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发展理论课件.pptx
当你去医院看病的时候,是否会不由自主地感到些害怕呢?当你穿了一件新衣服,受到别人更多的称赞,你是否会经常穿那件衣服呢?当你讲完一个笑话,却没有人笑,你是否以后还会讲这个笑话呢?当你看到别人在课堂上看报纸而受到批评的时候,你是否会在课堂上看报纸呢?,从众行为,第三章 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古典行为主义华生新行为主义斯金纳认知行为主义班杜拉,第一节 华生的古典行为主义,John B. Watson,(1878年1958)是一位美國心理学家,通过动物行为研究而创立了心理学行为主义学派,强调心理学是以客观的态度去研究外在可观察的行为。,反射,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刺激 S外部环境或身体内部组织中的任何变化都是刺激。,反应 R被某种刺激而引起的肌肉或腺体的运动或变化就是反应。,行为,反应,遗传反应习惯反应,非习得习得,S-R,条件反射:当一个无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被一个替代刺激所引起时,就形成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 替代反射?,观察,观察法是华生坚持并广泛使用的研究方法观察是认识人的心理的直接途径,思维=语言 ?,习惯的思维无声的思维计划性思维,言语反应动作反应内脏组织反应,习惯就是一系列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习惯的单位动觉习惯,年龄练习的分配主张分散学习,婴儿情绪,情绪是身体对特定刺激作出的反应,是一种内隐行为形式。新生儿具有三种原始情绪(即非习得行为):惧、怒和爱。恐惧: 屏住呼吸、用手抓握、闭眼和哭叫的外显反应;愤怒: 张开大口、哭叫、身体僵直、挥击和打击的外显反应;爱: 微笑、发出咯咯声、轻轻说话,和手臂伸展的外显反应。,“婴儿害怕”的实验研究:,男孩艾伯特11个月时与小白鼠玩了3天,后来,当艾伯特开始伸手去触摸白鼠时,脑后突然响起了钢条的敲击声。艾伯特受到了惊吓,但没有哭。第二次,当他的手刚触摸到白鼠时,钢条又被敲响,他猛然跳起,向前摔倒,开始哭泣。如此反复多次,以后当白鼠单独出现时,艾伯特会表现出极度恐惧,转过身去,躲避白鼠。在这个实验里,白鼠成为剧烈声响的替代刺激,引发了艾伯特的条件反应。,结论,华生解释说,任何行为(包括情绪),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可以通过条件反射习得。,条件反射的泛化,艾伯特虽然起初形成的条件作用是对白鼠的恐惧,以后则泛化到多种毛皮动物,并表现出对毛皮上衣和圣诞老人的胡子也产生恐惧。,华生提示,许多成年人的厌恶情绪、恐怖症、畏惧和焦虑,虽然本人做不出什么合理的解释,很可能也是多年前由某一条件作用过程引起的。这样的实验本身是有违道德的,但不可否认,它为行为的习得与消除提供了事实依据。,人格,人格由占支配地位的习惯手构成儿童早期的行为习惯对成人人格的影响人格是由环境中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教育万能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发育良好的婴儿,和符合我的要求的抚育他们的环境,我保证能把他们随便哪一个都训练成为我想要的任何类型的专家医生、律师、巨商,甚至乞丐和小偷,不论他的才智、嗜好、倾向、能力、禀性,以及他的宗族如何(1930)。”,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的仪器斯金纳箱。,斯金纳的实验,斯金纳箱,斯金纳箱,1938年,斯金纳设计制作的实验装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地排除了一切外部刺激,而白鼠则可以在箱内自由进行探索。箱内有一根突出的杠杆。杠杆的上方有电灯,下方有一食盘。箱外有一电动鼓转动计时并纪录杠杆被压动的次数。当箱内的动物压动(如啄、碰等)杠杆时,就会得到一粒食丸的强化。以此来研究动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学习能力。,育婴箱,行为的分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确定的刺激所激发的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不是由刺激激发,而只是有机体自身时不时地发出的行为,两种行为举例:,像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安静坐好的行为叫应答性行为;而书写、讨论、演讲等具有自发性的行为是操作性行为。这种操作性行为的形成过程就是学习,其关键是强化的作用。,操作性行为,一些自发的行为受到结果的强化就会经常重复出现。另一些行为没有得到结果强化,发生的频率就会下降直到不再发生。斯金纳把那些自发发生而受到强化后经常性重复的行为,称为操作行为。,强化作用(“强化依随”),在一个操作性行为出现之后,如果有一个作为强化物的事件紧随其后发生(即“强化依随”),那么该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行为是由伴随它的强化刺激所控制的。,强化物 P71,凡是能够增加某种反应概率的刺激都可以称为强化物,诸如食物、赞许、承认、注意和金钱等都可做强化物。令人不快的事物也可做强化物,如教师的皱眉、斥责或成绩不及格等停止它们的作用或有机体要避免这种刺激的心理都会使正确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加。