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试验室主任培训讲义ppt课件.ppt

    • 资源ID:1490377       资源大小:5.74MB        全文页数:26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试验室主任培训讲义ppt课件.ppt

    试验室主任培训讲义,-典型现场检测试验,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试验检测中心周德军2013年3月25日,常用公路工程现场检测规范汇编,压实度、平整度-JTG E60-2008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回弹法测混凝土强度-JTJ T23-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以及DBJ22-017-95 回弹法检测山砂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钻心法测混凝土强度-CECS03 2007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桩基完整性检测-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J2562003)、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地基承载力检测-TB 10018-2003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及JTG D63-200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一、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E60-2008 指导的现场检测项目,1.路基路面几何尺寸检测,一、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E60-2008 指导的现场检测项目,2.路基路面压实度检测,学习要求:能运用挖坑灌砂法、环刀法、钻芯法、核子密湿度仪、无核密度仪测定现场密度;掌握各方法的测试要点;能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工作。,公路工程中压实度的常规的检测,一、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测定方法1.路基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确定方法( JTG E40-200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1 击实法;(规程P132 ) 2 振动台法;(规程P276) 最大干密度是指在标准击实曲线(驼峰曲线)上最大的干密度值,该值对应的含水量即为最佳含水量。,2.,JTG E51-2009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3.沥青混合料标准密度的确定方法,试验规程-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二、现场压实度检测方法-实质为现场干密度的测定,二、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目录,1、概述2、人员与仪器3、检测技术4、回弹值计算5、测强曲线6、混凝土强度的计算7、其他问题,1 概述,1.1回弹法的原理,1 概述,混凝土表面硬度与混凝土极限强度存在一定关系,回弹仪的弹击重锤被一定弹力打击在混凝土表面上,其回弹高度和混凝土表面硬度存在一定关系。这样可以利用回弹仪测试混凝土表面硬度,并结合混凝土碳化深度从而间接测定混凝土强度。,1 概述,1.2 特点回弹法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方法 优点1:对结构没有损伤; 优点2:仪器轻巧,使用方便;优点3:测试速度快;优点4:测试费用相对较低优点5:可以基本反映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规律;,1 概述,1.2特点缺点1:精度相对较低;缺点2:不适用于表层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检测(规程1.0.2条)。(表面遭受火灾、冻伤、受化学物质侵蚀或内部有缺陷等)。现在有单位和学者进行研究。缺点3:影响因素多(水泥品种、骨料粗细、骨料粒径、配合比、混凝土碳化等;龄期、模板、泵送、高强等),1 概述,1.3 各国使用情况目前已知应用该项技术的国家;美国:ASTMC805;A英国:BS1881;C德国:DIN1408;C罗马尼亚;C前苏联:GOCT10180;C欧洲:RILEM;C日本:无损手册;B中国:JGJ/T 23-2011;CA均质性;B辅助手段;C推定抗压强度;,1 概述,1.4 规范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于2011年12月1日实施。JGJ/T23-2001作废。仪器要求:回弹仪GB/T9138回弹仪JJG817(正在修订),1 概述,我国回弹规程的历史发展回弹法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 2385)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92)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返回目录,2.人员与仪器,2.1人员的要求使用回弹仪进行工程检测的人员,应通过主管部门认可的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仪器、方法均从国外引进,国内外不同;会出现因人而异。