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技能一级培训PPT课件解读.ppt
授课人:汤茜授课时间:2013年11月, 题型 1. 图框、标题栏及明细栏的绘制与书写。 2. 简单二维图形的绘制。 3. 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给出其中2个视图,抄画并补充第3个视图,多数情况下第三个视图还需要剖视)。 4. 零件图的绘制。 5. 装配图的绘制。,考试基本注意事项, 考试要求 1. 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 在指定驱动器(F盘)下建立一个以“考号和姓名”为名称的文件夹,用于存放所绘制的图形文件。 3. 按照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设置文字样式、线型、线宽和线型比例。 4. 不同的图层选用不同的颜色。 5. 考试期间注意常使用保存操作,以免机器出现故障而造成数据的丢失。,考试基本注意事项,在考试时,一般根据图形中的线型的数目创建多个图层,每个图层放一种线型,并赋予不同的颜色。如果题目没有具体要求,可按下面的规定设置图层:,图层的创建, 图框 考试时,图框的尺寸及摆放位置会给出,按照要求绘制即可。注意图框线哪条是粗实线,哪条是细实线。 标题栏 在零件图和装配图中需绘制标题栏。标题栏的尺寸及书写的文字试题中会给出,按照要求画,不需要进行标注。注意线条的粗细以及文字的字体要求。 明细栏 在装配图中还需绘制明细栏。明细栏在标题栏的上方,从下往上按零件编号顺序依次书写。,图框、标题栏、明细栏的绘制和书写,图纸幅面尺寸,图框格式,留有装订边的图框格式,图框格式,不留装订边的图框格式,在图样中使用的汉字、数字和字母,无论手写,还是输入,都必须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字宽约为0.7h),数字和字母应为斜体或直体(量的符号是斜体,单位符号是直体);字高有1.8、2.5、3.5、5、7、10、14、20八种号数。(考试时标注正体的字母和数字时选用gbenor.shx,斜体的字母和数字选用 gbeitc.shx,长仿宋体选用gbcbig.shx。),字体, 三视图的基本概念 在工程界广泛采用投影法表达物体,以实现三维实体与二维图形的转换。在投影法中,向物体投射的光线,称为投影线;得到投影的平面称为投影面;在投影面上得到的图形,称为物体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 正投影: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的投影,可以反映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质量性好、作图也比较方便,但缺乏立体感,必须采用多面投影相结合,才能完整表达空间形体的三维结构。 轴测投影:用平行投影法将不同位置的物体连同坐标系向单一的投影面进行投影,所得的投影图称为轴测图。它能同时反映物体的正面、水平面和侧面形状,立体感较强。,组合体的三视图, 三视图的形成 将物体放在由正立投影面、水平投影面和侧立投影面三个相互垂直的三投影面体系中,用正投影法分别向其进行投影,得到的视图称为三视图。 主视图:由前向后投影,在正面上所得的视图。 俯视图:由上向下投影,在水平面上所得的视图。 左视图:由左向右投影,在侧面上所得的视图。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反映物体的宽和高。“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是工程制图依据。,组合体的三视图, 进行形体分析 分析它们是由哪些简单的基本几何体组成;各基本几何体间按什么形式组合;它们各自对投影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何。 选择主视图 主视图是三视图中最重要的视图,它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组合体表达的清晰性。主视图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组合体应按自然位置放置,即保持自然稳定状态; (2)主视图应较多地反映出组合体的结构形状特征; (3)在各视图中虚线的数量要尽可能少。,组合体视图的绘制, 相贯线的性质 两个立体相交产生的表面交线,称为相贯线。相贯线是两个立体表面的共有线,也是两立体表面的分界线,相贯线上的点一定是两相交立体表面的共有点;一般情况下,相贯线是封闭的空间曲线,特殊情况下为平面曲线或直线。 相贯线的一般作图方法 当相贯的两立体表面的某一投影具有积聚性时,相贯线的一个投影必积聚在这个投影上,相贯线的其余投影可按着曲面立体表面取点的方法求出。,相贯线, 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1)当两个回转体同轴相交时,它们的相贯线都是垂直于轴线的圆,当回转体轴线平行于投影面时,相贯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是垂直于轴线的直线;(2)当两回转体相交,并外切于同一球面时,相贯线是两个相交的椭圆,其正面投影为两圆柱投影轮廓线交点的连线;(3)当两回转体轴线平行时,相贯线为直线。 相贯线的简化画法 当不需要精确画出相贯线时,可以采用近似画法简化绘制相贯线。如两正交圆柱且直径不等时,相贯线的正面投影可用大圆柱的半径为半径画圆弧代替。,相贯线, 剖视图的基本概念 当实体内部结构较复杂时,在画视图时就会出现较多的虚线,不仅影响视图的清晰,也不便于标注。为了清楚表达实体内部结构,可采用假想切开实体的方法将内部结构由不可见变为可见,从而将虚线变为实线。 