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人社会化课件.ppt

    • 资源ID:1482378       资源大小:3.31MB        全文页数:7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人社会化课件.ppt

    章人的社会化,人之初,心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第四节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的涵义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的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二、社会化研究的不同角度,1.文化的角度(人类文化学)2.人格(个性)发展的角度(心理学)3.社会结构的角度,文化人类学主要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研究社会化,注重一定文化模式对民族共有行为的影响。 人(共有行为) 社会文化心理学主要从个性发展的角度研究社会化,看重人的个性心理及健康人格的形成。 人(个性心理) 社会,社会学主要从人与社会互动的角度研究社会化,重视个体的社会规范和人的社会角色的形成。 人 社会(个性与共有行为) (社会发展),三、社会化的类型,1.初始社会化(Primary socialiazation)2.预期社会化(anticipatory socialiazation)3.发展社会化(developmental socialiazation)4.逆向社会化(reversal socialiazation)5.再社会化(resocialiazation),发展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的区别,第一、发展社会化着眼于人的完善,而再社会化着眼于人的改造。第二、再社会化的形式一般比发展社会化要剧烈。,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一、社会化的生物条件1.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情意、交流感情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2.思维能力 思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是在人的实际生活过程中,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对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形成概念,并应用要领进行判断和推理,认识事物一般的和本质特征及规律性联系的心理过程。,3.学习能力 对于社会来说,社会化就是社会以自己的文化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而对于个体来说,社会化则是自己学习社会文化的过程。人类所特有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使人类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表现出其他动物所不可比拟的学习能力。,4.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所谓生活依赖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智力等尚未发育健全,不能自力更生、独立生活,从而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二、社会化的主体,1.家庭,“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在未成年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父 母,有意的,无意的,教 养,模 仿,感 化,熏 陶,有意的,无意的,子 女,2.学校 学龄期个体的社会化可分三个阶段:一是前期阶段(6、7岁11、12岁)二是中期阶段(11、12岁14、15岁)三是后期阶段(14、15岁20左右),学校作为社会化的社会环境条件之一,特点有: 首先,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 其次,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教师在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外国学者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所做的关于教师的期望效果的实验,3、同辈群体 所谓同辈群体,是指由地位、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大体相同或相近的人组成的关系亲密的社会群体。,作为个体社会化的社会环境条件之一,同辈群体具有如下特征:,()它是一种非正式群体,其成员可以自由组合和自由选择,并在平等的基础上自由互动;,()它的成员的兴趣、爱好、目标基本相同或相近,它完全根据自己成员的意愿来安排活动,如果某项活动多数成员不感兴趣,可以随意地改变。而在家庭和学校中,个体常常被迫违背自己的意愿接受成人安排的活动;,() 它有自己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其成员往往以此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言行;,() 它能满足成员的心理、精神需求,其成员可以毫无顾忌地倾吐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看法,并从中得到安慰、支持、同情。,同辈群体对个体社会化究竟是产生积极影响还是产生消极影响,主要取决于群体内的价值取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4、工作单位(1)工作单位是个人进行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2)工作单位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检验和发展家庭及学校社会化成果的场所。(3)在工作单位中,可以学会处理职业环境中的人际关系。