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财政与税收学课件.ppt

    • 资源ID:1521679       资源大小:3.15MB        全文页数:48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财政与税收学课件.ppt

    .,1,财政与税收,财政与税收,.,2,财政与税收,第一章 财政概论,.,3,第一章 财政概论,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对财政的概念、财政的产生与发展、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财政的职能有一定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了解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运行中所产生的无效率以及不公平都需要政府从多方面介人社会经济运行。其中财政手段,即通过政府本身的收支活动来纠正市场失灵,是相当重要、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与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相对应,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人分配和稳定与增长三大职能。,.,4,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一、财政的由来 任何社会的人们在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生活实践中,必须要产生各种各样的需要。按照这些需要所涉及的主体范围划分,不外乎私人个别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两大类。 私人个别需要指仅涉及个人(家庭)或团体(企业)的、分散的和单独的消费需要。 满足这类需要的物质条件被称为“私人物品或服务”,有时也称为“私人产品”、如食品、衣服、家具可以个别享受的各种劳务等等。,.,5,社会公共需要指社会成员从整体上提出的共同受益,联合消费的需要。满足这类需要的物质条件被称为“公共物品或服务”,也称为“公共产品”,如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国家安全等等。 对于这两类需要,只有在社会生产力足以满足第一类需要并有所剩余的时候,才谈得上满足第二类需要。,.,6,人们的劳动便因满足两类需要而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的产品直接由生产者及其家属用于个人的消费;另一部分即始终是剩余劳动的那个部分的产品,总是用来满足一般的社会需要。 这两部份劳动及其产品的分配方式也是不同的,“私人产品”主要以自给或市场(交换)的方式获得,而“公共产品”只能通过社会整体的方式向所有社会成员提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社会公共需要与私人个别需要相比,具有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特点。,.,7,不可分割性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效用是不能分割的。 非排他性指人们享受“公共物品和劳务”时机会都是一样的,不会互相排斥,即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向整个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不会因为某个人或某些人享用了,其他人就不能享用。 非竞争性是相对于私人产品的竞争性而言的。,.,8,政府的财政活动既然是社会生活需要的产物,就与每一个社会成员,每一个社会团体息息相关。 一方面,财政收入必须“取之于民”。政府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不能没有足够的财物,因此政府要开辟各种各样的收入渠道。 另一方面,将财政收入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就是“用之于民”。这将体现在人们现实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9,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二)对财政概念的认识 (1)就现代财政而言,财政是一种国家行为。 (2)财政是一种分配范畴,财政活动是一种分配活动。(3)财政活动是社会再生产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10,社会再生产,生产过程的不断反复和经常更新包括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两个方面。物质资料再生产是人口再生产的基础。只有周而复始地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不断地为社会提供所需的物质资料,才能有人类的存在和延续;人口再生产又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得以不断进行的条件。物质资料生产的不断进步,总是伴随着人口再生产的不断进步。社会再生产的发展过程既是物质资料再生产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也是人口再生产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11,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二、市场经济的概念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定义: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和高度市场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居于支配地位,市场机制发挥着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发达的商品经济。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生产要素为补充,兼顾效率和公平。 (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12,第一节财政产生与发展,三、财政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特征1.财政的基本概念 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利,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形成的政府经济活动,并通过政府经济活动使社会再生产过程相对均衡与协调,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收入公平分配以及国民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内在职能。,.,13,第一节财政产生与发展,概念中,“以国家为主体”说明的是财政分配的主体,“凭借政治权利”说明的是财政分配的依据,“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说明的是财政分配的最终目的,而“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收入公平分配以及国民经济稳定与发展”则说明的是财政的职能。,.,14,第一节财政产生与发展,三、财政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特征2.