用假想剖切平面剖开实体,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平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称为剖视图。为了区分实体的空心部分和实心部分,在剖面区域中要画出剖面符号。金属材料的剖面符号为剖面线,通常画成与主体轮廓线或剖面中心线成45角、间隔均匀的细实线,同一物体的各个剖面区域的剖面线应保持一致。,剖视图的绘制,1.剖视图的作用,剖视图的绘制,剖视图 用来表达机件内部形状的视图。,剖视图,视图中有太多虚线给 看图增加困难且标注 尺寸也很不方便。,2.剖视的方法,剖视图的绘制,3.剖视图的标注,剖视图的绘制,(1)剖切面,(2)剖切线,指示剖切面位置(粗短划线)及投射方向(箭头或粗短划线)的符号。,(3)剖切符号,指示剖切面位置的线,即剖切面与投影面的交线,用点划线表示。,(4)剖视图名称,-(为大写拉丁字母或阿拉伯数字)。, 剖视图的分类,剖视图的绘制,1.全剖视图,画图要点, 剖视图的分类,剖视图的绘制,2.半剖视图,用来表达内、外形都较复杂且基本对称的实体。,画图要点, 剖视图的分类,剖视图的绘制,3.局部剖视图,表达局部尚未表达清楚的孔、槽等内部结构。,画图要点,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零件图的绘制,1.作用,表示单个零件的图形,称为零件图。零件图是制造零件和检验零件的依据,是指导生产机器零件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零件图的绘制,2.内容,(1)图形 用一组恰当的图形,正确、完整、清晰地将零件的结构表达出来。,(2)尺寸 正确、完整、清晰、合理地标注制造零件和检验零件所需的全部尺寸。,(3)技术要求 制造、检验零件所要达到的要求,如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热处理及表面处理等。,(4)标题栏 填写零件的名称、材料、比例、图号、绘图者等。,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零件图的绘制,1.主视图的选择,(1)形状特征原则:表达零件的主要形状和相对位置。,形状特征明显,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零件图的绘制,1.主视图的选择,(2)工作位置原则:应表达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中的工作位置。,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零件图的绘制,1.主视图的选择,(3)加工位置原则:反映零件在主要工序中的加工位置。,反映加工位置,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零件图的绘制,1.主视图的选择,(4)自然安放位置原则:零件的工作及加工位置不固定。,摇杆自然安放位置,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零件图的绘制,1.主视图的选择,主视图的选择在注重上述原则的同时,应注意其他视图的表达,并尽量减少其他视图中的虚线。,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零件图的绘制,2.其他视图的选择,(1)其他视图应该有针对性,有独立存在的意义,按照表达完整性和便于看图的原则,补充主视图的不足。,主视图的确定不利其它视图的表达,舍去虚线,其它视图有针对性,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零件图的绘制,2.其他视图的选择,(2)注重视图中虚线的取舍。,保留虚线减少图形,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零件图的绘制,1.零件图的尺寸基准,面基准:主要加工面、零件的结合面、 对称中心面、端面、轴肩。线基准:孔轴的中心线、 对称中心线。,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零件图的绘制,2.合理标注尺寸的原则,(1)零件的重要尺寸应直接注出。,正确,错误,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零件图的绘制,2.合理标注尺寸的原则,(2)不能注成封闭的尺寸链,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加工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封闭的尺寸组,称为尺寸链。一般情况下可选尺寸链中不重要的尺寸空出不标注,这样可使其他尺寸的制造误差都集中到这一段上来,以保证主要尺寸的精度。,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零件图的绘制,2.合理标注尺寸的原则,(3)所标注尺寸应便于测量,便于测量,不利测量,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零件图的绘制,1.表面粗糙度,(1)概念:零件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特征称粗糙度。,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零件图的绘制,(3)表面粗糙度代号标注示例及其意义,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最大允许值为3.2m。,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最大允许值为3.2m。,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最大允许值为3.2m。