,5、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是指社会组织为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所采用的各种通讯手段,它包括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两大类,如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杂志。,大众传媒对个体社会化的作用:,一方面,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体社会化有巨大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大众传播媒介所提供的一些不健康的、反社会的内容,又有可能给个体社会化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一、关于社会化的若干理论二、社会化的生命周期三、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一、关于社会化的若干理论,(一)人格发展理论查尔斯.库利:“镜中我”乔治.赫伯特.米德:角色借用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艾里克.艾里克逊:认同危机让.皮亚杰:认知发展(二)生命历程理论,人格(personality)指的是特殊的思想、感觉和自我观照的模式,它们构成了特殊个体的一系列鲜明的品质特征。,认知(思想、知识水平、知觉和记忆),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水平),情感(感觉与感情),(一)人格发展理论,(一)人格发展理论,自我(self)就是指个体对他们的个人特征和社会认同的意识与感觉 。,“镜中我” (looking-glass self) 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查尔斯 霍顿 库利(18641929)提出的。,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作为社会的产物,自我的出现要经历三个阶段: 首先,我们觉察到我们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其次,我们领悟了别人对我们行为的判断; 最后,基于对他人反应的理解,我们评价我们的行为。,我们根据想象别人对我们自己行为及外表的感觉来理解自我 。,乔治 赫伯特 米德(18631931)是与库利同时代的一位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是美国社会科学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其代表作是心灵、自我与社会。,2.米德的“角色借用”,自我是对社会客观现实的内化和主观解释,自我的观念是在社会互动中产生的,“主我” 又称 “自然我”,是自我中不含任何符号的那部分直接经验,即感到饥饿、感到痛苦、感到压抑、感到快活和陶醉、感到需要满足自己的种种欲望的那部分。,“客我” 又称 “社会我”, 是自我的社会方面,是受到他人的行为和态度、社会道德法律规范和组织制度制约的那部分。,“客我”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三个阶段,模仿阶段(imitation stage) 手势交流(conversation of gestures) 嬉戏阶段(play stage) 角色借用(role taking) *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 群体游戏阶段 (game stage) *一般他人(generalized others),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是赫赫有名的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大师。,3.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我们越是文明,我们就必定越不幸,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后又分为意识和无意识(包括被压抑的无意识和潜伏的无意识)。 弗洛伊德对个性的主要看法是:人类的行为动机中有许多(如果不是大多数的话)都是无意识的我们常常并不知道自己行为的真正原因。,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人 格,“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是与生俱来的,“自我”与“超我”都是由它逐渐分化而来的。“本我”是同肉体联系着的,它完全是无意识的,不问时机、不看条件、不顾后果,只按“快乐原则”行事,一味地追求自我满足。在正常人的心理活动中,“本我”自然地要被压制,任其泛滥就将不可收拾。,“自我”是在“本我”发展过程中与周围的现实世界相互接触,从而在适应现实环境中形成的,它受 “现实原则” 支配。“自我” 介于 “本我”与“超我”之间,其主要功能有 4 点: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以维持个体的生命;调节“本我”的需要,以符合现实环境条件;管理不为“超我”所接受的冲动;调节“本我”与“超我”的冲突。,“超我”并不是指人以外的社会或自然, 而是指人的心理中代表社会力量的一种趋向, 即平常所说的 “良心”、 “理性” , 它是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将社会规范、 道德标准、价值判断等内化的结果。 “超我” 评价是非善恶,以 “至善原则”为宗旨。其主要功能有3点:管制社会所不容的原始冲动; 诱导 “自我”,使其能以合乎社会规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的现实目标;使个人向理想人格发展。,4.艾里克.艾里克逊:认同危机,信任与不信任 婴儿期自主与怀疑和羞怯 儿童早期首创性和内疚性 学龄前勤奋与自卑 学龄期 认同与角色混淆 青春期亲近与孤独 青年期代际关怀与自我沉浸 中年期 完美与绝望 老年期,目前为人们广泛接受的道德社会化理论,是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18961980)提出、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1927)进一步发展的认知发展理论。,5.让.