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插本第二篇决策与计划(57章)课件.ppt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1、决策的定义(P98) 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1)决策的主体:管理者(2)决策的本质:一个过程(3)决策的目的: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2、决策的原则(P99)满意原则而非最优原则最优决策要求的条件:1)决策者容易获取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2)正确辨识全部信息的有用性,了解其价值,并制定所有可能的方案3)能准确预期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最优决策的条件难以具备的原因:1)难以完全收集信息2)难以完全利用信息3)难以准确预期实施结果,3、决策的依据(P99)适量的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4、决策理论(P99-100),5、决策的过程(P101-103)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 决策者必须知道哪里需要行动;尽力获取精确、可依赖的信息2)明确目标 明确组织所要获得的结果(数量和质量)3)拟定方案 提出达到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从多角度审视问题,4)筛选方案 确定所拟定的各种方案的价值或恰当性,并确定最满意的方案Q:如何确定最满意的方案?(仔细考虑各种方案的预期成本、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5)执行方案 调动各种相关资源,以保证方案的顺利执行;有效处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6)评估效果 将方案实际的执行效果与管理者当初所设立的目标进行比较,看是否出现偏差,6、决策的影响因素(P104-108)1)环境因素a、环境的稳定性b、市场结构c、买卖双方在市场中的地位2)组织自身的因素a、组织文化b、组织的信息化程度c、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d、过去决策,3)决策问题的性质a、问题的紧迫性b、问题的重要性4)决策主体的因素a、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b、个人能力c、个人价值观,7、决策的基本方法(P108-123)(一)定性决策方法1、集体决策方法 1)头脑风暴法 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 2)名义小组技术 3)德尔菲技术(用于听取专家对某一问题的意见),2、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1)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2)政策指导矩阵,(二)定量决策方法1、确定型决策方法 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面对的问题的相关因素是确定的,从而建立的决策模型中的各种参数是确定的2、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不确定型决策指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未知的,对一些随机变量,连其概率分布也不知道3、风险型决策方法 风险型决策指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其概率分布是确定的,补 充:1、决策的分类1)从决策影响的时间看可分为: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2)从决策的重要性看可分为: 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战略决策:指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涉及组织全局的长远性的、方向性的决策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是组织内部范围贯彻执行的决策,属于战略决策过程的具体决策业务决策:又称执行性决策。是日常工作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所做的决策,3)从决策的主体看可分为: 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个人决策:在最后选定决策方案时,由最高领导最终做出决定的一种决策形式(决策迅速,责任明确,充分发挥领导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群体决策:两个或以上的决策群体所做出的决策(耗时,复杂,但可集思广益,弥补个人不足),4)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看可分为: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非程序化:管理中首次出现的或偶然出现的非重复性的决策。(无先例可循,随机性和偶然性大),5)从决策的起点看可分为: 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初始决策:是企业决策者对未从事的活动或新的活动所进行的决策,主要是确定未从事的活动或新的活动的方向、目标、方针及方案 追踪决策:是企业决策者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已从事的活动的方向、目标、方针及方案的重新调整,6)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分为: 确定型、不确定型和风险型决策 确定型决策:决策所需的各种情报资料已完全掌握的条件下作出的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资料无法加以具体测定,而客观形式又必须要求做出决定的决策。 风险型决策:决策方案未来的自然状态不能预先肯定,可能有几种状态,每种的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可以做出客观估计,但不管哪种方案都有风险的决策。,第六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1、计划的概念(P125)1)概念: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内容包括:5W1H(what、why、who、where、when、how),2、计划与决策的关系(P126)决策与计划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1)区别:因为这两项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a、决策是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b、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2)联系: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的,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3、计划的性质(P127)1)计划工作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2)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4、计划的类型(P128)1)长期计划、短期计划