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八章理性预期学派理论课件.ppt

    • 资源ID:1547450       资源大小:529K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八章理性预期学派理论课件.ppt

    1,第八章,理性预期经济理论,2,理性预期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西方经济学流派,它一经形成,就使所谓正统地位的凯恩斯经济学派受到最为严重的威胁和挑战。事实上,理性预期学派对当代正统地位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已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谓理性预期学派,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把过去历史提供的所有知识和资料加以最有效利用,并经过周密的思考之后,才做出的一种预期,由此政府的任何一项稳定经济的措施,对会被公众的合理预期所抵消,成为无效措施。因此,理性预期学派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主张更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3,理性预期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它是从货币主义学派中分化出来的。主要代表有:理卢卡斯(E.lucas)、约翰穆斯(J.Muth)、约翰泰勒(J.Taylor)等人。“理性预期”一词由穆斯在理性预期与价格变动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他假定:人们在预测时,总是以自己尽可能收集到的信息作为依据。这一假定被一些青年学者接受并传播,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学派。,卢卡斯,穆斯,4,第八章 理性预期经济理论,第一节 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模型,第二节 理性预期理论的三个假说,第三节 理性预期宏观经济理论,第四节 理性预期理论的政策含义,5,第一节 理性预期学派的 基本观点和基本模型,一、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观点,理性预期是相对“适应性预期”而言的,所谓适应性预期就是运用某经济变量的过去记录去预测未来,反复检验和修订,采取错了再试的方式,使预期逐渐符合客观的过程。而理性预期与这种适应性预期根本不同,它是指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做出的预期。这种预期之所以称为“理性的”,因为它是人们参照过去历史提供的所有知识,对这种知识加以最有效利用,经过周密的思考之后,才做出的预期。正因为如此,这种预期能与有关的经济理论的预期相一致。,6,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观点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根据过去价格变化的资料,在进入市场之前就对价格做出预期,他们的决策是有根据的。市场会发生一些偶然情况,成为干扰因素,但可以事先计算它的概率分布,因此可以选出最小风险的方案,以预防不利后果的侵害。例如在确定房租、债券利息、议定工资、规定供给价格时,都可把未来价格波动估计进去,定得高一些,以防止因通货膨胀而降低实际收入。因此合理预期起了加速通货膨胀的作用。,7,同时,由于政府对经济信息的反应不如公众灵活及时,所以政府的决策不可能像个人决策那样灵活,因此政府的任何一项稳定经济的措施,都会被公众的合理预期所抵消,成为无效措施,迫使政府放弃实行。因此,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国家干预经济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效的。要保持经济稳定,就应该听任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所以,一般认为理性预期学派是比货币学派更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8,二、理性预期模型,穆斯在理性预期与价格波动理论一文中,发展了适应性预期理论,首次提出“理性预期”理论。他假定:经济信息是稀缺的,经济体系不会浪费,而是充分利用了信息;预期形成方式主要依赖于描述经济的有关体系构成;公众的预期对经济体系运行不产生实质性影响。,在上述假定前提下,穆斯提出其理论要点。