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隔离技术课件.ppt
医 院 隔 离 技 术,主讲人-蒿金英,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使用于各级各类医院。,一、隔离的基本理论,1、感染的发生及传播。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2、隔离的目的。利用这种隔离技术切断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阻止感染链各要素的形成,防止致病性微生物在病人、工作人员及媒介物中扩散。,二、术语和定义,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感染源: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宿体或场所。传播途径: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易感人群: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标准预防,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标准预防的特点,既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到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传播方式,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如肺结核、水痘。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m),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结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如:流感、流脑、病毒性腮腺炎等。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皮肤感染等。,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方式。,接触传播 飞沫传播,个人防护,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源的各种屏障用品。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纱布口罩:保护呼吸道免受有害粉尘、气溶胶、微生物及灰尘伤害的防护用品。,外科口罩: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戴的口罩。医用防护口罩: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um感染或近距离(1m)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而发生感染的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鞋套。,三、门、急诊、传染病区、感染性疾病科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四、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1、口罩的使用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外层阻水,中层过滤,内层吸湿,阻菌率90%。一次性医用口罩:不是外科口罩,不是医用防护口罩,双层防护功能不符合YY/GB标准。纱布口罩:防病毒效果差,厚、闷不舒适,与面部贴合性差,阻菌率20%。医用防护口罩:(GB认证)过滤效果和普通N95呼吸防护口罩相同,同样有效过滤微生物气溶胶。N95不是产品的牌子,是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研究所依据法律和标准对符合要求的产品的认证级别。对0.3微米的非油性颗粒物,在实验室测试条件下,过滤效率至少95%。,口罩正确佩戴方法,佩戴口罩根据需要选择,并正确佩戴口罩。将口罩戴上,金属软调应该向上。头带分别绑于头顶后及颈后。将金属软条向内按压至该部分成鼻梁形状。完成时,口罩必须覆盖鼻及下巴,紧贴面部。,不正确的佩戴口罩,戴口罩注意事项,不应一只手捏鼻夹。使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口罩潮湿,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应及时更换。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正确摘除口罩:依次解下颈部及头部系带。戴手套、穿隔离衣、面罩、护目镜、工作帽。,任何防护用品都只能降低职业风险,不消除风险。,五、隔离原则,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用相同的隔离与预防措施。一种疾病可共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用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空气传播的隔离蓝色接触传播的隔离粉色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是最有效的投资,人人健康,自己才能更健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