,消费性强化物活动性强化物操作性强化物拥有性强化物社会性强化物,强化的技巧,连续强化 间歇强化固定强化: 按固定时距强化(时间) 按比率强化(次数) 偶然强化,正(积极)强化与负(消极)强化,当一种刺激的增加而增强了行为发生的频率,称为正强化(积极强化);当一种刺激的减少(排除)而增加了行为发生的频率,就称为负强化(消极强化)。不管是正强化或负强化,都是为了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消极强化作用不同惩罚,消极强化是为了增强行为、激励行为;惩罚是为了消除行为;以消退取代惩罚,儿童行为的变化,塑造:操纵性行为不是一蹴而就,斯金纳把人们想要的操作性行为逐渐习得的过程。忽视不强化不良行为但对于攻击性行为和严重犯规行为应坚决地予以阻止。,控制儿童行为的变化,第一基线,儿童在实验操作以前的状态第一实验期,即给予一定的刺激第二基线,取消第一实验期所给予的刺激,以检查第一实验期的作用第二实验期,将第一实验期给予的刺激再度施予儿童,从而确定第一实验期所给予的刺激的作用,严重的行为问题的矫正,模仿疗法随机强化法代币法厌恶刺激法,程序教学法,通过“教学机器”(自我教学装置),应用小步子渐进和及时强化原理,把复杂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小的、易懂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呈现给学生,如果学生的回答与机器呈现的正确答案相符,机器接着呈现下一个问题。,程序教学法的原则,小步子前进原则主动参加原则及时反馈原则,斯金纳的人格理论,发现有机体的行为和行为的强化之间的独特联系了解人们如何在环境中学习各种行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艾伯特 班杜拉 1925 ,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197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8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替代学习): 经由对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现存的行为反应特点得到矫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没有外显性的操作示范反应。班杜拉认为:“人是在观察的结果和自己形成的结果的支配下,引导自己的行为。”他相信,观察是最基本的学习过程。,主动学习(“无尝试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结果所完成的学习,称为“无尝试学习”。主动学习:学习不是被动的外部因素直接强化的结果,而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观察学习举例:,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学习,并不需要出了车祸才知道要遵守交通规则,也没必要因为偷窃被惩罚了才懂得这是违法的行为。,1968年研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观察学习的过程,从观察到学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认知过程:1、注意过程(示范和观察)2、保持过程(视觉表象、言语符号)3、动作复现过程4、强化和动机过程,观察学习的方式,行为模式言语模式象征模式抽象模式参照模式参与性模式创造模式延迟模式,社会学习,攻击性:攻击性的社会化是一种操作性反应; 当个体有攻击倾向是,任何一种情绪状态的唤醒都可能触发攻击性行为; 情绪状态与攻击行为; 接触或观察到的攻击性行为能增加观察者的攻击倾向;受家庭、社区文化和信息传播工具的影响,亲社会行为,分享、帮助、合作和利他主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行为的决定因素,人、人的行为和环境相互影响人,不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环境刺激的消极主体,而是一个可以通过行为改变环境、组织环境、创造环境的积极主体。,对行为主义的总结评析,行为主义认为,行为的决定因素是环境,具体地说:经典行为主义认为,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之间的结合情况,决定着人的反应;操作行为主义认为,行为结果是否得到强化,影响着行为发生的频率。,社会学习理论开始注意到人、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这是社会学习理论对传统行为主义的重要突破。观察学习更接近于儿童的真实学习过程。,行为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创设丰富环境,形成适宜学习的条件积极运用强化原理,塑造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利用消退的方法,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P75发挥榜样作用,促进社会学习,积极运用强化原理,塑造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代币法 把幼儿的奖励用虚拟的货币量化, 一定数量的代币换取奖品代币强化的目标行为尚不明确目标行为缺乏重点目标行为在施用对象上缺乏针对性批评、表扬的技巧,本章练习及重点,6、7、22、34、366、7、34、366、7、34、366、7、22、366、7、29、34、36、6、7、9、6、7、29、346、7、30、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