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土壤质地孔性和结构课件.ppt
第四章 土壤质地、孔性和结构,三者是重要的物理性质,主要内容:第一节 土壤质地第二节 土壤孔性第三节 土壤结构,第一节 土壤质地,一、土粒和粒级 根据成分划分(一)土粒种类 1、有机质土粒:有机残体的碎屑,易分解或与矿物质形成复粒。 2、矿质土粒:数量占优势,稳定,构成土壤骨架,通常所指土粒指矿质土粒。 单粒:单个存在,砂且有机质少土壤中多 复粒:单粒相互聚积,粘且有机质多土壤中 这里研究土壤颗粒大小是矿质单粒,复粒要通过一些方法将其分解。,第一节 土壤质地,一、土粒和粒级 根据成分划分(二)土壤粒级: 土粒大小分组 1、当量粒径与理想土壤 1)理想土壤:把土粒理想化看作是光滑实心圆球。 2)当量粒径 第一:大于0.25mm土壤用筛子筛分,能过1mm筛子,不能过0.25mm,为10.25mm土粒 第二:小于0.25mm土粒,制成悬液沉降,据斯托无定律 V 沉降速度 s 土粒密度 粘滞系数 w 水密度 r 半径 沉降速度V与r2成正比,与粘滞系数成反比。 3)把土壤看作理想土壤来研究,水、汽、热等土壤中流动有一定偏差,需采用各种修正系数进行修正。,第一节 土壤质地,一、土粒和粒级 根据成分划分(二)土壤粒级: 土粒大小分组 2、土粒大小分级 土粒有大,有小,大小土粒之间性质差异极大,从大到小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四组,具体如何划分,如下: 1)美国制; 对砂粒石研究多1951年 2)国际制;1930年 3)卡钦斯基制(前苏联); 1957年,其中从0.01mm处划分为物理性砂粒、物理性粘粒,二者物理性质差异大,如吸湿性,粘结性,胀缩性。 4)中国制 极少使用。,第一节 土壤质地,二、各级土粒的组成和性质:不同粒级性质不同,具有规律性1、各级土粒组成 1)矿物组成:由粗致细石英减少,原生硅酸盐矿物减少,钾长石、白云母为主, 辉石、角闪石、钾长石、黑云母少。次生矿物增加。2)化学组成:由粗致细SiO2降低; R2O3增加; SiO2/ R2O3降低,盐基增加;细粒养分通常比粗粒多。2、土壤粒级的物理性质由粗到细,持水性,力学性质增强,渗透性下降。,第一节 土壤质地,三、土壤的机械组成和质地1、概念1)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2)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2、质地分类制:与颗粒粒级划分是对应的1)美国制:2)国际制:3)卡钦斯基制(前苏联),第一节 土壤质地,三、土壤的机械组成和质地2、质地分类制:与颗粒粒级划分是对应的1)美国制:三级分类制,砂粒(2-0.05),粉砂(0.05-0.002),粘粒划分为12个质地名称。2)国际制:三级分粒制,砂粒(2-0.02),粉砂(0.02-0.002),粘粒划分为砂土、壤土、粘壤土、粘土四大类12个级别。划分标准为:第一、粘粒25% 粘土第四、粉粒45% 冠以粉质第五、砂粒55-85% 冠以砂质第六、砂粒85% 称为砂土或壤砂土,第一节 土壤质地,三、土壤的机械组成和质地2、质地分类制:与颗粒粒级划分是对应的3)卡钦斯基制(前苏联)有简制(基本分类)和详细分类(详制)A)基本分类(简制):考虑土壤类型,二级分类制,根据物理性砂粒(大于0.01m)和物理性粘粒(小于0.01m)将土壤划分为砂土、壤土、粘土三大类共9个级别B)详细分类:在基本分类基础上,把含量最多的、次多的粒级作为冠词,顺序放在基本分类名称前面。,第一节 土壤质地,四、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或称质地特性)砂土:1)总孔隙度小,大孔隙,通气透水性好,保水性差。2)有机质少,养分少,释放快,保肥能力差,肥效猛而不稳。干旱,漏水漏肥,种植耐旱品种,灌水施肥量少,次数多。3)热容量小,升温降温快,昼夜温差大。4)易耕作,阻力小,质量好。但若细砂及粗粉砂过多,水田耕田后迅速沉降,排列紧实,插秧插不进去,“闭耕”现象,边耕边插。