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课件.ppt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第二章,“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学习目标,1. 掌握紫外-可见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2. 熟悉紫外-可见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各部分作用,了解不同类型分光光度计的结构;,3. 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实验条件的选择;,4.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定性定量方法。,补充内容 - 光的性质,那么光的本质是什么? 光具有波动性,用波长()和频率()表示;光具有粒子性,用能量(E)表示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能量。,互补色光示意图,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物质具有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物质选择性吸收了某种颜色的光,而呈显出被吸收光的互补光的颜色。,如: CuSO4溶液选择性地吸收白光中间的黄色光,故CuSO4溶液呈蓝色。 Fe(SCN)63-呈血红色,说明其溶液选择性地吸收白光中的青色光。 如果溶液不吸收白色光,则溶液表现为无色透明;如溶液对所有颜色的光全部吸收,则溶液呈黑色。,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3、互补色光:若两种光按适当的强度比 例混合而成白光,则这两种光称为互 补色光,1、单色光:同一波长的光,2、复合光:不同波长组成的光,引言:什么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根据溶液中物质分子或离子对波长为200-760nm这一范围的电磁波(紫外和可见光谱)的吸收特特点建立起来的一种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方法。,主要内容,2.1 基本原理2.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3 分析条件的选择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4.1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透光率和吸光度,Lambert-Beer定律,吸光系数,吸收光谱,光的吸收定律,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百分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当一束单色光通过均匀的溶液时,光的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透过溶液,还有一部分被器皿表面反射。设入射光强度为I0,吸收光强度为Ia,透射光强度为It,则:,一、透光率和吸光度,1. 透光率,透射光(It)占入射光(I0)的比例的大小称为透光率,用T表示:,透光率越大,溶液对光的吸收越少;反之,透光率越小,溶液对光的吸收越多。,吸光度A,透光率的负对数称为吸光度,用A表示。A越大,表示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吸光度A公式:,二、朗伯-比尔定律 分光光度法定量的依据,(一) 光的吸收定律 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某一均匀、无散射的含有吸光物质的溶液时,在入射光的波长、强度以及溶液的温度等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该溶液的吸光度A与溶液的浓度C及溶液的厚度b的乘积成正比关系,称为朗伯-比尔定律:,A b c,适用条件:仅适用于单色光,稀溶液,吸光度的加合性,溶液中含有多种吸光物质时,若吸光物质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则溶液吸光度等于各吸光物质的吸光度之和。,二、Lambert-Beer定律,(二)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A=kbc ,如固定液层厚度b,以吸光度对浓度作图时,应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A,c,0,正偏离,负偏离,但在实际工作中,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常常发生偏离,(二)偏离Lambert-Beer定律的原因,1. 非单色光的影响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由于仪器性能的限制,得不到单纯的单色光。2. 非均相体系的影响 当样品溶液中含有颗粒等悬浮杂质时,样品为不均匀的体系,光线会出现散射。3. 非平行入射光引起的偏离,4. 溶液本身发生化学变化的影响 溶液中待测组分发生了解离、缔合等作用,造成物质光化学性质改变,偏离了偏离朗伯-比尔定律。例如,铬酸盐在溶液中有如下平衡: 呈橙色,而 CrO42- 呈黄色,二者对不同波长 的光线的吸收性能完全不同。,(二)偏离Lambert-Beer定律的原因,Cr2O72-,离解、缔合、异构等如:Cr2O72-+H2O-=2HCrO4-=2H+2CrO42-,橙色 黄色,lnm=350nm,lnm=375nm,5. 浓度的限制 朗伯-比尔定律假定物质分子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只有稀溶液时才基本符合。 浓度较高时,物质分子间会互相影响对方的电荷分布,吸光性能发生改变,必然导致偏离。朗伯-比尔定律,(二)偏离Lambert-Beer定律的原因,三 吸光系数,吸光系数K物理意义:液层厚度为1cm的单位浓度溶液的吸光度,它表示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能力。一个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吸光系数为定值。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吸光系数,百分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K值的大小取决于吸光物质的性质、入射光波长、溶液温度和溶剂性质等,与溶液浓度大小和液层厚度无关。但K值大小因溶液浓度所采用的单位的不同而异。,摩尔吸光系数,当溶液的浓度以物质的量浓度(molL-1)表示,液层厚度以厘米(cm)表示时,相应的比例常数K称为摩尔吸光系数。以表示,其单位为Lmol-1cm-1。这样,比尔定律可以改写成 A=bc 物理意义:将样品浓度为1molL-1的溶液置于1cm样品池中在一定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值。,摩尔吸光系数是吸光物质的重要参数之一,它表示物质对某一特定波长光的吸收能力。愈大,表示该物质对某波长光的吸收能力愈强,测定的灵敏度也就愈高。因此,测定时,为了提高分析的灵敏度,通常选择摩尔吸光系数大的有色化合物进行测定,选择具有最大值的波长作入射光。,(2)百分吸光系数,一定波长下,吸光物质的溶液浓度为1g/100ml(1%),液层厚度为1cm时, 溶液的吸光度。设吸光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M g/mol ,则: 1mol/LM g/1000mlM/101g/100ml ,例:将 1.00mg 维生素 B12(摩尔质量 为 1355)溶于 25.00ml 蒸馏水中,用 1.0cm 比色杯,在 361nm 波长下,测 得吸光度为 0.400,计算百分吸光系数。