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耳穴课件.ppt
耳 针 法,中医适宜技术,【概 述】,耳针,是指使用短毫针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古代医著中就有“耳脉”、耳与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借耳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等记载。近30多年来,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耳穴诊治方法迅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耳穴诊治体系。,一、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1耳与脏腑的关系耳与脏腑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耳与脏腑器官在生理上密切联系,不仅存在着相关性,而且具有相对特异性,这为耳针法诊治疾病提供了客观依据。,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灵枢五阅五使说:“耳者,肾之官也”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千金方说:“心气通于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见于耳,荣华于耳”证治准绳说:“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杂病源流犀烛说:“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厘正按摩要术在汇集前人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耳背与五脏的关系,指出“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的生理联系。证治准绳说:“肺气虚则少气,是以耳聋”。而察耳的形态、色泽等改变,可“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的病变灵枢本脏说:耳“黑色小理者肾小,耳薄不坚者肾脆”证治准绳说:“凡耳轮红润者生,或黄或黑或青而枯燥者死,薄而白、薄而黑者皆为肾败”。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耳与脏腑器官在生理上密切联系,不仅存在着相关性,而且具有相对特异性,这为耳针法诊治疾病提供了客观依据。,二、耳与经络的关系,内经中所记述的经脉循行分布,说明耳与经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的耳穴经络感传实验,也表示耳与经络的相关性。在手足六阳经经脉循行中,有的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于耳郭周围。手足六阴经经脉循行,虽不直接上行至耳,但通过各自的经别与阳经相合,间接地上达于耳。,三耳穴的分布,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一般与头脑、面部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垂和对耳屏;与上肢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舟;与躯体和下肢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与腹腔脏器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甲艇;与胸腔脏器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轮脚周围;与耳鼻咽喉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屏四周。,四、耳廓分区与耳穴定位,了方便国标按耳的解剖将每个部位划分成若干个区,共计91个穴位。耳廓分区及耳穴定位见下图:,耳廓分区与耳穴定位,1、耳轮分区为了便于取穴,将耳轮分为12区。耳轮脚为耳轮1区。耳轮脚切迹到对耳轮下脚上缘之间的耳轮分为3等份,自下而上依次为耳轮2区、3区、4区;对耳轮下脚上缘到对耳轮上脚前缘之间的耳轮为耳轮5区;对耳轮上脚前缘到耳尖之间的耳轮为耳轮6区;耳尖到耳轮结节上缘为耳轮7区;耳轮结节上缘到耳轮结节下缘为耳轮8区。耳轮结节下缘到轮垂切迹之间的耳轮分为4等份,自上而下依次为耳轮9区、10区、11区和 l 2区。,耳廓分区与耳穴定位,2、耳舟分区为了便于取穴,将耳舟分为6等份,自上而下依次为耳舟1区、2区、3区、4区、5区、6区。,耳廓分区与耳穴定位,3、对耳轮分区为了便于取穴,将对耳轮分为13区。对耳轮上脚分为上、中、下3等份,下13为对耳轮5区,中l3为对耳轮4区;再将上13分为上、下2等份,下l2为对耳轮3区,再将上12分为前后2等分,后12为对耳轮2区,前l2为对耳轮l区。对耳轮下脚分为前、中、后3等份,中、前23为对耳轮6区,后13为对耳轮7区。