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课件.ppt

    • 资源ID:1546420       资源大小:21.23MB        全文页数:18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课件.ppt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微生物学,北方民族大学,工业微生物菌种的筛选,理想的工业发酵菌种必须具有下述特性:,1.纯培养物;2.遗传性状稳定;3.生长速度快;4.能利用廉价、来源广、成分简单的培养基;5.忍耐不良环境能力强;6.快速生产目的产物.,是工业微生物技术的关键和基础.,学习本章的目的,微生物菌种的获得, 微生物的自然分布,土壤中的大量微生物已成为分离各种抗生素、生理活性物质、酶和氨基酸产生菌的主要来源。, 微生物菌种获得的途径,菌种的来源,工业微生物的直接来源,向菌种保藏机构索取有关的菌株,微生物菌种分离筛选过程,(一)微生物样品的采集:1.土壤采样: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通气状况;土壤的纵剖面;土壤pH;表面的植被;地理条件;季节条件.2.根据微生物生理特点采样 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和代谢类型与其生长的环境有很大相关性; 具有特殊性质的微生物的筛选; 海洋微生物能够产生不同于陆地来源的特殊代谢物.(二)富集培养概念:控制因素:,酪素培养基,淀粉培养基,我们学习的目的与方法,微生物遗传学基础,遗传与变异的几个概念,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的最本质的属性之一。遗传(heredity):亲代生物的性状在子代得到表现;亲代生物传递给子代一套实现与其相同形状的遗传信息。特点:具稳定性。遗传型(genotype):又称基因型,指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是一种内在可能性或潜力。 遗传型 + 环境条件 表型表型(phenotype):指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和内在特性的总和;-是一种现实存在,是具一定遗传型的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具体性状。,变异(variation):生物体在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遗传物质的结构或数量发生改变。变异的特点:a.在群体中以极低的几率出现,(突变频率一般为10-610-10);b.形状变化的幅度大; c. 变化后形成的新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的。饰变(modification):指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特点是:a.几乎整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发生同样的变化;b.性状变化的幅度小;c.因遗传物质不变,故饰变是不遗传的。引起饰变的因素消失后,表型即可恢复。,例如:粘质沙雷氏菌:在25下培养,产生深红色的灵杆菌素;在37下培养,不产生色素;如果重新将温度降到25,又恢复产色素的能力。,微生物作为模式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由于微生物有一系列非常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因而在研究现代遗传学和其他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基本理论问题中,微生物成为最热衷的研究对象。如: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营养体一般都是单倍体;繁殖快;易于累积不同的中间代谢物;菌落形态可见性与多样性等。