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偏误分析课件.ppt
第二章 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1,PPT课件,偏误分析,1.我学习中文在江汉大学。2. I wonder where are you going。3.我在床上躺。,2,PPT课件,偏误的种类,语际偏误: 受学习者第一语言干扰产生的偏误语内偏误: 无论学习者操何种语言,均会产生类似的偏误偏误原因 语际偏误:来自第一语言的干扰 Interference 我学习中文在江汉大学。语内偏误:泛化 Overgeneralization I wonder where are you going。 我在床上躺。,3,PPT课件,偏误分析 背景(1960-1980s),强调关注学习者语言系统,提出对学习者语言系统进行描写和分析。Corder(1967)“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学习者语言偏误的意义失误Mistake:偶然偏误Error:规律的,语言能力不足,4,PPT课件,“偏误分析”的程序与步骤,Corder(1974)偏误分析包括五个步骤: 1. 收集资料;2. 鉴别偏误;3. 描写偏误;4. 解释偏误;5. 评价偏误。,5,PPT课件,1. 收集资料,语料收集通常涉及三方面的问题:(1)语料收集的范围:大规模、特定规模、个案; (2)影响学习者语言偏误的因素:口语、书面语、话题的内容;学习者的水平、母语背景、习得的环境(3)语料收集的方式:诱导(面谈、作文;实验)、横向与纵向;,6,PPT课件,2. 鉴别偏误,问题之一:偏误的标准问题问题之二: “偏误”和“失误”的鉴别问题问题之三:如何区分学习者的“显性偏误”和“隐性偏误” 。* I want to know the English.问题之四:“得体性”的问题。,7,PPT课件,3. 描写偏误,偏误归类的方法:1. 表层特征分类(surface feature of errors)根据目的语范畴对学习者的偏误进行描写和分类; 声 语音 韵汉语 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词汇 语法,8,PPT课件,2. “表层策略分类法” :Surface Strategy Taxonomy “表层策略” 即根据学习者偏误产生的方式对偏误进行描写和分类。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习者的认知策略和认知过程。,9,PPT课件,偏误形式跟正确形式之间的区别,分为5类:误加、遗漏、错位、误代、类推。 1)误加(addition error) 也称 “添加”: *那篇文章被修改完了。 *啊,你的房间多么很干净啊! *我们在一起去了北京玩。,10,PPT课件,2)遗漏(omission error)句子、语篇中少了必须具备的语言单位。*他在广州住了六月。 *如果不去中国,我们就去香港或别有意思的地方。*明天早上你到朋友吗?,11,PPT课件,3)错序(sequential error) 也称为“错位”,指句子、语篇中某个或某些语言单位的位置、顺序错了。如:*小王比较跑得快。 *北方人吃很少米饭。*北方人 吃 很少 米饭。,12,PPT课件,4)误代(substitution) 也可称为“替代”,指在某个句法位置上用了一个不应该用的语言单位。如: *我和她是隔壁。 *他很喜欢我,到底我们结婚了。*小李通常迟到。,13,PPT课件,5)类推一个月、一个星期一个天、一个年,14,PPT课件,3.Corder:前系统偏误,系统偏误,后系统偏误,前系统偏误的特点:1)表义不清。2)偏误点很多。3)任意性很强。同样一个意思,一会儿用这个形式,一会儿用那种形式。4)无法说明来源。 你最近难吗?嗯,不好吗? 书,桌子,我看。,15,PPT课件,系统偏误:指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正逐渐发现并形成目的语的规则和系统,但还不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规则,因而出现的规律性的偏误。,16,PPT课件,后系统偏误,指目的语系统形成后的偏误。学习者基本上掌握了有关的语言规则,一般能正确地运用,但有时也会用错而出现偏误。,17,PPT课件,4. 解释偏误,对学习者偏误的解释需要对偏误的来源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来建立与第二语言习得相关的过程。因而,对学习者偏误产生的来源的分析,是基于偏误产生的过程的分析。通过过程的分析对作为产出结果的偏误进行解释。基于过程的偏误分析和解释才有意义。,18,PPT课件,(1)语际偏误:母语负迁移。学习者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只能依赖母语知识,因而同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偏误。对初学者来说,这是其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母语负迁移又特别体现在目的语语音的学习中,用学习者第一语言的语音规律代替目的语的语音规律是中介语语音的一大特色。,19,PPT课件,*那个鸡很胖。 *阿里在哪儿?我不会。 (I dont know.),20,PPT课件,*他唱歌很好和他跳舞也很好。*他想结婚她。*请你把这本书送到王老师。,21,PPT课件,(2) 语内偏误: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者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了偏误,也称为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或过度泛化。这类偏误一般在其母语中找不到根源,而且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常常出现同样的偏误。,22,PPT课件,*我们每天两小时学习。*我决定下周回去美国。