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肠道感染病毒课件.ppt
第二十六章 肠道感染病毒,肠道病毒科,肠道病毒,归属于小RNA病毒科人类肠道病毒包括: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肠道病毒特点,生物学性状小球形病毒(20 30 nm),无包膜核酸为RNA,有感染性衣壳蛋白VP1-VP3分布在表面,VP4与RNA结合在胞浆增殖,破胞释放,粪-口途径传播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引起多种疾病(主要引起肠道外的疾病)麻痹、无菌性脑膜炎、心肌损伤、手足口病等,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的病原体。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弛缓性肢体麻痹(小儿麻痹症)。*分三个血清型,型间很少有交叉免疫。 开展活疫苗预防以来,已基本消灭了此病。,生物学性状,球形,无包膜,RNA病毒,抵抗力 较强,在粪便及污水中可存活数周,在酸性环境中较稳定,对胃酸及胆汁抵抗力较强。 但对热、干燥、紫外线等均敏感。56经30min可灭活。 各种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双氧水、漂白粉等可用于消毒。,致病性 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感染 传染源:患者及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 易感者:儿童,诱因:过度疲劳,受凉,扁桃体摘除,局部创伤,免疫缺陷,促使麻痹发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咽部、肠道淋巴结中增殖,血(第一次病毒血症),全身淋巴组织再次增殖,血(第二次病毒血症),靶器官(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脑膜等),病变轻微暂时性肢体麻痹,病变严重迟缓性麻痹,极少数延髓麻痹,呼吸、心脏衰竭,死亡,隐性感染(约90),顿挫感染(约5),非麻痹型脊髓灰质炎/无菌性脑膜炎(0.1%2.0%),麻痹型,致病性,损伤细胞,31岁男子因小儿麻痹症仅40厘米高15公斤重,免疫性,牢固特异免疫,体液免疫为主肠道局部sIgA血液中和性IgG、IgM抗体中和抗体可长时间维持(终生)3型间交叉保护极弱,我国现采用口服3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进行免疫。即从生后2个月开始连服3次,每次间隔1个月,4岁时再加强一次。 减毒活疫苗的缺点是有极少数人(免疫缺陷个体)用后产生疫苗相关麻痹性脊髓灰质炎。,预防原则,.死疫苗(IPV):肌注;.减毒活疫苗(OPV):口服;Opv优点:P253(黑体字), 进入肠道后增殖并随粪便排出,从而既保护个体,又保护群体,并可干扰野毒株(自然感染得到的病毒株)。新的免疫程序:先用IPV免疫2次,再口服OPV,可降低VAPP的发生。,第二节 柯萨奇V、埃可V、新肠道V,柯萨奇病毒分A、B 两组,共29个血清型埃可病毒有31个血清型消化道感染,很少引起肠道症状临床表现多样血清学检查核核酸检测有助于病原学诊断尚无疫苗进行预防,柯萨奇V 麻痹症、无菌性脑(膜)炎、疱疹性咽 峡炎、手足口病、流行性胸痛、 心肌(包)炎、眼病、感冒埃可V 麻痹症、无菌性脑(膜)炎、皮疹、(ECHO) 流行性胸痛、心肌(包)炎、感冒、 腹泻、新生儿全身感染新肠道V 70、71型麻痹症、无菌性脑(膜)炎; 71型手足口病; 70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68型肺炎,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及手、足、臀等部位皮肤的斑丘疹或疱疹,常伴有口腔溃疡为特征。初始症状为轻度上感症状(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课 堂 小 结,熟悉:肠道道病毒的种类、共同特性熟悉: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了解:肠道病毒的防治原则,1.有关脊髓灰质炎V描述错误的( )A.严重者可引起肢体驰缓性麻痹B.依抗原不同分、 型C.极少数感染者有神经系统症状D.血液途径传染E.口服减毒活疫苗糖丸可做预防,2.关于肠道病毒共同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A.病毒体积较小呈球形B.核心为单体RNA、无包膜C.耐胃酸、胆汁耐乙醚 D.多通过消化道传播在肠细胞中增殖E.只引起肠道病变,3、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细胞的播散途径是( ) A.经神经肌肉接头播散 B.沿神经播散 C.经血液播散D.经细胞间融合播散 E.经淋巴播散,4.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是( ) A.柯萨奇病毒A组 B.带状疱疹病毒 C.腺病毒 D.人类疱疹病毒6型 E.呼吸道合胞病毒,第27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大多数的急性胃肠炎由病毒引起。以腹泻和呕吐为主。主要包括: *轮状病毒 *杯状病毒 *肠道腺病毒 *星状病毒,1. 轮状病毒的生物学特征,病毒体呈球形,直径6080 nm,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双层衣壳,无包膜。 电镜下观察,病毒外形呈车轮状。,2、轮状病毒分组及其致病性 A组 婴幼儿(6M2Y)严重腹泻最主要病原体; “秋季腹泻” B组 感染人-成人C组 感染猪,偶尔也感染人 D组 感染鸟类 E组 感染猪机制:V肠ISVP(感染性亚V颗粒) 小肠粘膜绒毛C内增殖 病变:肠吸收功能损、分泌增加,水样腹泻,第二节 杯状V 全球引起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爆发流行重要病原体;秋冬季多见。第三节 星状V占V性腹泻2.8%,是医院内感染主要病原体。 第四节 肠道腺V 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第2位病因;夏季多见。,课堂小结1、肠道V共同特征和常见种类。2、脊髓灰质炎V的致病性,机体免疫力与感染结局关系;OPV优点?3、急性胃肠炎V常见种类及其所致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