,其一,理性预期是使厂商利润最大化的预期,是人们有效地利用代价昂贵的信息后形成的,因而它是理性的,其结果与客观的理论预测一致;,9,其二,理论预期是观察到的过去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它可以指导人们的经济行为。由于它与理论预测结果一致,因而理性预期可以构成经济行为的基础。,其三,理性预期模型中存在随机误差项,表明厂商和经济学家都不能无所不知地掌握一切信息,因而会对其产出行为发生影响;,其四,最主要之点在于,理性预期模型说明,规则的经济政策不会对实际经济行动产生影响。只有当经济体系受到预料之外的冲击时,才会使实际产量偏离其正常轨道。,显然,这一结论部分地否定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有效性。,10,穆斯所提出的理性预期模型为:,11,如果厂商的预期是理性的,那么公式可写为:,12,的价格水平的最佳数字预测。这一公式表明:理性预期模型由确定部分和随机部分构成,因为预期误差的回归值为零,所以主观的心理预期等于客观的理论预期。,穆斯的理性预期模型是理性预期理论的雏形,还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70年代后,卢卡斯等人循着这一思路,提出了较为完整、系统的理性预期理论。,13,三、理性预期的分析方法,理性预期学派首先从分析方法入手,批判了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方法,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用自己的心理预期方法取代或补充了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方法。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的分析前提是不现实的,分析方法是有缺陷的:,第一,充分就业的假定前提并不存在。70年代后,全世界都出现了资源短缺和能源紧张的问题。资源的有限性和供给不足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在这种情形下,资源闲置已不复存在,从而供给已经出现结构性变化,即能源、原材料等方面的供给已无弹性,生产已达到潜在的水平,就业已达到自然就业水平,故总供给已达到最大限度。,14,第二,用总量分析方法过于一般化,没有考虑微观因素。凯恩斯主义的总量分析侧重于政府干预对国民经济总体的影响,没有考虑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公众对经济政策的反应。因而,依据这种分析方法制定的经济政策也就不一定正确,并不能发生应有的效力。为此,理性预期学派认为,要用微观分析补充一般宏观分析的不足,并建立一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分析方法。,15,第三,个人决策的作用与人们对经济形势的预期有关。因此,个人决策对经济活动的变化有决定的作用;而个人决策依赖于人们的理性预期,所以,公众的理性预期是影响客观经济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理性预期就是要利用这种公众的理性的心理预期方法,来考虑产量、就业量与价格总水平的决定及变动。,理性预期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理性的心理预期方法,具体反映在理性预期理论的分析前提中,即理性预期的三个基本“假说”。,16,第二节 理性预期理论的三个假说,理性预期理论是建立在三大基本假设基础之上的,即自然率假说、理性预期假说和货币中性假说。分别说明如下:,一、自然率假说,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基础之一是自然失业率假说。前述利用自然率假说在于说明长期和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这里则主要强调自然率假说与理性预期的关系。由此也可以看到,理性预期学派是货币主义理论的进步发展。,17,如前所述,自然失业率是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市场力量的自发作用而自然形成的失业水平。在货币主义理论体系中,自然率假说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自然率假说,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交替关系,虽然从短时期来看是可能存在的,但从长期来看是不存在的。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工市场的不完全性、供给和需求的随机变动、获得有关工作空位和可利用的劳动力的情报费用、劳动力流动的费用等等,总会存在一个与此相应的包括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在内的“自然率”。