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学课件.ppt
金融监管学李 成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目 录,第一章 金融监管发展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逐步形成时期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严格管制时期 第三节 金融监管注重效率的时期 第四节 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时期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 金融监管系统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目标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原则 第三节 金融监管的工具 第四节 金融监管的体系 第五节 金融监管的途径 第六节 金融监管的修正 本章小结 思考题,第三章 金融监管理论 第一节 信用管理的金融监管理论 第二节 强调约束的金融监管理论 第三节 注重效率的金融监管理论 第四节 规则引导的金融监管理论 第五节 金融监管理论发展的趋势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 金融监管体制 第一节 金融监管体制的变迁 第二节 集权型金融监管体制 第三节 分工型金融监管体制 第四节 合作型金融监管体制 第五节 金融监管体制的趋势 第六节 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本章小结 思考题,第五章 商业银行监管 第一节 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监管 第二节 商业银行市场经营监管 第三节 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监管 第四节 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监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六章 证券机构监管 第一节 证券机构市场准入监管 第二节 证券机构市场经营监管 第三节 证券机构跨国业务监管 第四节 证券机构市场退出监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第七章 保险机构监管 第一节 保险机构市场准入监管 第二节 保险机构市场经营监管 第三节 保险机构跨国业务监管 第四节 保险机构市场退出监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八章 其他金融机构监管 第一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监管 第二节 信托投资公司监管 第三节 金融租赁公司监管 第四节 集团财务公司监管 第五节 信用合作联合社监管 第六节 汽车金融公司监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第九章 涉外金融机构监管 第一节 境内外资金融机构监管 第二节 本国境外金融机构监管 第三节 跨境金融机构收购监管 第四节 涉外金融机构风险监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章 金融衍生品监管 第一节 金融衍生品监管的规范 第二节 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原则 第三节 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内容 第四节 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借鉴 第五节 金融衍生品的联合监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第十一章 反洗钱金融监管 第一节 洗钱的主要渠道 第二节 反洗钱的主要环节 第三节 国际反洗钱联合监管 第四节 中国的反洗钱监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二章 金融安全监管 第一节 金融安全监管层次 第二节 金融机构安全监管 第三节 区域金融安全监管 第四节 国家金融安全监管 第五节 全球金融安全监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第十三章 金融监管供求 第一节 金融监管需求 第二节 金融监管供给 第三节 金融监管均衡 第四节 金融监管非均衡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四章 金融监管博弈 第一节 金融监管博弈的原理 第二节 金融监管博弈的规律 第三节 金融监管博弈的界域 第四节 金融监管博弈的环境 第五节 金融监管博弈的效应 本章小结 思考题,第十五章 金融监管绩效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外部绩效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内部绩效 第三节 金融监管绩效的衡量 第四节 金融监管的循环系统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六章 金融监管国际合作 第一节 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需要 第二节 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框架 第三节 巴塞尔协议的监管内容 第四节 其他金融监管国际合作 本章小结 思考题,第一章 金融监管发展,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逐步形成时期,一、早期意大利金融监管的诞生 商业银行产生以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建立为标志。