,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一、遗传物质化学本质的确定3个经典实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DNA作为遗传物质噬菌体感染实验DNA是遗传物质植物病毒重建实验RNA是遗传物质,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一) DNA作为遗传物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现象,Avery在四十年代以更精密的实验设计重复了以上实验,只有DNA被酶降解破坏的抽提物无转化活性,DNA是转化所必需的转化因子,分别用降解DNA、RNA、蛋白质的酶作用于有毒的S型菌细胞抽提物,转化实验:Griffith,能从上面得出什么结论?,转化原理:1944年Avery等离体条件下的转化实验,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第一个实验证据,(二)噬菌体感染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三)植物病毒重建实验,植物病毒重建实验,结论,以上3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经典实验,得到了一个确信无疑的共同结论:核酸是负载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朊病毒的发现与思考,亚病毒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蛋白质致病因子,迄今为止尚为 发现该蛋白内含有核酸。,其致病作用是由于动物体内正常的蛋白质PrP c改变折叠状态为PrP sc所致,而这两种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并没有改变。,人的库鲁病(kuru)、克雅氏病(Creutzfeldt Jakob disease, CJD)等,羊搔痒症(scrapie),牛海绵状脑病(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引起人与动物的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Prusiner (1982)提出羊搔痒病因子是一种蛋白质侵染颗粒(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并将之称做Prion或Virino。 -朊病毒,1997年,Stanley B. Prusiner荣获诺贝尔奖,二、 遗传物质在细胞内的存在部位和方式,(一)核酸存在的七个水平细胞水平:存在于细胞核或核质体,单核或多核细胞核水平: 原核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结构不同,核外DNA染色体水平: 倍性(真核)和染色体数核酸水平:在原核中同染色体水平、存在部分二倍体 DNA或RNA,复合或裸露,双链或单链基因水平:具自主复制能力的遗传功能单位,长度与信息量,转录翻译密码子水平:信息单位,起始和终止,核苷酸水平:突变或交换单位,四种碱基,2)基因组上遗传信息具有连续性;,基因数基本接近由它的基因组大小所估计的基因数,微生物基因组DNA绝大部分用来编码蛋白质、RNA;用作为复制起点、启动子、终止子和一些由调节蛋白识别和结合的位点等信号序列。,一般不含内含子,遗传信息是连续的而不是中断的。,真核生物基因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含有内含子,个别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犬螺杆菌)和古生菌的rRNA和tRNA中也发现有内含子或间插序列,3)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4)结构基因的单拷贝及rRNA基因的多拷贝;,5)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少而短;,古生菌的基因组在结构上类似于细菌。但是信息传递系统(复制、转录和翻译)则与细菌不同而类似于真核生物。,操纵子(operon):功能相关的几个基因前后相连,再加上一个共同的调节基因和一组共同的控制位点(启动子、操作子等)在基因转录时协同动作。,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基因组比较,规范化表示,(二)原核生物的质粒,(1)质粒的定义,(2)质粒的特点,(3)质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应用的最广泛的质粒载体是pBR322,它属松弛型质粒,有抗氨苄青霉素和抗四环素两个抗性基因可作为标记,BR322 质粒图谱,(4)质粒的分离与鉴定(自学),质粒的检测,提取所有胞内DNA后电镜观察;,超速离心或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观察;,对于实验室常用菌,可用质粒所带的某些特点,如抗药性初步判断。,对于由于三种构型同时存在时造成的多带现象(提取质粒时造成或自然存在),可以进行特异性单酶切,使其成为一条带。,特定的质粒提取方法和后处理使染色体和RNA均被除掉。,(5)质粒的种类,(6)典型质粒的简介,F质粒R质粒Col质粒Ti质粒Ri质粒Mega质粒降解性质粒隐秘质粒,F质粒,R质粒,一种可通过接合而转移的R因子的形成(IS因子是转座因子,它可使RTF质粒和r决定质粒结合),Col质粒,Ti质粒,Ri质粒,Mega质粒和降解性质粒,隐秘质粒,酵母2um质粒 不显示任何表型,只有通过物理方法发现。