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物权课件.ppt
第四编 物权法 第一章 物权概述,第一节 物权概述一、物权的概念与特征二、物权的效力三、物权的种类四、物权法的原则五、物权的变动六、物权的民法保护,一、物权的概念与特征(一)概念 物权一词,在法律上正式使用始于1811年制定的奥地利民法典。 1896年制定的德国民法典以“物权”作为其第三编的编名。 物权在各国民法典中基本上没有一个明确定义。 物权,是由法律确认的主体对物依法所享有的支配权利。换言之,指权利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 权利。,我国物权法(2007年10月1日生效)规定: 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物权实质上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物权的特征 1、物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而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物权是对世权、绝对权。债权是人权相对权。 2、物权的内容是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除他人干涉。 物权是支配权,债权是请求权。3、物权的标的是特定的物 (也可包括权利,如权利质权)4、物权的设定须公示,物权是公开的权利5、物权具有优先力和追及力,二、物权的效力 按传统民法学的观念,物权的效力,是指物权基于其对物的支配权和排他性产生的特殊法律效力。 物权的效力与物权的权能有关,但并非物权权能本身,而是物权权能进一步发挥作用的结果。 学说:,对物权的效力的学说:1、“二效力说”:包括 优先效力和物上请求权。2、“三效力说”:包括 优先效力、排他效力和物上请求权。3、“四效力说”:包括 “三效力说”的三种效力,还包括追及力。(观点介绍),效力之一:物权的排他效力 指在同一物之上不容许二种以上同一内容或同一性质的物权同时存在。表现:同一物之上不得存在两个所有权,即一物不容二主。同一物之上不得设定两个内容相互矛盾的用益物权。,物权的排他效力,人,效力之二:物权优先效力,物权的优先效力(各国法律均未规定,似乎为不言自明的公理。也有学者质疑其合法性)包括两方面:对外效力和对内效力 1、对外效力: 物权破除债权:当物权与债权并存时,物权优先于债权 。如一物二卖 。(争论) 少数例外,如不动产租赁中“买卖不破除租赁”。如合同法第229条规定:“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发生所有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2、对内效力: 物权相互间的优先效力,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在同一物之上设立多个物权,原则上,先设立的物权优先于后设立的物权。(时间在先,权利在先),质疑:内部比较的结果,并非物权的整体特征。债权相互间也有优先问题 (有担保的债权优先),效力之三:物权的追及效力,物权的追及效力,又称物权的“追击权”或物权的“追击效”,指物权成立之后,物权的标的物不论辗转入何人之手,物权人均可以依法向物的占有人索取,请求其返还原物。任何人都负有不得妨碍权利人行使权利的义务。(有观点视其为物权请求权的内容) 物权追及效力并不是绝对的,受到善意取得适用的限制。(物权法第106、108条),效力之四:物权请求权 (物上请求权),物权请求权是指物权人对物的支配因受到他人妨碍而出现缺陷时,为回复其对物的圆满状态而产生的请求权。物权请求权基于物权的支配权受到妨碍而发生,而且只能在有可能回复物的原有支配状态时才能行使。物权请求权的性质,有三种不同的见解:,(1) 是独立的请求权(? );(2) 是纯为债权,不承认物上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的差别( 比较?);(3) 是依附物之支配权的附从权利。 第三种观点 较为妥当,物权请求权不同于债权请求权:发生的根据不同:物权请求权发生的根据是物之支配权受到侵害,债的请求发生的根据是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或侵权损害赔偿之债的义务履行。目的不同: 债权请求权的目的在于满足债权人获得物质资料;而物权请求权的目的在于回复物权人对物的原有支配状态,满足物权人享受物的各种利益的要求。后果不同:债权请求权的实现产生消灭债权关系的后果,而物权请求权的实现则产生回复物之支配权,使其能继续顺利行使的后果 (图例) 。,物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之比较,人,物,“此物是我的,请走开”,“请把你的东西给我”,物权请求权不是独立于物之支配权的独立权利,而是附从于物之支配权的权利: 物权请求权的发生以物之支配权受侵害为前提条件。