皮亚杰:认知发展,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知道些什么?他们用什么工具来获得新知识?在每个具体的年龄, 哪些知识是他们所必需的?,感觉运动阶段:l岁半到2岁时 前操做阶段:2岁左右持续到7岁 具体操作阶段:在711岁之间 形式操作阶段:大约1215岁,(二)生命历程理论,生命历程是指在人的一生中随着时间变化而出现的受到文化和社会变迁影响的年龄及角色和生命事件序列。,(二)生命历程理论,“一定时空中的生活”原理。“生命的相关性”原理。“生活的时间性”原理。“个人能动性”原理。,案例:从麦田里的守望者 看人的基本社会化,美国作家塞林格在这部小说中描写了一个中学生霍尔顿,老师和家长强迫他好好读书,但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四次被学校开除。在浪迹社会中,他酗酒、逛夜总会、召妓女,同时内心又十分苦闷,渴望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他在无法调和的矛盾下精神彻底崩溃,最终进了精神病院。,奥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论:“本我”处于潜意识中,受享乐原则支配;“自我”在现实环境中形成,受现实原则支配;“超我”在道德内化中形成,受理想原则支配,社会化就是三者的相互作用。美埃里克森的“认同危机”:处于青春期(1218岁)的青少年开始学习和认识各种社会角色,容易产生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角色混淆。,二、社会化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三、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儿童和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还不成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主要是以模仿形式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对新奇的东西感受强烈,但个社会化主体之间往往由于矛盾和冲突,难以为其提供统一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以及令人敬佩和信服的社会权威形象,从而给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化造成不良影响。,心理上的断乳 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心理上的断乳是指青少年在其成长过程中力图脱离家庭及其他方面的监护,独立自主地进入某些社会生活领域,但是他们有经验不足,从而产生的危机状况。,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一是无效的文化传递 指上一代的文化知识和规范因故未能有效的传递给下一代。 反社会型人格又称病态人格、悖德性人格等,是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在各种类型的人格障碍中最受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重视。,使人处于不利的社会地位 城乡差异 性别差异,代差 代差是指社会的不同时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代差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对代差的性质要做具体分析,不能简单的肯定或是否定代差两方中的任意一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凡是不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都要限制,反之则要支持。,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坐不动,十分无用。 啃老族,一个现象的社会学分析,啃老族现象,什么是啃老族? 有这样一些人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这样的一群人叫“啃老族”,也叫“傍老族” 。(“NEET”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 ”或“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的缩略语。美国英语则称之为“boomerang child/kid”。),构成“啃老族”的六类主要人群,一、高校毕业生(20%)二、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 自动离岗离职(10%)三、“创业幻想型”的青年人(20%)四、频频跳槽者(10%) 五、单位里下岗的年轻人(10%)六、文化低、技能差的人(30%),典型案例,案例一家有不肖子:不但饭来伸手且日支30元参赌 “太子”生活:睡到中午就去赌 徐家每天的生活几乎都这样“有规律”地拉开序幕:清晨6时30分,年届花甲的徐父第一个起床,草草地用完简单的早餐后,花40分钟乘坐公交车赶到白云区一家修配厂上班。事实上,两年前,徐父就从制衣厂车工的岗位上退休了,如今“老骥”返岗,并非为发挥余热,而是不得已而为之。事因家有“太子”有工不做,要靠他养。 徐母是一名家庭主妇,她每天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是为儿子徐伟准备午餐。据了解,“徐太子”现年27岁,是家中过得最舒适的闲人,通常一觉睡到近中午,吃完送到嘴边的午餐后,就例行地向妈妈索要30元“日薪”,便呼朋引伴地召来几个青年,凑成一桌打麻将,短则半天,长则通宵达旦。,赋闲有“理”:工作太苦太累 徐家住的是60多平方米的公房,徐父每月1700元左右退休金,除掉每月给儿子900元的生活花销和赌资,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紧巴巴的。 据称,一年前的徐伟也曾工作过,但因嫌工作太苦太累,又嫌钱太少要受气,他频繁地换了服务生、保安、推销员等岗位,之后,就没再主动找工了。徐父也曾亲自出马帮儿子物色了一份物业电工的工作。不料儿子劈头就问:“让我干什么危险的活?!是不是嫌我没工作?!”恨铁不成钢的徐父只好返岗再就业,继续供养自己的儿子。,案例二“城市隐士”:没勇气找工宁肯向老人要米粮 “隐士”夫妇让父母卖房接济 在街坊邻居的眼中,李林辉和王静这对30出头的小夫妻行为举止非常奇怪:每天不是吃饭就是睡觉,极少与外界接触,俨然一对与世隔绝的“隐士”。