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课件.ppt
第五章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第一节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主要内容,第二节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第三节 化脓性关节炎,第四节 化脓性脊椎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acute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是最常见的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疾病。感染途径以血行感染最为常见,致病细菌可来体内其他组织及器官的化脓性病灶,经血液循环累及骨骼;也可直接蔓延、侵入。,临床: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好发于四肢长骨干骺端及骨干。起病急,进展快,症状重,多有高热、寒战,局部可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和患肢功能障碍。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病理:可同时累及骨松质,骨皮质、骨髓和骨膜。细菌栓子经滋养动脉进入骨髓,停留在长骨干骺端,形成多发性小脓肿,穿破骨皮质形成骨膜下脓肿,穿破皮肤,形成脓性瘘管;骨膜下脓肿重新回流至骨髓腔。骨膜被掀起,血液中断,形成大片死骨。易侵入关节引起化脓性关节炎。,一、临床与病理,第一节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一)X线表现 1.软组织肿胀 2.骨质破坏 干骺端局限性骨质疏松;多发不规则的骨质破坏,边缘模糊,融合成大片状;骨质破坏很少跨过骺板累及骨骺。 3.骨膜增生 可见单层、多层或花边状。骨膜增生广泛可形成包壳。 4.死骨形成 死骨形态不整、大小不一,多为长条状,周围见透亮带环绕。 5.窦道形成 6.骨质增生硬化 骨质破坏区周围也可见到骨密度增高影,范围较局限。 7.可见病理性骨折。 (二)CT表现 CT能更早、更清晰地显示软组织感染、骨膜下脓肿、骨髓内的炎症、骨质破坏和死骨。,二、影像学表现,第一节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三)MRI表现 骨质破坏前的早期感染,在T1WI均表现为低信号,与正常的骨髓信号形成明显的对比。早期,T1WI上病变区与正常骨髓分界模糊,骨质破坏后趋向清晰。炎性病灶、骨髓脓腔、骨膜下脓肿在T2WI为高信号强度;死骨呈低信号,骨膜呈低信号线样结构。增强后脓肿壁可出现环形强化,脓肿周围的肉芽组织呈高信号强度,坏死液化区不增强脓肿呈低信号强度。,二、影像学表现,三、鉴别诊断,(一)尤因肉瘤(二)骨结核,急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表现A.正位 B.侧位:胫骨远端干骺端局限性骨质疏松、内有小片状骨质破坏(白箭),未累及骨骺,周围软组织肿胀,急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表现 A.正位 B.侧位:胫骨弥漫性骨质破坏,大小不等,累及整个骨干,远端骨质破坏内有长条状死骨(白箭),长轴平行于骨干,骨膜增生,股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MRI表现 A.MRI冠状位T1WI:股骨远侧干骺端至骨干之髓腔片状、斑片状低信号,骨皮质中断;B.MRI冠状位FS T2WI:病灶呈高信号;C.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慢性化脓性骨髓炎(chronic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多为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转变而来。,临床:全身症状轻微或无全身症状,急性发作时可有较重的全身症状,可有发热、寒战现象;局部病变红、肿、疼痛,形成窦道,流脓流水,经久不愈;病变反复发作,时好时坏、时愈时发,病程迁延数年、十数年,久治不愈。 病理:是以骨质增生硬化为主。死骨和脓肿可长期存在,病灶周围产生大量的骨质增生硬化和骨膜反应。骨膜反应造成骨皮质增厚,髓腔变窄,骨骼增粗、变形。,一、临床与病理,第二节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一)X线表现 1.骨质增生硬化 2.骨膜增生 3.骨质破坏和死腔 4.死骨 (二)CT表现 CT能更清晰地发现X线片不能显示的较小的骨质破坏和较小的死骨和骨髓腔内感染。,二、影像学表现,第二节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三)MRI表现 炎性病变、纤维组织、水肿、肉芽组织和脓液在T1WI上均为低信号或稍高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骨质增生硬化、死骨和骨膜新生骨在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号。增强后,肉芽组织强化呈高信号,坏死和脓液不强化,呈低信号。,二、影像学表现,(一)成骨型骨肉瘤 (二)骨样骨瘤,三、鉴别诊断,慢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表现 A.正位 B.侧位:胫骨弥漫性骨质破坏,大小不等,累及整个骨干,骨质破坏周围骨质增生硬化,骨膜增生(白箭),骨皮质增厚,髓腔变窄,骨干增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表现 A.