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出现,大量商业银行出现。限制高利贷和银行权力在15世纪的意大利就已经存在。 二、英国金融监管的萌芽 1833年的法案规定英格兰银行纸币为国家银行纸币兑换的法定货币,确立了英格兰银行的垄断地位。并允许在伦敦城内设立合股银行,打破了英格兰银行在伦敦城内的独占格局。,三、美国金融监管的雏形 银行监管法律的起源在美国。 1791年华盛顿总统特许通过,具有中央银行职能的美国银行成立。各国中央银行的建立是金融自由走向管制的迈步。,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严格管制时期,一、美国加强金融监管的经济社会原因 就金融而言,银行资金盲目进入证券市场,是美国19291933年金融危机的一个原因。1933年的银行法是美国对银行业管制的标志,随后一系列法律对金融业务实施金融监管。二、现代经济学对金融监管理论的奠定 “市场失灵理论”和“信息经济学”发展,为金融监管奠定了理论基础。金融监管作为市场外的力量的力量介入,限制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性影响,并减少金融体系信息不完备和不对称。,三、美国对金融监管的加强 继20世纪30年代立法后,美国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开业加以限制,同时联邦储备系统权利加强,美联储改组成更为独立的联邦储备理事会。政府对银行全面管制的立法思想确立。四、英国对金融监管的强调 英格兰银行权力加强,垄断了发行货币。五、日本金融监管的特点 日本金融监管以银行管制为中心。全面的金融管制呈现垄断资本主义特征,用保护金融业的方法 达到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痕迹随处可见。,第三节 金融监管注重效率的时期,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货币主义、供给学派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理论复兴,金融自由化理论随之发展,对金融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一、金融监管从强调稳定转向注重效率 经济发展和金融工具的创新,需要金融监管体制的创新。二、美国以法律调整为主的金融监管渐进转变三、英国“大爆炸”改革后的金融监管变化 “大爆炸”使银行直接进行证券交易。 1987年5月,英国颁布了新的银行法,为防范银行危机采取了一些加强监管的措施。,四、德国和日本对金融监管的主要调整 德国于1985年,取消了对欧洲马克为单位的欧洲债券发行规模和发行时间的限制。1986年后,允许外国银行发行以德国马克为面值的大额存单。 日本于1980年至1984年逐渐废除了银行筹措外汇、兑换日元、用日元核算的资产投资的“日元转换”限制。1984年,大藏省公布了金融自由化与日元国际化的状况与展望 。,第四节 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时期,一、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发展的需求(一)金融全球化使得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加强国际之间的合作(二)国际金融风险的扩散蔓延需要通过金融监管国际合作遏制(三)现代金融市场的脆弱性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维护二、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最新发展 一是巴塞尔委员会工作的深化发展;二是国际性金融监管组织之间合作的加强。,三、当前全球范围内金融监管的局限性(一)面对金融交易日益复杂金融监管力不从心(二)国际金融组织的金融监管缺乏全面约束力(三)现有的金融监管对金融机构的差异性注意不够(四)国情不同使金融监管法规存在差异难以协调和合作,四、从金融发展看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前景 未来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将包括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覆盖整个金融领域和金融活动的各个环节。我国应当以增进国家利益为前提决定参与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程度,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本章小结,1、金融业从自由发展走向管制,最初是对货币发行的限制,各国中央银行的建立是金融管制的第一步。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打破了古典经济学市场万能论的神话,立足于市场不完全、主张国家干预政策的凯恩斯主义取得了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将金融管制引入经济政策操作实践。2、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趋势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80年代后期达到高潮。随着金融管制的逐步放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机和动荡,影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20世纪90年代,全球金融发展面对金融恐慌、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严重经济倒退,强烈呼唤着金融监管的回归。,3、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最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巴塞尔委员会的深化发展;二是国际性金融监管组织之间合作的加强。