,粘土:性质相反壤土:性质介于者之间,兼有砂土和粘的优点,比较好的土壤。质地适中,孔隙度大,通透性适中,养分较多,耕性优良,同样粗粉质较多,缺乏有机质,土壤过分紧实。,第一节 土壤质地,五、土壤质地层次性:土壤剖面中,不同土层质地不均一。1、产生原因1)母质本身性质:如冲积母质,残积母质。2)淋溶作用3)耕作:水稻 上粘下砂2、质地层次性对土壤性质影响1)均一砂土或均一粘土。2)上砂下粘,“蒙金土”上轻壤、砂壤,下为重壤,消除砂土、粘土缺点。3)上粘下砂:“漏风土”,不好。4)砂夹粘,粘夹砂:若夹层不厚,既可通气透水又可保水托肥,对温度养分调节都有良好作用。夹层过厚,变为上砂下粘,或上粘下砂型,5)特殊夹层:剖面中夹有一层特殊坚实层。例如红壤的铁盘层,白浆土白浆层,若出现过浅,影响植物生长。,第一节 土壤质地,六、不同质地土壤的利用改良1、栽种适宜作物1)砂土生 种植长期短,耐旱需肥少作物,耐贫瘠。蔬菜、西瓜、芝麻、高梁、马钤薯、地瓜等。2)粘土种植生长期长,需肥多的作物。3)过砂、过粘、多石砾,可种树,种草。2、采用合理耕作措施1)砂土:平畦,宽垄,播种深些,薄肥勤施。2)粘土:深沟,高畦,窄垄,精耕细作,施足底肥,适当种肥、追肥。3、客土4、引洪漫淤。5、深耕,深翻,改良质地层次性不好的土壤。6、增施有机肥。,第二节 土壤孔性,一、土壤密度,土壤容重1、土壤密度(土粒密度更确切)1)概念:单位体积固体土粒的重量。(g/cm3)2)大小:土壤矿物质 2.60-.270之间 土壤 2.60-2.70之间;平均2.65 有机质多,土壤密度小, 矿物质中Fe、 Mn多,土壤密度大。3)与土壤松紧状况无关。,第二节 土壤孔性,一、土壤密度,土壤容重2、土壤容重1)概念:单位体积自然土壤的烘干重(g/cm3).主要受土壤孔隙状况影响,孔隙大,容重小,砂土1.2-1.8间,粘土1.0-1.5间。2)影响因素:影响孔隙状况均影响容重。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 另外土壤密度。3)容重的用途A)计算孔隙度:孔隙度=1-容重/比重 B)反映土壤松紧状况,第二节 土壤孔性,一、土壤密度,土壤容重2、土壤容重 3)容重的用途 )计算一定面积厚度土壤质量 例:公顷耕层土壤质量 耕层厚度20cm 容重1.2g/cm3 =100000.21.2=2.410 (t) 每亩16万公公斤约30万斤D)计算土壤中养分贮量,水分贮量 例:土壤含全 3.0g/kg 含水30,求公顷耕层含多少千克?贮水多少千克?含:2.4103103310-3=7.2103 kg/公顷贮水:2.41031037.2105 kg/公顷,第二节 土壤孔性,一、土壤密度,土壤容重3、浸水容量 1)浸水容重是反映浸水条件下,土壤结构状态和淀实程度的指标。2)测定: 浸水容重= 干土质量/沉淀容积磨细土样于大量筒中制成悬液,沉降后获得沉降淀体积,用上式计算。,第二节 土壤孔性,二、土壤孔性:土壤孔隙的大小,多少及分布1、总孔隙度:土壤孔隙的体积占整个土壤体积的百分数土壤总孔度(%)=(孔隙体积土壤体积)土壤总孔度=(容重密度) ,第二节 土壤孔性,二、土壤孔性:土壤孔隙的大小,多少及分布2、土壤孔隙比:土壤孔隙多少也可用孔隙比表示土壤孔隙比=孔隙容积土粒容积孔度(孔度) 泥炭80%;砂土孔度30-45%;壤土40-50%;粘土45-60%,结构好(团粒结构),55-65%甚致70%,比非团聚体增加1/2-1/3理想土壤(大小一致实心圆球)。立方体47.46% 三斜方面体24.51%,第二节 土壤孔性,二、土壤孔性:土壤孔隙的大小,多少及分布3、土壤孔度分级:分3级粒间孔隙的大小,形状和连通情况极为复杂,如何表示孔隙的大小,用当量孔径,假设成平行圆管,粗对水束缚力小,细结水束缚力大。