,第二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一、基因突变,某一野生型菌株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的能力,因而无法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称为营养缺陷型。 在具体使用时多用hisC-和hisC+,分别表示缺陷型和野生型。,(一)基因突变的类型,指由突变引起的个体或菌落形态的变异,一般属非选择性突变。,指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细胞抗原结构发生的变异类型,包括细胞壁缺陷变异(L型细菌等)、荚膜或鞭毛成分变异等,一般也属非选择性突变。,通过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在代谢产物产量上明显有别于原始菌株的突变株,由于基因突变而使原始菌株产生了对某种抗性的变异类型。抗性突变型普遍存在,例如对各种抗生素的抗药性菌株等。化学药物或致死物理因子 抗生素、紫外线正选择标记(突变株可直接从抗性平板上获得-在加有相应抗生素的平板上,只有抗性突变能生长。所以很容易分离得到。)表示方法:所抗药物的前三个小写斜体英文字母加上“r”表示strr 和 strs 分别表示对链霉素的抗性和敏感性,选择性基因突变 能用选择性培养基(选择性条件)快速选择出来的突变株 营养缺陷型 抗性突变型 条件致死突变型 非选择性基因突变 形态突变型 抗原突变型 产量突变型,突变率(mutation mate)指生物在一个世代中在特定条件下发生某一突变的几率。也就是突变体占该世代个体的比例。亦可用每个单位群体在每个世代中产生突变株的数目来表示。常为10-6-10-9一般突变是独立发生的。突变的基因不会影响其它基因的突变率双重突变的几率是各个突变几率的乘积,(二) 突变率,(三)突变的特点,稀有性 独立性诱变性 稳定性可逆性自发性不对应性,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自发突变虽可随时发生,但其突变率却是极低和稳定的,一般在10-6-10-9之间。,突变的发生一般是独立的。某一基因的突变,既不提高也不降低其他任何基因的突变率。,通过诱变剂的作用,可以提高上述自发突变的几率,一般可提高10-105倍。,由于突变的根源是遗传物质结构上发生了稳定的变化,所以产生的新的变异性状也是稳定的、可遗传的。,任何性状都可发生正向突变,也都可发生回复突变,几率相同,各种性状的突变可在没有人为的诱变因素处理下自发地产生。,突变的性状与引起突变的原因间无直接的对应关系。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四)基因突变的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证明,变量试验,涂布试验,影印培养试验,1变量试验,1943年Luria和Delbruck根据统计学的原理,设计了实验,Salvador Luria,Max Delbruck,(在同一个大管中作整体培养),3 7 1 4 4 3 5,抗噬菌体菌落数 抗噬菌体菌落数,变量试验,2、涂布试验,1949年,Newcombe与变量试验相似,但方法更为简便 固体平板培养法,涂布试验,3、影印培养(replica plating)试验,1952年,Lederberg夫妇 设计了一种更为巧妙的影印培养法,直接证明了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与相应的环境因素毫不相关的论点。,Joshua Lederberg,1958年Lederberg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影印培养法,影印培养试验,结论,基因突变是自发的,有不对应性,(五)突变及其机制(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自发的或诱发的。诱变又可分为点突变和畸变。,1、诱发突变,诱变: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能显著提高基因自发突变频率的手段。诱变剂(mutagen):凡能显著提高突变频率的理化因子。 诱变:碱基对的置换 移码突变 染色体畸变,(1)碱基对的置换,DNA一种微小的损伤,典型的点突变,它只涉及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所置换。 置换又可分为两个亚类: 转换: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 颠换: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嘧啶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嘌呤所置换 。