具体表现为:从最初对金融监管管辖权的协议发展为主,发展到不断加强对监管管辖权的国际协调,特别是信用风险的监管;从侧重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从倾向于寻找和推荐国际趋同的监管标准,转向注重确立和推行国际认同的最低标准;从强调外部比率类管制,转向同时注重银行内部加强自律;从传统监管哲学下监管是矫正市场失灵,转向监管制度能够激励被监管者主动承担责任。,思考题,1、简述影响金融监管变迁的主要动因2、金融监管的严格时期采用的主要措施3、什么原因导致各国逐步放松金融管制4、简述金融监管变化的内在逻辑,1、(1)一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变化决定了金融监管体制的变迁。一定的金融监管体制要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2)特定的经济制度框架下形成的不同的金融分配偏好和产权格局会直接决定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必要性、可能性与空间范围。 (3)金融创新和金融国际化导致金融体系运行的风险加剧,监管的低效率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2、(1)注重通过法律、法规的手段对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边界进行限制,处于分业监管的阶段,金融业的立法加强。 (2)注重建立多层次的金融监管体系和监管机构,并依法实施监管。 (3)货币政策手段逐步扩大,公开市场操作在调节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对银行合并、持股等经营活动和市场利率进行严格管制,降低系统性风险。,3、(1)20世纪70年代,困扰西方国家长达十年之久的“滞胀”宣告了凯恩斯主义的破产,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货币主义、供给学派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理论复兴,金融自由化理论随之发展,对金融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2)20世纪70、8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一体化、贸易国际化、金融自由化趋势日渐明显,金融业竞争日益加剧。金融工具、金融交易手段层出不穷,金融业务品种不断交叉,金融风险成倍放大,原有的金融管制制约了金融成长,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金融监管进入了放松监管并注重效率的时期。,4、金融监管变化是制度变迁的内在要求。金融监管制度需要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现行的金融监管制度安排和金融监管制度结构的净收益小于另一种可供选择的金融监管制度安排和金融监管制度结构,制度非均衡性产生了制度创新的需求。金融监管变迁即制度由均衡非均衡均衡逐步发展、进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金融监管的理念日益先进,金融业的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并运行有序。金融监管金融创新,放松监管再监管是金融业发展进步的一个辨证规律。,第二章 金融监管系统,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目标,一、金融监管目标的演进 20世纪30年代以前,中央银行身兼金融监管的职能,中央银行的主要目标是提供稳定的货币供给,防止银行发生挤兑。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使各国逐步明确了金融监管目标,开始转变到致力于维持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防止金融体系崩溃对宏观经济的冲击。 20世纪30年代到70年年代 ,严格的金融监管实现了金融稳定,但是也压抑了金融机构发展和导致金融效率下降,使国家开始重新审视金融监管的目标,提高金融效率的问题得到重视。 21世纪以来,金融监管目标开始注重金融体系安全和金融效率的平衡 。,二、西方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目标美国联邦储备法: 维持公众对一个安全、完善和稳定的银行系统的信心;建立有效率和有竞争的银行系统服务;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允许银行体系适应经济的变化而变化。 日本国普通银行法: 金融监管是以银行业务的公正性为前提,维护信用确保存款人的权益,谋求金融活动的顺利进行,为银行业务的健全运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为目的。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法: 在政府一般经济政策范围内促进货币稳定及信用,推动经济成长。,三、金融监管的一般目标 (一)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金融监管必须确保国家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为国家经济稳健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这是金融监管的首要目标。 (二)保护全体存款人的合法利益 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实质上是维护国家信用制度,也是保护金融机构的长期利益,更是保护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利益。 (三)实现金融有序竞争和提高效率 金融监管是在统一法律之下实现金融机构的公平有序竞争,防止出现因为金融过度竞争导致的金融混乱。