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课件.ppt
经络腧穴各论,奇 经 八 脉,-之经外奇穴,经 外 奇 穴,指不归属于十四经,但具有一定名称、固定位置和一定主治作用的腧穴。简称为奇穴。经外奇穴一般都是在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其中部分穴位如膏肓俞、厥阴俞等,后来还补充到十四经穴中,可见经外奇穴本身又是经穴发展的来源。,经 外 奇 穴,经外奇穴的分布比较分散,大多不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但与经络系统仍有一定关系。有的经外奇穴并不专指某一个部位,而是指一组腧穴,如十宣、八邪、八风等。经外奇穴在临床应用上,针对性较强,如四缝治疳积、太阳治目赤等。,经 外 奇 穴,常用奇穴四神聪 当阳 印堂 鱼腰 太阳 耳尖 球后 上迎香 内迎香 聚泉 海泉 金津 玉液 翳明 牵正 子宫 夹承浆 安眠 上廉泉 三角灸 定喘 夹脊 胃脘下俞 痞根 百劳 下极俞 巨阙俞 腰眼 十宣 四缝 八邪 大骨空 小骨空 腰痛点 外劳宫 二白 气端 独阴 里内庭 八风 内踝尖 膝眼 鹤顶 百虫窝 外踝尖 阑尾 胆囊,四神聪,【定位】 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处,共4个穴位。【取法】 取穴时患者下坐位或仰卧位,先取头部前后正中线与耳尖连线的中点(百会穴),在其前后左右各1寸处取穴。,四神聪,【功用】 镇静安神,清头明目,醒脑开窍。【主治病症】 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精神病,脑血管病后遗症,大脑发育不全等。【刺灸法】 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灸。,四神聪,【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病、小儿多动症、血管性痴呆、大脑发育不全等。 配神门、三阴交主治失眠; 配太冲、风池主治头痛、头昏。,当 阳,【定位】 在头前部当瞳孔直上,前发际上1寸。【取穴】 正坐位或仰卧位,在瞳孔直上,入前发际1寸。,当 阳,【功用】 疏风通络,清头明目。【主治病症】 1、偏、正头痛,神经性头痛,眩晕。 2、目赤肿痛,鼻炎。【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当 阳,【临床运用】 鼻塞:配散笑穴(奇穴治疗诀)。眩晕:配神聪穴、发际穴、鼻交穴、印堂穴、虎口穴、拇趾聚毛(奇穴治疗学)风目眶烂:配太阳穴(针灸集成),印堂,【定位】 在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取法】 仰靠或仰卧位取穴。,印堂,【功用】 清头明目,通鼻开窍。【主治病症】 1、头痛,头晕 2、鼻炎,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头痛、前头痛、失眠、高血压、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刺灸法】 向下平刺0.3-0.5寸,或三棱针放血,可灸。,印堂,【临床运用】 1、目痛:配攒竹穴、丝竹空穴、四白穴、太阳穴(简易针灸疗法)。 2、鼻塞:配迎香穴、合谷穴、风府穴、鱼际穴(针灸学简编)。 3、鼻渊:配上星穴、曲差穴、风门穴、合谷穴(类经图翼)。 4、鼻衄不止:配合谷穴、上星穴、百劳穴、风府穴、迎香穴、人中穴、京骨穴(针灸大成)。,印堂,5、头痛:配太阳穴、风池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6、头重:配攒竹穴(医学纲目)。 7、眩晕:配丝竹空穴、头维穴(针灸医案集要)。 8、两眉角痛不已:配后溪穴、攒竹穴、阳白穴、合谷穴、头维穴(针灸大全)。 9、舌尖生疔:配中指尖穴、颈百劳穴、承浆穴、少冲穴、少府穴(刺疗捷法)。,印堂,11、中风不省人事:配中冲穴、百会穴、大敦穴、合谷穴(针灸便用)。 12、角弓反张痧:配百会穴、天庭穴、唇中央穴、中脘穴、天拜骨穴(痧惊合璧)。 13、产后血晕:配支沟穴、足三里穴(简易针灸学)。,鱼腰,【定位】 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取穴】 正坐位或仰卧位,穴在瞳孔直上,眉毛中。