,2.人员与仪器,2.2仪器一、构造,2.人员与仪器,二、技术要求(一)回弹仪可为数字式的,也可为指针直读式的(3.1.1条)。(二)回弹仪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及计量检定证书,并应在明显的位置上标注:名称、型号、制造厂名(或商标)、出厂编号(3.1.2条) 。(三)回弹仪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应为-440。 (3.1.4条),2.人员与仪器,二、技术要求(四)回弹仪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回弹仪GB/T9138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平弹击时,弹击锤脱钩的瞬间,回弹仪的标准能量应为2.207J。2 弹击锤与弹击杆碰撞的瞬间,弹击拉簧应处于自由状态,此时弹击锤起跳点应相应于指针指示刻度尺上“0”处。3 在洛氏硬度HRC为602的钢砧上,回弹仪的率定值应为802。 4 数字式回弹仪应带有指针直读示值系统;数字显示的回弹值与指针直读示值相差不应超过1(3.1.3条),2.人员与仪器,三、仪器的检定(一)回弹仪检定周期为半年,当回弹仪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按行业标准回弹仪JJG817进行检定:1 新回弹仪启用前;2 超过检定有效期限;3 数字式回弹仪数字显示的回弹值与指针直读示值相差大于1;4 经保养后,钢砧率定值不合格;5 遭受严重撞击或其他损害。(3.2.1条),2.人员与仪器,三、仪器的检定(二)回弹仪的率定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率定试验宜在干燥、室温为5-35的条件下进行。2 钢砧表面应干燥、清洁,并应稳固地平放在刚度大的物体上。3 回弹值取连续向下弹击三次的稳定回弹结果的平均值。4 率定试验应分四个方向进行,且每个方向弹击前,弹击杆旋转90,每个方向的回弹平均值应为802。 (3.2.2条),2.人员与仪器,三、仪器的检定(三)回弹仪率定试验所用的钢砧应每2年送授权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或校准。 (3.2.3条,新增),2.人员与仪器,四、保养(一)当回弹仪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保养:1 弹击超过2000次;2 在钢砧上的率定值不合格; 3 对检测值有怀疑时。(3.3.1条),2.人员与仪器,四、保养(二)回弹仪的保养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 先将弹击锤脱钩,取出机芯,然后卸下弹击杆,取出里面的缓冲压簧,并取出弹击锤、弹击拉簧和拉簧座。2 清洁机芯各零部件,并应重点清洗中心导杆、弹击锤和弹击杆的内孔和冲击面。清洗后,应在中心导杆上薄薄涂抹钟表油,其他零部件均不得抹油。3 清理机壳内壁,卸下刻度尺,检查指针,其摩擦力应为(0.5-0.8)N;4 对于数字回弹仪,还应按产品要求的维护程序进行维护。 5 保养时不得旋转尾盖上已定位紧固的调零螺丝;不得自制或更换零部件;6 保养后应按本规程第3.2.2条的规定进行率定试验。(3.3.2条),2.人员与仪器,四、保养回弹仪使用完毕后,应使弹击杆伸出机壳,并应清除弹击杆、杆前端球面以及刻度尺表面和外壳上的污垢、尘土。回弹仪不用时,应将弹击杆压入机壳内,经弹击后按下按钮锁住机芯,然后装入仪器箱。仪器箱平放在干燥阴凉处。当数字式回弹仪长期不用时,应取出电池。(3.3.3条),类型主要有三种直读式HT225型;(普通混凝土);HT1000型;(高强混凝土)HT3000型;大体积混凝土。数字式,瑞士数显,直读+数显回弹仪3,天津建筑仪器厂,欧美大地,高强回弹仪,天津建筑仪器厂标称动能:9.8J;率定83(2);C50-C80,重型回弹仪,标准动能29.43J率定:63(2)天津建筑公司,返回目录,3、检测技术,一、 一般规定(一)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宜具有下列资料:1 工程名称、设计单位、施工单位;2 构件名称、数量及混凝土类型(是否泵送)、强度等级;3 水泥安定性,外加剂、掺合料品种;混凝土配合比等。4 施工模板、混凝土浇筑、养护情况及浇筑日期等;5 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6 检测原因。 (4.1.1条),3、检测技术,一、 一般规定(二)检测前后回弹仪的率定回弹仪在工程检测前后,应在钢砧上作率定试验,并应符合本规程第3.1.3条的规定。 (原3.2.3条,现4.1.2条)(三)检测类别单个构件检测;批量检测对于混凝土生产工艺、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养护条件一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一批同类构件的检测应采用批量检测。,3、检测技术,(四)抽检构件数量按批进行检测的构件,抽检数量不宜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不宜少于10件。当检验批构件数量大于30个时,抽样构件数量可适当调整,但不得少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最少抽样数量。 (4.1.3条),3、检测技术,(五)测区布置要求1 对于一般构件,测区数不宜少于10个。