同时,对金融创新和金融违规进行及时的鉴别判断,肯定金融创新和约束金融违规,提高服务效率。,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原则,一、依法监管原则 二、公平公正原则三、适度竞争原则四、综合监督原则五、有机统一原则,第三节 金融监管的工具,一、金融监管的法律工具 基本内容:金融监管部门的法律工具,主要是通过制定金融法规,在共同准则的前提下体现公平竞争。金融法律工具的约束力体现在两方面:对金融监管部门本身具有约束力;对各金融机构具有约束力。 局限性:法律不可能包罗万象,法律条文颁布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轻易修改,完全依据法律条文在实际工作中显得生硬。,二、金融监管的经济工具 基本内容:金融监管的经济工具是通过经济利益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当某种经营活动对经营有利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时,经营者的积极性被调动,会投入较多的物力、财力和人力。金融机构在开展金融业务活动时,也表现为同样的规律。 局限性:经济工具在金融宏观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是被肯定的,因此,各国在管理中经常采用的是经济工具。但也有不足之处,对经济和金融领域的突发性事件不能及时治理,当出现较大的经济金融波动时作用缓慢。,三、金融监管的行政工具 基本内容:金融监管的行政工具是由金融监管部门通过发布文件、临时通知等命令形式,要求所有金融机构必须在文件有效期内无条件执行的管理方式。行政工具具有强制性特征,一旦发布被监管部门必须照章行事。 局限性:行政工具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不能忽视,但有很大的局限性。行政工具监管局部性情况较多,考虑全局性情况不够。过多采用行政工具会削弱甚至扭曲经济工具的作用。,四、金融监管工具的配合 法律工具是金融活动规范化和有序化的基础,能够在制度上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 经济工具是金融监管的重心,是金融活动有机化和协调化的主要工具,能够保证各种金融实体利益在不受强行管制的环境中公平竞争 。 行政工具是金融监管的必要补充,是金融减少较大波动的辅助,有助于治理金融市场的特殊问题,使金融监管工作更加完善。 在金融监管中,单一的工具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需多种工具并举,在不同的时期针对各种的情况有些侧重,金融监管的绩效才比较理想。,第四节 金融监管的途径,一、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 金融监管当局通过对被监管金融机构收取财务信息、管理信息、网络信息和公众举报等。绝大多数情况下,金融监管当局是从被监管客体依法通过强制性获得需要的信息,通过对这些财务信息的分析发现问题。,二、行业自律机构的监管 金融自律管理的监管途径,主要是通过金融同业成员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与磋商,利用共享的财务资料与管理经验等揭示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加以防范。金融行业成员尽管会对各自涉及的商业机密资料予以保密,但是,鉴于行业共同利益的需要,能够实现较好的真实信息交流。,三、中介机构的监督 中介机构(审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外部评级机构等)监督在金融监管中发挥三个方面职能:(1)信息鉴证 ;(2)法定审计 ;(3)监管审计。 金融监管当局可借助中介机构审计、核实金融机构的财务会计报表及相关数据,对金融机构实施现场检查,对金融机构进行外部评级,提高金融信息披露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强化市场约束。,四、社会舆论的监管 社会舆论监督体系是金融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举报制度和查处程序形成社会监督威慑力,督促各金融机构依法经营;通过宣传等媒介向金融监管当局传递金融机构经营中出现问题的信息,对于及时发行问题和惩罚金融违规现象,具有不开替代的积极作用。,第五节 金融监管的途径,一、非现场检查监管 (一)非现场检查监管的内涵及意义 非现场监管是监管机构通过收集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和财务数据,运用技术方法(如各种模型与比例分析等)研究分析金融机构经营的总体状况、风险管理状况、合规情况等,对其稳健经营情况进行的评价。通过非现场监管能够及时和连续监测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状况,为现场检查监管提供依据和指导,使现场检查监管更有针对性。,(二)非现场检查监管的分类 合规性检查监管:通过对银行财务报表和资料的分析,检查各项指标是否符合监管当局制定的审慎政策规定。 风险性检查监管:是通过对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趋势分析或者计量模型分析,评估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预测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 (三)非现场检查监管资料的来源 非现场检查监管的资料来源主要是商业银行的各种报表和报告,一般有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等。,二、现场检查监管 (一)现场检查监管的内涵及意义 现场检查监管是由金融监管当局指员进入金融机构,通过查阅各类财务报表、文件档案、原始凭证和规章制度等资料,核实、检查和评价金融机构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及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完善性。