只有支配权存在才有产生物上请求权的可能性;支配权消灭产生物上请求权的可能性就随之而消灭。 物权请求权服务于物之支配权。返还原物请求权服务于物的占有权能,排除妨碍请求权、恢复原状请求权则共同服务于物的使用、收益、处分权能。,物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与损害赔偿请求权 有重大区别 :物权请求权为物权的效力,损害赔偿请求权为债权的效力。构成条件不同:损害赔偿请求权以致害行为具有违法性并造成实际损失为要件;而物权请求权则不以此为要件,只要行为人的行为对物权人正当行使物的支配构成了妨碍,即使行为人的行为并不违法,也未给物权人造成实际损失,物权人也可提出物权请求(可基于合理需要向物的合法使用人请求返还原物),物权请求权,财产所有权(自物权),其他物权(他物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抵押权,质 权(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留置权( 法定担保),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物权的分类,动产物权不动产物权,本权占有,根据物权的权利主体是否为财产的所有人划分 所有权,是所有人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全面支配的权利,包括对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物权中最完整、最充分的权利。 他物权,是 非财产所有人根据法律的规定或所有人的意思对他人所有的财产享有的有限支配的物权。它是在所有权权能与所有权人发生分离的基础上产生的。,两者区别:,所有权与他物权,两者区别:1、权利主体不同 2、权利的内容不同 3、权利存在的期限不同,所有人和非所有人,完全物权和不完全物权,无期物权和有期物权,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根据物权设立的目的的不同对他物权所作的 划分 用益物权:以物的使用收益为目的而设立的物权。 担保物权:以保证债务的履行,债权的实现为目的而设立的物权。(有观点认为,担保物权从属于债权,不具有独立性和支配性,不是物权。),四点区别:,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四点区别:1、用益物权以追求物的使用价值为内容,标的物必须有使用价值。而担保物权以 物的价值和优先受偿为内容,标的物必须具有交换价值。2、用益物权具有独立性,担保物权则具有从属性。 3、用益物权的行使以占有标的物为前提,而担保物权一般并非以直接占有标的物为前提(如抵押)。4、担保物权具有代位性(标的物灭失,可用替代物或货币代替),而用益物则不具有这一性质。,动产物权和不动产物权,是按物权的客体是动产或不动产所作的划分动产物权是以能够移动的财产为客体的物权。不动产物权是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为客体的物权.,动产物权和不动产物权,在我国,不动产物权包括不动产所有权、 地役权、 国有土地的使用权、不动产的抵押权等. 动产物权包括动产所有权、留置权、动产的抵押权等,本权与占有,占有是指对物直接进行掌握之事实。 相对于占有而言,民法规定的所有权、各种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以及承租人、借用人基于债的关系而对物进行占有、使用的权利,都称本权。,对占有,也有人认为是一种权利。有人认为是一种单纯的事实 占有无论为权利还是事实,将它与本权加以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在民法物权编中对占有作出专门的规定,建立相应的保护占有的法律制度,对稳定物的现实占有关系,维护物的动态安全(交易上的安全),均有重要意义,一物二卖 A先后与B、C订立房屋买卖合同, C却先登记过户,取得产权,B只能要求A承担违约责任而不能得到房屋,第106条 :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前两款规定。,第107条 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第108条 善意受让人取得动产后,该动产上的原有权利消灭,但善意受让人在受让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权利的除外,物权法的原则,有学者否认物权法基本原则的存在意义,认为物权法规定的原则较为空洞,其作用已被具体规则代替。通说主张的基本原则有二个:1、一物一权原则2、物权法定原则,原则之二 :物权法定原则,物权法定原则,是指物权的设定、内容、效力和取得方法,都必须由法律确定,不得由当事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 法条) 物权法定原则与合同自由原则的区别体现了合同法与物权法的不同之处。,物权法定的表现:物权的种类必须由法律设定。