正位 B.侧位:股骨弥漫性骨质增生硬化,内见局限性骨质破坏和死骨(白箭),骨膜增生,骨皮质增厚、髓腔消失、骨干增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表现 A.正位 B.侧位:腓骨局限性骨质破坏,内有长条状死骨,长轴平行于骨干,死骨远端外侧骨性瘘道(白箭),骨质破坏周围广泛骨质增生硬化,骨膜增生,骨皮质增厚、髓腔变窄、骨干增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CT表现 A.CT冠状位重建图像 B.CT横断位:股骨广泛骨质增生硬化,骨皮质增厚、髓腔变窄,其内见局限性骨质破坏,内有长条状死骨(白箭),长轴平行于骨干,死骨内侧骨性瘘道,化脓性关节炎(pyogenic arthritis)为细菌感染滑膜而引起关节化脓性炎症。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最多见,主要由血行播散到关节内。,临床:多见于承受体重大髋关节和膝关节等。多为单发,偶可多发。一般发病急骤,全身症状比较明显,可引起高热、寒战,白细胞增多、血沉快等全身中毒症状。关节红、肿、热、痛、活动障碍,局部压痛,触之有波动感,可出现关节脱位或半脱位。 病理:致病菌首先侵犯关节滑膜,引起滑膜肿胀、充血、浆液渗出,关节积液。严重时滑膜变性坏死,脓液渗出,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质破坏,以关节面承重部分为著。同时累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形成脓肿及瘘孔。病变愈合时,导致关节骨性强直。,一、临床与病理,第三节 化脓性关节炎,(一)X线表现 1.关节肿胀 2.骨质疏松 3.关节破坏 4.关节间隙改变 可暂时增宽,关节间隙变窄。 5.关节脱位或半脱位 6.愈合期 可出现骨质增生硬化、关节强直、软组织钙化及关节脱位。 (二)CT表现 CT在显示骨质破坏和脓肿侵犯程度、范围等方面比X线片敏感。还可以进行CT导引下的经皮穿刺活检。,二、影像学表现,第三节 化脓性关节炎,(三)MRI表现 1.滑膜水肿 在T1WI呈片状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边界不清。 2.关节面软骨破坏 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等信号的虫蚀状或小片状软骨缺损。 3.骨性关节面及关节面下骨质破坏 为局灶性破坏,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4.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 软组织增厚、层次模糊不清,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二、影像学表现,化脓性关节炎与关节结核的鉴别。,三、鉴别诊断,化脓性关节炎早期X线表现 A.正位 B.侧位:膝关节关节面承重部位弥漫性骨质破坏,边缘模糊,内侧关节间隙变窄、外侧增宽,关节半脱位,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化脓性脊椎炎(purulent spondylitis)较少见,是由化脓性细菌侵犯脊椎引起的急性炎症。可分为脊椎骨髓炎和化脓性椎间盘炎。前者多来自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的血行感染;后者常见于腰椎穿刺、椎间盘造影、手术椎间盘摘除术后感染。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一、临床与病理,第四节 化脓性脊椎炎,脊椎骨髓炎以腰椎为最多见,胸椎、颈椎与骶椎次之。大多数发病急,全身症状重,常有持续高热、寒战,可伴有脊柱剧痛,活动受限明显,因背部或腰部剧痛常被迫卧床,并有局限性棘突叩击痛。 化脓性椎间盘炎以腰椎为好发部位,通常只累及一个椎间盘和邻近椎体。可起病急骤,也可起病缓慢,多无明显的全身症状,其疼痛为活动后加重或引发,休息后可缓解,有明显的叩击痛。,病理: 脊椎骨髓炎 感染病灶多发生在椎体的松质骨内,可始于椎体的软骨下骨板,骨质破坏发生较快,早期即出现成骨性反应,同时椎间盘亦受到破坏,可形成椎旁脓肿,但一般较小。当脓肿进入椎管,可压迫脊髓。可引起脊椎病理骨折与椎体滑脱移位。 化脓性椎间盘炎 细菌直接感染椎体终板,然后累及椎间盘。破坏椎体,并可侵犯椎间关节;间盘化脓极易进入椎管,压迫脊髓;晚期破坏周围骨质增生硬化。,一、临床与病理,(一)脊椎骨髓炎 1.X线表现 早期多无阳性表现。 (1)边缘型 (2)中央型 (3)骨膜下型 (4)附件型:较少见。 2.CT表现 显示椎体的骨质破坏、增生硬化及软组织改变。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 椎旁脓肿。脊髓造影CT扫描可显示硬脊膜囊与脊髓受压移位的情况。 3.MRI表现 可用于早期诊断。 (1)急性期 (2)亚急性期或慢性期 增强扫描可显示病灶内的肉芽组织明显强化,而脓液和死骨不强化,骨 髓水肿强化不均匀。,二、影像学表现,(二)化脓性椎间盘炎 1.X线表现 可见间盘的椎体上下面终板破坏,继而溶骨性破坏、椎间隙变窄、椎旁软组织肿。晚期即发生椎体骨性融合。 2.CT表现 邻近椎间盘的椎体发生破坏。椎间盘变扁、膨大。椎体边缘不规则破坏和硬化,椎间隙变窄,椎体压缩变扁。 3.MRI表现 在T1WI上椎间盘相邻的椎体内出现低信号区,与椎间盘的低信号相融合。在T2WI上,椎间盘呈高信号,髓核裂隙消失,形态不规则,可呈线条状。,二、影像学表现,三、鉴别诊断,(一)脊柱结核 (三)伤寒性脊椎炎 (二)布氏杆菌性脊椎炎 (四)椎间盘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