可适当减少测区数,但不得少于5个的情况:受检构件数量大于30个且不需提供单个构件推定强度;受剪构件某一方向尺寸小于4.5m 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 0.3m 的构件(测区:检测构件混凝土强度时的一个检测单元。),3、检测技术,(五)测区布置要求2 相邻两测区的间距不应大于2m,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 ,且不宜小于0.2m;3 测区应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的混凝土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也可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的混凝土浇筑表面或底面;,3、检测技术,(五)测区布置要求4 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当不能布置在对称的可测面上时,也可布置在同一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5 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0.04m2;,3、检测技术,(五)测区布置要求6 测区表面应为混凝土原浆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以及蜂窝、麻面;7 对弹击时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进行固定。 (4.1.4条)8 测区应标有清晰的编号,并宜在记录纸上绘制测区布置示意图和描述外观质量情况。 (4.1.5条),3、检测技术,(六)关于修正1、需修正的情况与下述适用条件有较大差异时:1 普通混凝土采用的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和料、拌和用水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2 采用普通成型工艺;3 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模板;4 蒸气养护出池后经自然养护7d以上,且混凝土表层为干燥状态;5 自然养护龄期为141000d;6 抗压强度为(1060)MPa。(6.2.1条)取消原第2款“不掺外加剂或仅掺非引气型外加剂”,3、检测技术,2、修正方法在构件上钻取混凝土芯样: 6个,100mm,高径比1。芯样应在测区内钻取,每个芯样应只加工一个芯样。同条件试块:6个,150mm。采用修正量法进行修正。,3、检测技术,修正量的计算,测区混凝土强度修正量(MPa),精确至0.1MPa,芯样试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MPa),精确至0.1MPa,150mm同条件立方体试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MPa),精确至0.1MPa,对应于钻芯部位或同条件立方体试块回弹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MPa),精确至0.1MPa,3、检测技术,第i个混凝土芯样试件的抗压强度,第i个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对应于第i个芯样部位或同条件立方体试块测区回弹值和碳化深度值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按测强曲线或表取用。,芯样或试块数量,3、检测技术,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修正计算,第i个测区修正前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MPa),精确至0.1MPa,第i个测区修正后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MPa),精确至0.1MPa,(4.1.6条),3、检测技术,二、回弹值测量(一)测量回弹值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混凝土检测面,并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4.2.1条)(二)每一测区应记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精确至1。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不宜小于20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应弹击一次。(4.2.2条)(测点:测区内的一个回弹检测点。),3、检测技术,三、碳化深度值测量(一)测点数量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表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30%,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每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2.0mm时,应在每一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3、检测技术,三、碳化深度值测量(二)测量方法及要求碳化深度值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可采用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洞,其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应清除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且不得用水擦洗。应采用浓度为1%2%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线清楚时,应采用碳化深度测量仪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并应测量3次,每次读数精确至0.25mm。