,鱼腰,【功用】镇惊安神,疏风通络。【主治病症】 1、目赤肿痛,眼睑下垂,近视,急性结膜炎。 2、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刺灸法】平刺0.30.5寸。,太阳,【定位】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取穴】 正坐位或侧伏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太阳,【功用】 清肝明目,通络止痛。【主治病症】1、偏正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2、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等。【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太阳,【临床运用】 1、高血压头痛:太阳、印堂;前额痛加攒竹,额顶胀痛加百会、四神聪,项强加风池,眩晕欲仆加头维。 2、血管性头痛:太阳(患侧)、太冲(患侧)、合谷(健侧);配穴:风池、率谷。 3、急性结膜炎:太阳、风池、合谷、睛明。 4、电光性眼炎:太阳、攒竹、内迎香。 5、青少年近视眼:太阳、四白、攒行、手三里;风池、合谷、百会、承泣、球后、睛明。,太阳,6、麦粒肿:瞳子髎(双)、太阳(双)、印堂(双)、合谷(健侧)。 7、眼底出血:太阳、承泣、鱼腰、风池;肝气郁结加太冲、肝俞;肝肾阴虚加肝俞、肾俞、太溪;脾胃 8、虚弱加足三里、三阴交;外伤络破加膈俞、合谷、太冲 9、青光眼:太阳、风池、印堂、鱼腰;肝火盛加内关,肾虚加肾俞。中心性视网膜炎:风池、太阳、鱼腰、球后、睛明、四白、合谷。,耳尖,【定位】 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取穴】 正坐位或侧伏坐位,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耳尖,【功用】 清热祛风,解痉止痛。【主治病症】 1、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角膜炎。 2、偏正头痛。【刺灸法】 下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耳尖,【临床运用】 1、流行性腮腺炎:耳尖(点刺出血)、关冲(点刺出血)、合谷、颊车、翳风;发热加大椎、曲池,腮腺部疼痛加外关,咽痛咳嗽加列缺、少商,恶心呕吐加内关,并发睾丸炎、卵巢炎加曲泉、三阴交、大敦。 2、麦粒肿:耳尖(点刺出血)、肝俞。 3、失眠:耳尖(点刺出血),根据兼症加耳穴压丸:阴虚火旺加神门;心慌心跳加神门、心、十二指肠;肝气不和加胆、肝、皮质下;脾胃失调加脾、胃、十二指肠。,球后,【定位】 在面部,当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取穴】 仰靠坐位。当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球后,【功用】 清热明目。【主治病症】 视神经为,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表光眼早期白内障,近视。【刺灸法】 沿眶下缘从外下向内上,向视神经孔方向刺0.51寸;可灸。,球后,【临床运用】 1、视神经萎缩:球后、翳明。 2、近视眼:球后(巨刺法)。 3、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球后、臂3、睛明、太阳。 4、视网膜色素变性:睛明、球后、太阳、光明、太溪。 5、视网膜静脉阻塞:球后、肾俞、肝俞;配穴:睛明、新明、光明。,上迎香(别名:鼻通穴、鼻穿穴、穿鼻穴。),【定位】 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处鼻唇沟上端处。【取穴】 仰靠坐位。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处鼻唇沟上端处,上迎香,【功用】 清利鼻窍,通络止痛;宣通鼻窍,疏风清热。【主治病症】 1、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 2、头痛。