,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y的最大允许值为3.2m。,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最大允许值为3.2m,最小允许值为1.6m。,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零件图的绘制,(4)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在图样上,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一般标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引出线或它们的延长线上。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外指向加工表面。在同一图样上,每一表面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尽可能的靠近有关尺寸线。当空间不足不便标注时,可以引出标注。,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零件图的绘制,(4)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零件图的绘制,(4)表面粗糙度的标注,使用最多的一种代(符)号可统一标注在图纸右上角,前面标注“其余”两字,代(符)号的大小应是图形上其他代号的1.4倍。,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零件图的绘制,(4)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零件图的绘制,2.极限与配合,(1)互换性:在批量生产相同的零件中,无须挑选和修配便可装到机器上,并能满足机器的性能要求,零件的这种性质称为互换性。,为使零件具有互换性,必须保证零件的尺寸、表面粗糙度、几何形状及零件上有关要素的相互位置等技术要求的一致性。就尺寸而言,允许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变动。这个范围,一是要求在使用和制造上合理、经济,再就是要求保证相互配合的尺寸之间形成一定的配合关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2)尺寸公差,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零件图的绘制,(2)尺寸公差,基本偏差系列,公差带代号:由表示公差带位置的基本偏差代号和表示公差带大小的公差等级并加上基本尺寸组成。例如: 60H8 60为基本尺寸,H为孔的基本偏差代号,8为公差等级,即IT8。 50f7 50为基本尺寸,f为轴的基本偏差代号,7为公差等级,即IT7。,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零件图的绘制,(3)配合,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且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根据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的相互位置关系,配合分为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3类。,间隙配合: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孔的实际尺寸总比轴的实际尺寸大。,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孔的实际尺寸总比轴的实际尺寸小。,最小过盈,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孔的实际尺寸比轴的实际尺寸有时大、有时小。,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零件图的绘制,(4)配合制,配合制是同一极限制的孔和轴组成配合的一种制度。为了统一基准件的极限偏差,减少定值刀具、量具的规格和数量,降低生产成本,国家标准配合制规定了基孔制和基轴制两种配合制度。一般应优先采用基孔制。,基孔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基孔制配合中的孔称为基准孔。基准孔的下偏差为零,用代号H表示。,基轴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基轴制配合中的轴称为基准轴。基准轴的上偏差为零,用代号h表示。,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零件图的绘制,(5)极限与配合的标注,在基本尺寸右面注出极限偏差数值,在基本尺寸右面注出公差带代号,在基本尺寸右面同时注出公差带代号和极限偏差数值,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零件图的绘制,(5)极限与配合的标注,在标注偏差数值时,字高要比尺寸数字小一号,且下偏差与尺寸数字在同一水平线上。,装配图中一般只标注配合代号,不注偏差数值。配合代号用分数形式表示,分子为孔的公差带代号,分母为轴的公差带代号。,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零件图的绘制,3.形状和位置公差,(1)形状公差:零件的实际形状对理想形状允许的变动量。(2)位置公差:零件的实际位置对理想位置允许的变动量。