应将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并应精确至0.5mm。,3、检测技术,四、泵送混凝土原规程:4.1.6 泵送混凝土的修正,对检测未提特殊要求:1 当碳化深度值不大于2.0mm时,每一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应按本规程附录B修正。2 当碳化深度值大于2.0mm时,可按本规程第4.1.5 条的规定进行检测。新规程:检测时测区应选在混凝土浇筑的侧面,直接查表(附录B)或按公式计算。,4、回弹值计算,一、(5.0.1条)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应从该测区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余下的10个回弹值应按下式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第i个测点的回弹值,4、回弹值计算,二、角度修正(5.0.2 条)非水平状态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应按下列公式修正:,非水平状态检测时的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非水平状态检测时的回弹修正值,附录C。,4、回弹值计算,三、检测面修正(5.0.3 条)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顶面或底面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应按下列公式修正。,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回弹值的修正值,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4、回弹值计算,四、修正顺序当检测时回弹仪为非水平方向且测试面为非混凝土的浇筑侧面时,应先按本规程附录C对回弹值进行角度修正,然后再按本规程附录D对修正后的值进行浇筑面修正。,返回目录,5、测强曲线,一、一般规定(一)(6.1.1条)测强曲线的分类:1 统一测强曲线:由全国有代表性的材料、成型养护工艺配制的混凝土试件,通过试验所建立的曲线;2 地区测强曲线:由本地区常用的材料、成型养护工艺配制的混凝土试件,通过试验所建立的曲线;3 专用测强曲线:由与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相同的材料、成型养护工艺配制的混凝土试件,通过试验所建立的曲线。,5、测强曲线,(二)(6.1.2条)选用原则对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应制定本地区的测强曲线或专用测强曲线,经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审定和批准后实施。各检测单位应按专用测强曲线、地区测强曲线、统一测强曲线的次序选用测强曲线。所以建议采用山东省地区测强曲线,载于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DBJ14-026-2004第5.0.1条(或附录G)。,5、测强曲线,二、统一测强曲线(附录A、B)(一)适用范围1 普通混凝土采用的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和料、拌和用水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2 采用普通成型工艺;3 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模板;4 蒸气养护出池后经自然养护7d以上,且混凝土表层为干燥状态;5 自然养护龄期为141000d;6 抗压强度为(1060)MPa。(6.2.1条),5、测强曲线,(二)误差(6.2.3条)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表所依据的统一测强曲线,其强度误差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平均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5.0%;2 相对标准差(er)不应大于18.0%。,5、测强曲线,(三)不能使用统一测强曲线的情况(6.2.4条)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测区混凝土强度值不得按本规程附录A或附录B进行强度换算:1 非泵送混凝土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大于60mm,泵送混凝土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大于31.5mm;2 特种成型工艺制作的混凝土;3 检测部位曲率半径小于250mm;4 潮湿或浸水混凝土。,5、测强曲线,二、地区和专用测强曲线(一)(6.3.1条) 地区和专用测强曲线的强度误差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区测强曲线:平均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4.0%;相对标准差(er)不应大于17.0%;2 专用测强曲线:平均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2.0%;相对标准差(er)不应大于14.0%;3 平均相对误差()和相对标准差(er)的计算应符合本规程附录E的规定。,5、测强曲线,附录E变动说明1.加压值:有(30-80)kN,调整为(60-100)kN,低强度试件取低值;2.