【刺灸法】 向内上方斜刺0.30.5寸;可灸。,上迎香,【临床运用】 1、慢性鼻炎:上迎香、迎香、印堂;配穴:前额及眉棱骨痛加阳白、攒竹。 2、过敏性鼻炎:上迎香、合谷、迎香、少商。 3、鼻旁窦炎:配攒竹穴、列缺穴(针灸学)。4、久流冷泪:配天府穴、肝俞穴(备急千金要方)。 5、头面疔疮:配地合穴、插花穴、细推观穴(奇穴治疗诀)。,内迎香,【定位】 在鼻孔内,当鼻翼软骨与鼻甲交界和粘膜处。【取穴】 仰靠坐位。在鼻孔内,当鼻翼软骨与鼻甲交界和粘膜处,内迎香,【功用】 清热通窍。【主治病症】 1、各种鼻炎。 2、急性结膜炎。【刺灸法】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如有出血性疾患的忌用。,内迎香,【临床运用】 1、一切目疾:配太阳穴、大骨空穴、小骨空穴(奇穴治疗诀)。 2、暴盲不见物:配攒竹穴、太阳穴、前顶穴、上星穴(增订中国针灸治疗学)。 3、鹘眼凝睛症:配太阳穴、两脾穴、上星穴(审视瑶函)。,聚泉,【定位】 在口腔内,当舌背正中缝的中点处。【取穴】 正坐位,张口伸舌。在舌背正中缝的中点处取穴。,聚泉,【功用】 清散风热,祛邪开窍。【主治病症】 1、舌肌麻痹,味觉减退 2、支气管哮喘。【刺灸法】 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血。,聚泉,【临床运用】 1、尿崩症:海泉、涌泉、聚泉、水泉。 2、中枢性失语:聚泉(向舌根方向深刺)天柱、风池。 3、舌强难言及生白苔:外关、关冲、中冲、承浆、聚泉。,海泉,【定位】 在口腔内,舌下系带中点处。【取穴】 正坐位,张口,舌转卷向后方,在舌下系带中点处取穴,海泉,【功用】 祛邪开窍,生津止渴。【主治病症】 1、舌缓不收,重舌肿胀,喉闭。 2、呕吐,呃逆,腹泻,消渴。【刺灸法】 用细三棱针点刺出血。,海泉,【临床运用】 1、重舌肿胀:配十宣穴、金津穴、玉液穴(针灸大全)。 2、单乳蛾:配少商穴、合谷穴(针灸大成) 3、呃逆:配聚泉穴(奇穴治疗诀)。 4、消渴:配脾俞穴、金津穴、玉液穴(奇穴治疗诀),金津,【定位】 在口腔内,当舌下系带左侧的静脉上。【取穴】 正坐位,张口,在舌下系带左侧的静脉处取穴。,金津,【功用】 清泻热邪,生津止渴。【主治病症】 1、急性扁挑体炎,口腔溃疡,舌炎,咽炎。 2、消渴。【刺灸法】 点刺出血。,玉液,【定位】 在口腔内,当舌下系带右侧的静脉上。【取穴】 正坐位,张口,在舌系带的静脉处取穴。,玉液,【功用】 清泻热邪,生津止渴。【主治病症】 1、急性扁挑体炎,口腔溃疡,舌炎,咽炎。 2、消渴。【刺灸法】 点刺出血。,金津、玉液,【临床运用】 1、双蛾风,喉闭不通:少商、金津玉液、十宣。 2、口内生疮,臭秽不可近:十宣、人中、金津玉液、承浆、合谷。 3、三焦热极,口舌生疮:关冲、外关、人中、迎香、金津玉液、地仓。 4、口气冲人,臭不可近:少冲、通里、人中、十宣、金津玉液。 5、消渴:水沟、承浆、金津玉液、曲池、劳宫、太冲、行间、商丘、然谷、隐白。,金津、玉液,6、中风语蹇:金津玉液(点刺出血)、聚泉或廉泉(深刺至舌根)、风池、曲池、内关、足三里、太冲等 7、糖尿病所致口渴:金津玉液(点刺出血)、内关、少府、鱼际、足三里、中脘、气海、命门、身柱、背俞等穴,分组隔姜艾炷灸。 8、慢性口腔溃疡:金津玉液(点刺出血)、三阴交、足三里(平补平泻)、溃疡周围(点刺)。 9、急腹痛:金津、玉液。,翳明,【定位】 在项部,当翳风后1寸。【取穴】 正坐位,头略前倾。在项部翳风穴后1寸。,翳明,【功用】 明目聪耳,宁心安神。【主治病症】 近视,远视,雀盲,早期白内障。【刺灸法】 直刺0.51寸。,翳明,【临床运用】 1、屈光不正:翳明、睛明。 2、色盲:翳明、风池、攒竹、太阳。 3、视神经萎缩:球后、翳明;配穴:内睛明、瞳子髎 、光明、三阴交。 4、中心性视网膜炎:风池、翳明、合谷、三阴交及眼眶内诸穴(如承泣等);肝热型加太冲、行间(泻法),肾虚型加复溜、太溪(补法)。,牵正,【定位】 在面颊部,耳垂前方0.5寸,与耳中点相平处。【取穴】 正坐位或侧伏位,在耳垂前0.5寸,与耳中点相平处取穴。,牵正,【功用】 祛风清热,通经活络。【主治病症】 面神经麻痹,口疮,下牙痛,腮腺炎等。【刺灸法】 直刺0.51寸,局部有酸胀的感觉向面部扩散;可灸。,牵正,【临床运用】 1、面神经麻痹:牵正、翳风;不能皱眉加阳白,不能闭眼加攒竹透鱼腰,不能耸鼻加四白,口角向下歪斜加地仓透颧髎,人中沟歪斜加兑端透地仓。 2、面神经麻痹:牵正、地仓、合谷、劳宫。