财政的基本特征财政是国家的经济活动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偿性平衡性,.,15,第一节财政产生与发展,四、财政现象财政渗透到每一个领域,人们总在主动或被动参与财政活动;人们经常会接受或了解各种财政信息,.,16,五、财政的产生,财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一)原始公社制度下没有独立意义的财政 原始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剩余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二)财政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国家,强制、无偿地参与分配,财政,交换,.,17,财政产生的条件,经济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经济条件是财政产生的首要条件。政治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 政治条件是财政产生的必要条件。 不同观点:财政产生的根本条件是经济条件;原始社会末期氏族首领代表其成员进行剩余产品交换就是一种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集中性分配,这就是财政的萌芽。,.,18,六、财政的发展,(一)奴隶制国家的财政奴隶制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同时也直接占有生产者奴隶,这是区别于其它私有制社会的重要特征。奴隶制国家的主要职能在于:对内依靠军队,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器,残酷地镇压奴隶反抗,以维持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对外则不断进行以扩大领土,掠夺奴隶和物质财富为目的的战争。,.,19,1、奴隶制国家的财政收支内容收入:王室土地收入、贡物收入、掠夺收入、军赋收入、捐税收入支出:王室、祭祀、军事、俸禄、农业、水利等支出,.,20,2、奴隶制国家财政的特点,国家财政收支和国王家族的收支没有严格划分。国王以政治上的最高统治者,生产资料和奴隶的最大占有者身份统治着国家,国王的开支和国家财政混在一起。国家财政以直接剥削奴隶劳动的收入为主。国家财政收支基本上采取劳役和实物的形式,这是与奴隶劳动和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条件相适应。,.,21,(二)封建国家的财政,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生产劳动者(农奴或农民);农民完全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土地。封建国家主要职能:对内保护封建剥削制度,对外防止侵略和从事扩张领土的战争。,.,22,1、财政收支内容收入:田赋捐税、官产、专卖、特权;支出:军事、国家机构、王室、文化教育宗教、生产建设性及公共工程支出,.,23,2、财政的特点,国家财政收支和国王个人收支逐步分离。封建制国家中,随着政府机关的建设,国家职能的加强,国家管理趋于完善,在财政管理上也逐步改革,国家财政收支与帝王个人收支日渐分离。财政分配形式由实物形式向货币形式转化。实物与货币形式并存,并有劳役形式,这是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的。,.,24,税收特别是农业税收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国家税收主要以田赋为主,农业税收始终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其它税收也逐步增多。产生了新的财政范畴国家预算,.,25,(三)资本主义国家财政,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所有制。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两个发展阶段: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的发展,国家采取的经济政策也发生某些变化。,.,26,资本主义国家主要职能:国家为了实现对内镇压被剥削者和对外进行防御,侵略或争霸的职能,必须从社会生产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27,1、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收支内容,收入:税收、债务收入、国有企业收入;支出:军事支出、国家机关的行政经费支出、文教卫生福利支出、经济和社会发展支出、债务支出。2、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的特点财政收支全面货币化;资本主义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货币渗透到一切领域。财政分配的全面货币化,使其与成本、利润、价格、银行信用等范畴之间的相互结合渗透也日益加强。,.,28,财政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财政逐渐成为国家转嫁危机刺激生产,干预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一定量的财政资金被投入到直接生产过程,作为资本进行循环和周转,国家以补贴的形式对一些企业给予的财政支援,使得财政支出随着国家调节经济的规模和程度的增大而增大。,.,29,发行国债,实行赤字财政和通货膨胀政策,成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的经常的和比较隐蔽的手段。财政机构发展更为完善,有比较健全的财政机构,较为严密的财政法律制度。,.,30,(四)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建立,新民主主义财政1.社会主义财政建立前的旧中国财政特点:国家财政收支不平衡,连年赤字,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连年混战,军费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名目繁多。 大量的军费开支,使得政府采取了预增税款的办法。 大量举债。2.新民主主义财政为社会主义财政建立做好了必要准备,.,31,特点:,新民主主义财政是战时财政,其主要目的是保证革命战争的胜利。财政收入主要来自非社会主义经济,其中主要是农民缴纳的公粮,因为革命根据地均设在农村,因此农民也就成了主要负担者。财政支出主要用于革命战争的供给,且主要采用军事共产主义的供给方式。财政管理基本上是分散的,坚持“统一领导,分散管理”的原则,因为长期以来各根据地处于被分割状态,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32,新民主主义财政可以顺利地转变为社会主义财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革命,这就决定了在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后,不需要再经过一次夺取政权的斗争,就可以顺利地过度到社会主义财政。民主革命胜利后,运用政权力量没收官僚资本,使其转化为全民财产,生产资料转归全民所有为社会主义财政的建立奠定了必要的基础。,.,33,新民主主义财政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正确地解决了财政同经济、政治的关系,制定了一系列重大的财政方针和政策的体现,为社会主义建立做了必要的准备。新民主主义财政保证了革命战争和建立全国人民政权对财力,物力的需要,并为社会主义财政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3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社会财政的建立。