试件碳化深度:原规范未要求,新规范提出“在破坏后的试块边缘测量该试块的平均碳化深度”。3.回归函数公式给出了更合理的形式:,5、测强曲线,(二)测强曲线的制定和适用限制(6.3.2条)地区和专用测强曲线应按规程附录E的方法制定。地区和专用测强曲线时,被检测的混凝土应与制定该类测强曲线条件相同,不得超出该类测强曲线的适用范围。并应每半年(经常)抽取一定数量的同条件试件进行校核,当存在显著差异时,应查找原因,不得继续使用。,5、测强曲线,(三)山东地区测强曲线的使用范围1 符合普通混凝土用材料、拌和用水的质量标准且粗骨料为碎石;2 不掺引气型外加剂(JGJ/T23-2011,取消该规定);3 采用普通成型工艺;4 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的钢模、木模及其它材料制作的模板;5 自然养护或蒸气养护出池后经自然养护7d以上,且混凝土表层为干燥状态;6 龄期为141100(1000)天;7 抗压强度为1060MPa。,6、混凝土强度的计算,(一)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7.0.1条) 构件第i个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可按本规程第5章所求得的平均回弹值(Rm)及按本规程第4.3条所求得的平均碳化深度值(dm)由本规程附录A、附录B查表得出。当有地区测强曲线或专用测强曲线时,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应按地区测强曲线或专用测强曲线换算得出。(由测区的平均回弹值和碳化深度值通过测强曲线或测区强度换算表得到的测区现龄期混凝土强度值。),6、混凝土强度的计算,(二)测区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强度标准差的计算(7.0.2) 构件的测区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可根据各测区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计算。当测区数为10个及以上时,应计算强度标准差。平均值及标准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6、混凝土强度的计算,(三)强度推定(7.0.3条) 构件的现龄期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fcu,e )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该结构或构件测区数少于10个时:2 当该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强度值中出现小于10.0MPa时:3 当该结构或构件测区数不少于10个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4当批量检测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k宜取1.645。当需要进行推定强度区间时,可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取值。,相应于强度换算值总体分布中保证率不低于95%的构件中混凝土抗压强度。,6、混凝土强度的计算,(四)不能按批检测的情况对按批量检测的构件,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 则该批构件应全部按单个构件检测: 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小于25MPa时, 4.5MPa; 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不小于25MPa时, 5.5MPa。,数据计算流程,测试砼回弹值,测试砼碳化值,平均回弹值,平均碳化值,去掉3个最大值3个最小值,测区砼强度,砼强度平均值,10个测区,强度推定值=最小的测区强度换算值,10个测区,4.5或5.5,批量检测,4.5或5.5,单个构件检测,返回目录,7、其他问题,一、泵送混凝土新规程给出了测强曲线,是进步,但又指出“检测时测区应选在混凝土浇筑的侧面”,因为:泵送混凝土底面、表面相差性能较大;曲线中关于底面、表面缺少足够的具有说服力的实验数据。对泵送混凝土楼板的强度如何测?,7、其他问题,二、碳化深度新混凝土碳化深度大:掺加掺和料易导致新混凝土碳化深度大。假性碳化,酸性脱模剂。强度低、养护差。周围有酸性气体源。,7、其他问题,影响碳化深度的因素1.环境条件:湿度25-75%,碳化快,其他较慢;在湿度相同的情况下,风速大,碳化快;二氧化碳浓度,浓度越高,碳化越快(与CO2的平方根呈正比)。2.水泥品种普硅,碳化快。,7、其他问题,影响碳化深度的因素3.粗骨料轻质骨料,碳化块。4.水灰比水灰比大,碳化快。5.浇筑浇筑质量好,碳化慢。,7、其他问题,影响碳化深度的因素6.养护养护好,碳化慢。7.外加剂加入减水剂,碳化慢。,7、其他问题,三、龄期问题1.低于14d的早龄期混凝土的检测: 尚无较好的方法或措施。2.高于1000d(1100d)的长龄期混凝土的检测 钻芯法修正,7、其他问题,四、表层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检测火灾冻伤受化学物质侵蚀内部有缺陷,三、地基承载力检测技术,地基承载力检测技术,桥涵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可根据地质勘测(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野外荷载试验、邻近旧桥涵调查对比,以及既有的建筑经验和理论公式的计算综合分析确定。常用的原位测试方法包括:载荷试验(平板载荷试验PLT和螺旋板载荷试验SPIT);静力触探(圆锥静力触探CPT和孔压静力触探CPTU);动力触探(圆锥动力触探DPT和标准贯入试验SPT);十字板剪切试验(VST);旁压试验(预钻旁压试验PMT和自钻旁压试验SBP);现场剪切试验(SST);波速试验(单孔检层法:上孔或下孔法;跨孔法;面波法)等。