如果政府当局试图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量把市场的失业率降低到“自然率”以下,那么由于劳工最初没有预料到这种货币供应量的扩大所引起的需求增长会带来今天物价的相应上涨,产,18,量和就业会暂时地得到增加。但过了一段时间后,由需求增加所带动的物价上涨会使劳工的实际工资下降,会影响劳工的预期,从而会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要求提高他们的名义工资。这样雇主们会发现增雇劳工于他们不利,于是纷纷解雇工人,市场失业率又恢复到“自然率假说”,如果政府当局把市场失业率降至“自然率”以下作为政策的既定目标,那么,在工人预料的通货膨胀率低于后来实际上的通货膨胀率前提下,政府以一定的物价上涨为代价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但或迟或早,一旦工人预料的通货膨胀率赶上实际上出现的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又维持原来的水平,或者说,菲利普斯曲线长期内成为一条垂直线,而不是负斜率的。,19,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则进一步把他们的“理性预期假说”同货币主义的“自然率假说”结合起来,得出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此长彼消的关系在短期内也不存在的结论。按照托宾的说法,理性预期学派的这个结论不仅是向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挑起的第一次论战,而且也是向货币主义宏观经济学挑起的第一次论战。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和货币主义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实际上是假定政府的财政金融可以通过有规律地影响各经济行为主体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失误,来使失业率发生变化。,20,然而按照理性预期学派关于“预期”的假定,各经济行为主体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他们会考虑到过去的失误,并在必要的时候修改他们的预期,以便在他们的行动决策中成功地消除那些引起预期失误的规律。这样,已经被人们准确地预期到的政府政策,就不会对经济产生真正的影响,因为只要各经济行为主体希望维持他们原先的地位,就必然会设法抵消这些政策的作用。把这一过程具体运用到政府采取一项扩大货币供应量,人们会事先估计到这种扩大会导致物价的相应上涨,从而使实际工资的提高,雇主也不会因需求的扩大而增雇工人,这样原有的失业率即使从短期来看也不会得以减少。,21,还需指出的是,理性预期学派的上述看法并不意味着政府所采取的政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对经济行为主体产生影响。在理性预期学派看来,政府某些不规则的或突如其来的行动仍会引起经济行为主体的预期失误并影响产量水平或失业率。也就是说,只有那些不能预料到的政策变化才会对诸如产量和就业这些“实际”变量发生影响,而那些可以预期的政策变化,只能改变像物价水平这样的名义变量。因此,宏观经济政策要想有效,必须具有“欺骗的”性质。,22,二、理性预期的假说,理性预期假说是理性预期学派的又一重要理论基础。理性预期假说既不同于凯恩斯的“无理性预期”,也不同于弗里德曼的“适应性预期”。这一假说认为,人们在做出经济决策之前,由于有以往经验和知识作参照,并能充分地掌握有关信息,因而他们经过周密的思考和判断,可以形成符合实际的理性预期。这样,人们可以据此对政府政策和价格变动做出明智的、准确的判断,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采取预防性措施从而使政府的政策效应被理性预期抵消,甚至根本不产生效应。,23,这个作为理论基础或前提的假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假定消费者花钱的行为准则是从花费中换得的物品的效用极大化,而生产者则以利润极大化为其行为准则。,二是所谓“完全预期”假设,也就是假定任何经济行为主体在进行当前决策时能预测到未来会有的情况,总是完全地符合未来实际上会发生的情况。这是因为它假定单个经济单位在形成预期时使用了一切有关的、可以获得的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明智的调整。