,子宫,【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取穴】 患者卧位,在脐下4寸,旁开3寸处取穴。,子宫,【功用】 调经理气,升提下陷。【主治病症】 子宫下垂,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不孕症等。【刺灸法】 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感向外生殖器放散;可灸,子宫,【临床运用】 1、盆腔炎:子宫、八髎、肾俞、中、气海、关元、三阴交。 2、血崩不止:子宫、中极。 3、不孕症:子宫、中极、归来、三阴交、肾俞。 4、子宫脱垂:维道、气海、百会、三阴交、子宫、曲泉、太冲、照海。,夹承浆,【定位】 在下颌部,当颏唇沟中点两旁开1寸处。【取穴】 正坐仰靠或仰卧位,在下颌部颏唇沟两旁约1寸凹陷处取穴。,夹承浆,【功用】清热疏风。【主治病症】 1、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2、急性牙髓炎,牙龈炎,根尖周炎等。【刺灸法】 直刺0.20.5寸;可灸。,夹承浆,【临床运用】 1、三叉神经第三支痛:下关、侠承浆。 2、下牙痛:合谷、下关、颊车、侠承浆。,安眠,【定位】 在项部,当翳风穴和风池穴边线的中点。【取穴】 俯卧位或侧伏位,在翳风穴和风池穴的中点取穴。,安眠,【功用】 镇惊安神。【主治病症】 1、失眠,头痛,眩晕,高血压等。 2、精神病,癔病。【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安眠,【临床运用】 1、内耳性眩晕:印堂、内关、安眠;配穴:听宫、风池 2、美尼尔氏综合征:安眠、听宫;肝火上犯加合谷、太冲、肝俞(泻法);痰浊上扰加丰隆、内关(泻法);肾阴亏虚加肾俞、内关(补法)。 3、小儿夜惊:安眠、内关、神门;夜游加大椎、百会、足三里、太冲。 4、小儿呼吸节律异常:安眠、膻中、合谷、天突。 5、神经衰弱:安眠、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头晕加印堂、风池;心慌气短加间使。 6、精神分裂症:风府、哑门、大椎、风池、安眠;狂躁加定神、涌泉、神庭;失眠加百会、大陵(神门);拒食加足三里;头痛加头维或风池;手颤抖加曲池、合谷。,上廉泉,【定位】 位于颈前正中,下颌骨下1寸处。【取穴】 正坐仰靠位,该穴位于下颌缘与舌骨体之间,下颌下缘1寸的凹陷处。【功用】 清音利喉。,上廉泉,【主治病症】 1、各种口腔炎,口腔溃疡。 2、舌下神经麻痹,脑血管病引起的语言障碍。【刺灸法】 斜刺0.5-1寸,局部酸胀。,上廉泉,【临床运用】 1、口腔溃疡:上廉泉、劳宫、溃疡面局部。 2、中风失语:上廉泉、百会、风池。 3、癔病性失语:上廉泉、人中、合谷、涌泉。,三角灸,【定位】位于腹部,以患者两口角的长度为一边,作一等边三角形,将顶角置于患者脐心,底边呈水平线,两底角处是该穴。【取穴】患者仰卧位,穴位于腹部,以患者两口角的长度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顶尖位于脐中,底边呈水平线,两底角为此穴。,三角灸,【功用】 调理气机。【主治病症】 腹痛和疝气。【刺灸法】 用艾炷灸5-7壮。,三角灸,【临床运用】 配归来穴、关元穴针灸治疗学治狐疝。 配气冲穴针灸集成治两丸蹇塞。,定喘,【定位】 在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取穴】 患者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定喘,【功用】止咳平喘,通宣理肺。【主治病症】 1、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 2、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落枕。【刺灸法】 直刺或针尖向内斜刺0.5-1寸,可灸。,定喘,【临床运用】 配肺俞、中府主治咳喘。,夹脊,【定位】在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位。【取穴】患者俯伏或俯卧位,当脊柱棘突间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取穴。