我国社会主义财政借鉴了外国先进财政管理经验,利用和改造了旧中国财政的宝贵遗产,继承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财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新中国财政建立之后,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建立与发展,是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进程相一致的。它既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果,又反过来有力地促进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建立与发展,.,35,总之,我国社会主义财政和以往社会形态下的国家财政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利益平等的关系,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可以通过分配关系的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关系的变化,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36,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财政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其职能客观上需要财政的发展社会再生产客观上需要财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需要发展财政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利益客观上需要财政,.,37,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财政的作用,集中社会主义国家所需要的资金促进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人民民主专政,.,38,七、自然经济与家计财政,自然经济主要存在于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中,与这种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实际上是一种家计财政。,.,39,八、计划经济与国家财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作为国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直接控制着社会再生产过程。无论是政府经济领域的经济活动,还是市场经济领域的经济活动,都处于国家指令性计划的控制下。我们所习惯的财政,实际上是一种国家通过指令性计划控制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和再生产全过程的财政。,.,40,在市场经济中,“财政”或“公共财政”可称为“政府经济”。也就是说,政府所应提供的只应是公共产品。这里所称的政府,既包括中央政府即国家,也包括地方政府。于是,就有了中央财政或国家财政以及地方财政的称谓。相应地,国家财政又可称为国家经济。,.,41,九、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一)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的关系 公共财政可以看做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运行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社会经济活动被区分为政府经济活动和市场经济活动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领域。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主要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财政,是弥补和解决市场失灵的财政。,.,42,(二)构建公共财政的基本思路,1.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解决越位与缺位并存的问题。所谓越位,就是指财政过多地介入了市场经济领域的活动,超越了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责,影响、制约和干扰了市场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发挥。所谓缺位,就是指政府没有将确属公共财政基本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做好,资源配置相对不足,影响了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和公共需求的满足。,.,43,2.建立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财政支出体系,从公共财政支出范围来看,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应当受公共财政基本职责的制约。从公共财政支出手段来看,应当根据财政支出具体内容和性质上的差别加以灵活的选择。,.,44,3.构建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财政取得收入可以有不同的形式,财政以何种手段取得收入必须与公共财政的要求相适应。所谓与公共财政的要求相适应,就是指财政收入形式应当符合公共财政基本职责的要求,符合公共财政支出特点的要求。,.,45,4.构建完善的财政宏观调控体系,公共财政除了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之外,还具有弥补市场失灵,协调社会再生产顺利运行的职责。因此构建公共财政框架还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财政宏观调控体系。,.,46,第二节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一、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一)市场失灵定义:指市场经济在其自身运行中自发产生的、而不能由市场本身来矫正的缺陷或弊端。又称市场失效。市场失灵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外溢性(外部效应); 公共产品;垄断;信息不充分;社会分配不公;经济波动等方面。,.,47,1.外部效应 是指社会生活中某一经济主体(个人或厂商)的经济活动给其它经济主体(个人或厂商)的福利所带来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并没有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反映出来。 外部效应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其一是外部效应的大小和强弱。其二是外部效应的正负。,.,48,如果某一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给其它经济主体带来的影响是好的,使其它经济主体获得了收益,则称为外部效应正效应。反之给其它经济带来损失的现象,称为负的外部效应。,.,49,2.公共产品 由于公共产品的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使得其市场定价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或者说是不可能的。公共产品恰恰是可以不支付费用而享受该产品的利益。