,24,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理性预期假说”同“适应性预期假说”的重要区别:“适应性预期假说”假定经济行为主体在预期形成过程中对信息掌握是不充分的,它们主要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去预测未来将会发生的事情,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预期;而“理性预期假说”则假定各经济行为主体在预期形成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掌握一切有用的信息(尤其是当前的信息),而且它们还善于按照理性的原则处理这些信息,因此,除非发生非正常的扰乱,否则经济行为主体可以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做出正确的预测。用理性预期学派的术语说就是:“理性预期假说”的基本含义,是指“主观概率分布的期望值与客观概率分布的期望值一致”。,25,三、货币中性假说,理性预期学者提出货币中性假说。这种假说是要阐明各种信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同经济周期之间的本质关系。,理性预期学派既不赞同凯恩斯主义所说的好的货币政策能够影响实际产量的理论,也反对货币主义者所说的坏的货币政策能够造成严重后果的观点。他们从自然率假说出发,认为货币是“中性的”,所谓货币中性,可以用货币面纱论说明,货币面纱论就是说明货币中性的理论。这种理论表明,由于生活中实际上是商品与商品交换,所以货币交易只不过是一层掩盖着内部真实活动的面纱。而当人,26,们看不透这层货币面纱,以为货币本身也是有价值时,就会产生货币幻觉,也就是对货币所作的心理上的估价而忽视了它的购买力。按古典理论的观点,货币完全是中性的,因而货币供应量的任何变化只能影响物价的绝对水平,而不会影响经济系统中任何实际的变量和产量水平。所以,理性预期学派认为,货币对于经济中的实际变量并没有什么规则性的影响,换句话说,规则的货币政策仅仅影响诸如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等。而不会或极少能对诸如实际产量与就业量等实际变量发生影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以柔性工资和信息完备假设为基础所导出的货币中性假设,使规则的货币政策可以被准确地预料到。,27,对于这种以柔性工资和信息完备假设为基础所导出的货币中性假说,受到了一些西方学者的质疑并提出了与之相反的货币非中性假说。这种假说认为,有些货币与财政政策是不易预测和觉察到的,原因是有些私人经济部门所掌握的信息不完全和通货膨胀预期不准确。如果根据不完全信息假设来确定自己的活动,那么不规则的货币和财政措施就会对经济总量和经济周期产生实际影响。但即便如此,货币和财政政策的预期效应和实际效应也存在差异,其差异越大,既定的不可预测和觉察的政策措施对产量和就业的影响就越小,否则就越大。这种观点通常被称为“差异假定”。,28,基于此假定,可得到“资源错置”假定,该假定认为:政策效应的差异越大,私人经济单位就越有可能错误地估测经济系统中其他部分的经济波动,从而影响对其自身经济活动的适当与合理调整,不利于资源的最优配置。,29,巴罗等人认为,货币中性假说与货币非中性假说并不矛盾。因为前者是以“完全信息假定”为依据的;后者则建立在“不完全信息假定”之上。前者研究的是规则的、可以预期的经济政策对经济总量的名义影响;后者观察的是不规则的、不可预测的经济政策对经济总量的实际影响。由此可见,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假说实际上是对理性预期理论的进一步展开,具体论证和划分了类型。这一假说表明,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政策的不稳定或不规则变化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名义变量,从而引起物价水平剧烈变化,导致不规则的经济周期波动。由此可以推断,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经济中“滞胀”等现象的出现,正是凯恩斯主义“波动性”政策,即所谓“相机决策”的不规则经济政策作用的结果。,30,第三节 理性预期宏观经济理论,一、理性预期价格理论,理性预期宏观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假定前提,即人都是有理性的经济人,都能形成理性预期并做出合理的个人决策。在此前提下,来分析和考察理性预期的各种理论。,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现代宏观经济学存在着两大缺陷:一是缺乏微观基础,二是缺少一个宏观价格理论。所谓缺乏微观基础,是反映现代宏观经济学以一般的总量分析为主体,只考察政府干预(支出)、投资、消费、储蓄、利率等总量对产出与就业的作用,没有考虑个人、厂商的行为变化对产出与就业的影响,更没有考虑价格等市场机制对产出与就业的微观调节作用。