,四、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1. 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目的及意义,钢筋绑扎是混凝土结构工程的“中间工序”、“隐蔽工程”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指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关系到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防火等性能”,必须抽取一定数量的梁、板类构件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测试作为结构实体检验的一个内容。结构钢筋扫描技术主要有电磁感应法钢筋保护层厚度测试仪和混凝土雷达仪两大类,且均已收入建设部新标准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 T152-2008。,2. 检测原理及仪器,2.1、电磁感应法1、定义:用电磁感应原理检测混凝土中钢筋位置、直径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方法。2、检测原理仪器的传感器产生交变电磁场,该电磁场作用于被测结构构件时,当遇到结构构件内部的金属介质,则产生较为强烈的感生电磁场,仪器传感器接收到感生电磁场并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可以判断钢筋的位置、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等。,电磁感应法检测原理,仪器接收信号E的强弱和钢筋直径D、钢筋深度y都有关系,采用公式表达如下:E=FD,x,y,当传感器位于钢筋正上方时接收信号最强,因此通过传感器在被测钢筋上方移动时接收信号的强弱,可以判断钢筋的位置。从检测技术考虑,信号峰值的判断只能在接收信号越过峰值后出现下降趋势的时候才能判断,所以钢筋位置的自动判定是在传感器越过了钢筋正上方后才能肯定,这种现象称之为“钢筋扫描的滞后效应”。,对于同一根钢筋,变换检测模式,可以得到两个强弱不同的信号E1、E2,解此联立方程组:,即可得出钢筋保护层厚度和直径。,目前仪器实现变换检测模式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一种是正交测量法,传感器置于被测钢筋上方,在与钢筋平行和垂直的方向上各测量一次,通过所测得的信号强弱差异,经分析得出钢筋直径。该方法因传感器需要改变位置,引入了两次的测量误差。另一种是内部切换法,当传感器置于钢筋正上方时,仪器自动切换传感器的测量状态,进行两次测量,得出钢筋直径。该方法不需要变换传感器位置,减少了人为操作所带来的测量误差,比较快捷方便。,检测仪器,检测仪器,检测仪器,2.2雷达法,定义:通过发射和接收到的毫微秒级电磁波来检测混凝土中钢筋位置、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方法。,检测原理,雷达波检测具有如下的技术特点:对混凝土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测较大深度。可实现非接触探测,可作实时检测,探测速度快。通过减小波长和增大频率宽度,实现高分辨力的探测。,国内常见雷达仪技术性能,雷达仪,3. 检测技术,一、 一般规定1、不适用于含有铁磁性原材料的混凝土中钢筋的检测。2、根据钢筋设计资料,确定检测区域钢筋的可能分布状况,选择适当的检测面。检测面应清洁、平整,并避开金属预埋件。3、对于具有饰面层的构件,应清除饰面层后在混凝土面上进行检测。4、钻孔、剔凿的时候不得损坏钢筋,实测采用游标卡尺,量测精度为0.1mm。,二、电磁感应法检测,1、钢筋位置检测严格意义的“钢筋位置”应该是指由钢筋三维方向的坐标所确定的位置,包含了钢筋排列方式和保护层厚度。但一般意义上的钢筋位置检测仅指从混凝土构件表面经过仪器扫描检测确认钢筋排列方向、轴线位置。不包括保护层厚度,或者说对保护层厚度的精度要求不高。,对于一定深度的钢筋,当钢筋轴线与仪器传感器轴线平行且垂直距离最小时,传感器的响应信号最强。 对于混凝土结构构件中钢筋位置的检测,最好应具备一定的结构知识,并结合设计图纸等资料判断构件中钢筋的走向,尽可能使仪器传感器以平行于钢筋轴线的方向扫描。扫描中应尽可能避开垂直方向的钢筋以免干扰。,当对结构中钢筋排列方向不是很明确的时候,可以采用所谓的“旋转扫描法” :首先沿直线匀速移动传感器,当仪器提示找到一根钢筋时,在附近位置左右旋转传感器,找到信号最大的位置,此时传感器轴线即与钢筋轴线平行;然后保持传感器角度不变,平行移动传感器,找到信号最大的位置,即是钢筋的准确位置。旋转扫描法适用于不能判断钢筋大致布局和走向的特殊构件。,2、 保护层厚度检测,保护层厚度检测应该在钢筋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即按上述步骤,确定钢筋轴线位置后,将传感器平行放置于钢筋正上方,仪器即可显示保护层厚度值。 仪器显示的保护层厚度值是钢筋深度和直径的函数,因此为准确测得保护层厚度,还应该在仪器上准确设置钢筋直径。保护层厚度的测量准确程度还受相邻钢筋、混凝土原材料(主要是骨料)是否含铁磁性物质、钢筋材质等因素影响,其中相邻钢筋的影响最大。,3、保护层厚度检测操作步骤,检测前,应对仪器进行预热和调零。检测过程中,应适时核查仪器的零点状态。进行钢筋位置检测前,宜结合设计资料了解钢筋布置状况。检测时,应避开钢筋接头和绑扎丝,钢筋间距应满足仪器的要求。探头在检测面上移动,直到仪器保护层厚度示值最小,此时探头中心线与钢筋轴线应重合,在相应位置做好标记。按上述步骤将相邻的其它钢筋位置逐一标出。,钢筋位置确定后进行保护层厚度的检测:设定仪器量程范围及钢筋直径,沿被测钢筋轴线选择相邻钢筋影响较小的位置,并应避开钢筋接头和绑扎丝,读取保护层厚度检测值。