,三 吸光系数,例:用氯霉素(分子量为323.15)纯品配制100mL含2.00mg的溶液,使用1.00cm的吸收池,在波长为278nm处测得其透射率为24.3%,试计算氯霉素278nm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和百分吸光系数。 解:已知: M=323.15g/mol c=2.0010-3% T=24.3%,例:已知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1,将此化合物用乙醇作溶剂配制成浓度为0.150mmolL1的溶液,在480nm波长处用2.00cm吸收池测得透光率为39.8,求该化合物在上述条件下的摩尔吸光系数解:由Lambert-Beer定律可得 已知c=0.15010-3molL1, b=2.00cm,T=0.398代入,吸收光谱曲线又称吸收曲线或吸收光谱,即逐渐改变通过某一溶液的入射光的波长,并记下该溶液对每一种波长光的吸收程度(即吸光度A),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所得曲线即称为该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四 吸收光谱,四 吸收光谱,由高锰酸钾溶液吸收光谱曲线,我们可得到如下信息: 高锰酸钾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对波长为525nm的绿色光吸收最多,在吸收曲线上有一高峰(称为吸收峰),而对红色光和紫色光吸收很少,几乎能完全透过,因此KMnO4溶液呈紫红色。光吸收程度最大处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常以max表示)。在进行光度测定时,通常都是选取在max的波长处来测量,因为这时可得到最大的测得灵敏度。,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其吸收曲线的形状相似,最大吸收波长也一样,不过峰高不相同。不同物质的吸收曲线,其形状和最大吸收波长都各不相同。因此,可利用吸收曲线来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 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的溶液,若在相同的波长处测量,其所测得的吸光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吸收峰也随之增高。这便是物质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吸光度与被测物质浓度的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那么如何测量吸光物质的吸光度?应该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来进行测量,其基本结构有五部分组成: 分别为: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接受器 显示系统,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常用光源,光源:提供入射光,单色器作用:产生单色光常用的单色器:棱镜和光栅,样品池(吸收池、比色皿) 厚度(光程): 0.5, 1, 2, 3, 5cm 材质:玻璃比色皿可见光区 石英比色皿可见、紫外光区,检测器 作用:接收透射光,并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常用检测器: 光电管 光电倍增管 光二极管阵列,检流计、微安表,电位计、数字电压表、记录仪、示波器及计算机等进行仪器自动控制和结果处理。,结果显示记录系统,第三节 分析条件的选择,1、显色反应及其条件2、测定波长的选择3、吸光度范围的选择4、参比溶液的选择,微量Fe3+、Cu2+的溶液,如何用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测量?通过显色反应,使无色或浅色的溶液转化成有色的溶液,借此进行测量。,1、显色反应及其条件,可见光区的吸光光度法只能用于测定有色 溶液。对无色溶液和颜色较浅的溶液进行测定时,必须将被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显色反应)。能与被测组分反应使之生成有色化合物的试剂称为显色剂。,显色剂必须满足下述条件: (1)灵敏度要高:要求选择的显色剂能与待测组分生 成摩尔吸收系数较大的有色化合物。(2)选择性要好。(3)有色化合物稳定性好 。(4)反应定量完成,否则再现性就较差。(5)有色化合物与显色剂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差别要足 够大,一般要求相差 60 nm 以上。,显色条件的选择,1. 显色剂的用量 2. 溶液的酸度 3. 显色温度 4. 显色时间,1)显色剂的用量,吸光度A与显色剂用量cR的关系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几种情况。选择曲线变化平坦处。,2)溶液酸度,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分别测定不同pH值条件下显色溶液的吸光度。选择曲线中吸光度较大且恒定的平坦区所对应的pH范围。,3) 显色温度及显色时间,(CM、 CR 、 pH一定)作 A T 曲线,寻找适宜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的选择:作 A t 曲线,寻找适宜反应时间。,显色反应的干扰及消除,二、测定波长的选择,选择原则:“吸收最大,干扰最小”,灵敏度,选择最大吸收波长(max )作为入射波长。 若干扰物质在max处也有强烈吸收时,可选用非最大吸收处的波长,但应尽可能选择A 随波长改变而变化不大的区域内的波长。,选择性,3、吸光度范围的选择,控制浓度 吸光度A:0.20.8,4. 参比液的选择,原则:,扣除比色皿、样品基体(非待测组分)和显色剂的吸收,以显色反应为例进行讨论,M + R = M-R,max,试样 显色剂 溶剂 吸光物质 参比液组成,无吸收,无吸收,光学透明,溶剂,基体吸收,无吸收,吸收,不加显色剂的试液,无吸收,吸收,吸收,显色剂+溶剂,基体吸收,吸收,吸收,吸收,显色剂 + 试液 + 待测组分的掩蔽剂,若欲测 M-R 的吸收,max,A (样) = A (待测吸光物质) + A (干扰)+ A (池),A (参比) = A (干扰)+ A (池),第四节 紫外-可见分光吸收光谱法的应用,1. 定量分析,定量依据:朗伯-比耳定律, 吸光度 A= b c灵敏度高: max在104105 之间吸光度在0.2-0.8之间,误差较小,测定较准确。,1.标准曲线法,取系列浓度标准溶液,测定吸光度A,作吸光度A对溶液浓度c的图,得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在相同条件下,测量被测溶液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得溶液浓度。,c = 0.0ug/ml 110-4 210-4 310-4 510-4 710-4 X= 410-4 A = 0.0ug/ml 0.00 0.100 0.196 0.290 0.487 0.682,预先配制一个与待测液浓度相接近的标准溶液(其浓度用cs表示),测得其吸光度为 As,再测定待测液的吸光度Ax,则待测液浓度cs可从下式求得,2、比较法(标准对照法),二、多组分的测定,对于含有多种被测组分的试液,如果吸光物质之间没有相互作用,且服从 Lambert-Beer定律,此时系统的吸光度等于各组分的吸光度之和。 吸收光谱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 (1)吸收峰互不重叠: (2)吸收峰重叠:,吸收峰不重叠 吸收峰重叠,2.多组分定量方法,1) 解联立方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