,导致置换的诱变剂,直接置换的诱变剂: 直接与核酸碱基发生化学反应,不论在机体内或在离体条件下均有作用。 种类很多,例如亚硝酸、羟胺和各种烷化剂(硫酸二乙酯,甲基磺酸乙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甲基-N-亚硝基脲,乙烯亚胺,环氧乙酸,氮芥等)。,间接置换的诱变剂: 作用:通过活细胞的代谢活动掺入到DNA分子中引起的,故是间接的。 引起这类变异的诱变剂是一些碱基类似物,如5-溴尿嘧啶(5-BU)、5-氨基尿嘧啶(5-AU)、8-氮鸟嘌呤(8-NG)、2-氨基嘌呤(2-AP)和6-氯嘌呤(6-CP)等。,(2)移码突变,指诱变剂使DNA分子中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的增添(插入)或缺失,从而使该部位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发生转录和翻译错误的一类突变。由移码突变所产生的突变株,称为移码突变株。与染色体畸变相比,移码突变只能算是DNA分子的微小损伤。 吖啶类染料,包括原黄素、吖啶黄、吖啶橙和-氨基吖啶等,以及一系列称为ICR类的化合物。,吖啶类化合物引起移码突变的机理,一种平面型三环分子,结构与一个嘌呤嘧啶对十分相似。故能嵌入两个相邻DNA碱基对之间,造成双螺旋的部分解开(两个碱基对原来相距0.34nm,当嵌入一个吖啶分子时,就变成0.68nm),从而在DNA复制过程中,会使链上增添或缺失一个碱基,结果就引起了移码突变。,移码突变,分子中缺失或增加少数几个碱基对而引起,造成突变点以后全部遗传密码转录与转释发生错误,增添一个碱基,缺少一个碱基,(3)染色体畸变,诱变剂如X射线等的辐射及烷化剂、亚硝酸等,除了能引起点突变外,还会引起DNA的大损伤。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化: 缺失重复插入易位倒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染色体易位,40年代B.McClintock对玉米的遗传研究发现 。易位现象在E.coil等许多微生物以及在果蝇等一些真核生物中得到了普遍证实。,近年来,发现有些DNA片段不但可在染色体上移动,而且还可从一个染色体跳到另一个染色体,从一个质粒跳到另一个质粒或染色体,甚至还可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在这些DNA片段的跳跃过程中,往往导致DNA链的断裂或重接,从而产生重组交换或使某些基因启动或关闭,结果导致突变的发生。这似乎就是自然界所固有的“基因工程”。,在染色体组中或染色体组间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称作转座因子,也称作跳跃基因或可移动基因。转座因子主要有3类: 插入序列(IS) 转座子(TN) 转座噬菌体(Mu噬菌体)。,转座和转座因子,转座因子的特点和转座过程,2、自发突变,没有人工参与下生物体自然发生的低频率突变 自发突变的诱导因素: 背景辐射和环境因素 微生物自身代谢产物的诱变 DNA复制过程碱基配对错误 互变异构效应 环出效应,(六)紫外线对DNA的损伤及其修复(了解),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是使同链DNA的相邻嘧啶间形成共价结合的胸腺嘧啶二聚体。二聚体的出现会减弱双链间氢键的作用,并引起双链结构扭曲变形,阻碍碱基间的正常配对,从而有可能引起突变或死亡。 嘧啶对紫外线的敏感性要比嘌呤强得多。嘧啶的光化产物主要是二聚体。,微生物能以多种方式去修复损伤后的DNA,主要有以下两种: 光复活作用 暗修复作用,1、光复活作用,把经紫外线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时,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的现象原理: 光解酶在黑暗时专一性地识别嘧啶二聚体,并与之结合,形成酶-DNA复合物,当给予光照时,酶利用光能(光解酶本身无发色基团,与损伤的DNA结合后才能吸收光,起光解作用)将二聚体拆开,恢复原状,酶再释放出来。,2、暗修复作用,又称切除修复。该修复系统除了碱基错误配对和单核苷酸插入不能修复外,几乎所有其他DNA损伤均可修复,是细胞内的主要修复系统需要四种酶参与 修复过程,切除修复,二、突变与育种,(一)自发突变与育种,从生产中选育,定向培育优良品种,(二)诱变育种,诱变育种的基本环节,诱变育种的原则,3类突变株的筛选方法,诱变育种,诱变育种的基本环节,诱变育种工作中应考虑的几个原则,选择简便有效、最适剂量的诱变剂,物理诱变剂如紫外线、X射线、射线和快中子等;化学诱变剂种类极多,主要有烷化剂、碱基类似物和吖啶类化合物。