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公约课件.ppt
一.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由来 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特点三.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意义四.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内容,一.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由来,世界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早在19841987年间就探索形成公约的可能性,并于19841989年间多次起草和修改公约所包括的条款。 这份草案得到了无数专家特别是IUCNWWF植物咨询组的帮助。,该草案旨在提出在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水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需的行动。集中在保护地内或保护地外的就地保护。它还包括提出财政资助机制,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合理分配保护的负担。,198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执行委员会,认识到需要增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际努力。因此,由该组织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调查和形成公约框架,鼓励该领域正在开展的保护活动。同时,提出应该包括在该公约之内的其他领域。,该小组于1988年底举行的第一次会议认为:已制定的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约只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特殊问题,不能满足全球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到1990年初,该特别工作组已经认识到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公约的范围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各个方面: 1.野生与家养物种的就地和迁地保护; 2.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 3.遗传资源的获取以及相应的技术,包括生物技术的利用和由这些技术得到的惠益的分配,与经遗传修饰的生物(即转基囚生物)有关的各种活动的安全性; 4.新的财政支持的渠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秘书处在这些条款的基础上,起草了公约的第一稿。,正式的谈判过程始于1991年2月。此时,该特别小组被指定为生物多样性公约政府问谈判委员会(INC)。该委员会,召开了5次专门会议,进行了充分磋商。于1992年5月22日公约在内罗毕正式通过。,1993年12月29日,蒙古国作为第30个国家正式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按规定,有30个国家批准,公约即正式生效。,截至1994年2月止,已有45个国家批准了公约,包括日本、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些发达国家在内。我国已于 1993年1月 7日作为第7个国家批淮了这个公约。但是,从120多个签署国来说,目前批准者只占三分之一,还要做很多工作,争取签署国尽快履行批准手续,使其真正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保护法律文件。,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特点,1.一个框架文件,以总体目标和方针的形式表达,将主要的决策权放在国家水平上,不列全球性的清单;2.没有硬性的规定(如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CITES);3.没有确定具体指标(如欧共体生境、植物和动物区系公约)。,公约强调了两条关键条款:,条款1 各缔约国同意的总目标;条款6 每个缔约国都要制定具体、深入的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持续利用策略和计划,并与条款1提出的总体目标一致。,公约目标,平衡成员国之间的需求。为了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更多的资金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三.制定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意义,经过无数次的教训之后,人们终于认识到,由于人类本身的管理失误,造成了地球物种灭绝,并导致了灾难。决心采取共同行动,制订有约束力的国际公约。公约不仅阐述了防止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破坏的问题,也强调人类发展的目标和策略。 保护生物资源已成为国家最高的义务。,四.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内容,l.国家主权与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国家对其自然资源拥有主权,并有权决定对遗传资源的获取。 主权本身要求承担的责任; 义务:生物多样性是整个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财富。,2.保护和持续利用,公约的条款6规定了成员国义务: 不仅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结合到国家水平的政策规划和决策中,而且结合到相关部门或跨部门的规划和政策中去。,公约条款7,每个成员国都应当1.确定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部分;2.确定保护的优先重点;3.确定和监测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有十分不利影响的行动及其过程、等级。,公约条款8,强调就地保护的重要性,包括:1.保护地系统的建立;2.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3.濒危物种的拯救;4.自然生境的保护和自然生境中物种最小存活种群的维持。,条款9,迁地保护的作用:弥补就地保护的不足,条款 10,公约成员国承担协调和管理生物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以及鼓励创造持续利用途径的责任。,公约特别强调发挥各缔约国的作用,原因: 只有在国家或地区水平上生物多样性才能得以有效的保护,生物资源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各缔约国最有可能重视在国家水平上确定的优先重点,而不是主要考虑全球意义而确定的优先重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非常复杂,只能依靠国家甚至地区水平的工作完成 具体的任务,出现问题时怎么办?,如果各成员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工作与国际水平上确定的总体目标不一致,公约的履行及其总体目标的实现就可能受到影响,可以通过财政机制得以协调和缓解。,公约要求各缔约国不仅要采取研究、培训、教育和宣传措施,而且采取技术和应付突发情况的措施以支持国家水平的政策。 土著民族或地方居民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具有重要作用,与此相关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应得到保护。,3.有关获取(Access)的议题,公约谈判中争议最大的议题。为了把公约变成实用性强的文件,需要在公约中规定: 对遗传资源及有关技术(包括生物技术)和惠益的获取途径、对此应承担的义务。,公约条款15规定:,对遗传资源获取的决定权归缔约国政府所有,而且受其国家法律的约束。理由:各国公平合理地分享研究和开发的成果以及利用这些资源所产生的惠益。,4. 资助,资金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以满足完成公约各种目标的需要。,资助途径,1.