市场经济本身也很难,排斥社会成员享用公共产品。市场作这种排斥的效率极为低下且代价极高,因为每增加一名消费者并不增加边际成本。,.,50,3.垄断 垄断即限制竞争,是指行为人排斥或者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垄断是市场失灵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表现。 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当某一个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效益递增和成本递减问题,这时就会形成垄断。,.,51,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52,4.信息不充分、不对称 信息不充分包括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两个方面。信息不完全是指市场交易的双方不能掌握与交易相关的全部信息。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的双方所掌握的与交易相关的信息是不同的。,.,53,5.社会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地解决分配公平问题。 市场经济的第一道分配是要素分配,个人收入取决于劳动投入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投入资本的多少,即承认个人天赋,受教育的程度以及私人财产所有权,因为必然形成收入差距,而且差距会越来越大,效率和公平是矛盾是统一,效率是前提,首先是把“蛋糕”做大,没有效率,即使是公平的,也是低水平的平均主义,但公平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收入差距过大,严重不公,会带来社会不安定,反过来又会影响效率。,.,54,6.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求大于供,物价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供大于求,压缩生产,会导致失业率上升,这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55,帕累托条件,生产最优交换最优 产品混合最优 帕累托最优是以提出这个概念的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的,维弗雷多帕雷托在他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使用了这个概念。 如果有某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之后的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这种状态就是最好的。 我们把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称为帕累托最优或者帕累托效率。,.,56,要衡量资源配置是否达到帕累托效率,我们通常通过一般均衡分析和局部均衡分析的方法分析。在一般均衡分析中,我们使用三个标准,即是否同时满足生产效率、交换效率和产品组合效率。其中,生产效率是指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下,如何将各种资源用于不同产品的生产才能使产出最大;,.,57,交换效率指在产出给定的条件下,不同的产品应怎样被个人所利用才最为理想;产品组合效率是指在产出给定的条件下,什么样的产品组合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愿望。 从局部均衡分析的角度考察,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的条件是每一种产品的社会边际收益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58,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根据社会产品的不同性质,可以分为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指具有严格的消费非排他性和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如国防、法律制度、环境保护等)准公共产品:指只具有非竞争性、不具有非排他性,或只具有非排他性、不具有非竞争性或不具有充分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又称为“混合产品”。(如公园、学校、交通、通讯等),.,59,(二)公共财政是建立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市场失灵出发来界定公共部门即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和职能的政府财政。结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失效的存在,决定了政府干预和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财政体制和财政制度。,.,60,二、政府干预的局限性,信息收集和处理的困难限制了政府处理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者能力的局限性技术上的局限性,.,61,三、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的权衡,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失灵是财政存在的前提,政府的干预只能是对市场失灵的补充和完善。从作用范围上看,政府活动的界限应在市场失灵领域,而市场机制的调节应在政府失效的领域。从作用的层次上看,政府活动主要在宏观经济层面上,而市场经济主要在微观经济层面上。 从公平与效率准则的实现上,政府主要致力于社会公平,市场主要致力于效率。,.,62,四、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财政,市场经济领域也称为私经济领域或竞争性领域,是人们所能接触到的广泛存在的经济活动领域。 在我们的现实经济生活中,真正纯粹的公共产品并不多见,许多政府提供的产品事实上都属于混合产品。 混合产品具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双重特征,因此,它既有可能由政府提供,也有可能由市场提供。,.,63,政府经济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同时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而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必然消耗社会资源,因而有限的社会资源必须同时分别配置在两个领域当中。两个领域利用自身不同的规则对社会资源进行利用后,分别提供不同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社会成员不同的需要。,.,64,五、非营利性的财政,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上具有非营利性的特征,而这一特征也是主要源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政府所提供的上述公共产品,其目的并不是营利,而是出于经济稳定、社会安定等方面的考虑,并着眼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显而易见,公共财政具有非营利性的特征。,.,65,六、法治化的财政,财政的法治化意味着社会公众通过国家权利机构和相应的法律程序,决定、约束、规范和监督政府的财政行为,从而使得财政体现出是社会公众的财政,是建立在法律规范化基础上的财政。