(时间长短)2)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职能)3)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综合性程度)4)具体性计划、指导性计划(明确性)5)程序性计划、非程序性计划(程序化程度),5、计划的层次体系关系(计划的表现形式) (P132)目的或使命:它指明一定的组织机构在社会上应起的作用和所出的地位目标:组织的使命往往太抽象,它需要进一步具体化为组织一定时期的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战略:是为了达到组织总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利用资源的总计划政策:是指导或沟通决策思想的全面的陈述书或理解书程序:是制定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需方法的计划规则:详细阐明了必需行动或非必需的行动方案(或规划):一个综合性计划,包括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采取步骤等预算: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通常是为规划服务的(数字化的计划),6、计划的编制过程(P134)1)确定目标2)认清现在3)研究过去4)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6)制定主要计划7)制定派生计划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第七章 战略性计划 与计划实施,1、战略环境分析方法(P139-143)天、地、彼、己、顾客(目标市场)1)外部一般环境“天” 即在一定时空内存在于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均面对的环境(总体环境) 大致包括:政治、社会、经济、技术、自然五个方面,2)行业环境“地” 公司环境最关键的部分是公司投入竞争的一个或几个行业的环境 美国学者波特提出了著名的五力模型:(1)现有企业间的竞争(2)潜在的入侵者(3)替代品生产商研究(4)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5)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3)竞争对手“彼” 一般来说,竞争对手可以从以下的群体中辨识出来:不在本行业但可以克服进入壁垒进入的企业 进入本行业可以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的企业由其战略实施而自然进入本行业的企业通过后向或前向一体化进入本行业的买方或供方 竞争对手分析的目的是认识在行业竞争中可能成功的战略的性质、竞争对手对各不同战略可能做出的反应、以及竞争对手对行业变迁及其更广泛的环境变化可能做出的反应,4)企业自身“己” 价值链分析法:企业的各种价值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基本活动:输入物流、生产作业、输出物流、市场营销和销售、服务。二是辅助活动: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 5)顾客(目标市场) 企业顾客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总体市场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确定、产品定位。,2、战略性计划的选择(战略的类型) (P145)1)基本战略:a)成本领先战略:又称为低成本战略,企业强调以低成本价格为用户提供标准化产品,其目标是要成为其产业中的低成本生产厂商b)特色优势战略:又称为差异化战略,企业力求就顾客广泛重视的一些方面在产业内独树一帜。它选择被产业内许多客户视为重要的一种或多种特质,并为其选择一种独特的地位以满足顾客的要求c)目标集聚战略:又称为集中战略或重点市场战略,企业选择产业内一种或一组细分市场,并量体裁衣使其战略为该市场服务而不是为其他细分市场服务,2)成长战略一(即核心能力企业内扩张)a、一体化战略(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 横向一体化)b、多元化战略(同心多元化、横向多元化、 混合多元化)c、加强型战略(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 成长战略二(即核心能力企业外扩张)a、战略联盟、虚拟运作、出售核心产品 3)防御战略a、收缩战略 b、剥离战略 c、清算战略,3、目标管理(P147-151)1)目标管理的定义(补充) 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过程。它使组织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商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部门和个人贡献的标准。 目标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2)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P147)a)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通过目标进行领导b)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上下级共同制定分目标并作为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c)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目标(即分目标)d)管理人员和员工需自我管理、自我控制e)分目标是奖罚的依据,3)目标的性质: 层次性、网络性、多样性、可考核性、可接受性、富有挑战性、伴随信息反馈性,4)目标管理的过程(1)制定目标(2)明确组织的作用(3)执行目标(4)评价成果(5)实行奖惩(6)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5)目标管理的特点(补充)a)目标管理是让所有员工参与管理的一种方式b)以个人为导向,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c)促使权利下放,强调权责利三者统一d)注重成果第一,4、滚动计划法1)定义: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2)基本思想: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滚动计划法具体使用近细远粗的办法制定计划)3)评价:使计划更加切合实际,并且使战略性计划的实施也更加切合实际;滚动计划方法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短期计划内部各阶段相互衔接;大大加强了计划的弹性,5、网络计划技术(P153)1)产生:于1950年代后期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2)内容:这种方法包括各种以网络为基础制定计划的方法,如关键路径法、计划评审技术、组合网络法等3)基本原理 网络计划技术的原理,是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用最高的速度完成工作,4)网络图1)概念:是网络计划技术的基础。任何一项任务都可分解成许多工作,根据这些工作在时间上的衔接关系,用箭线表示它们的先后顺序,画出一个由各项工作相互联系、并注明所需时间的箭线图,这个箭线图就称作网络图。2)组成部分:工序、事项、路线,第二篇 决策与计划,历年真题:2007:3、6、7、8、9、322008:7、8、10、11、29、322009:5、6、7、8、9、23、292010:7、8、9、290738战术性计划0746决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