在每根钢筋的同一位置重复检测1次,读取数值。对同一处读取的2个保护层厚度值相差大于1mm时,该组检测数据无效,并应查明原因,在该处重新进行检测,如2个保护层厚度值相差仍大于1mm,则应该更换检测仪器或采用钻孔、剔凿的方法核实。,注:大多数仪器要求钢筋直径已知方能准确检测保护层厚度,此时仪器必须按照钢筋实际直径对应进行设置。当实际保护层厚度值小于仪器最小示值时,应采用在探头下附加垫块的方法进行检测。垫块对仪器检测结果不应产生干扰,表面应光滑平整,其各方向厚度值偏差不应大于0.1mm。所加垫块厚度C0在计算保护层厚度时应予扣除。, 检测钢筋间距时,应将设计间距相同的连续相邻钢筋一一标出,不得遗漏,并不宜少于7根钢筋,然后量测所有相邻钢筋的间距si,并记录其间隔数。,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选取不少于30的已测钢筋且不应少于6处(当实际检测数量不到6处时应全部抽取),采用钻孔、剔凿等方法验证:认为相邻钢筋对检测结果有影响;钢筋实际直径未知或有异议;钢筋实际根数、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构件饰面层未清除的情况下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以及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三、雷达法检测,检测的时候必须根据被测结构中钢筋的排列特点,使雷达仪天线垂直于被测钢筋移动,仪器天线将接收的信号转换成被测部位的断面图,直观地显示被测钢筋的影像,然后可以将检测结果打印出来或者利用仪器所配置的软件进行分析,可以得到被测部位断面中的钢筋间距、深度等参数。,典型的雷达法检测结果,雷达法检测的操作步骤,根据被测结构或构件中钢筋的排列方向,雷达仪探头或天线沿垂直于被测钢筋轴线方向扫描,仪器采集并记录下被测部位的反射信号,经过适当处理后,仪器可显示被测部位的断面图象,根据钢筋的反射波位置来确定钢筋间距si和保护层厚度值。检测钢筋间距时,应将设计间距相同的连续相邻钢筋一一标出,不得遗漏,并不宜少于7根钢筋,然后量测所有相邻钢筋的间距si,并记录其间隔数。,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选取不少于30的已测钢筋且不应少于6处(当实际检测数量不到6处时应全部抽取),采用钻孔、剔凿等方法验证。认为相邻钢筋对检测结果有影响;钢筋实际根数、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或无资料可参考时;混凝土含水率较高;饰面层电磁性能与混凝土有较大差异;钢筋以及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4. 检测数据处理,一、钢筋保护层厚度上述检测方法不涉及抽样、结果评判等,均需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附录E的规定进行。该附录规定:1、抽样方法: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2、检测部位:对于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于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于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3、检测方法:可采用非破损或者局部破损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损方法并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校准。检测误差不应大于1mm。,4、指标要求:纵向受力钢筋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mm,-7m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5、结果评定: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分别进行验收。符合下列要求可按合格验收: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不小于90%时,判定合格;,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时,可再抽取同样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同时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必须不小于90%,才能判定为合格。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规范允许偏差的1.5倍。对于梁类构件,也就是说不能大于+15mm,-10.5mm,对于板类构件,不能大于+12mm,-7.5mm。,二、钢筋位置检测 钢筋位置检测主要是为了了解其间距,如楼板中纵向受力钢筋间距是影响其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钢筋间距的计算相对较为简单,可以根据一定长度内有几根钢筋(几个间隔)来计算平均间距,如钢筋分布不均匀,最好将所测部位的钢筋分布以绘图形式记录下来,并记录每根钢筋间距,以便整改。,分析:根据标准要求,梁类构件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为+10mm、-7mm;上表共计36个测点,其中偏差超过+10mm或-7mm的不合格测点有3个;则合格点率为:33/36100%=91.7%;同时,不合格测点的最大正偏差为+12mm,最大负偏差为-9mm,均未超过允许偏差的1.5倍。 因此该工程梁类构件保护层厚度判为合格。