,.,66,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财政的功能是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能,财政功能是财政本质的反映。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财政的功能表现各有不同。按国际流行的观点,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财政有三个方面的功能:资源配置功能、收入分配功能和稳定经济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有以下三种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67,一、财政职能的简述,研究财政职能必然涉及到财政与国家的本质关系,财政职能要受国家职能的规定性的制约。财政职能和作用的关系 财政职能,是指财政本身所固有的功能或潜在能力。 财政职能这一内在固有的属性,是财政本质的客观要求,即本质的体现;财政职能,又受国家职能的制约,即具有从财力方面保证实现国家职能的特定的内在功能。,.,68,财政作用:其一,财政的作用是指财政的职能在一定时间,环境和其它客观条件下所变化着的功能。其二,财政职能的发挥,在归宿上表现为具体的效果、效益、效应、影响等。,.,69,二、财政职能的内涵,财政职能也不同于财政的作用,财政的作用可以是财政职能发挥出来后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取得的效果。 财政的职能表现为财政范畴内在固有的功能,但这种内在固有的功能在不同的财政模式中会有不同的表现。,.,70,三、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的含义指资源的组合,即在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财政进行资源配置的必要性(1)公共物品的存在(2)市场存在盲目性,.,71,1、调节资源在政府部门内部的分配保证政府机关正常运转需要的物品和劳务等所需资源的配置。对社会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所需资源的配置。为保证市场主体的正当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程序,对不同地区、部门、企业、居民的贫富悬殊状况进行的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内容,.,72,对弥补市场缺陷,调节社会总需求,防止经济波动,保证经济稳定增长进行的资源配置。对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高科技产业,国家重点建设进行的资源配置。,.,73,2、调节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3、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4、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74,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实现机制和手段,1、预算手段2、收入手段3、支出手段4、提高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75,四、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是指通过财政的收支活动,直接间接影响全社会范围内收入与财产的分配,使之达到公平的目标,将收入差距保持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财政进行收入分配的必要性实现国家职能、促进公平分配财政收入分配的目标:既要合理拉开档次、又要防止两极分化。,.,76,收入分配的内容1、调节企业的收入水平2、调节个人的收入水平3、调节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4、调节产业之间的收入分配,.,77,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机制和手段,1、区分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2、制定法律保证规则和过程的公平3、加强税收调节4、完善转移支付体系,.,78,五、稳定与发展经济职能,(一)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 经济稳定的标志: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等 财政的经济稳定功能是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储蓄和投资发生影响,以达到稳定和增长经济的目的。,.,79,经济稳定包含着多方面的含义;通常是指: 第一,充分就业 它指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的人口能够找到工作。 第二,物价稳定 它是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但并不意味着物价上涨率为零。 第三,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稳定要求国际收支不出现大的逆差和顺差。,.,80,第四,经济增长 1、经济越发展,社会财富总量越大,国民收入越多,可供财政分配的对象也就越多。2、随着一国经济的增长,公共消费水平或公共支出的相对比例会有所提高。3、一国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物价不同程度的上涨,而物价上涨则会直接推动行政管理支出的增加。,.,81,(二)财政执行经济稳定功能的必要性市场机制存在缺陷(三)经济稳定职能的内容1、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通过国家预算以及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的作用进行调节)2、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上的平衡(通过调节资源配置进行调节),.,82,什么是内在稳定器?,是指那些在经济中能自动地趋于部分抵消总需求变化的财政措施或手段。这表现在财政收入和支出两方面的制度。在收入方面体现在累进所得税制上;在支出方面主要体现在转移性支出上。,.,83,(三)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实现机制与手段1、确定宏观调控的整体目标2、确定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财政工具,.,84,第二章财政支出,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财政支出是国家财政分配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换言之,财政支出是对集中起来的一部分社会产品价值的再分配,通过财政支出为实现国家职能服务。财政支出是实现国家职能的主要途径,是具体提供物质保证的过程。我国财政投资的概念、现状和变化、基础产业投资的含义和特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确财政投资的必要性、财政投资的特点与范围、农业投资资金来源,掌握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财政投融资制度。