,31,而理性预期学派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为宏观经济学寻找一个微观基础,并把新的宏观经济学体系建立在这个微观基础之上。这个微观基础就是厂商和个人的行为与价格、产出决定关系的理论,即“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在微观理论基础最大的特点就是引入了理性预期,分析了个人决策对经济活动的主要决定作用,并充分体现了价格等市场机制的调节对产出水平的决定作用,以此来说明产量与就业主要是由经济体系内在的因素决定,而不是主要由经济体系外在的因素决定。,32,理性预期学派的另一任务,就是要建立一种宏观价格理论,结合价格水平来分析国民收入或产出的决定,并同时探讨价格水平的变动。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他们所要寻找的微观经济学基础,就是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市场理论,其中心是“萨伊定律”和均衡价格理论中的市场机制理论。而这一理论的发展或体现,就是“浮动价格理论”,他们所要建立的宏观价格理论,就是理性预期的宏观价格模型分析。,33,所谓“浮动价格”是相对于固定价格而言,是指在厂商具有理性预期的条件下由自由竞争力量所决定的产品价格。如果设想,整个经济中商品的价格是完全浮动的,是完全由竞争决定的,即价格的上下浮动使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而不是由供求的某一方而单独地决定价格。为了推导出总供给曲线,假定厂商们最初受这种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影响。不论什么原因,如果一个地区的商品价格被认为是高于其他所有地区的同一商品的平均价格,厂商们就会乘机生产更多的这种商品。当厂商们正确地察觉到所有的市场上这种商品的价格时,他们供给的产量的总水平,就是总供给的正常水平或自然水平。为了确定供给的数量,这个厂商不得不对整个经济中商品的平均价格形成一,34,种预期。然后把预期的一般价格与他所在地区的实际价格进行比较,确定他的实际价格是高于或低于或等于他的预期价格,从而决定其产量是高于或低于或等于其正常的或自然的水平。一个厂商这样做,其他厂商也能这样做。如果他们地区的价格高于他们预期的平均价格,他们将提供高于正常水平的产量;反之,如果所在地区的价格低于预期的平均价格,所提供的产量就低于正常水平。所以,如果平均价格水平高于对整个经济的一般价格预期,产量的总水平就高于其自然的、正常的水平;如果平均价格水平低于对整个经济的一般价格的预期,产量的总水平就低于其自然水平;如果平均价格水平等于对整个经济的一般价格的预期,产量的总水平就等于其自然水平。,35,浮动价格是以“不完全信息假定”为依据的,可用卢卡斯的供给函数来说明:,YtYntaPt t1 Pt*,et,式中 Y 代表产量水平,Ynt 代表产量的自然水平, Pt 为限期或实际价格水平,各自均取对数;e 是波动因素, t1 Pt*, 表示 Pt 的预期。这一函数说明了价格预期影响产量的机制,即产量变化是与可预期的相对价格变化相呼应的。它表明:单个生产者可能由于掌握信息不充分或不准确,会产生自己商品的相对价格已提高的错觉,从而使其名义价格上升,引致他增加自己的产量。,36,因此,浮动价格说明:个别商品价格的提高会引起自己产量的增加,但同时由于他人相对价格的降低和产量的减少,产量总水平未变。由此可知,预见到的或预期到的价格变动不会对实际产量发生影响,只有未预见到的或未预期到的价格变动才会引起产量变动,即背离它的自然水平。,37,根据上述分析,麦卡拉姆等人提出了理性预期的宏观价格模型。这一模型首先假定:价格是完全浮动的,价格对总需求的任何变动都会做出灵敏的反应。这是因为,在总需求曲线变动之前,经济就已实现了市场结清,资源已充分利用,产量已达到潜在的产出水平;同时,劳动合同可以根据劳资谈判随时重新调整,政府规定的商品与劳务的价格也可以改变,因而工资、成本是可以不断变化并调整到经济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38,在上述假定前提下,麦卡拉姆等人建立了一个宏观价格模型,如图8-1所示。,其中 P 为一般价格水平,Q 为产量,Qn 为潜在的产出水平,AD 与 AS 交于A 点。由图可知,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使经济达到了潜在的产量水平,因而资源已无闲置,市场已经结清。这样在总需求曲线AD变动之前,总供给曲线就已成为一条垂直线,表示弹性为零。,39,因此,当政府干预经济,扩大政府开支或增加货币供给量来提高总需求曲线AD时,一方面工资、成本和价格会对AD的变化做出迅速反应;另一方面当总需求曲线移至AD1时,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由A点上移至C点。但均衡水平的提高并未引起总产量与总就业量的增加,因为生产早已达到了潜在产出水平,AS已无弹性。所以,总需求曲线AD的上移只是引起了价格水平的上涨。