,耳廓分区与耳穴定位,将对耳轮体从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至轮屏切迹分为5等份,再沿对耳轮耳甲缘将对耳轮体分为前14和后34两部分,前上25为对耳轮8区,后上25为对耳轮9区,前中25为对耳轮10区,后中25为对耳轮11区,前下l5为对耳轮12区,后下l5为对耳轮13区。,耳廓分区与耳穴定位,4.三角窝分区将三角窝由耳轮内缘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分为前、中、后3等份,中1/3为三角窝3区;再将前1/3分为上、中、下3等份,上1/3为三角窝1区,中、下2/3为三角窝2区;再将后1/3分为上、下2等份,上1/2为三角窝4区,下1/2为三角窝5区。,耳廓分区与耳穴定位,5.耳屏分区将耳屏分成4区。耳屏外侧面分为上、下2等份,上部为耳屏1区,下部为耳屏2区;将耳屏内侧面分为上、下2等份,上部为耳屏3区,下部为耳屏4区。,耳廓分区与耳穴定位,7、耳甲分区为了便于取穴,将耳甲用标志点、线分为18个区。在耳轮的内缘上,设耳轮脚切迹至对耳轮下脚间中、上13交界处为A点;在耳甲内,由耳轮脚消失处向后作一水平线与对耳轮耳甲缘相交,设交点为D点;设耳轮脚消失处至D点连线中、后13交界处为B点;设外耳道口后缘上14与下34交界处为C点;从A点向B点作一条与对耳轮耳甲艇缘弧度大体相仿的曲线;从B点向C点作一条与耳轮脚下缘弧度大体相仿的曲线。将BC线前段与耳轮脚下缘间分成3等份,前13为耳甲l区,中13为耳甲2区,后13为耳甲3区。,耳廓分区与耳穴定位,ABC线前方,耳轮脚消失处为耳甲4区。将AB线前段与耳轮脚上缘及部分耳轮内缘间分成3等份,后13为5区,中13为6区,前l3为7区。将对耳轮下脚下缘前、中l3交界处与A点连线,该线前方的耳甲艇部为耳甲8区。将AB线前段与对耳轮下脚下缘间耳甲8区以后的部分,分为前、后2等份,前12为耳甲9区,后l2为耳甲10区。在AB线后段上方的耳甲艇部,将耳甲10区后缘与BD线之间分成上、下2等份,上12为耳甲11区,下12为耳甲12区。由轮屏切迹至B点作连线,该线后方、BD线下方的耳甲腔部为耳甲13区。,耳廓分区与耳穴定位,以耳甲腔中央为圆心,圆心与BC线间距离的l2为半径作圆,该圆形区域为耳甲15区。过15区最高点及最低点分别向外耳门后壁作两条切线,切线间为耳甲16区。15、16区周围为耳甲14区。将外耳门的最低点与对耳屏耳甲缘中点相连,再将该线以下的耳甲腔部分为上、下2等份,上12为耳甲17区,下12为耳甲18区。,耳廓分区与耳穴定位,8、耳垂分区为了便于取穴,将耳垂分为9区。在耳垂上线至耳垂下线最低点之间划两条等距离平行线,于上平行线上引两条垂直等份线,将耳垂分为9个区,上部由前到后依次为耳垂1区、2区、3区;中部由前到后依次为耳垂4区、5区、6区;下部由前到后依次为耳垂7区、8区、9区。,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郭上的一定部位出现各种阳性反应,如相关部位的耳穴电阻值下降、痛阈值降低、皮肤色泽、形态改变等。耳郭上耳穴部位的阳性反应,既是辅助诊断的依据,也是治疗疾病的刺激点,因而探查阳性反应点是正确使用耳穴诊治的重要操作内容。,耳穴辅助诊断方法,望诊法(用肉眼或放大镜在自然光线下,直接观察耳郭皮肤有无变色变形等征象,但应排除色素痣、冻疮及随生理变化而出现的反应等假阳性)压痛法(用弹簧探棒等在与疾病相应的部位由周围向中心,以均匀的压力仔细探查,当患者出现皱眉、眨眼、呼痛、躲闪等反应,且与周围有明显差异者,可作为诊治时参考)手指抚摩法(医生以食指紧贴耳背,拇指指腹轻抚耳郭前面,比较有无隆起、增厚、结节、及其大小、硬度等情况),耳针的选穴原则,1.按病选穴2.辨证选穴3.根据现代医学理论选穴4.经验选穴,颈椎病,主穴:颈椎区(双侧),配穴,兼有肩部疼痛者加肩-锁骨(选患侧); 兼有肘以下至手指疼痛、麻木者加肘-腕-指(选患侧); 兼有后头部、头顶部疼痛、麻木及或伴有眩晕者加枕-颞-额。(选双侧)。,原发性坐骨神经痛,主穴: 臀-坐骨神经-交感(患侧)。,配穴,先针刺主穴,针毕后让患者做弯腰及患肢的向前抬腿(膝部勿弯)、后伸动作,反复做数分钟,一般即有明显好转,再根据遗留相对较重的症状随症配穴:腰痛者加腰骶椎区(患侧);仍向下肢膝以下放射痛者加膝-踝-趾(患侧)。,急性腰扭伤,选穴: 腰骶椎区(双侧)。,肩周炎,主穴:肩-锁骨(患侧)。配穴:肩痛牵及肘部者加肘-肩(患侧);颈项部肌肉僵硬者加颈椎区。,假性近视,肝、肾、目2、眼、新眼等,失眠,心、肝、肾、神门、枕等,针具选择,1、毫针:采用0.2515mm或25mm(32#,0.5或1寸)、0.3015mm 或25mm(30#,0.5或1寸)的毫针。 2、王不留行籽,操作方法,1、针刺法:利用毫针从某一穴点刺入,沿着皮下与皮下软骨之间通达另一穴点;或从某一穴区的一端刺入,沿着皮下与皮下软骨之间通贯该穴区的全程。 2、压籽法:将材料粘附在0505cm大小的胶布中央,然后贴敷于耳穴上,并给予适当按压,使耳郭有发热、胀痛感(即“得气”)。一般每次贴压一侧耳穴,两耳轮流,3天1换,也可两耳同时贴压。在耳穴贴压期间,应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数次,每次每穴12min。使用此法时,应防止胶布潮湿或污染,注意事项,1.严密消毒,防止感染。2.耳郭有湿疹、溃疡、冻疮等,不宜用耳穴治疗。3.耳针变可能发生晕针,应注意预防并及时处理。4.耳郭针刺较痛,应向病人说明,取得病人配合。,注意事项,5.使用电针、毫针,一般隔天1次;埋籽法可隔57天1次。急性病,可两侧耳穴同用;慢性病,每次用一侧耳郭,两耳交替针刺。同一耳穴,无论用何种方法刺激,治疗次数均以510次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