通过现场检查,有助于全面深入了解金融机构的经营和风险状况,对合法经营和风险状况作出客观和全面的判断。,(二)现场检查监管的分类 全面现场检查监管:涵盖各项主要业务及风险状况,对总体经营和风险状况作出判断。 专项现场检查监管:则是对一项或几项业务进行重点检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三)现场检查监管的内容 内部控制检查:包括行政控制、会计控制、内部检查等。 资产状况检查:包括对贷款业务的检查,主要针对贷款政策、贷款程度、操作合规性、承受风险状况、对有问题贷款的处理是否及时、合理等。存款业务检查:主要针对存款结构、变化趋势及运转状况,分析存款业务程序是否适当,对现有法规执行情况等。,第六节 金融监管的修正,一、金融监管系统修正的原因 在金融监管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监管政策失误,也可能由于监管手段不妥,或者是监管途径不当,使得监管实现效果不佳。这时,需要对金融监管系统进行调整和修正。金融监管的演变遵循着监管创新再监管再创新的动态博弈发展规律。金融创新是金融监管变迁的内在推动力,决定了金融监管的变革。再监管针对不断暴露的问题完善监管措施,是金融监管走向高效的必经之路。,二、金融监管系统修正的内容 (一)金融监管目标与原则的修正(二)金融监管制度的修正 (三)金融监管理念的修正 (四)金融监管模式的修正 (五)金融监管机制的修正 (六)在金融安全网的修正 (七)监管金融监管者的修正,本章小结,1、金融监管目标经历了历史演变发展,各国具体规定有差异,基本定位于: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与保护存款人利益。金融监管原则是以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为基础,确定的金融监管若干基本准则,并应用到监管工作之中。金融监管工具遵循综合性和系统性原则,充分运用经济工具、行政工具与法律工具等。2、金融监管包含了金融监管当局监管、金融机构自律、中介机构外部评估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上述途径以监管当局的监管为基本点,互相补充,形成有机的整体。金融监管的主要方法包括: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两种方法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根据监管当局与被监管对象的不同与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在某些情况下,非现场检查是现场检查的反馈。3、金融监管系统在运作的过程之中,某些方面存在不适应,需要进行修正,这种修正的基本原因包括:国际因素与国内的金融创新。金融监管系统修正主要包括:金融监管原则;金融监管理念;金融监管制度;金融监管方法等。,思 考 题,1简述金融监管目标的演变? 2金融监管原则包括哪些方面? 3金融监管工具包括哪些?4中介机构协助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作 用如何体现?5简述非现场监管与现场监管的关系? 6简述金融监管理念的发展。,1、大致可分为如下4个阶段: 20世纪30年代以前,通常是中央银行身兼金融监管的职能,中央银行的主要目标是提供稳定的货币供给,防止银行发生挤兑。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使各国逐步明确了金融监管目标,致力于维持国家金融体系安全稳定,防止金融体系崩溃对宏观经济的冲击。 20世纪30年代到70年年代严格的金融监管实现了金融稳定,但是也压抑了金融机构发展和导致金融效率下降,使国家开始重新审视金融监管的目标,提高金融效率的问题得到重视。 21世纪金融监管目标注重金融体系安全和金融效率的平衡。需要说明的是,现代金融监管目标是在原有目标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逐步完善。,2、(1)依法监管原则。金融监管必须依据金融法规,保持监管的严肃性、权威性、强制性和一贯性。金融监管工作者自身遵守各种法规。 (2)公平公正原则。金融机构必须在统一标准下按照统一、公正和公平的监管标准实施监管,加强金融监管的透明度。 (3)适度竞争原则。金融监管要审时度势适时调整改革措施,调节金融监督管理力度,既防止监管过头,又防止监管不到位。 (4)综合监督原则。金融监管工具是经济工具、行政工具、法律工具的综合运用,实现有效监管。金融监管的方法或工具要综合运用,日常监管与重点监管、事前督导与事后监察合理运用;金融监管要科学化、系统化和最优化,确保金融监管的高效。 (5)有机统一原则。一方面,宏观金融监管与微观金融监管协调统一;另一方面,国内金融与国际金融监管逐步合作,国内金融监管政策、法规和措施要与国际接轨。,3、(1)金融监管的法律工具。金融监管部门的法律工具,主要是通过制定金融法规,在共同准则的前提下体现公平竞争。金融法律工具的约束力体现在两方面:对金融监管部门本身具有约束力;对各金融机构具有约束力。 (2)金融监管的经济工具。金融监管的经济工具是通过经济利益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当某种经营活动对经营有利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时,经营者的积极性被调动,会投入较多的物力、财力和人力。 (3)金融监管的行政工具。金融监管的行政工具是由金融监管部门通过发布文件、临时通知等命令形式,要求所有金融机构必须在文件有效期内无条件执行的管理方式。行政工具具有强制性特征,一旦发布被监管部门必须照章行事。,4、能够对金融机构起监管作用的中介机构包括:审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外部评级机构等。(1)信息鉴证。以金融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的开业管理为例,许多国家银行法律都规定,开业申请人须向金融监管机构提供由会计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出具的有关开业的各种信息和真实性报告。