,40,理性预期学者用人们的理性预期来说明这一情况。公众根据已有的知识、以往政府经济政策的后果以及当前经济状况的充分信息可以判断出,刺激总需求的结果只会引起通货膨胀而无助于增加产量和就业,于是他们便形成一种理性预期。根据这种理性预期,公众可以在政府经济政策实施前,即在有效需求变动之前,就准确地判定AD的位置。所以当AD升至AD1前,人们预期价格水平会上升到P1。因而雇主就不会增雇工人,工人亦不愿意多就业,产量也就无法增加而保持在原有水平。这样,提高总需求的结果只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且上涨幅度与总需求上升程度成正比。,41,因此,这一理论说明:可预期的因素变动造成总需求变动只能影响价格水平,而不能对实际产量或就业量发生作用。所以,凯恩斯主义依靠宏观经济政策来改变就业量的做法是错误的。,42,二、理性预期与产量水平的决定,依据理性预期理论,产量是由价格机制调节并自动趋向于自然水平的。因而产量的决定只与价格或供求的变动有关,并且处于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状态。这里要讨论的是,在产量已达到潜在产出水平但尚未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政府的政策调节对产量有何影响。,理性预期论者认为,政府的经济政策可以分为“规则的”经济政策和“不规则的”经济政策。前者遵循一定的变化规律,是较稳定常见的政策;后者没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是较突然的短期措施。根据理性预期假说可知,对于规则的经济政策,由于公众早已形成了对它的理性预期,因而可能引起产量围绕其自然水平上下波动。后一政策可用“卢卡斯模型”来说明。,43,卢卡斯认为,规则的经济政策无论是长期内还是短期内都对实际产量不发生影响,而只能影响名义产量。只有不可预期或不可察觉的不规则的经济政策,才能影响实际产量和就业,即是说,只有总需求不可预期的变动部分才引起产量偏离自然水平。这个不可预期的部分越大,总需求变动对实际产量同自然率偏离的影响越小。这种关系可写成如下公式:,44,因此,如果 值已定,则实际产量高于或低于其自然水平的程度就取决于总需求和相对需求波动的方差( 和 )。总需求波动的差越大,总需求波动 越不可预知,从而总需求波动 对实际产量的影响越少。将这一模型用于分析经济政策,即表示:经济政策的实际效应和预期效应的方差(差异)越大,其对实际经济活动的影响越小。,理性预期经济理论,45,理性预期经济理论,46,上述卢卡斯和巴罗的模型共同说明的问题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尤其是凯恩斯主义扩大有效需求的政策,对于增加产量和就业是无效的;而政府的不规则经济政策虽然可能影响实际产量,但由于产量已达到了潜在的产出水平(产量的自然水平),因而它也是无效的。更主要的是,滥用不规则的经济政策,会加剧通货膨胀,引起不正常的经济波动,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和均衡发展,所以应当摒弃。,47,三、理性预期的就业与经济周期理论,理性预期的就业理论,特点是用微观经济学的劳动市场分析来说明总就业量的决定,即用劳动的供求关系和工资的变化来说明就业与失业的问题。并且用工人对劳动工资的预期来说明就业与失业的变动,进而说明经济周期的波动。理性预期就业理论否定了凯恩斯主义的“非自愿失业”和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交替观点,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线,因而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48,“非自愿失业”是凯恩斯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在非竞争性的劳动市场上,由于工会等议价力量的存在,劳工可以与资方达成工资合同,在合同中规定一个3到5年的固定工资量。工资固定,表明工资水平相对较高。劳动供给量就较大,但雇主对劳工的需求有限,因而出现了劳动力供过于求,使愿意按现行工资水平就业的工人也找不到工作,从而出现了非自愿失业。理性预期学派否定凯恩斯的非自愿失业观点,认为现实的市场类型是完全竞争的,因而工资与价格也是完全浮动的。在价格(工资)机制的灵敏调节下,劳动市场可以随时结清,时刻达到劳动供求的均衡。这样,就不会出现凯恩斯所说的劳动供过于求的情况,从而也就不存在非自愿失业。,49,理性预期学者认为,几乎所有失业都是自愿失业,而不存在非自愿失业。这是因为人们拥有对经济形势的理性预期,对工人来说,他们在经济衰退时反而不愿就业,是由于他们已经预期到,总需求变化引起的名义工资变化并未提高实际工资,甚至在下降,因此,他们不愿意多工作;而且,为了寻找一份较好的工作,他们宁肯自愿失业。另一方面,从雇主来看,他们预期名义产量虽会变化,但由于名义工资也会上升,实际产量并没有增加,因而也不愿意多雇工人。