,夹脊,【功用】调节脏腹机能。【主治病症】 主治范围比较广,其中上胸部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刺灸法】 直刺0.3-0.5寸,或用梅花针叩刺;可灸。,夹脊,【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相应内脏的病变;研究认为夹脊穴能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故用夹脊穴治疗与植物神经功能相关的一些病:如血管性头痛、肢端感觉异常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征、脑血管病、红斑性肢痛症、高血压等。,胃脘下俞,【定位】 在背部,当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 患者俯卧位或伏卧位,先定两肓胛骨下胸平齐的第七胸椎棘突下取至阳穴,其下一,胃脘下俞,【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止痛。【主治病症】 1、支气管炎,胸膜炎。 2、胃炎,胰腺炎。 3、肋间神经痛。【刺灸法】 针尖向脊柱方向斜刺0.3-0.5寸;可灸。,痞根,【定位】 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取穴】 患者俯卧位,在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取穴。,痞根,【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止痛。【主治病症】1、胃痉挛,胃炎,胃扩张,肝炎,肝脾肿大。2、腰肌劳损,肾下垂。【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痞根,【临床运用】 翻胃:配志室穴(医经小学)。腰痛:配竹杖穴、下极俞穴(奇穴治疗诀)。症瘕:配中脘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阿是穴(针灸学)。便秘:配关元穴、大敦穴(实用针灸疗法)。注:痞块,灸痞根穴。,百劳,【定位】 在项部,当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取穴】 患者正坐位头稍前倾或俯卧位,大椎穴直上2寸,旁开1寸处取穴。,百劳,【功用】 滋补肺阴,舒筋活络。【主治病症】 1、咳嗽,哮喘,肺结核。 2、颈项强痛,角弓反张。【刺灸法】 直刺或向内斜刺0.5-1寸;可灸。,百劳,【临床运用】 失眠:百劳(双)。 鼻衄:百劳(双)。 过敏性鼻炎:三伏天药物贴敷法,初伏贴百劳、肺俞、膏肓俞;中伏贴大椎、风门、脾俞;末伏贴大杼、肺俞、肾俞。 瘰疬联珠疮:颈百劳(灸)、肘尖(灸)、初出核上(先针后灸)。,下极俞,【定位】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腰椎棘突下。【取穴】 患者俯卧位取穴。,下极俞,【功用】强腰健肾。【主治病症】 1、肾炎,遗尿,腰肌劳损 2、腹痛,腹泻。【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下极俞,【临床运用】 配伍:配腰眼穴、肾俞穴、委中穴治腰痛。,巨阙俞,【定位】 在背部,位于第四、五胸椎棘突之间凹陷中。【取穴】 患者俯伏头或俯卧位,在第四、五胸椎棘突间取穴。,巨阙俞,【功用】宁心安神,止咳平喘。【主治病症】 1、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2、肋间神经痛,失眠,心绞痛。【刺灸法】 针尖向上斜刺0.5-1寸,不宜过深,以防刺伤脊髓;可灸。,腰眼,【定位】 在腰部,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取穴】 患者俯卧位,先取与髂嵴相平的腰阳关穴,在与腰阳关穴相平左右各旁开3.5寸处取穴。,腰眼,【功用】强腰健肾。【主治病症】 腰痛,腹痛,尿频,遗尿,消渴等。【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腰眼,【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腰肌纤维炎、腰肌劳损、子宫内膜炎等。