,.,85,了解转移性财政支出的一般构成及相关概念;掌握社会保障的概念、特征、内容和功能;理解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模式及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的关系;了解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改革;掌握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及作用;了解援外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的概念;达到能够对转移性财政支出的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分析转移性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对现实生活中的财政支出做出一个较为科学的分析。,.,86,第一节财政支出概述,一、财政支出的分类与结构财政支出:就是国家为了实现其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将通过财政集中起来的资金,有计划进行的再分配活动。(一)财政支出的分类1、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 主要包括挖潜改造资金、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公交商业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各项农业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价格补贴支出等。,.,87,2、按政府职能分类主要有: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3、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主要有: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4、政府支出分类改革 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主要包括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其中核心内容是支出分类改革,变支出经费性质分类为支出功能分类。,.,88,(二)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财政支出的不同分类形成了不同的性质财政支出结构。1、财政支出结构变化受政府职能的影响2、财政支出结构变化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89,二、财政支出原则,(一)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 兼顾公平与效率是评价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原则。 在财政支出活动中也存在公平和效率,也应该遵循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不能只顾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但是在具体的政策实施中,一国政府可以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侧重于某一方面。(二)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相结合原则 量入为出是政府应根据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财政收入总量来安排财政支出,要力争做到财政支出基本平衡。,.,90,量入为出体现了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支出的制约。 量出为入是指应考虑国家最基本的财政支出需要来确定收入规模。 量入为出是一国实现财政分配的相对稳定、防止财政收支不平衡和因此产生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最终选择,因此量入为出原则具有普遍的实践意义,是政府安排财政支出必须坚持的基本准则,也是实现量入为出原则的基础。,.,91,而量出为入原则是随着国家社会的发展,以及对政府在资源配置上的重要地位的肯定,为保障必不可少的公共支出的需要而形成的,但并不是指政府可以任意扩大财政支出。 在现代社会中,只有把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的财政支出原则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既避免财政分配的风险,又有利于政府公共职能的实现。,.,92,(三)优化支出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财政支出关于资源配置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资源配置的规模,即哪些项目该由政府开支,也就是确定支出的范围。2、如何配置资源,即如何分配资金。3、资金配置是否具有有效性,即如何讲求节约和有效使用财政资金的问题。,.,93,优化财政支出,还需处理好下列比例关系:,1、正确处理积累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关系2、正确处理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的关系3、正确处理工业支出和农业支出的关系4、正确处理财政对不同地区的投资关系,.,94,(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原则,在财政资金的分配中,讲求效益,就是在安排财政支出的全过程中,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始终坚持精打细算,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或者以同样多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即用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这一原则要求财政工作做到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95,三、财政支出规模及发展趋势,(一)财政支出规模理论的历史考察1、“瓦格纳”的财政支出不断增长法则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2、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认为在正常年份财政支出呈现一种渐进的上升趋势,但当社会经历激变(如战争、经济大萧条或严重的自然灾害等)时,财政支出会急剧上升,当这种激变时期过后,财政支出水平会下降,但不会低于原来的趋势水平,这个规律被称为替代规模效应理论,又称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96,外在原因通过三方面的效应,导致了财政支出的迅速增长:替代效应 审查效应 集中效应,.,97,3、经济发展阶段论,第一,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公共投资往往要在社会总投资中有较高比重。第二,当经济发展进入中期后,社会基础设施供求趋于均衡,私人部门此时的资本积累也往往比较雄厚,政府投资只是私人部门的补充,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重会有所降低,但财政支出总规模并不一定下降,甚至有可能继续上升。