,50,由上可见,在就业理论问题上,理性预期学派同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分歧在于:前者认为只存在自愿失业,在衰退时自然失业增多;后者则认为失业包括非自愿失业和自愿失业。前者认为产生自愿失业的原因是工人和雇主形成了对劳动市场的理性预期;后者则认为产生失业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51,与就业理论密切相关的就是经济周期波动问题。凯恩斯主义认为产生波动或经济危机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理性预期主义者否认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宏观经济变量与其“自然率”基本是一致的,但是,政府的经济政策调节会对这些变量发生影响。当政府政策已被公众预期到时,这些政策无效,而当政府政策不可预期时,政策就会对经济变量产生冲击,从而使宏观经济变量围绕其自然率上下波动,发生偏离自然率的情况。,52,这种由经济政策冲击产生的经济变量偏离其自然率的波动,会导致产量与变量及物价水平发生周期性波动。因此,不规则的经济政策是引起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所以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理性预期的任务就是要寻找一种稳健的货币政策,来防止经济的周期波动。并在动态的过程中通过非平衡向平衡的运动实现经济的均衡增长。这就是与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相对立的所谓“均衡经济周期理论” 。,53,第四节理性预期理论的政策含义,理性预期理论以及所建立的理论模型,都是同其政策主张联系在一起的。概括起来说,理性预期经济理论体系政策含义是:既然长期推行的凯恩斯主义及其他国家干预经济的任何财政和货币政策,并不能改变市场自发作用所调节的实际国民收入和就业以及实际工资和实际利率,所以政府干预调节经济的活动还是越少越好。,54,具体说来,理性预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信息是:第一,“反危机政策”无效。政策制定者开始采取长期扩张政策,总以为企业会由于不了解总需求的增加是否是一时的原因而会先扩大生产然后才会提高价格。其实企业家从各种信息获知这个扩张性政策是长期的,而后做出合理预期,相信需求增加会持续下去,于是他便会直接提高产品价格而不会扩大生产,甚至在危机条件下也仍然提高价格而不是降低价格,结果产量和就业并未增加,反而招致通货膨胀。这说明政府调节无效反而有害,即所谓“政策无效命题”。,55,第二,理性预期学派主张放弃“积极的”政府调节,而使经济政策稳定化。政策制定者的每项政策都事先宣布并向公众解释,一经公布就不轻易改变,其目的就是让公众能对政府政策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据以做出正确决策,不致因受迷惑而盲动。这样一来,政府的作用就等于大大地减少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作用就能得以充分发挥。这种“自由经营”原则,就是理性预期学派从货币学派那里继承来的核心。,56,第三,理性预期学派同货币学派一样,都反对后凯恩斯主义者用收入政策来制止通货膨胀,认为这样会扼杀市场机制。按照理性预期理论,用提高货币增长率的办法只能加剧通货膨胀而不能降低失业率。反之,用降低货币增长率的办法能够降低通货膨胀率而不一定会提高失业率。在这一点上,理性预期学派与货币学派有分歧。因为货币学派认为,提高货币增长率的办法能在短期内降低失业率,反之,降低货币增长率就必须承担提高失业率的代价。,57,第四,理性预期学派认为,要使稳定政策能起到作用,就必须确定一种有利于人们进行预测的政策规律,而不能用频繁的政策改变来迷惑人们。理性预期学者认为,政府如能采取果断有力的政策(例如宣布中期或长期的货币目标),就能减少经济的不确定性,从而通货膨胀可以制止,失业率却不一定会提高。因为依理性预期假说,货币数量的变动可以影响物价而不会影响失业和生产等实际变量。如果货币当局向公众宣布一项坚决降低货币增长率来制止通货膨胀的政策,并且坚持下去决不更改时,一旦公众认为这项政策完全可以信赖,从而解除防范心理,他们就能迅速顺利地做出相应调整,物价可以稳定下来,而失业不会增加,生产不会下降。,58,思考题:1.什么是“理性预期”?它和“适应性预期”有何区别?2.理性预期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说”是什么?3.如何理解和评价理性预期理论对当代西方经济学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注意事项

    本文(第八章理性预期学派理论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