,十宣,【定位】 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个穴位。【取穴】 仰掌,十指微屈微取穴。【功用】清热开窍。,十宣,【主治病症】1、用于急救:昏迷、休克、中暑、癔病、惊厥等。2、用于各种热证:急性咽喉炎、急性胃肠炎、高血压、手指麻木。【刺灸法】 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十宣,【临床运用】 针刺十宣,对各种手指麻木,均有良效。刺前,医者用手将患肢从肘部捋至指尖数次,令其指尖充血,然后用毫针点刺出血。一般针几次即见效。不见效者,配合十二井穴。麻木消失后,再灸风市数日,以防中风。 血虚手指麻木者,取所属经络的俞募穴刺之。 外邪所犯者,“以痛为俞”,配取瘀络出血。即痛处的旁边有明显的静脉突出,放血出之即效。,十宣,针刺十宣穴治疗小儿惊厥: 患儿取惊厥时的任何姿态,医者左手握住患儿左(右)手,捏紧拇指指尖,展露十宣穴之一,即指尖端,距指甲0.1寸处,从拇指十宣穴开始,依次点刺示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十宣穴,惊厥控制后立即停止。,四缝,【定位】 在第二五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侧四穴。【取穴】 仰掌伸指,当手第二五指第一指关节处取穴。,四缝,【功用】消食导滞,祛痰化积。【主治病症】 小儿疳积,腹泻,百日咳,气喘,咳嗽,蛔虫病等。【刺灸法】 点刺0.1-0.2寸,挤出少量黄白色透明样粘液或出血。,四缝,【临床运用】 缓解疼痛,在穴位上下用绳捆紧,用安尔碘消毒后,押手扶住手指,刺手快速点刺。点刺深浅根据年龄、体质决定,刺后用双手挤出少许血液或淋巴液即可。如遇高热者可多挤出些血液直至血液变红为止。一般1周2次,重者可每日12次。57次为一疗程。 四缝穴是经外奇穴,四缝穴除了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外,其治疗范围在逐渐扩大。如胃脘痛、腹痛、腹胀、咽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呃逆、中暑、发热、感冒哮喘、小儿惊风等症均有奇效。还有人发现可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疖肿、痛风、月经不调等症。,八邪,【定位】 在手指背侧,微握拳,第一五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个穴位。【取穴】 患者握拳取穴。,八邪,【功用】祛风通络,清热解毒。【主治病症】 1、手指关节疾病,手指麻木。 2、头痛,咽痛。【刺灸法】 向上斜刺0.5-0.8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八邪,【临床运用】 指间穴为人体手部的重要穴道。主治疾病:指压指间穴,可以医治手脚冰冷,穴道安慰疗法医治手脚冰冷。,大骨空,【定位】 在拇指背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取穴】 患者手掌向心,于拇指背侧指间关节横纹中点取穴。,大骨空,【功用】退翼明目。【主治病症】 1、各种眼病。 2、急性胃肠炎。 3、鼻出血。【刺灸法】 一般不用针刺,可灸。,大骨空,【临床运用】 目翳:配小骨空、光明穴、太阳穴(针灸大成) 一切目疾:配小骨空穴、太阳穴、内迎香穴(奇穴 治疗诀)。烂眼:配小骨空穴(玉龙赋)。吐泻:配十宣穴(奇穴治疗诀)。,小骨空,【定位】 在小指背侧,近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取穴】 患者握拳,手掌向心取穴。,小骨空,【功用】明目止痛。【主治病症】1、眼病,咽喉炎。2、掌指关节痛。【刺灸法】 一般不用针刺,可灸。,小骨空,【临床运用】 目翳:配大骨空穴、光明穴、太阳穴(针灸大成)。外障眼:配足三里穴、太阳穴、头临泣穴、睛明穴、合谷穴(针灸易学)。烂眼:配大骨空穴(玉龙赋)。怕光羞明:配合谷穴、攒竹穴、二间穴、睛明穴、行间穴、光明穴(针灸大成)。眼赤肿痛,风眼不已:配后溪穴、攒竹穴、合谷穴、临泣穴(针灸大成)。,腰痛点,【定位】 在手背指,当第二、三掌骨及第四、五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2 个穴位。