(2)法定审计。各国公司法普遍规定,公司年度财务报表要经过审计事务所的稽核,金融机构也不例外。许多国家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要向金融监管机构递交近期经过审计事务所的年终财务报表,凭以检查。(3)监管审计。审计事务所对金融机构进行的以金融监管需要的检查,称为监管审计。各国金融法都有规定,金融监管机构有权要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由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出具的报告。审计监管范围、内容和频率都由金融监管机构决定,一般会征求被稽核金融机构会计事务所的意见。,5、非现场监管是监管机构通过收集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和财务数据,运用技术方法(如各种模型与比例分析等)研究分析金融机构经营的总体状况、风险管理状况、合规情况等,对其稳健经营情况进行的评价。通过非现场监管能够及时和连续监测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状况,为现场检查监管提供依据和指导,使现场检查监管更有针对性。 非现场检查监管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现场检查通常间隔时间较长,在现场检查的间隔时间里,金融机构的经营情况有可能发生变化,需要利用非现场检查及时发现。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进行跟踪,对危险金融机构严格控制,发现问题恶化,可相机采取措施。通过对金融机构各种报表、报告的综合分析和整理,对整个金融业进行评价,为制订金融政策提供依据。,6、传统的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是 “猫鼠”关系,在现代环境下的金融监管逐步向 “脑与四肢”的协同关系转变。巴塞尔补充协议已迈出了可喜的步法,承认金融机构可应用各自的模型对交易项目风险进行衡量。监管机构不要力图用一套“普遍适用”的指标通用,而应提高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鼓励自我管理,监管机构认同风险监控模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减少因严格的资本标准造成的经营扭曲,也有助于促进风险管理。对大多数国家,尤其是转型国家而言,构建激励机制需要监管机构加强道德风险的控制,需要相应的约束和预警措施配合监管机构。除了对银行内部的风险控制模型与方法进行测试并提出建议之外,还应随着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下降不断收紧对其业务的约束。同时,应尽可能按市值或现值法而非历史成本法来计算。对银行的稽核与检查应持续进行,减少银行因欺诈和管理不当承受损失。,第三章 金融监管理论,第一节 信用管理的金融监管理论,16世纪后半期,随着西欧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货币需求与日俱增,大量金银源源不断流入西欧,部分解决了货币流通的需要。同时,对于新的融资工具需求愈加迫切,近代货币信用制度应运而生,集中表现在商业银行的兴起,信用工具的快速推广,清算制度与中央银行的建立。18世纪初,频繁经济危机的爆发,打破了对自由经济“看不见的手”的狂热膜拜,监管概念走进经济视线。早期的金融危机主要起因于证券过度投机,如1711年英国发生的“南海泡沫”事件。为了规范证券市场,英国议会先后于1720年通过了泡沫法案,1733年颁布了禁止无耻买卖股票恶习条例,从发行主体与交易主体两方面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随之,对于信用管理的金融监管理论悄然而至 。,一、关于信用管理的主要监管理论内容 金融监管理论最早散见于金融问题的争论,表现在两个方面:货币发行管理和“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建立。,(一)货币发行的管理 Adam Smith(1776)的“真实票据”理论认为,只要银行贷款用于生产流通的短期商业票据,就不会引发通货膨胀或紧缩,“看不见的手”能够发挥作用,银行应该自由竞争,没有必要施加约束。Sandon (1802)在纸币信用中进行了反驳,强调实施货币信用管制有必要。指出,真实票据原则并不能保证银行有足够的流动性或货币供给弹性,从而避免银行遭到挤提。因此,以真实票据原则发行银行券存在发行过度的危险,应该受到集中监管。 这两种思路后来分别被“银行学派”和“通货学派”继承和发展,并在1825-1865年展开了激烈争论。这场争论的最后,“通货学派”取得了胜利,中央银行开始建立。,(二)最后贷款人制度 最后贷款人本质上算不上金融监管,但为中央银行监管奠定了基础Hayek的“自由银行制度”理论,认为存款保险和最后贷款人的功能不必要,主张取消中央银行。“自由银行制度学派”的理论依据,是私人银行可以通过“选择性条款”、“分支银行”和“指数化存款”等方式降低和分散风险,这些方式都必须在自由经营、自由竞争条件下才能实现。但是,“选择性条款”忽略了“逆向选择”问题,“分支银行”也因信息的不完备而不能完全分散风险,至于“指数化存款”,因为用于编制指数的组合商品之间,相对价格变化的风险不可避免,也不能消除社会公众因通货膨胀挤提银行的风险。,二、简要评述 总的来说,20世纪30年代以前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监管理论,关于金融监管的研究较为狭隘,讨论焦点在于是推行“自由”还是实行“监管”,内容主要集中在货币信用和防止银行挤提两方面。另外,研究方法单一,仅仅通过逻辑推理说明“自由”与“监管”孰优孰劣,缺乏令人信服的论据。当然,这种状况与当时自由资本主义处于鼎盛时期和主流新古典经济学坚持“看不见的手”的信条不无关系。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市场的不完全性愈加凸现。,第二节 强调约束的金融监管理论,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使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混乱和萧条,接连不断的经济金融危机向自由经济发起了猛烈攻击,理论界开始认识到,“看不见的手”无所不能不过是一个神话。