最常用的烷化剂有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TG)、甲基磺酸乙酯(EMS) 、甲基亚硝基脲(NMU)、硫酸二乙酯(DES)、氮芥、乙烯亚胺和环氧乙烷等。,常用的物理、化学诱变剂,化学物质对核酸结构的改变和对生物的三致作用,艾姆氏试验,利用回变检测致癌剂 艾姆斯试验法,挑选优良的出发菌株,生产中用过的自发变异菌株,采用具有有利性状的菌株,采用已发生其他变异的菌株,采用增变菌株,处理单孢子(或单细胞)悬液,芽孢杆菌应处理芽孢,放线菌,霉菌应处理孢子,细菌指数期,放线菌、霉菌要稍加萌发后使用,出发菌株应制成均匀悬液,分散状态的细胞可以均匀地接触诱变剂,又可避免长出不纯菌落。,选用最适诱变剂的剂量,突变率往往随着剂量的增高而提高,但达到一定程度后,再提高剂量反而会使突变率下降。凡在高诱变率的基础上既能扩大变异幅度,又能促使变异移向正变范围的剂量,就是合适的剂量剂量以诱变剂浓度和处理时间来表示,诱变剂的剂量对产量变异的影响a.未经诱变剂的处理-b.变异幅度扩大c.正变占优势-d.负变占优势,诱变过程中的两条重要曲线,充分利用复合处理的协同效应,两种或多种诱变剂先后使用,同种诱变剂重复使用,两种或多种诱变剂同时使用,复合处理有三类:,利用形态、生理与产量间的相关指标,利用和创造形态,生理与产量间的相关指标,淀粉酶变色圈试验,变色圈大的为淀粉酶高产菌落,设计高效筛选方案,设计或采用高效筛选方案或方法,第一轮,第二轮,五个出发菌株,3类突变株的筛选方法,高产突变菌株的筛选方法,抗性突变体的筛选方法,营养缺陷型的的筛选方法,与突变株的筛选相关的几个概念,举例说明筛选方法(掌握),产量突变株的筛选,春日霉素生产菌的筛选琼脂块培养法,琼脂块培养法筛选春日霉素高产菌种,分离到琼脂平皿上(2050菌落/平皿)直径9cm平皿中加20ml培养基,(诱变剂),29培养2d,用直径6mm打孔器取出放入另一平皿中,每一平皿80120琼脂块,小室中保持一定湿度,29培养4d-5d,生物鉴定平板,29培养17-18h,每板130150琼脂块,抑菌圈,抗药性突变株的筛选,抗异烟肼的吡哆醇高产突变株,梯度平板法,不含异烟肼,接敏感菌含突变株,111,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应用,科研上: 研究代谢途径; 基因重组的遗传标记菌种; AA、碱基、维生素生物测定的试验菌种 生产上: 氨基酸,核苷酸等发酵产品生产菌种的代谢调控育种; 生产菌株杂交育种的亲本进行遗传标记,与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筛选相关的几个概念,相关培养基,基本培养基 -,完全培养基,补充培养基,三类遗传型,野生型 A+B+,营养缺陷型型A+B-,原养型 A+B+,营养缺陷型突变有关的三类遗传个体,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筛选中应用的三个培养基,营养缺陷型的筛选办法,诱变剂处理,淘汰野生型,检出缺陷型,夹层培养法,限量补充培养法,逐个检出法,影印接种法,鉴定缺陷型,菌丝过滤法,菌丝过滤法淘汰野生型,举例!,118,夹层平板的制备,MM MM+菌液 MM,CM,野生型,缺陷型,夹层培养法及结果,小菌落是第二次长起来的(营养缺陷型),限量补充培养法,微量蛋白胨的基本培养基上 小菌落是营养缺陷型突变株,逐个检出法,影印接种法,营养缺陷型的鉴定,第三节 微生物的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几个概念,一、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一)转化,1、概念转化 受体菌直接吸收了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通过交换,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了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化。转化子 转化后的受体菌,称为转化子。转化因子 来自供体的DNA片段称为转化因子,其一般是双链DNA片段。,2、发生转化的条件,转化微生物的种类受体细胞须处于感受态 受体菌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实现转化的生理状态称为感受态。,3、转化过程,4.转染,概念 如果把噬菌体或其他病毒的DNA(或RNA)抽提出来,让它去感染感受态的宿主细胞,并进而产生正常的噬菌体或病毒后代,这种现象称为转染。 转染与转化的区别 病毒或 噬菌体并非遗传基因的供体基因,中间也不发生任何遗传因子的交换或整合,最后也不产生具有杂种性质的转化子。,(二)接合,大肠杆菌的四种接合型菌株,F菌株F菌株Hrf菌株F菌株,F质粒四种存在方式及相互关系,1. F菌株,2. F菌株,3.Hfr菌株,Hfr菌株与F菌株的接合中断试验,4.F菌株,(三)转导,概念 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从而使后者获得了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转导子获得新遗传性状的受体细胞。