,数据同上,如果是楼板,则结果不一样:根据标准要求,板类构件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为+8mm、-5mm;上表共计36个测点,其中偏差超过+8mm或-5mm的不合格测点有3个;则合格点率为:33/36100%=91.7%;同时,不合格测点的最大正偏差为+12mm,最大负偏差为-9mm,其中负偏差超过允许偏差的1.5倍(-7.5)。因此该工程板类构件保护层厚度判为不合格。,五、超声波法检测桩基完整性,公路工程基桩检测的规定:(JTJ/T F81-01-2004) 1、公路工程基桩应进行100的完整性检测,各种方法的选定应具有代表性和满足工程检测的特定要求; 2、重要工程的钻孔灌注桩应埋设声测管,检测的桩数不应少于50; 3 、高应变动测法的抽检率可由工程设计或监理单位酌情决定,但不宜少于相近条件下总桩数的5且不少于根。,超声波法: 是在桩身预埋一定数量的声测管,通过水的耦合,超声波从一根声测管中发射,在另一根声测管中接收,或单孔中发射,可以测出被测混凝土介质的参数。由于超声波在混凝土中遇到缺陷时会波产生绕射、反射和折射,因而达到接收换能器时,根据声时、波幅及主频等特征参数的变化来判别桩身的完整性。鉴于目前公路桥梁工程大量使用大直径桩和超长桩,该方法将越来越多的使用在基桩的检测中。,分四个部分讲解:,声学理论检测技术测试方法工程实例,第一部分 声学理论,声学基础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波在介质界面上的反射与透射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混凝土中的声波特性,一、声学基础 1、波动 波动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式,波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机械波,它由于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引起的波动过程,例如;水波、声波、超声波等;另一类是电磁波,它是由于电磁振荡所产生的变化电场和变化磁场在空间的转播过程,例如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雷达波等。,声波: 是弹性介质的机械波。人们所能听到声 波频率范围是2020KHz,即可闻声波。 当声波频率超过2020KHz时,人耳就听 不到了,这种声波就叫超声波,其频率范 围是20K100MHz ;当频率低于20Hz的叫 次声波,人耳也听不到。各种声波的频率 范围见下表。,各种声波的频率范围(Hz),在混凝土中超声检测使用的频率一般在20KHz200KHz范围内。,2、谐振动 物体在一定位置附近作来回重复运动称为振动,例如摆的运动、汽缸中活塞的运动、弹簧振子的运动等,这些是可以直接看到的振动。又例如一切发声体的运动、在高频电压激励下压电晶体的运动,这些是不易或不能直接看到的振动。 相互间由弹性力联系着的质点所组成的物质,称为弹性介质。需要进行超声检验的大量固体构件都是弹性介质。弹性介质是由相互间用小弹簧联系着的质点所组成。如图1-1所示。若这种介质中任何一个质点离开了平衡位置,则会产生使它恢复到平衡位置的力,这就是弹性力。,图1-1 弹性介质模型 图1-2弹簧振子的振动 1-质点:2-小弹簧,进一步来说明谐振动 可以用弹簧振子来说明谐振动。如图1-2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系一物体。为使讨论较为简单,设弹簧振子穿在光滑的水平玻璃棒上,以避免重力对运动的影响。设物体在位置0时,弹簧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零。这个位置就是物体的平衡位置,若把物体向右移动到位置B,这时弹簧被拉长,相应地有指向左方即向平衡位置的弹性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返回平衡位置。当物体回到平衡位置时,弹簧的弹力等于零,但物体在返回时获得了速度,由于惯性,它将继续向左移动。当物体在平衡位置左边时,弹簧被压缩,物体所受弹性力是指向右方,即平衡位置。这时弹性力作用是阻碍物体运动,直至物体停止在位置C。在这以后,物体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向右移动,情况和上述向左移动相似。这样,在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物体在平衡位置的左右作重复运动,即振动。,取平衡位置0为X轴的原点,并设X轴的正向向右根据胡克定律,物体所受的弹性力F与物体位移x(即弹簧的变形量)的关系为: F=-kx (1.1) 式中:k弹簧的弹性系数; -力和位移的方向相反。 设物体的质量为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它的速度为: (1.2),因为k和质量m都是常数,所以它们的比值可以用一恒量F表示,即: (1.3) 式中:角频率或圆频率。 代入上式,得: a=-2x (1.4) 从上式看出,上述振动的特征是:物体的加速度和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这种振动称为谐振动。物体在弹性力作用下发生的运动是谐振动。谐振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任何复杂振动都是由许多不同频率的谐振动所合成的。,因为 = ,又得: +2x=0 (1.5) 根据微分方程理论,上式的解为: x=Acos(t+) (1.6) 式中 A,两个恒量; A振幅,它是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 位移; t+振动的相位。 这是谐振动中位移x和时间t的关系式,称为谐振动的运动方程式,简称谐振动方程式。,3、波的产生与传播 在弹性介质中,任何一个质点机械振动时,因为这个质点与其邻近的质点间有

    注意事项

    本文(试验室主任培训讲义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