将针对生物资源保护所征收的费用,在发达国家建立国际基金。2.创建国际公司,公约成员国可以通过购买该公司股份进行投资。3.创立较为经典的财政资助机制即由发达国家成员提供资金,由发展中国家成员专用。,条款20规定:,资助资金为新增款项,用于提高发展中国家成员的财力以补偿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造成的额外支出。额外支出将由每个发展中国家成员与负责管理财政机制的机构的双边谈判来确定。,条款39指定,全球环境基金(GEF)为财政机制的执行机构。发展中国家感到GEF不象条款21第1点规定的那样以透明和民主的方式进行管理,因此,他们不大情愿接受那样的决定。,生物多样性研究热点介绍,DIVERSITAS: 国际项目,1991提出, 2019年确定 国际生物科学联盟(IUBS) 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SCO) 国际微生物学联盟(IUMS)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的全球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IGBPA3CIE),DIVERSITAS项目的5个核心组分为:,1.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过程的影响;2.生物多样性起源、维持和变化;3.系统学编目与分类;4.生物多样性监测;5.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和持续利用。,2.生物多样性恢复研究,生物多样性破坏的严重性已经有目共睹,生物多样性恢复研究己是当务之急,也是DIVERSITAS中核心组分5中的重要内容。植物是第一性生产者,唯有首先恢复植物群落才能逐步恢复其他生物群落。,各类生态系统由于人类干扰程度不同,形成不同组分的生物群落。为此开展生物多样性恢复与持续发展的研究,须要选择一定区域或范围,其尺度可根据需要和可能而定。,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重点开展以下研究:,(1)不同生物群区(biome)内,被破坏生态系统所处的演替阶段、组成、结构、分布。为了恢复和重建生物多样性,必须了解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生境特点,研究结构和组成种类是为了了解物种对被破坏生境适应程度,为恢复措施和选择重建物种提供理论依据;,(2)生态系统退化原因、变化速度及稳定性分析。生态系统退化原因有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分析退化原因,不同程度干扰后变化和恢复速度及其稳定性,有助干采取相应的恢复途径;,(3)主要土著物种的种群生物学研究;(4)自然生态系统恢复研究;(5)人工生态系统重建研究;(6)混农林业研究:混农林业发展为当地居民解决食品、燃料、饲料。木材等生活必需品,减少对天然林的威胁;(7)不同演替阶段生态系统维持和持续利用研究。,举 例,草地的维持:可采用合理放牧、刈草来维持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林区:目前很难全面恢复成林,只有维持多种类型生态系统,保持景观及生境异质性才能维持生物多样性。,对于掠夺式地利用生物资源所形成严重退化的生态系统,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恢复或重建。,3 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支撑,信息系统主要由数据库、图形库、模型库和专家系统组成。,(1)生物多样性数据库,1.物种数据库; 2.生物标本数据库;3.濒危物种数据库; 4.遗传资源数据库;5.种质资源数据库; 6.生态系统数据库7.资源生物数据库; 8.生境数据库;9.就地保护物种数据库;10.迁地保护物种数据库,11.外来种数据库;12.转基因生物数据库及其释放到大田物种的数据库,(2)生物多样性图形库,选择关键地区(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收集或编制不同比例尺的植被图,珍贵、稀有及濒危动植物分布图、土地利用图以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等的图件,(3)生物多样性模型库,主要研究生态系统时空动态模型I.生态系统中优势种和关键种的种群动态模型;II.种群生存力分析及生物多样性动态模型目的:预测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4)专家系统,为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而建立的专家咨询系统,包括濒危物种保护、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生态系统管理、生物多样性恢复以及生物资源持续利用等等的专家系统。,4.农田生物多样性(Agrobiodiversity),将生物多样性与农业密切结合起来。实际上,生物多样性特别是遗传多样性始终在农业生产上发挥重大作用。,农田生物多样性包括: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多种栽培系统、混农林业、间作系统以及各种种植园等;物种多样性:植物、昆虫、真菌、土壤生物等遗传多样性:作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遗传多样性的起源: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遗传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基础,是种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性,表现为外部性状、代谢差异、基因结构差别,但必须有可遗传的变异。,农田生物多样性研究重点,(1)混作的农业生态系统类型、结构与功能;(2)农作物物种、品种及其野生近缘种;(3)家畜和鱼类物种、品种及野生近缘种;(4)植物和动物的种质资源;(5)栽培地区的土壤生物;(6)对作物和家畜病虫害的生物防治;(7)野生种作为当地小种的保护及其繁殖小种landrace:是指动物和植物在地理上或生态学上具有明显差别的种群,5 生物安全的研究,生物多样性公约第8条提到: 由生物技术改变的活生物体在使用和释放时可能产生危险,可能不利于环境或人体健康。,有关生物安全的问题已成为历次缔约国大会讨论的重要议题之一。,生物安全问题已迫在眉睫,当前,生物安全的研究远远跟不上转基因生物要求商业化释放的势头,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生物安全问题尚未被人们所重视。,需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研究:,(1)转基因生物商品化释放后长期监测 目前国际上转基因生物商品化释放时间还很短,其对环境影响程度的结论也都来自小面积的大田释放结果。因此还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从方法学着手,进行长期监测。,(2)转基因作物商品化释放后基因流造成杂草化途径研究 转基因作物或其近缘种由于基因流而造成杂草化的观点已被很多学者接受,但其形成杂草化的途径尚有待研究,(3)作物中转基因病毒序列与其它病毒重组研究,近年来有确切研究证明,不同种的病毒在作物体内发生重组,形成新的杂种病毒,对作物带来毁灭性的灾害,这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4)转基因作物入侵防治,转基因作物也可视作人造的外来种,它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值得研究,(5)转基因动物商品化释放的后果 研究,转基因动物具有极强的迁移能力,一旦释放,从环境中根除极为困难。为此批准释放必须十分慎重,并研究可能发生的后果及防止发生风险的途径,(6)转基因作物释放对土壤生物区系的影响。 大面积转基因作物释放后,残留在土壤中的转基因将会给土壤中的动物和微生物区系带来影响,并影响到土壤地球化学循环。,(7)转基因作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实验室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提高了有益昆虫死亡率并减弱其生殖率。因此大面积释放的后果是极其值得研究的问题。,(8)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迄今为止,有证据证明会给人体带来影响的是转基因大豆,带有过敏原。其他转基因作物对人体健康影响急需研究。,外来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是极为重要的课题。,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