当量孔径:理查德式,h 为毛管水上升高度; ; 水表面张力; 水密度;g 重力加速度; r 毛管半径; 水与孔隙壁接触角;当趋近0 20时 公式简化为:茹林式:d=3/h d为直径h 为水柱高cm,第二节 土壤孔性,二、土壤孔性:3、土壤孔度分级:分3级 1)非活性孔度 0.1mm (0.003mm):也称通气孔度0.10ba 非毛管总毛束 (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x容重,第二节 土壤孔性,二、土壤孔性: 4、固液气三相比 土壤固相、液相、气相容积分别占土壤容积百分率 1)固相率=容重密度 2)液相率=水 x容重水通常指田间持水量 3)气相率=固液孔隙度-容积含水率 5、土壤良好孔隙状况 耕层(0-15cm) 总孔度50-56% 通气孔隙10%,若15-20%更好; 下部(15-30cm) 总孔度50% 通气孔隙10%左右,第二节 土壤孔性,二、土壤孔性: 6、影响土壤孔隙状况因素 1)土粒排列:立方体型()47.67% 三斜六面体(C)24.51% 2)土壤结构:次级团聚 最紧 CC,P总43.0% 最松 ,P总72.58 中间 ,P总60.47% 团粒结构总孔度大,大小孔度比例适合, 不良结构体总孔度小,小孔隙多,土壤紧实。 3)质地 砂 30-45% 大孔隙多 壤 40-50% 粘 45-60% 小孔隙多 4)有机质多,本身疏松,同时促进团粒结构形成。,第三节 土壤结构,土壤中的土粒常常不是以单粒形式存在,而是许多单粒粘合、胶结在一起,形成复合团聚体。或称为复粒。 土壤结构体:土壤中的各级土粒或其中的一部分互相胶结,团聚而形成的大小、形状、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土片等。 土壤结构性:土壤中的单粒和结构体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的排列和相应孔隙状况等的综合特性。 块状结构;核状结构体;柱状、棱柱状结构;片状结构 团粒结构 无结构,第三节 土壤结构,一、不良土壤结构体 1、块状结构2、核状结构体3、柱状、棱柱状结构4、片状结构,第三节 土壤结构,一、不良土壤结构体 1、块状结构 1)形态:立方体型,横轴和纵轴大体相等,边面不明显,内部紧实。 按大小分为:轴长大于10cm 大块状结构(百姓称坷垃); 5-10 cm 块状结构; 5-0.5cm 碎块结构。2)出现部位及原因 出现部位:表土层中,通常在耕层中 出现原因:有机质少,质地粘重,湿整地3)农业危害: 内部紧实,孔隙少,水气不通,微生物活动弱,养分不能释放,根系不能进入,象石头,结构体间形成大孔隙,漏风跑墒,拉断根系。农业生产中避免块状结构体的出现,适时整地。出现后,通过耙、压破碎,较顽固的,小雨后进行。,第三节 土壤结构,一、不良土壤结构体 2、核状结构体 1)形态:立方体型,横轴纵轴大体相等,边面棱角明显,较块状结构体小,其结构体表面往往有胶膜出现,铁锰氧化物,粘粒。 2)出现部位及原因 出现部位:多出现在淀积层中(心土,底土层中) 出现原因:质地粘重,有机质极缺,干湿冻融交替作用下形成。胶结物质R2O3、石灰、粘粒,许多是淋溶下来。,第三节 土壤结构,一、不良土壤结构体 3、柱状、棱柱状结构 1)形态:纵轴远大于横轴,土体中呈柱状,棱角明显为棱柱状结构,百姓称之为立土,直塥土。 大(横轴7-5cm) 中(横轴3-5cm) 小(横轴小于3cm) 2)出现部位及原因 出现部位:出现淀积层中,母质层中(心土、底土) 出现原因:质地粘重,干湿交替,干湿交替频繁,柱体小,干湿交替频率低,柱体大。,第三节 土壤结构,一、不良土壤结构体 4、片状结构 1)形态:横轴大于纵轴,呈扁平状,卧土 2)出现部位及原因 A)表层,结皮或结壳,雨后或灌溉后形成。 B)老耕地犁底层,耕作压实形成 C)出现亚表层,白浆土白浆层,灰化土漂白层 不良结构体共同特性:结构体大、硬、不易破碎,内部孔隙小,不能调节水、肥、气、热,不利作物生长。,第三节 土壤结构,二、团粒结构(一)形态: 团粒结构,粒状,近似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土团。粒径0.25-10mm,表面粗糙不光滑。 微团粒结构,粒径小于0.25mm,进一步团聚,形成团粒结构,水田中,淹水条件起重要作用。(二)团粒结构多级孔性 单粒 复粒(初级团聚体) 微团粒(二、三级团聚) 团粒(大团聚体) 从小到大逐级团聚,形成孔隙也由小到大,总孔度大小比例适合。,第三节 土壤结构,二、团粒结构(三)团粒结构对肥力的作用 团粒结构多是土壤肥沃的标志,能调节土壤的紧实度,孔隙状况,水,肥,气,热。常把团粒结构称之为土壤肥力的调节器。 1、改善土壤孔隙状况:总孔隙度大,大小比例适合。 