【取穴】 患者伏掌取穴。,腰痛点,【功用】 舒筋通络,化瘀止痛。【主治病症】 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手背红肿疼痛、腕关节炎、猝死、痰壅气促、小儿急惊风、小儿慢惊风。【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外劳宫,【定位】 在手背侧,第二、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取穴】 患者伏掌取穴。,外劳宫,【功用】通经活络,祛风止痛。【主治病症】 1、颈椎病,落枕,偏头痛。 2、腹痛,腹泻,消化不良。【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外劳宫,【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昏迷、中暑、癔病、口腔炎等。 配水沟、十宣、曲泽、委中治疗中暑昏迷; 配金津、玉液、内庭治疗口疮、口臭。 点压劳宫穴治疗血压骤升症 :按压劳宫穴,用大拇指从另一只手的劳宫穴开始按压,逐个按到每个指尖,左右手交替按压。按压时要保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按压后突然升高的血压可得到缓解。,二白,【定位】 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二穴【取穴】 患者伸臂仰掌,于曲泽与大陵穴连线中1/3与下1/3交界处,桡侧腕屈肌腱左右两侧各1穴。,二白,【功用】 调和气血,提肛消痔。【主治病症】 脱肛,痔疮。【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二白,【临床运用】 1)治痔疮二白(针刺泻法);大肠俞(挑治法)。 2)治脱肛二白(针刺);长强(针刺);百会(温灸)。,气端,【定位】 在足十趾尖端,距趾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个穴位。【取穴】 患者伸足取穴。,气端,【功用】通络开窍。【主治病症】 1、脑血管病急救,足趾麻木 2、麦粒肿。【刺灸法】 直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气端,【临床运用】 脚气:配八冲穴,独阴,【定位】 在足第二趾的跖侧远侧趾间关节的中点。【取穴】 患者正坐直腿或仰卧位取穴。,独阴,【功用】调理冲任。【主治病症】 1、月经不调。 2、心绞痛,胃痛,呕吐。【刺灸法】 直刺0.1-0.2寸,可灸。,独阴,【临床运用】 阴痛:配中髎穴、下髎穴、太冲穴(针灸集成 阴肿挺出:配曲骨穴、大敦穴、气冲穴、阴跷穴、昆仑穴(针灸集成)。 难产:配合谷穴、三阴交穴(针灸大成)。 胃脘痛:配肝俞穴、脾俞穴、膈俞穴、下三里穴、太冲穴、两乳下(针灸集成)。 卒心痛:配然谷穴、上脘穴、气海穴、涌泉穴、间使穴、支沟穴、足三里穴、大敦穴(增订中国针灸治疗学)。,里内庭,【定位】 在足掌面,第二、三跖趾关节前方凹陷中。【取穴】 患者俯卧位,与内庭穴相对处取穴。,里内庭,【功用】镇惊安神,消食导滞。【主治病症】 1、癫痫,足趾麻木。 2、胃痉挛,食积。【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八风,【定位】在足背侧,第一五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一侧四穴,左右共八个穴位。【取穴】患者正坐位或仰卧位,于足五趾各趾间缝纹头尽处取穴。,八风,【功用】祛风通络,清热解毒。【主治病症】 1、牙痛,胃痛,足跗肿痛。 2、月经不调等。【刺灸法】 向上斜刺 0.5-0.8寸,或用三棱针点出血,可灸,八风,【临床运用】痹症。 1、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 2、配穴:多根据辨证进行配穴,行痹者,配膈俞、血海;痛痹者,配肾俞、关元;着痹者,配阴陵泉、足三里;热痹者,配大椎、曲池。另可根据疼痛部位循经取穴,脚部痹症可以配八风穴。 (方解:疼痛局部,循经取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痹痛遂解。