物权的内容由法律规定,而不能由当事人通过协议设定。物权的效力必须由法律规定,而不能由当事人通过协议加以设定。物权的公示方法必须由法律规定,不得由当事人随意确定。,异议-关于物权法定原则的不同看法: 1.颠倒唯物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的。那是法学家们的幻想。相反地,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凤阳小岗村包产到户,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直到1986年民法通则才规定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 2.物权法定之“法”是否包括习惯法 3.违反本原则的后果如何:即物权法上无效,在债法(合同)上有无效力?如:不转移占有的质押约定之效力问题,地役权的约定问题,物权法定主义之缓和,违反物权法定主义之法律后果(学理),1、不符合所要设立的物权的法律规定,但是符合债权或者其他物权的规定,产生相应的债权或物权的设立效力(如涉及第三人利益,应当坚持物权法定原则。),2、设立物权之部分内容违反法律规定,但其他内容可单独生效的,认可该部分之效力,3、无法取得物权,也不能产生债权的,设立行为无效,法律(物权法定主义) 社会生活,原则之一:一物一权原则(1),从权利角度,是指一个物上只能设立一个所有权而不能同时设立两个以上的所有权,也指一个物上不能同时设立两个以上在性质上相互排斥的定限物权(他物权)。从物的角度,是指一个物权的客体仅为一个物,一个独立物的一部分不能设立一个独立的所有权,原则上数个物之上应设立数个物权而非一个物权。 由此可见,一物一权原则实际上包括物的排他性原则与物权客体特定性原则两个方面的内容。,原则之一:一物一权原则(2),根据一物一权原则,同一物之上可以并存数个物权,但各个物权之间不得相互矛盾:,:所有权与其他物权可以同时并存 在同一物之上设定数个担保物权 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同时并存,但质权与用益物权不能并存异议:,一物一权原则的异议 目前的理论是一种客观标准,应当以主观标准即”物权客体确定原则”代替之.理由:何为”一物”,取决于权利人的主观意志,也即所有权的客体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德国克瓦克教授:”一个土豆是特定物,一袋土豆也是特定物”,主张对”特定化”的理解是 一种思想性观念,而不是一种物质空间上的特定.,物权法第五条 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第六条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第七条 物权的取得和行使,应当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八条 其他相关法律对物权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物权的变动,一、物权变动的概念物权变动,即物权的产生、变更与消灭二、引起物权变动的法律事实(原因)三、物权变动的原则-公示公信原则四、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基于民事行为的物权变动),物权的变动原因 民事行为和其他原因(一)物权的取得1民事行为(合同行为等)2其他原因 如:征收没收,继承,拾得遗失物,合法的生产或建造行为,依据法院和仲裁机构的法律文书取得物权等.,(二 )物权的消灭 1民事行为A.抛弃B.合同(合同约定的物权存续期间已满地役权)C.撤消权的行使( 如:发包人撤消土地承包经营权) 2其他原因A.标的物灭失B.法定期间届满(法律规定他物权的存续期间届满)C.混同( 物权的混同),物权变动的原则-公示公信原则(一)适用范围依民事行为所引起的物权变动(二)公示原则1、概念依照法律行为所引起的物权变动,应当以一种第三人“可得察知”的方式来进行2、公示的方法(1)不动产的公示方法:登记(2)动产的公示方法: 交付(现实交付与观念交付),观念交付的类型简易交付、占有改定、指示交付简易交付:在物权取得人已经先行占有动产的情况下,只需双方物权 变动的合意成立,便可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先租后 卖”),A,简易交付,占有改定:在原物权人保持动产的直接占有的情况下,由取得人取得 物权。(先卖后租)-( 缺乏公示效果 ),A,指示交付:在动产由第三人占有的情况下,通过移转动产的返还请求权, 以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3、公示的效力立法例,(1)公示成立主义:合意公示(交付或登记)物权变动,动产,不动产,(2)公示对抗主义:合意物权变动;公示对抗第三人,A,物权法,第9条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第23条 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24条 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以成立(要件)主义为原则,以对抗主义为例外,(三)公信原则,物权的公示,具有“物权外观”的法律意义。