2、解决土壤水气矛盾 3、协调供肥保肥的矛盾 4、团粒结构土壤易于耕作 粘重土壤形成团粒结构,耕作阻力小,质量好,适耕时间长,疏松,力学性质弱,接触面小的原因。 土壤中大于2mm和小于2mm团粒各占50%,总孔度大,大小比例适当。,第三节 土壤结构,二、团粒结构(四)团粒结构稳定性 包括:水稳性 机械稳定性 生物稳定性 1、水稳性 1)团粒结构浸水后,抵抗灌水泡散的能力。 2)水稳性高,降雨、灌水破坏小。 3)团粒水稳性用水稳度表示,水稳性团粒百分数。 4)有机质胶结形成水稳度高。 2、机械稳定性 1)团粒结构抵抗机械碾压能力。 2)机械稳定性好,耕作破坏小。 3)有机质形成团粒,机械稳定性好。因有机质有弹性。 3、生物稳定性 形成团粒有机胶结剂,抵抗微生物破坏的能力。腐殖物质胶结,生物稳定性好。,第三节 土壤结构,二、团粒结构(五)团粒结构的形成 单粒复粒微团粒团粒 1、复粒形成的微观机制 1)粘团说:由粘粒定向排列和静电引力形成的直径小于5m的土体。 片状粘粒相互缔合而成,缔合方式“面-面”“面-边”“边-边”,砂粒、粉砂粒可通过粘团有机胶体参与团粒形成。 内生粘团:晶格相连不易分开 重叠粘团:土片可分开 稳定性:高岭石、R2O3、绿泥石多,形成粘团稳定,有机质多,增强粘团稳定性。 2)等电凝聚说:粘粒、有机质带负电荷多,但也带少量正电荷 ,土壤微域内正负电荷点相互凝聚,未参与的剩余正负电荷可进一步复合。,第三节 土壤结构,二、团粒结构(五)团粒结构的形成 2、团粒形成的过程 二个步骤:第一多级团聚过程,第二切割造型过程 1)粘结团聚过程 第一、凝聚作用: 第二、无机物的粘结作用 CaCO3 、CaSO4.H2O 、无定形硅酸H2SiO3 、Fe2O3.nH2O Al2O3.nH2O 、粘粒本身 Fe2O3.nH2O 、 Al2O3.nH2O胶结遇水不分散,其它易分散。 第三、有机质的胶结作用: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 形成团聚体具有水稳性、力稳性。 物质有:木质素、蛋白质、真菌、细菌菌丝、多糖、脂肪、蜡质、腐殖物质。 第四、蚯蚓和其它小动物:蚯蚓排泄物 蚂蚁楼子,第三节 土壤结构,二、团粒结构(五)团粒结构的形成 2、团粒形成的过程 2)切割过程 A)根系的切割:根系的切割挤压。 B)干湿交替:干缩湿胀,水膜拉力,淹水爆破作用。 C)冻融交替:结冰体积增大9%,缓慢结冰,挤压团聚,融冻后土壤疏松。 D)耕作:两面性。,第三节 土壤结构,二、团粒结构(六)土壤结构的管理 避免团粒结构破坏,保持、恢复团粒结构。 1、团粒结构被破坏原因 1)水作用,雨滴冲击,淹灌泡散,封闭空气的爆破。 2)农机具碾压。 3)K、NH4+ 对胶体分散。 4)微生物分解作用。,第三节 土壤结构,二、团粒结构(六)土壤结构的管理 2、避免破坏,促进形成农业生产措施 1)增施有机肥 2)实行合理轮作用, 3)合理耕作, 4)改变灌水方式,减少淹水时间。 地下灌水(滴灌)优于喷灌优于细沟流灌优于大水漫灌。 5)石灰、石膏施用 酸性土施用石灰 碱土施用石膏。,第三节 土壤结构,二、团粒结构(六)土壤结构的管理 2、避免破坏,促进形成农业生产措施 6)土壤结构改良剂 A)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 如:乙酸乙烯脂和顺丁稀二酸的共聚物(VAMA), 水解聚丙稀晴(HPAN),施用耕层土重0.01% ,0.25mm团聚体由10.9%增加至30.1% 施用耕层土重0.1% ,0.25mm团聚体增加至82.9% 如:聚乙稀醇(PVA)施用耕层土重0.05% ,0.25mm团聚体010cm土层由7.49%增加至38.5%,1020cm团聚体由4.3%增加至17.6% 聚丙稀酰胺(PAM)较便宜。,第三节 土壤结构,二、团粒结构(六)土壤结构的管理 2、避免破坏,促进形成农业生产措施 6)土壤结构改良剂 B)自然有机制剂: 醋酸纤维 、树脂胶、 胡酶酸盐、 沥青制剂 C)无机制剂: 硅酸钠、 膨润土、 沸石、 蛭石 膨润土,膨胀性强,减少稻田渗漏,其它增强土壤通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