风邪偏盛为行痹,取膈俞、气海以活血,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寒邪偏盛为痛痹,取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湿邪偏盛为着痹,取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热痹取大椎、曲池,可泻热疏风、利气消肿。),内踝尖,【定位】 在足内侧面,内踝的凸起处。【取穴】 患者正坐位或侧卧位取穴。,内踝尖,【功用】 舒筋活络。【主治病症】 牙痛,腓肠肌痉挛。【刺灸法】 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膝眼,【定位】 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取穴】 患者屈膝取穴。,膝眼,【功用】 活血通络,疏利关节。【主治病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膝关节病,髌骨软化症等。【刺灸法】 屈膝,从前外向后内或从前内向后外斜刺0.5-1寸,可灸。,膝眼,【临床运用】 用本穴治疗下肢痿软时,多与按揉足三里,拿委中,按揉百虫等配合使用。用于急救时,多与掐十宣,掐五指节,揉百会等合用。,鹤顶(膝顶穴),【定位】 在膝上部,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取穴】 患者屈膝取穴。,鹤顶,【功用】 通利关节。【主治病症】 各种膝关节病,脑血管病后遗症。【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鹤顶,【临床运用】 鹤膝风:配三阴交穴(简易普济良方)。 痹症:配梁丘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针灸学简编),百虫窝,【定位】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3寸,(血海穴上1寸)。【取穴】 患者屈膝取穴。,百虫窝,【功用】祛风活血,驱虫止痒。【主治病症】 1、蛔虫病。 2、荨麻疹,风疹,皮肤瘙痒症、湿疹等。【刺灸法】 直刺0.8-1.2寸,可灸。,百虫窝,【临床运用】 1)针灸大成百虫窝二穴,即血海也。在膝内廉上三寸,灸二七壮,针五分。 2)东医宝鉴血郄二穴,即百虫窠。在膝内廉,上膝三寸陷中,主肾脏风疮。针入二寸半,灸二七壮。 3)针灸集成血郄,即百虫窝,在膝内廉,上膝三寸陷中,主肾脏风疮,针入二寸半,灸二七壮止。,外踝尖,【定位】 在足外侧面,外踝的凸起处。【取穴】 患者正坐位或侧卧位取穴。,外踝尖,【功用】 舒筋活络。【主治病症】 牙痛,腓肠肌痉挛。【刺灸法】 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外踝尖,【临床运用】牙痛 1、主穴:合谷、颊车、下关。 2、配穴:风火牙痛者,配外关、风池;胃火牙痛者,配内庭;虚火牙痛者,配太溪。,阑尾,【定位】 在小腿外侧,当犊鼻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取穴】 患者正坐位或仰卧屈膝,于足三里与上巨虚两穴之间压痛最明显处取穴。,阑尾,【功用】清热解毒,化瘀通腑。【主治病症】 1、急、慢性阑尾炎。 2、消化不良,胃炎,下肢瘫痪。【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阑尾,【临床运用】 配曲池、合谷,治阑尾炎高热。 配大巨、水道,治阑尾炎腹痛。 配内关,治胸闷泛恶。,胆囊,【定位】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不头前下方凹陷处直下2寸。【取穴】 患者正坐位或侧卧位,于阳陵泉直下2寸左右之压痛最明显处取穴。,胆囊,【功用】利胆通腑。【主治病症】 1、胆道感染,胆道蛔虫,胸胁痛。 2、下肢麻痹,耳聋。【刺灸法】 直刺1-1.5寸,可灸。,胆囊,【临床运用】 1)治急性胆囊炎独取胆囊穴。 2)治胆石症胆绞痛胆囊穴,内庭,公孙,三阴交。 3)治胆道蛔虫症胆囊穴透阳陵泉,迎香透四白,巨阙,内关,合谷。 4)治慢性胃窦炎胆囊穴,足三里。 5)治肩周炎胆囊穴,肩禺(骨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