,转导现象最早(1952年)是在鼠伤寒沙门氏杆菌中发现的。以后在许多原核微生物中都陆续发现了转导,如大肠杆菌(E.coli),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变形杆菌属(Prote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志贺氏菌属(Shigella)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等。, 普遍转导:完全普遍转导、流产普遍转导 局限转导:低频转导、高频转导,1、普遍转导,噬菌体可误包供体菌中的任何基因(包括质粒),并使受体菌实现各种性状的转导,此即普遍性转导。 一般用温和噬菌体作为媒介,(1)完全普遍转导,完全缺陷噬菌体转导颗粒 完全不含噬菌体本身DNA的假噬菌体。,由P22噬菌体引起的完全普遍转导,(2)流产普遍转导,在许多获得供体菌DNA片段的受体菌内,如果转导DNA不能与受体菌DNA进行重组并复制,其上的基因仅经过转录而得到了表达,就称流产转导。,流产普遍转导示意图,2.局限转导,指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组整合、重组,形成转导子的现象。,局限转导的特点,传递基因:只能转导供体菌的个别特定基因(一般为噬菌体整合位点两侧的基因)携带基因:该特定基因由部分缺陷的噬菌体携带缺陷噬菌体的形成: 低频率 “误切” 双重溶源菌的裂解E.coli K12的噬菌体可进行局限转导。,局限转导的类型,根据出现频率的高低分为 低频局限转导 高频局限转导,(1)低频局限转导,低频局限转导裂解物的形成,(2)高频转导,进,3.溶原转变,是一种表面上与转导相似但本质上却不同的特殊现象。当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宿主而使之发生 溶原化时,因噬菌体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上,而使后者获得了除免疫性以外的新性状的 现象称为溶原转变。 与转导的本质区别 温和噬菌体不携带任何供体菌的基因 噬菌体是完整的,而不是缺陷的,噬菌体基因提供新性状 获得的新性状是溶原化的宿主细胞 当宿主丧失这一噬菌体时,通过溶原转变而获得的新性状也同时消失,(四)原生质体融合,二、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有性杂交准性杂交原生质体融合遗传转化,(一)有性杂交,杂交是在细胞水平上发生的一种遗传重组方式。 有性杂交,一般指性细胞间的接合和随之发生染色体重组,并产生新遗传型后代的一种方式。 凡能产生有性孢子的酵母菌或霉菌,原则上都可应用与高等动、植物杂交育种相似的有性杂交方法进行育种。,酿酒酵母的有性杂交,酿酒酵母的生活史,S.cerevisiae的双倍体和单倍体细胞的比较,有性杂交实例,(二)准性杂交,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的一种生殖方式。它可使同一生物的两个不同来源的体细胞经融合后,不通过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的基因重组。准性生殖常见于某些真菌,尤其是半知菌中。,准性生殖过程,菌丝联结 形成异核体 核融合 体细胞交换和单倍体化单倍体杂合子,半知菌的准性生殖示意图,准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比较,准性杂交育种,灰黄霉素生产菌荨麻青霉的准性杂交育种 选择亲本 强制异合 转移单菌落 检验稳定性 促进变异 筛选杂合单倍体,准性杂交原理,第五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自学),一、菌种的衰退、复壮(自学),菌种衰退的防治,菌种选育方法 菌种保藏方式 菌种培养条件 菌种管理措施,二、菌种的复壮,菌种的复壮的方法,纯种分离 通过寄主体进行复壮淘汰已衰退的个体,三、菌种的保藏,菌种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重要生物资源,菌种保藏是一项重要的微生物学基础工作。目的:应达到菌种不死、不衰、不乱,以便供研究与生产使用。,菌种保藏的原理,挑选典型菌种的优良纯种,最好采用它们的休眠体(如分生孢子、芽孢等)创造一个最有利休眠的环境条件,如干燥、低温缺氧、避光、缺乏营养以及添加保护剂等。 良好的保藏方法: 原种的优良性状不变 通用性 简便性,菌种保藏常用方法,常用菌种保藏的方法比较,菌种保藏机构(国外),中国的菌种保藏机构,

    注意事项

    本文(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