)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噪声、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 (3)生物因素:微生物、昆虫和尾蚴、水生动物的体液、植物等。,第二大类: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不合理 (2)劳动精神过度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安排不当 (4)个别器宫、系统过度疲劳第三大类:与一般工业卫生条件和卫生技术、措施不良的有关因素 (1)生产场所设计不合理 (2)防护措施缺乏、不完善或效果不好,(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3)缺乏安全防护设备和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4)自然环境因素 (5)环境污染因素第四大类: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 随着社会和近代预防医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在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劳动者在保护自己的健康时,培养、保持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非常重要。,按法规、规章的规定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为十大类,涉及具体行业1000多个。第一大类:粉尘类包括矽尘、煤尘、石墨尘、碳黑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尘以及其它尘。第二大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粒子、粒子、射线、中子射线等。第三大类:化学物质类铅、苯、汞等,行业涉及200多个行业第四大类:物理因素类包括高温、低压、高压、噪声、局部振动等。,(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第五大类:生物因素类包括炭疽杆菌、森林性 脑炎病毒、布氏杆菌等。 第六大类:导致职业性皮肤病因素。第七大类: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第八大类: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第九大类: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第十大类: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上述各种职业危害因素随着产品种类、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设备的不同,有时单独存在,有时几种有害因素联合存在。它们的不同组合,构成不同工业部门、不同生产车间的不同的劳动条件。,(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作用(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方面灵魂,识别不准确轻则可使评价报告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受到局限,重则评价报告质量严重失误。(2)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面 流行病学调查的核心是由因查果和由果找因的研究。(3)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方面 项目检测过程是就是对监测对象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量”识别的过程。,(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4)职业健康监护方面健康监护结果是验证与判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重要指标(5)职业病诊断方面 先决条件,职业接触史的判断(6)职业卫生监督方面 首要问题,只有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识别和定量分析后,才可依法作出正确的监督结论,(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及原则(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从因到果的原理、类推原理、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全面识别的原则、主次分明的原则、定性与定量的原则。,(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4、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程序-控制效果评价及日常监督监测(1)收集资料:建设项目概况、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和中间产物等以及生产工艺、设备情况生产情况,所用化学品的毒性指标以及建设项目安评、环评、职评报告等。(2)现场调查:重点关注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范围及作业人员接触关系。(3)工程分析: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其布局,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 交叉污染情况。,(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4)危害筛选:找出定量识别的依据:有害因素对人体危害大毒性有多高;现场高浓度(强度)出现机会有多大;作业人员接触人数的机会多有多少;有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标准;有采样检测国家标准。(5)对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监测与评价还要特别注意查阅工作人员健康监护资料,询问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后自我感觉,从中发现可能遗漏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新线索。,(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5、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1)类比法(2)资料复用法(3)经验法(4)检查表法(5)工程分析法(6)实测法 (7)理论推算法,(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6、特殊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1)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定义:密闭空间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性作业的有限空间。分类:无需许可密闭空间、需许可密闭空间密闭空间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问题:缺氧窒息,急性职业中毒职业病危害识别要点:重点关注密闭空间通风换气问题;全面分析有毒气体可能产生的原因;注意密闭空间所处周围环境。,(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2)异常运转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职别试生产阶段异常开车和停车注意密闭空间所处周围环境(3)维修时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生产过程危害比较轻,维修过程较为严重。(4)项目建设期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事实上任何项目在建设期间都存在较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问题,因为危害因素是未知的。,(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7、化学因素的识别重点了解和熟悉每一各生产工艺中有毒物质的存在形式,如原料、半成品、成品、辅料、副产品及废弃物、夹杂物等,其次,通过了解毒物在职业环境中存在形式和毒物侵入途径,对采取预防措施有重要意义。可以参考书化学物质毒性全书、常用化学危险物品安全手册等。,(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8、物理因素的识别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微小气候和气压等。有些物理因素容易识别,如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而微波、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只有通过仪器检测才能识别出来。物理因素识别过程中发生源调查非常重要。9、生物因素的识别生物性因素包括动物和植物源性物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昆虫类等主要是接触含有病原菌的动植物引起的呼吸道炎症和过敏病症。,(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10、社会因素和人机因素的识别人机因素是指机器设备、工作环境和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彼此协调关系,只要三者关系比例失调,都对身体健康和工作效应产生影响。目前对社会心理因素和人机因素做定量评定尚有困难,但这些因素在现代劳动生产活动中对健康的影响逐渐显得重要,在识别职业有害因素中必须重视。