经济的内在不稳定性被察觉,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逐步占据主流经济学的地位,政府监管成为经济运行的伴生现象。金融领域的监管成为关注焦点之一,以强调金融监管为基石的理论不断涌现,金融监管理论逐步形成 。,一、关于强调约束的金融监管理论 金融监管理论的形成起源于金融监管必要性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视角:市场不完全性和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由此形成两大理论体系:公共利益的监管理论和金融脆弱的监管理论。,(一)公共利益的监管理论 公共利益的监管理论,以市场失灵和福利经济学为基础,指出管制是政府对公共需要的反应,目的是弥补市场失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外部效应(Externality)、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不完全竞争或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等,监管是一种公共产品,能够降低或消除市场失灵的手段。相应地,形成了负外部性监管理论、公共产品监管理论、信息不对称监管理论和自然垄断监管理论。,(二)强调对金融脆弱监管的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前,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相伴而生,形成了“金融危机是经济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的思维定式。20世纪60年代以后,金融危机开始呈现出独立性,有些金融危机甚至完全脱离实体经济。为此,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开始吸引金融监管研究的视线,形成了金融监管理论的另一分支金融脆弱的监管理论 金融不稳定假说 银行挤提理论(D-D模型),二、简要评述,“大危机”在摧毁“看不见的手”神话的同时,催生了金融监管理论。实行金融监管成为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研究命题,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严格、广泛的金融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注解。然而,就研究方法及思路而言,该时期的理论存在以下局限性:(1)金融监管研究的独立性不强。理论从各个角度揭示了市场失灵的原因,提出了监管的必要性。这些理论的研究往往侧重于整体,对于金融体系的研究大多采用经济理论的简单移植,金融体系自身的特点未得到全面考虑,相应地,监管更多程度上指的也是广义政府监管。直到后期金融脆弱的监管理论的出现,研究视角才渐渐聚焦金融。(2)金融监管必要性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危机色彩。无论是公共利益的监管理论还是金融脆弱的监管理论,都是从危机角度研究监管,而不是从金融体系研究金融监管,难免会产生“以特殊代常规”,更重要的是监管本身被忽视了。,第三节 注重效用的金融监管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呈现出层次化发展特征,发达国家出现了经济滞胀现象,“看的见的手”开始遭到质疑。随着西方经济的日益膨胀,金融发展向纵深领域延伸,金融创新的需求日益强大,因此,先前倡导的金融管制似乎成为时下的绊脚石。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与发达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面临严重的“资金瓶颈”,对于资本的极度渴求使得金融自由化需求在发展中国家十分迫切。因此,20世纪70年代后期,传统的金融监管理论遭到抨击,金融监管的研究开始由“危机防范”转移至“运作效率”轨道,注重效用的金融监管理论成为研究的焦点。,一、注重效用的金融监管理论(一)集团利益理论(二)金融监管失灵理论 1、管制供求理论 2、管制寻租理论 3、监管俘获理论 4、社会选择理论(三)金融管制的辩证法理论,二、简要评述,20世纪70年代90年代的金融监管理论日渐成熟,金融监管的效用成为研究的重点,大大拓展了金融监管理论的视线。金融监管的有效程度是关系金融监管实施与否的重要问题,监管失灵理论站在集团利益理论基础上揭示出,监管机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远远大于对公共利益的维护,使得政府管制形式的金融监管存在低效率,甚至有碍于金融体系的健康快速。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真正能够保障金融体系发展的有效监管模式。研究视角与思路更加战略化。管制辩证法理论突破了常规范式,使得金融监管的研究不再局限于阶段性的枝节分析,更具动态性与发展性。当然,该时期理论也存在局限性,在提出监管失灵的同时,并未就如何解决提出具体方案措施。,第四节 规则引导的金融监管理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资本自由化、金融创新化和机构集聚化为序曲的金融全球化乐章奏响。金融全球化在推动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风险的传播范围与破坏力度,收益与风险的较量成为这一时期世界各国金融当局面临的普遍问题。相应地,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实现金融稳健发展成为金融监管的主要目标。如果说先前理论更多从理论层面进行金融监管探究,那么,这一时期的理论更注重金融监管的实践性研究。具体而言,主要致力于金融监管理念与方法的探索。