(3)形位公差公差带:由要素确定的允许变动区域。,形位公差代号和基准代号,形位公差标注示例一,形位公差标注示例二, 典型零件的视图与表达方法,零件图的绘制,1.轴套类零件(1)结构特点,一般有键槽、定位面、越程槽(退刀槽)、挡圈槽、销孔、螺纹及倒角、中心孔等结构,(2)图形特点,主视图:表达整体结构,辅助图形:局部视图、移出剖面图、局部放大图,(3)尺寸标注特点,径向尺寸:基准为轴线。轴向基准:定位面、端面,(4)技术要求特点, 典型零件的视图与表达方法,零件图的绘制,2.盘、盖类零件(1)结构特点,凸缘部分起定位作用,主体有均布的安装孔,(2)图形特点,主视图采用剖视表达,左视图表达盘盖形状,小孔位置,(3)尺寸标注特点,径向尺寸基准为轴线,结合面为轴向尺寸基准,(4)技术要求特点,精度要求不是很高, 典型零件的视图与表达方法,零件图的绘制,3.叉架类零件(1)结构特点,叉架类零件起支撑其它零件的作用,结构、加工复杂多变。,支承部分,联接部分,安装部分,(2)图形特点,主视图应体现工作位置和形体特征。按组合特点选配其它视图。,支板、肋板断面形状,底座形状,小孔位置。, 典型零件的视图与表达方法,零件图的绘制,4.箱体类零件(1)结构特点,是几个支架的联合体,结构复杂多变。通常存在多处孔。,联接包容部分,安装部分,支承部分,(2)图形特点,按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确定主视图,俯视图表达底板和连接部分形状,左视图表达内、外结构及相对位置。,(3)尺寸标注特点,基准为安装基面、定位面或对称中心面,(4)技术要求特点,有较高的技术要求, 读零件图,零件图的绘制,1.概括了解(读标题栏) 从标题栏内了解零件的名称、材料、比例等,并浏览视图,可初步得知零件的用途和形体概貌。2.详细分析(1)分析表达方案。分析零件图的视图布局,找出主视图、其他基本视图和辅助视图所在的位置。根据剖视、断面的剖切方法、位置,分析剖视、断面的表达目的和作用。(2)分析形体。想出零件的结构形状是看零件图的重要环节。先从主视图出发,联系其他视图、利用投影关系进行分析,弄清零件各部分的结构形状,想象出整个零件的结构形状。, 读零件图,零件图的绘制,(3)分析尺寸。先找出零件长、宽、高3个方向的尺寸基准,然后从基准出发,搞清楚哪些是主要尺寸。再用形体分析法找出各部分的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在分析中要注意检查是否有多余的尺寸和遗漏的尺寸,并检查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4)分析技术要求。分析零件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其他技术要求,弄清楚零件的哪些尺寸要求高,哪些尺寸要求低,哪些表面要求高,哪些表面要求低,哪些表面不加工,以便进一步考虑相应的加工方法。3.归纳总结 综合前面的分析,把图形、尺寸和技术要求等全面系统地联系起来思索,并参阅相关资料,得出零件的整体结构、尺寸大小、技术要求及零件的作用等完整的概念。,尺寸标注的有关规定,1.基本规则(1)图样中(包括技术要求和其他说明)的尺寸,一般以mm为单位。以mm为单位时,不标注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如采用其他单位,则必须注明相应的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2)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该图样所表示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否则应另加说明。(3)机件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尺寸标注的有关规定,2.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定 完整的尺寸标注包含下列四个要素:尺寸界限、尺寸线、尺寸数字和终端(箭头)。(1)尺寸界线 表示所注尺寸的起始和终止位置,用细实线绘制。它由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也可利用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本身作尺寸界线。 尺寸界线一般应与尺寸线垂直,必要时允许与尺寸线成适当的角度;尺寸界线超出尺寸线2-3mm左右。,尺寸标注的有关规定,2.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定 (2)尺寸线 表示所注尺寸的范围,用细实线绘制。 尺寸线不得与其它图线重合或画在其延长线上,并应尽量避免尺寸线之间及尺寸线与尺寸界线相交。 标注线性尺寸时,尺寸线必须与所标注的线段平行,相互平行的尺寸线小尺寸在内,大尺寸在外,依次排列整齐。并且各尺寸线的间距要均匀,间隔一般为6-10mm ,以便注写尺寸数字和有关符号。,尺寸标注的有关规定,2.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定 (3)尺寸线终端 尺寸线终端有两种形式:箭头和细斜线。机械图样一般用箭头型式,箭头尖端与尺寸界线接触,不得超出。当尺寸线太短,没有足够的位置画箭头时,允许将箭头画在尺寸线外边;标注连续的小尺寸时可用圆点代替箭头。,尺寸标注的有关规定,2.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定 (4)尺寸数字 尺寸数字表示所注尺寸的数值。线性尺寸的数字一般应写在尺寸线的上方、左方或尺寸线的中断处,位置不够时,也可以引出标注。 尺寸数字不能被任何图线通过,否则必须将该图线断开。 在同一张图上基本尺寸的字高要一致,一般采用3.5号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