记者探访获悉,李林辉的父母是退休老干部,原本可以在90多平方米的新居中养老。不想,一年前,在某大型小区当物业保安的儿子因打架被“炒鱿鱼”,从此一家大小就蒙上了失业的愁云惨雾。父母成了他的“救命稻草”。为了他,父母卖掉宽敞的新居,折换成一套4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和一套小面积的房子,分别给自己和儿子栖身;接着,儿子夫妇每周定期回家吃两次饭,临走时自然少不了也拿走一些钱、粮、油什么的。,自称不工作只因“没斗志” 李林辉告诉记者,失业后,他对生活丧失了激情,自知文化水平不高,因此也缺乏斗志。但是如果让他参加再就业培训,和那些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一样,干修理工、送奶工、绿化工的工作,他又觉得面子上受不了。他承认依靠父母接济的生活很狼狈,因此夫妻俩宁愿少与朋友、邻居来往,做一对“都市隐士”。谈及未来,李林辉一副破罐子破摔的神情,认为只要有父母在,温饱就基本不成问题了。据调查,像李这样的隐形“傍老族”,在生活中不计其数,他们比“4050族”更怯于竞争,对社会压力产生极大恐惧感。,案例三“娇娇懒女”:不读书不工作父母挣钱我来花 仗着家底厚终日无所事事 家住东山区,今年芳龄22岁的小玉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娇娇女”:父母都是城建系统的工程师,家庭总收入不菲。在这样一个“高知”家庭里,父亲对小玉期望很高,为女儿设计了一条从重点小学,到中学、大学,甚至出国留洋的“金光大道”。母亲对女儿更是“爱到骨头里”了:即使是孩子的无理要求也言听计从。因为懒惰,小玉18岁便结束了学习生活。因为缺技能、不勤劳让她就业屡屡碰壁。其后,她又花了3万元“蜻蜓点水”般地学了学时髦的商务英语、电脑、艺术插花等。然而一接触工作,她便以“不喜欢”、“不适合”、“不干伺候人的活”等理由推掉,如今在家赋闲了两年多,终日无所事事,只与网络为伴的小玉变得愈来愈胖。,认定“父母挣的钱就是我的” 两位工程师父母后悔地说,从小对女儿的家庭教育很失败,疏忽了对孩子进行勤劳、节俭、孝顺、责任心等教育,造成孩子对传统美德十分淡漠。孩子长大后不懂得体贴父母苦心,一味索取不知回报。让他们最伤心的是,女儿竟然称:“父母挣的钱,就是留给我的。”20多岁的青年根本没有自立、自强的生活观。 最后,这对父母总结认为,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家长长期不正确的溺爱对助长孩子的懒惰,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啃老”、“傍老”就是让人痛心的报复。,案例四带着老板梦北漂 小师从某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父母曾托了无数关系为其在家乡找到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但他觉得自己有经商头脑,适合当老板,拒绝了父母的苦口婆心,毅然南下,在深圳做了一年的电器销售代表。小师始终没有完成过上百万大单,他将原因归咎于自己人生地不熟。于是转战到北京,因为没有本钱,他只能去应聘做销售员,凭借在深圳的工作经验,小师并没费劲儿就谋到了一份工作,单看底薪,不能算是很好,但如果每月都能完成销售任务,基本也能保证四五千元的收入。,依靠北京的一些朋友,再加上灵活的头脑,这份工作小师干得很不错,颇得老板赏识。但小师始终不甘心给别人打工,没干一年就辞了职,开始了在北京飘荡的日子。他认为自己是在找机会。无奈房租要付,饭要吃,车要乘,只好向父母张嘴,开始说是“借”,后来连这个“借”字也免了,但老板的梦依然遥遥无期。后来,小师带着有志难施的落寞回了家,打算在家乡继续寻找当老板的机会。多半日子里,小师还是在给别人打工,只是依然随心所欲地辞职,在外面租房住的小师有时候会回家改善改善伙食,顺便向妈妈要几百元钱,妈妈也不多问,只希望有一天他能脚踏实地的工作,但她不知道还要继续支付多少个“急用”才能让儿子不再眼高手低。,是谁造就了啃老族 ?,传统观念家庭教育社会大环境,如何解决啃老族问题,从个人与家庭来讲 转变观念调整角色从社会和国家角度来讲首先、政府应成立专门机构帮助青年就业,建立“新失业群体”的动态档案,建立有效的管理办法,为妥善安排培训、就业打好基础;其次,要就业,须有“一技之长”,政府要加大各种职业教育培训的投入,这些“啃老族”没有经济来源,技能培训就应该免费;再次、我国应推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从根本上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第四节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一、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技能社会化,如何看待“大学生生存体验”: 2000年山西师大3名学生身无分文靠拣垃圾、睡马路,在西安生存了7天;2001年西南政法10名学生各揣10元钱在福州过了5天,2002年宁波大学9名学生在重庆生存体验7天,主要是在餐馆打工、在公司搞促销。 这些活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带来不少争议。,“生存体验”是大学生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实践之一,值得肯定。基本生活技能包括基本生存能力和职业技能两个方面,它是“社会人”的起码条件。“生存体验”只是其中之一,达不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职业技能是个体在社会上立足、发展的主要手段,大学生的“生存体验”靠的是知识、智慧、能力。,2、政治社会化 是指社会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包括政治信仰、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等)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 3、行为社会化4、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二、 当代中国“社会化”的新趋势,1、社会化的空间逐步扩大2、社会化的终身性特征更加突出3、新的“社会化”体验不断涌现,THANKS,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学概论》第五章人社会化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