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ppt
1,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感悟诗歌意境2、在理解的基础上鉴赏诗歌3、背诵诗歌,2,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高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3,常建,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据唐才子传说他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57首,题材较窄,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4,一、感悟意境,5,清晨入古寺,6,初日照高林,7,曲径通幽处,8,禅房花木深,9,山光悦鸟性,10,潭影空人心,11,万籁此都寂,12,但余钟磬音,13,清晨走进寺院,初阳照耀高林。曲折小路通向幽深处,禅院花木掩映浓又深。山峦悦目鸟欢欣,清清潭影空人心。万物无声空寂寂,只闻悠扬钟磬音。,14,二、诗歌鉴赏,15,诗中写的景物,都是诗人实地观察所得,但同样的风景给人的感受不同,这与游客的阅历、处境、性情有关。常建是进士出身,但是仕途不如意,后来隐居武昌的西山。,1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种清幽寂静的环境,正适合他的情调和兴趣。他性情如飞鸟,向往自由;心如止水,万事皆空。所以说,中间四句既写出了环境的静美,也体现出诗人的内在旨趣。,17,最后两句,表面看来似乎是矛盾的,其实不是,假如周围一片喧嚣,人们也就不会在意钟磬的袅袅语音。这人在这里实际是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只有钟声,这与常建向往佛门清静的心情也是吻合的。,18,三、背诵诗歌,19,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20,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诗人,又称“杜工部”,因所作诗篇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21,意境解读,写作背景:768年,住在成都的杜甫因四川政局混乱,沿长江出川,辗转来到湖南,旅途中写下这首名作。 翻译:以前听说过洞庭湖,今日才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美景。洞庭湖把祖国东南之地从中分为两半;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亲朋没有音讯,自己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而落得如此境地只因战乱未平,想到这些,倚着栏杆,忍不住老泪纵横。,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