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实验部分课件.ppt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实验部分,二、实验目的,1、了解地震记录格式(SEG-Y),2、掌握Matlab中用于地震数据分析的有关函数,难点:程序设计,重点: 3D观测系统CDP面元生成和Inline、crossline道头生成,3、掌握3D观测系统CDP面元生成和Inline、crossline道头生成,三、地震记录格式,地震数据文件格式,由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 (Society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ists),制定。(全世界统一的地震数据格式),1、野外(时序)记录格式:,SEG A;SEG B;SEG C;SEG D,2、室内(道序)记录格式:,SEG Y (解编后的炮集记录、CMP道集、水平叠加、叠前/叠后偏移 均为此格式),SEG_Y 文件结构:,三、SEG-Y格式,.,.,End of file EOF,三、SEG-Y格式,2) IBM实数格式:,1) IEEE实数格式:,Where: s is the sign bit=0(+)/1(-) e is the exponent=(p+bias) f is the fraction. bias=127(IEEE) or 64(IBM),(1)数据格式,三、SEG-Y格式,(2) (text header)40行说明信息(实例):,三、SEG-Y格式,(3)( Reel Header)卷头信息 (400 bytes):,三、SEG-Y格式,三、SEG-Y格式,(4)(Trace Header)道头信息 (240 bytes),线内道顺序号,卷内道顺序号,野外记录号(inline),原始野外记录中的道号,炮点号,CDP号 (xline),CDP道集内的道序号,道识别码,l=地震数据; 2=死道; 3=无效道(空道); 4=爆炸信号; 5=井口道; 6扫描道; 7计时信号;,三、SEG-Y格式,三、SEG-Y格式,三、SEG-Y格式,三、SEG-Y格式,三、SEG-Y格式,三、SEG-Y格式,每个样值可用4字节实数表示,三、SEG-Y格式,(5)小结,ILINE NO,189,4,n/a,In-line number, .XLINE NO,193,4,n/a,Cross-line number,四、S4m中地震数据分析常用函数,(1)读SEGY格式地震数据及显示地震剖面,f1=f:/seismic_data/js02_L126_stack.segy; %文件路径及文件名 % 地震数据以单精度存放在sa.traces(样点,道号)中 sa= single(read_segy_file(f1,times,100,2200,traces,1:150); %读地震数据至结构体变量sa中 s_wplot(sa,annotation,cdp); %显示地震剖面,s_ispectrum(sa,plottype,wiggle,annotation,cdp,frequencies,0,80);,(2)Interactive spectrum computation (交互谱计算),(2)Interactive spectrum computation (交互谱计算),fsa=s_filter(sa,ormsby,5,10,20,40); %滤波 s_compare(sa,fsa,annotation,cdp); %比较显示,(3)带通滤波及比较显示,(4)显示卷头、道头、拉平,(5)AGC、振幅谱,(6)地震包函数(S4M),(6)地震包函数,(6)地震包函数,(6)地震包函数,(6)地震包函数,(6)地震包函数,(6)测井包函数,(6)测井包函数,(6)地震包函数,(7)读测井数据(Las 文件)、显示测井曲线,1、了解TAUP变换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Matlab中用于TAUP变换的有关函数,难点:程序设计,TAUP变换,3、 TAUP变换前后地震数据的对比分析,实验目的,TAUP变换,上图中,当波到达A点时,在地面上所观察的早已经通过了B点,和地下C点了。很明显,地面和地下所观察到的速度比波本身的速度要快,如果我们知道从震源O出发的波面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那我们能知道从O点到A点的时间吗?,直线映射为点双曲线映射为椭圆,nTau = (Tau_max-Tau_min)/DTau+1; %nP = (P_max-P_min)/DP+1; %TP(1:nTau,1:nP) = 0;for indexP = 1:nP P = P_min+DP*(indexP-1); for indexTau = 1:nTau Tau = Tau_min+DTau*(indexTau-1); for indextrace=1:trace_num t = Tau+P*(indextrace-1)*Dx; if(t=interest_tmin) indext = fix(t/Dt)+1; TP(indexTau,indexP) = TP(indexTau,indexP)+Rec(indext,indextrace);,时间域代码实现示意,工业实现一般用频率域,效率高,但实现较复杂,输入地震数据,TAUP变换后,一、实验目的让学生熟悉掌握地震数据处理中的速度分析、动校正、剩余静校正叠加的方法的使用,速度扫描实验,二、实验原理地震数据处理流程图,三、主要仪器设备 SUN计算机、Linux操作系统、地震处理软件系统四、实验内容与要求实验内容:1、地震数据的速度分析。2、CMP道集动校正的应用。3、剩余静校正量的计算与应用。4、水平叠加处理,实验要求: 运用地震数据处理软件对所给地震数据进行抽道、速度分析、动校正、剩余静校正以及叠加处理。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报告有关编写格式进行实验报告编写,提供纸质和电子版报告。,五、处理模块及参数描述 经去噪和反褶积处理后的二维地震数据:测线一条,炮数99炮,每炮120道,中间放炮。 速度分析:为动校正、偏移、时深转换等处理提供速度参数;为岩性分析、物性分析、油气预测等提供速度信息;为构造解释提供速度参数。动校正:反射波时距曲线上非零炮检距上的波至时间与零炮检距道上的时间之差称为改道的正常时差,为校正正常时差所用的速度称为动校正速度。动校正是用来消除炮检距对反射波旅行时的影响。剩余静校正:野外静校正后,在地震数据中仍然残留有各种剩余静态时移,通常在叠前必需估计出这类剩余静态时移值,并在CMP道集中加以校正,这种校正称为剩余静校正。水平叠加:水平叠加是将CMP道集记录经NMO校正后叠加起来,目的是压制随机噪音,提高地震信噪比。,六、处理效果分析1、地震数据的速度分析,2、CMP道集动校正的应用,3、剩余静校正,4、水平叠加处理,总结 通过本次地震数据处理课程设计,对地震数据处理的流程,包括速度分析、动校正、剩余静校正及叠加的方法的使用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熟悉了linux系统的操作环境和promax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处理的过程中要仔细认真的做好每一步,避免疏忽错误,得到较大误差数据,不然实验结果就不准确,影响课程设计的效果。从各个方面提高了自己,不仅对上机过程遇到的问题,还是一些理论知识的疏漏,在这次试验中得到了检验,并学会该如何处理问题,也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动手能了,给以后的实际工作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