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前6首注释赏析课件.ppt
赠从弟(其二) 刘桢,关于作者,刘桢(186217年),字公干,东汉东平人,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刘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 曹丕曾称他的五言诗“妙绝时人”,但作品流传很少,仅存十五首。,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朗读诗文,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重点注释,从弟:堂弟。亭亭:高耸的样子。瑟瑟:形容风声。一何:多么。盛:大,凶猛。罹:遭受。凝寒:严寒。,原文翻译,高高挺立在山顶的青松啊,迎着山谷中瑟瑟的寒风。 风声是何等的强劲,而松枝是何等的坚韧顽强! 严冬中冰霜严酷寒冷,青松却依然整年挺立端正。 它难道不遭遇严寒不怕寒冷?坚韧、正直是松柏的本性!,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与山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像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的可贵品格。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全诗的风格和寓意,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调。诗人并没有将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思想情感,如果说前四句主要写松树的形象,那么后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格。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由于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容易,所以在诗中,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但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作者,王勃,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唐高中宗时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原有集,已失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首联:回首长安,遥望蜀地。,颔联:同是宦游,客中作别。,颈联:天涯海角,互相勉励。,尾联:擦干眼泪,歧路壮别,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qu,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叙述了两人一留长安,一往蜀州,将分两地,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hun,这位姓杜的朋友也是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时,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大意:,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四海之内,即全中国。,在这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在这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在这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此句安慰杜少府,也道出了千古以来人们的共同心声,成为千年名句。此句一反送别诗缠绵悱恻的格调,创造出开阔雄浑的意境,表现出作者旷达的胸襟。,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q,无为:,无须,不要。,歧路:,分手的路口。,沾巾:,沾湿手巾,指哭。,此两句就前句的意思再推进一层。离别固然是悲伤的,但互为知己,虽各处天涯,亦似比邻,所以不必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沾巾。,小结:,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尝试背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送别诗知多少?,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 /而/涕 下!,前:向前看。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效法古贤的后人,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翻译,本诗的时空背景:幽州台,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为战国燕昭王所建,燕昭王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为了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燕昭王建黄金台,置金于黄金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后来乐毅带领大军攻打齐国,攻陷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使齐国几乎灭亡。,作品鉴赏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大家一起背一背,终南别业,王维,走近作者,王维(约692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的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注解】中岁:中年。道:这里指佛理。 家:安家。南山:即终南山。陲(chu):边缘,旁边。,【译文】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赏析,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注释】 胜事:美好的事。,【译文】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 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赏析:,颔联写了诗人悠然的隐居生活。“兴来”是说随意而行,“每”是说常常这样做,“独”与“自”两字,写出诗人自得其乐的心态,与诗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胜事”强调了这种生活的快乐。在这里,诗人并未荡开笔墨细写所见之美景,所遇之快事,但一个悠然自得的隐士形象已经出现在读者面前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译文】 有时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 有时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注释】值:遇见。 叟(su):老翁。 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译文】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 我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王维,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 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一个个昨日弃我而去,不可挽留;接踵而来的今日,多少烦恼忧愁涌上心头。,评析:直抒郁结心情,生动地显示了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遥望秋空,万里长风吹送鸿雁南飞,面对这样的美景,激起高楼畅饮的豪情。,评析:诗人一扫苦闷抑郁,写景壮阔明朗,展示了豪迈阔大的胸襟。,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你的文章有建安时代的风骨,我的诗句像谢朓那样清新秀发,“蓬莱文章”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评析: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上句赞李云文章有建安风骨,下句写自己的诗句像小谢那样清俊。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都怀着高雅超越凡俗的兴致,雄心壮志飞动,想上晴天把明月揽在在手中。,评析:进一步渲染双方的意兴,要悲怆中颇显高昂乐观。,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流得更急,举杯销愁,更增添许多无法排遣的愁思。,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人活在尘世间不能称心如意,那我明天就散着头发驾一叶扁舟,归隐江湖。,评析:抒写感慨,显示诗人力图摆脱烦忧苦闷,追求自我的强烈愿望。,诗人回首“昨日”,痛感人生的“不称意”;放眼“今日”,烦忧不堪,不平满目;于是,他决心与世决绝,从此浪迹江湖。表现了诗人一贯的叛逆与反抗的精神。尽管 “明朝散发弄扁舟”里也含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但其中所绘写的放浪不羁之态和与世决绝之语,实为诗人的愤极之语,并非赌咒发誓之言。李白晚年流放归来仍壮心不已地欲请缨杀敌,可见其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和高昂的爱国热情。我们所听到的并非颓唐绝望的哀吟,而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心灵对黑暗社会所发出的强烈抗议和愤怒控诉。,主题:这首诗抒写作者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这首诗是诗人在宣州谢朓楼上的饯别之作。 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有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语言明朗,似脱口而出,音调激越高昂。 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的完美统一。 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艺术特色,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写作背景,韩愈写此诗时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这是他一生所作最大的官。虽然时间不长(他57岁就病逝了),但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穆宗皇帝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上调为吏部侍郎。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因此,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黄叔灿唐诗笺注评此诗云:写照工甚,正如画家设色,在有意无意之间。,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送给张籍。 呈 ,送 给,恭敬语;诗人张籍(约767830),在兄弟中排行十八,当时任水部员外郎。 天街京城(长安)的街道。 酥用牛羊奶制成的油。 最是正是。 处时候,只在诗词里才这样用。 绝胜远远胜过。,【注释】,译诗,京城大道上空雨丝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暮春。,首句点出初春小雨 ,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的景色,长安的大街上,浸在濛濛的细雨中,雨丝是那样的清细,那样柔和那样滋润,好像酥油一样,在细雨的滋润下,那草色,远远望去碧色朦胧,极清极新极淡,而待你走进的时候,反而觉得失去了那绿色,但见细嫩纤小的草芽刚刚钻出土面。,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唐)王维春中田园作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唐)贾至春思二首(其一)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洲西涧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走进古诗词中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