,一、关于规则引导的金融监管理论(一)功能监管理论(二)激励监管理论 (三)资本监管理论 1、基于存款保险的期权定价资本监管模型 2、基于银行特权价值的资本监管博弈模型 3、基于委托代理的监管者声誉博弈理论模型(四)市场纪律监管理论 1、市场纪律对改善金融监管效率的理论 2、运用市场纪律的金融监管理论,二、简要评述,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金融监管研究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呈现出如下特点:(1)理论研究与经济变迁的关联度更加密切。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理论更多的是事后研究,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理论,大都含有“危机恐惧”意味。与之相反,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金融监管理论,更多关注未来全球化时代下的金融体系保障问题,是一种极大的超越;(2)理论性质逐渐由“纯理论”向“操作性理论”变迁。先前理论大都倾向于理论研讨,所述观点更多的是一种学术思想,与实践操作之间上存有很大差距。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理论更多地是搜寻一种操作性强的理念,甚至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监管方法,理论的指导意义明显提升。,(3)研究思路呈现“市场调节”与“政府监管”融合的趋势。与以往理论相比,这一时期的理论研究不再强调“市场”与“政府”孰优孰劣,而是试图寻找两者的契合点,寻求市场与政府合作下的金融体系协调发展。这是对传统理论的突破,预示着未来金融监管理论研究的方向;(4)研究方法与工具更加规范化。与传统理论的逻辑推理、文字叙述相比,这一时期的理论研究更多地运用了信息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等定量化标准工具,使得金融监管理论研究的结论更具可验证性与说服力。,第五节 金融监管理论的展望,一、金融监管理论带来的启示 (一)金融监管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愈加独立(二)金融监管理论发展与经济金融发展需求息息相关(三)金融监管理论的研究遵循着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路径,结合现阶段世界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对未来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做如下展望 (一)金融监管理论研究将重视从金融体系内部约束着力(二)金融监管理论将由金融危机预防转向金融安全维护(三)金融监管理论将拓展协调监管与国际合作,本章小结,1、20世纪30年代以前金融监管理论研究散见于金融问题的争论,表现在两个方面:货币发行的管理与“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建立,对于金融领域其他问题很少论及。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催生了金融监管理论。实行金融监管成为这一时期主要的研究命题。具体形成了两大理论体系:公共利益的监管理论和金融脆弱监管理论。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严格、广泛的金融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注解,也存在研究的独立性不强的色彩。2、20世纪70年代以后,整个世界经济呈现出层次化的发展特征,相应地,金融监管的研究开始由“危机防范”轨道转移至“运作效率”轨道,金融监管主要理论有:集团利益理论、金融监管失灵理论和金融管制的辩证法理论。研究视角与思路更加战略化,尤其是管制辩证法理论,突破了研究的常规范式,使金融监管理论更具动态性与发展性。,3、20世纪90年代以后,金融监管研究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更加注重金融监管的实践性研究。金融监管理念与方法成为这一时期理论研究的焦点。主要理论包括:功能监管理论、激励监管理论、资本监管理论、市场纪律监管理论。4、整个金融监管的研究日益深入,带给如下启示:金融监管理论脱胎于经济干预理论,但在发展过程中显示出愈加明显的独立性与超前性;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具有阶段性与多变性特征,其与特定时期的经济金融发展需求息息相关;金融监管理论的可操作性成为今后理论研究的要求。,5、金融发展趋使金融监管呈现出的趋势:金融监管理论的研究将更加重视从金融体系自身入手,从内部约束着力;金融监管理论的研究宗由“金融危机预防”转向全面“金融安全维护”;金融监管理论的研究内容将进一步拓展至两个领域:世界范围内的联合与协调监管,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监管政策选择。,思 考 题,1、简述金融监管必要性理论的主要内容。2、简述集团利益理论的主要内容。3、简述俘获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缺陷。4、简述金融监管理论的变迁规律。5、试论金融监管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1、(1)公共利益的监管理论 以市场失灵和福利经济学为基础,指出管制是政府对公共需要的反应,目的是弥补市场失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基于负外部性效应,形成了负外部性监管理论 ;公共产品监管理论 ;信息不对称监管理论 ;自然垄断监管理论 。 (2)金融脆弱的监管理论。金融不稳定假说认为金融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是引发金融风险、产生金融危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