,(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11、职业多因素联合作用的识别职业环境中常常存在多种职业有害因素,操作者同时或相继接触多种有害因素。联合作用通常包括物理因素的联合,化学因素的联合,物理和化学因素的联合。作用可表现为独立作用、相加作用、增强作用。,1、作业场所划分原则:根据集团公司2005年颁布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规范规定,作业场所划分原则根据生产规模和工艺以及作业人员等情况进行划分。,(三) 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划分,二、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一)组织管理(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三)现场管理措施(四)现场告知和警示(五)现场防护措施(六)职业健康体检(七)教育培训,(一)组织管理,企业要依法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制定工作目标,实施目标考核,不履行法定义务,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企业要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该项规定是义务性规定,同时又是强制性的规定,不管单位是否愿意,均应当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一)组织管理,企业要依法建立以下规章制度:(1)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2)建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3)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4)建立现场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5)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一)组织管理,(6)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7)建立健全职业健康体检制度;(8)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9)建立健全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10)建立健全职业病人诊断管理和职业病报告制度;(11)建立健全职工健康知识培训制度。同时,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要纳入企业管理体系。,(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申报的必要性:职业病防治工作重点在于预防,根据行政部门对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难以掌握的情况,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制度十分必要。申报内容主要内容包括:(1)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3)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或材料;(4)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遵循原则:一是用人单位主动、及时, 二是实事求是地向主管行政部门申报,接受主管行政部门的监督。,(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申请由用人单位填写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及有关资料 报当地主管行政部门。审查主管行政部门根据申请人申报的材料,审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可能引起的健康危害,项目所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及其可行性等。决定在收到申请5日内出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回执作出批准或拒绝批准的决定,同意的应颁发许可书。,(三)现场管理措施,现场职业卫生管理主要包括:1、严格岗位操作规程,遵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反违章禁令”2、注意防护设施的维护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3、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防治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4、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用人单位必须将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和防护措施通过劳动合同、公告栏和培训等形式如实告诉劳动者;,(四)现场告知和警示,5、通过职业病危害警示在工作场所设置使劳动者产生警觉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的图形、线条、相关文字、信号、报警装置及通讯报警装置等。6、存在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必须将各类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危害后果、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通过劳动合同、岗位培训和公告等方式如实告知劳动者,不得隐瞒或者欺骗。,(四)现场告知和警示,7、用人单位设置公告栏要求:设置在单位员工出入的醒目位置;大小、高度和字迹应适合劳动者阅读,有照明设备;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求助和救援电话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内容;应根据职业卫生标准的更新而及时更新公告栏的内容。职业病危害现场应该设置警示标识:严格按照卫生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标准执行,其中对警示标识的规格、内容、制作具有严格的规定。,(五)现场防护措施,1、噪声作业员工的防护:预防噪声危害的最根本措施是控制和消除噪声源。合理的厂区规划和厂房设计。采取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的技术措施。个人防护:配戴防噪声耳罩或耳塞等个人防护用品。隔声效果达到2035 dB即可。耳罩、帽盔等的隔声效果优于耳塞,耳罩的隔声效果可达3040dB,但佩戴时不够方便,成本也较高,普遍采用存在一定的困难。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噪声作业工人应适当安排工间休息,休息时应离开噪声环境,以恢复听觉疲劳。,(五)现场防护措施,2、毒物作业职工的防护根除毒物。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可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降低毒物浓度。减少人体接触毒物水平,以保证不对接触者产生明显健康危害是预防职业中毒的关键。措施是:技术革新,通风排毒。个体防护。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还应设置必要的卫生设施。对能经皮肤吸收或局部作用危害大的毒物还应配备皮肤洗消和冲洗眼的设备。 对工艺、建筑布局共同自觉执行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六)职业健康体检,职业健康检查是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它通过各种医学检查,了解、掌握接害工人的症状、体征、生理及生化等方面的变化情况,识别、分析接触有害员工的机体健康状况,早期发现职业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发现职业禁忌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七)宣传教育,职业卫生本身专业性较强,近年来的相关法规不断修改和完善,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宣传显得相对薄弱。由于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工作开展的不够全面,现在仍然有许多员工不知道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要求人们如何做;也不知道职业卫生出了问题如何去处理。因此,职业卫生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中,也时常回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这就是需要我们共同来解决的问题。,(七)宣传教育,1、基本概念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促进是以教育、组织、政策和经济手段干预那些对健康有害的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以促进健康。完整的职业人群健康教育应包括一般卫生教育和职业健康教育。2、宣传方式和内容:口头宣传、专题讲座、发放宣传材料、报纸、电视台和网络等方式,要根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宣传各自侧重的内容。,(七)宣传教育,针对社会群体:应主要采取新闻媒体和科普刊物。针对企业管理者:主要采取集中专题讲座和发放宣传材料到人。针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主要采取媒体、培训班、宣传牌、宣传单、口头宣传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