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历史与地理课件.ppt
一、台湾地理二、历史概况(光复前),第一讲 台湾地理与历史(光复前),22.12.1,南农刘俊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2,一、台湾地理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台湾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22.12.1,南农刘俊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3,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200海里,宽约70至221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中国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22.12.1,南农刘俊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4,22.12.1,南农刘俊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5,台湾省包括台湾本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澎湖列岛64个岛屿,其中台湾本岛面积为35873平方公里。目前所称的台湾地区还包括台湾当局控制的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总面积为36188平方公里。,22.12.1,南农刘俊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6,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台湾山系与台湾岛的东北-西南走向平行,竖卧于台湾岛中部偏东位置,形成本岛东部多山脉、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台湾岛有五大山脉、四大平原、三大盆地,分别是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山脉和台东山脉,宜兰平原、嘉南平原、屏东平原和台东纵谷平原,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和埔里盆地。,22.12.1,南农刘俊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7,台湾岛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火山带上,地壳不稳,是一个多震的地区。,22.12.1,南农刘俊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8,台湾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北部为亚热带气候南部属热带气候。独流入海的大小河川多达608条,且水势湍急,多瀑布,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其中长度超过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浊水溪(186.4公里)、高屏溪(1709公里)、淡水河(158.7公里)、大甲溪(1403公里)、曾文溪(1385公甲)、马溪(1168公里)。,22.12.1,南农刘俊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9,台湾农耕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1/4,盛产稻米,主要经济作物是蔗糖和茶。蔬菜品种超过90种,栽种面积仅次于稻谷。台湾素有“水果王国”美称,水果种类繁多。花卉产值也相当可观。 台湾森林面积约占全境面积的52,台北的太平山、台中的八仙山和嘉义的阿里山是著名的三大林区,树木种类近4000种,其中尤以台湾杉、红桧、樟、楠等名贵木材闻名于世,樟树提取物更居世界之冠,樟脑和樟油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70。,22.12.1,南农刘俊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10,台湾四面环海,海岸线总长达l600公里。因地处寒暖流交界,渔业资源丰富。东部沿海岸峻水深,渔期终年不绝;西部海底为大陆架的延伸,较为平坦,底栖鱼和贝类丰富、近海渔业、养殖业都比较发达。远洋渔业也较发达。 台湾除有丰富的水力、森林、渔业资源外,其它自然资源有限,自产能源只有少量煤、天然气,金、银、铜、铁等金属矿产也较少,主要储藏于北部火山岩地区及中央山脉。,22.12.1,南农刘俊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11,截止2002年8月,台湾省人口为2240万多人,加上金门、马祖人口、总数约为2248万多人;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5。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平原,东部人口仅占全部人口的4。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约为620人,台北市的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l万多人。 台湾居民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8;少数民族占约2,约43万人。根据语言、风俗的不同,台湾少数民族分为阿美、泰雅、排湾、布农、卑南、鲁凯、邹、雅美、邵族、葛玛兰和赛夏等11族,分居全省各地。,22.12.1,南农刘俊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12,在行政区划上,台湾省辖基隆、新竹、台中、嘉义、台南5个省辖市,台北、宜兰、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台东、花莲、澎湖16个县。台湾当局于1967年将台北市、1979年将高雄市定为“行政院院辖市”。此外,还设有所谓“福建省政府”,辖金门、连江(马祖)2个县。,22.12.1,南农刘俊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13,22.12.1,南农刘俊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14,二、历史概况,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1971年和1974年,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疏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现今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22.12.1,南农刘俊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15,秦始皇求仙药之三神山:蓬莱、方丈为日本琉球,而台湾则瀛州也。还是有一定可能性的。当时航海技术有限,对这些岛屿了解有限;台湾与琉球地理气候大略相近,地处亚热带气候,草木长春,疑为仙境。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某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22.12.1,南农刘俊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16,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到宋元时期(公元960一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元12世纪,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戍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明朝后期开始出现台湾的名称。进入17世纪之后,汉人在台湾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22.12.1,南农刘俊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17,背景介绍:海盗颜思齐与郑芝龙传奇,颜思齐,福建海澄人,字振泉。雄健,精武艺。幼遭宦家之辱,愤杀其仆,逃日本为缝工。数年,家渐富,仗义疏财,众信倚之。是时日本德川幕府秉政,文恬武嬉,思齐谋起事,福建晋江人杨天生助之,游说李德、洪升、陈衷纪、郑芝龙等26人。结为兄弟。芝龙最幼,年是十八,才略过人,思齐重之。郑芝龙,南安石井人,少名一官,字飞黄。祖父为泉州太守叶继善吏。后落魄流亡日本,娶平户士人女田川氏为妻,生成功。后起事逃亡海上,陈衷纪建议经略台湾。随后又有大量芝龙族人、乡人入台。思齐死后,芝龙为首。 台湾通史下p508-509,22.12.1,南农刘俊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18,郑成功在日本也被尊为民族英雄。,22.12.1,南农刘俊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19,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仅4个月即病逝。郑氏政权把大陆的政治、文教制度移植台湾,重视土地开发和兴修水利,发展对外贸易,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郑氏政权末期,台湾的汉族人口已达12万人。 清政府平定大陆后,曾经招抚郑氏降清未果。郑氏政权曾多次反攻大陆沿海地区,至1678年秋郑军战败,所占领的东南沿海州县全部丧失,随即完全退守台湾。此时,清朝政府统治中国已成定局,郑氏政权逐步演变成为地方割据政权。 1683年7月8日,清政府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进攻澎湖、台湾。清军占领澎湖后,郑成功之孙郑克塽率众归顺清政府。,22.12.1,南农刘俊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20,西方殖民势力入侵,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荷兰人l642年赶走西班牙人统一台湾。 1652年9月,农民领袖郭怀一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起义被镇压。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进军台湾。郑成功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 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22.12.1,南农刘俊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21,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经济得到相当发展。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19世纪60年代,台湾的淡水、鸡笼、安平、打狗相继开港、进口以鸦片为大宗,出口则以茶、糖、樟脑为主。,22.12.1,南农刘俊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22,1874年1月、日军入侵台湾。10月,中日签订北京专条,虽然软弱的清政府对日本作出妥协,但北京专条仍表明中国对整个台湾行使主权。此后清朝官员提出台湾设省的建议。 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22.12.1,南农刘俊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23,1885年台湾建省,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22.12.1,南农刘俊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24,l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4月17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台湾士绅丘逢甲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22.12.1,南农刘俊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25,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功。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台湾同胞(李友邦的“台湾义勇军”)回到祖国参加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作出了贡献。,22.12.1,南农刘俊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26,总督专制,警察制度,保甲制度。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 “皇民化运动”在台湾灌输忠“君”(天皇)爱(日本)“国” 思想。在经济上,实行“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政策,由台湾向日本提供稻米和蔗糖;后期则配合日本的南进政策,在台湾发展与军需有关的工业,把台湾当作日军的补给地。,22.12.1,南农刘俊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27,1941年l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 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22.12.1,南农刘俊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28,1945年10月24日,陈仪从重庆启程前,旅渝台湾同乡会举行了欢送宴会,致了热情洋溢的欢送辞。陈仪致辞答谢,公布治台方针:在台湾切实实行三民主义,普及国语,推进教育,增加台民福利,建设安定繁荣的新台湾。,22.12.1,南农刘俊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29,思考题:,1.你认为在台湾的开发史上,有哪些人物是应该被记住的?为什么?2.郑氏父子在台湾的开发和台湾与祖国内地的关系发展史上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3.为什么说只有中国问题,没有台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