,.,98,第三,随着经济发展由中期进入成熟期,人们对生活环境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财政支出构成会发生很大变化,即从社会基础设施投资支出为主的支出结构,转向以教育、保健和社会福利支出为主的支出结构,从长期看,财政支出结构的这种变化趋势,引致了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99,(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1、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及分配体制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2、政治因素政府的职能范围国际环境和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100,3、社会因素4、现实中应考虑的因素满足政府职能的需要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与国情相适应,.,101,(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支出规模分析,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支出规模,.,102,、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原因主要原因是:体制转轨的影响财政体制不规范的影响3、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调整财政支出规模应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财政支出规模比重应适度提高在适度提高财政支出规模的同时,要科学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能,精简机构,建立高效、规范、协调的政府管理体系,降低政府的运行成本,避免因政府低效率而导致的财政支出规模增长。,.,103,四、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一)如何理解财政支出效益财政支出效益的含义:不论何种社会制度、何种所有制形式,其政府在配置资源过程中都力求以最少的耗费取得最满意的效果,即都讲求财政支出的效益最大化。所谓效益,从经济学的一般意义上讲,就是人们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所费”和“所得”的对比关系,所谓提高经济效益,就是“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104,四、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一)如何理解财政支出效益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确定合理的财政支出规模2、在财政支出规模既定的条件下,应通过优化支出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实现最好的宏观效益。3、就每项具体财政支出来说,要用尽可能节省的支出达到既定的支出目的,取得最佳效益。,.,105,(二)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当前较为流行的几种方法是:“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基本原理是:根据政府所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现实该目标的各种方案,对这些可供选择的方案,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各方案的全部预期效益,通过计算与效益的比率,来比较不同项目或方案的效益,确定优先采用的次序。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财政支出中有关投资性支出项目的分析。,.,106,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确定若干备选的支出项目,并组织各方面专家为每一个备选项目制定出若干备选的支出方案。用贴现率计算各备选方案的成本与效益及其比率,并排出优劣次序。从每个备选项目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的实施方案。,.,107,根据已确定的财政支出总规模,从备选项目中选择一个最佳的项目组合。对选定的项目组合进行机会成本分析,最后将支出项目确定下来。,.,108,2、最低费用选择法,是指对每个备选的财政支出方案进行经济分析时,只计算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而不计算备选方案的社会效益,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换言之,就是选择那些使用最少的费用就可以达到财政支出目的的方案。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军事、政治、文化、卫生等支出项目。,.,109,3、公共定价法,在市场经济中,所有经济行为主体都采取能够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行动,价格成为行为信号,价格机制是实现最优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由于政府也提供大量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市场性产品,那么这些产品(包括服务)也涉及同其他商品和服务一样的问题,即价格的确定,这就是所谓的公共定价。,.,110,公共定价又分为纯公共定价和管制定价。 纯公共定价是指由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如能源、通信和交通等公共事业,煤、石油、原子能、钢铁等基本品行业)的价格。 管制定价是指由政府规定竞争性管制行业(如金融、农业、教育和保健等行业)的价格。,.,111,五、政府采购制度,(一)政府采购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意义1、政府采购的含义政府采购也称政府统一采购,是指政府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和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对货物,工程和劳务的购买活动。其主要形式是以公开招标方式,从国内、国际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和劳务。,.,112,政府采购制度是指包括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和采购管理在内的综合管理制度。一般来说,政府采购制度往往以政府采购法的形式来体现。优点:能克服以往分散购买中存在的盲目采购,重复采购、浪费严重、滋生腐败等弊端。,.,113,政府采购一般都采取公开招标的方法,这种方法以公开、公正为基础,通过招标通告,公开采购信息,使有能力的公司和企业都有机会参加竞争。,.,114,2、特点,采购主体的特殊性采购行为的非赢利采购资金的公共性政府采购的政策性采购对象的广泛性采购数量的规模性政府采购的公开性,.,115,3、意义,第一,从财政部门自身角度来看第二,从政府代理人角度来看第三,从财政部门代理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角度来看,.,116,(二)政府采购的形式,1、招标性采购亦称竞争性招标采购,是指采购方发布招标公告,邀请潜在的供应商参与投标,采购方通过对各个供应商的资格(如技术水平、财务状况、环保状况、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交货期限等)进行综合比较,选定最佳供应商,并与之签订采购合同的购买方式。,.,117,招标性采购有三种具体方式:竞争性招标采购选择性招标采购限制性招标采购,.,118,2、非招标性采购,指除招标性采购以外的其它采购方式。通常使用非招标性采购的方法有:询价采购也称货比三家采购,是指采购方向国内外有关

    注意事项

    本文(财政与税收学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