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尾翼和操纵面设计要点课件.ppt
1,第 十三 讲,飞机结构分析与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本 讲 内 容,尾翼与操纵面的结构设计特点,尾翼与操纵面的结构设计特点,全动尾翼的设计特点,尾翼与操纵面功用、设计要求,尾翼与操纵面的载荷特点,操纵面的结构特点,安定面的结构特点,操纵面的气动补偿和气动平衡,全动尾翼的来由,全动尾翼的结构特点,全动平尾受力分析,转轴的位置和布置,现场课,3,4.14 尾翼和操纵面结构分析与设计,一、尾翼、操纵面的结构设计特点,1、尾翼和副翼的功用和设计要求,副 翼,操纵面,4,副翼和扰流片的功用:用来保证飞机绕X轴的横向操纵性和平衡作用;横向的稳定性可以由机翼的上(下)反角或后掠角来保证。,尾翼和副翼的载荷特点,平尾的功用: 提供气动力,产生力矩,使飞机获得绕Z轴的俯仰平衡、稳定和操纵性;垂尾的功用: 提供气动力,产生力矩,使飞机获得绕Y轴的航向平衡、稳定和操纵性;,5,尾翼和操纵面的设计主要要求(1)在飞机所有允许的飞行状态中,均能起到足够的平衡、稳定和操纵性作用;(2)为飞机的机动飞行提供操纵性作用;(3)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并且重量尽可能轻;(4)在飞机允许的飞行速度范围内,不发生各种形式的振动和气动弹性问题。,尾翼和副翼的外载荷主要是气动载荷。结构的质量载荷较小。由气动载荷引起结构的剪力、弯矩、扭矩。,2、尾翼和副翼的载荷特点,尾翼和副翼的载荷特点,6,(1)安定面的结构特点:安定面无大开口,其构造可以由翼梁、翼肋和带长桁的壁板(或整体壁板)组成单块式翼盒结构;或多梁式翼盒结构(如现代喷气运输机)。(2)水平安定面的连接,(3)垂直安定面的连接 一般都与机身固定连接。,3、安定面的结构特点,连接形式,固定式:含分段固定和贯穿机身二种可调式:贯穿机身,7,1)操纵面的构造和受力分析 构造特点:单梁或多梁结构 边界条件:多支点连续梁 载荷传递:剪力Q、弯矩M 通过悬挂接头传给安定面; 扭矩Mt 传给操纵摇臂和悬挂接头2)操纵面悬挂支点的确定 操纵面悬挂支点的多少和位置,主要根据以下几方面考虑: a)保证使用可靠,舵面受载时的变形不致引起与安定面相碰或突出安定面外形太多; b)保证在转动舵面时不致卡死; c)操纵面梁的受力特性好一些。,4、操纵面的结构特点和传力分析,8,3)操纵面前缘缺口补强 补强原因:悬挂点接头处的开口破坏了扭矩的传力路线 补强措施:,4、操纵面的结构特点和传力分析,5、操纵面的气动补偿和气动平衡(不讲),二、全动平尾的设计特点,全动尾翼的设计特点,全动尾翼的来由,全动尾翼的结构特点,全动平尾受力分析,转轴的型式和布置,9,超音速飞机为满足操纵要求、平衡要求,需要采用全动式尾翼。,操纵性要求,尾翼效能低,机翼焦点后移,要求尾翼效能高,平衡性要求,尾翼效能低,飞机焦点后移,要求尾翼效能高,1、全动尾翼的来由,10,(1)整体式平尾有 梁式结构和单块式结构。 连接方式见右图,全动平尾的两种结构型式,分段式,整体式,(2)分段式平尾平尾外段有 梁式和单块式等结构形式。,该平尾的结构特点主要在转轴和根部结构(见上图)两方面。,2、全动尾翼的结构特点,11,根据尾翼平面形状,3、转轴的型式和布置,12,按照转轴与尾翼连接关系,3、转轴的型式和布置,动轴式:轴与尾翼连成一体;缺点是尾翼的扭转刚度差。定轴式:轴与机身相连;缺点是机身侧面开槽,削弱结构较多。,13,转轴的布置原则,1)尽量利用尾翼剖面结构高度增大转轴直径,提高承载能力,减轻转轴重量;2)尽量减小平尾气动合力对转轴的力臂,以减小铰链力矩;3)为了有利于防止颤振,转轴应放在尾翼重心附近。,动轴式平尾的受力分析,动轴式平尾的受力分析动轴式平尾的结构(见下图),4、全动平尾受力分析,14,总 结,15,退 出,第十三讲结束,16,操纵面的边界条件,17,操纵面的边界条件,18,操纵面前缘缺口补强图,补强措施:(1)可加一对斜加强肋,与梁构成三角架。扭矩由斜肋受弯和缺口段的梁受附加弯矩来传递;(2)加一短墙,与缺口两端的加强肋构成一局部闭室。扭矩在缺口段由局部闭室传递;(3)对某些小型低速飞机,可直接对梁进行局部加强,由梁本身受扭。,19,气动补偿的几种形式,20,动轴式全动平尾的结构载荷受力情况,21,动轴式全动平尾结构、载荷、受力情况,剪力传递,扭矩传递,弯矩传递,N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