善意第三人依据此外观所实施的法律行为,即使在“物权外观”与“物权”不相符的情况下,仍然受到法律的保护。即公示具有“可资信赖”的效力。,物权与物权的外观,A,(1)A的所有权是谁的?,(2)A的所有权外观(看起来)是谁的?,(1)A的所有权是谁的?,(2)A的所有权外观(看起来)是谁的?,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基于民事行为的物权变动),(一)意思主义 (债权合意直接导致物权变动,登记或交付只有对抗第三人的作用-法国日本 ),物权变动合意,物权变动的对抗效力公示,(未登记),无权处分,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问题?-买卖他人之物的合同效力 合同无效 合同有效 效力待定,(二)形式主义(德国),物权变动债权合意【物权合意公示】,(三)折衷主义(瑞士),物权变动合意公示(否认物权行为的存在,但是以登记/交付为条件),(未登记),有权处分,物权行为(物权合同)理论争论激烈有学者认为该理论是“对现实生活的凌辱”,例如在买卖面包合同中,按此理论也要分为三个法律关系,即买卖面包合同、交付面包的物权合同、交付价金的物权合同。 思考:A与B于5月1日订立合同,约定A于5月15日交付标的物。5月10日A因故变成无行为能力人。物权合同如何订立?,(四) 我国物权法规定的物权变动模式1.折中主义:除债权合意外,还要求登记、交付。(第9条、23条)2.不承认独立的物权行为(物权合同)存在,物权的变动受原因(债权行为)的影响(债权合同无效可导致物的返还)3.未办理物权登记,不影响债权合同的效力。(第15条)4.非基于民事行为的物权变动(第28-31条),第9条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15条 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第23条 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24条 船舶、航空器和 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第三节 其他规定 第二十八条 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 第二十九条 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 第三十条 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 第三十一条 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条至第三十条规定享有不动产物权的,处分该物权时,依照法律规定需要办理登记的,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 -宣示登记),物权优先于债权争论,物权优先于债权指在同一物上既存在物权又存在债权的情形下,物权优先于债权而实现。通说认为,物权对债权的优先效力表现在以下三种情形,一是所有权优先于债权,即当债权的特定标的物上成立所有权时,该所有权可基于优先效力破除债权得以实现,在此场合,成立在先的债权人不能要求成立在后的所有权人返还原标的物,而只能要求原债务承担违约责任;二是用益物权优先于债权,即当同一不动产上,用益物权与债权并存时,不论用益物权成立的先后,均优先于债权;三是担保物权优先于债权,即当同一标的物上,担保物权与债权并存时,于受偿或补偿时,不论担保物权成立先后均优先于债权。,对于上述观点,一些学者持批判态度,如对于第一、二种情形,李锡鹤先生认为:“债权人对债权标的物并无权利。标的物为特定物时,物权人行使权利即支配标的物时,无需破除债权,也不能破除或者说消灭债权该债权依然有效。在该物权为所有权即“一物二卖”时,债权人可请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在该物权为限制物权时,债权人取得标的物所有权,借用人取得标的物借用权。” 孟勤国先生认为:“这一说法的前提是债权也可直接设定于物之上,然而这违背物权和债权的常识。虽然有不少人认为债权客体除了行为,也包括物和智力成果,但从债权的定义可知,债权与物并无直接联系。”“一物两卖,先取得物之所有权者优先于先订合同者,这不是物权优先于债权,它仅仅表明,先履行完了的债权优先于未履行完的债权。” 对于第三种情形,李锡鹤先生认为:“可见,在担保物权和一般债权的关系后而,是所有权和一般债权的关系。所有人在所有物上设定担保物权,是所有人行使所有权的一种方式。所谓担保物权优先于一般债权,其实是所有权的一种表现形式。”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