*他做练习做得很马马虎虎。*他正在看看电视呢。*这个天大家都休息。,23,PPT课件,(3) 文化因素负迁移。有的偏误不完全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文化差异造成语言形式上的偏误,或是语言使用上的偏误。究其原因,不外是受本国文化的影响,或是由于未能正确理解目的语文化所造成的。(4) 学习环境的影响。,24,PPT课件,(5) 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者作为语言学习和语言交际的主体,常常以积极的主动参与态度为克服困难、达到有效学习和顺利交际的目的采取各种计划和措施,这分别表现为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对学习者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此仅只从偏误分析的角度对可能成为偏误来源的某些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25,PPT课件,造成偏误的学习策略主要有迁移、过度泛化和简化。迁移主要指学习者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求助于已知的第一语言知识去理解并运用目的语,有可能由此而产生偏误;过度泛化主要指学习者采用推理的方法,把新获得的目的语知识不适当地扩大使用而造成偏误。这两类偏误实际上就是前边已经提到的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26,PPT课件,简化的策略常常指学习者故意减少他们认为的目的语的冗余部分,或者将带状语、定语成分的复杂句子,分成几个简单的句子。比如: *他气得不说话。 *他不高兴了,他走了。 *她到学校了,她穿了新衣服。,27,PPT课件,造成偏误的交际策略很多,这里重点提一下回避和语言转换。回避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经常采用的策略,在对某一语音、词汇或句式甚至某一话题感到没有把握时,就尽量避免使用。,28,PPT课件,回避的方法可能是保持沉默不愿开口,但更多则是采取代替的办法,以简单的句式代替复杂的句式。,29,PPT课件,Schachter发现,说汉语和日语的学习者学英语比说波斯语或阿拉伯语的学习者在使用关系从句方面犯的错误更少,因为他们一般说出的从句要少得多 。,30,PPT课件,Ellis(1994)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偏误来源包括:,(1)大量的偏误是语内偏误,而非语际偏误。(2)初级学习者的语际偏误多于中高级学习者。(3)语内偏误和语际偏误的多少和任务有关。(翻译、写作)(4)语际偏误在语音和词汇中的出现比例多于语法。在语法教学中,也有一些项目更容易发生语际偏误。(5)成人比儿童更容易发生语际偏误。(6)偏误不只一个来源,一个偏误可能是语内偏误和语际偏误同时造成的。,31,PPT课件,5. 学习者语言偏误的评价,对偏误的评价涉及三个问题:1. 究竟哪类偏误问题更严重2. 母语者和非母语者在评价学习者偏误时是否有差别。3. 评价的标准问题。,32,PPT课件,Khalil(1985)提出三个标准:“可理解度”(intelligibility):一个有偏误的句子能否被理解。“可接受程度”(acceptability):句子的接受者认为偏误有多严重。“冒犯程度”:语用层面上,指存在偏误的句子会不会让接受者心理上感觉不舒服。,33,PPT课件,对偏误分析的批评,研究者只集中分析偏误,忽略二语习得的全貌。偏误的来源常常难以确定。第二语言学习者会避免使用某些他们感到困难或容易出错的结构(回避)。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语言的作用在学习者的输出(偏误)方面并不明显,在学习者没有输出(缺失)方面才明显。,34,PPT课件,偏误分析衰落的原因,偏误分析虽然提出了系统的分析方法和步骤,但是偏误分析的方法存在许多问题;偏误分析的局限概括地说,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分析方法上弱点,二是研究范围的局限。这些问题在每一个分析步骤都存在。由于偏误分析这些问题,70年代后开始衰落。,35,PPT课件,关于偏误分析得失的评价,Ellis(1994:68)认为,偏误分析是第一个关注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的研究方法。偏误分析重要的贡献是它为70年代心灵学派与行为主义理论的论战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证明学习者偏误并不是完全是由于母语干扰造成的。70年代的偏误分析不仅对教学而且对观察学习者怎样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36,PPT课件,关于偏误分析得失的评价,局限之一,偏误分析仅仅考察学习者的偏误,而不是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的全过程;局限之二,偏误分析是横向研究和静态描写,难以区分学习者在不同阶段出现的偏误,难以观察学习者的习得过程;局限之三,学习者采取回避的策略。由于偏误分析关注的是学习者产出的偏误,而对回避策略却无法观察到。,37,PPT课件,关于偏误分析得失的评价,Ellis在评价偏误分析时指出,实际上学者们对偏误分析的批评也有不当之处。Corder清楚地认识到检验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全过程的重要性。偏误分析仍然可以作为研究学习者语言一种工具。事实上,80年代,有迹象表明,偏误分析开始复苏。,38,PPT课件,作业,找语料做偏误分析。例子:这只大熊猫跟1985年发现的一只有一样的颜色。中国在法律领域上还有专业人员和其他资源的一个缺乏。虽然他在家的时间不长,但他们有很愉快的时间。,39,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