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表药课件.ppt
一、 解表药,概述,含义: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性能特点:多味辛,入肺、膀胱经。 适应证:主要用治外感表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等。分类:分为发散风寒药及发散风热药两类(又称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麻 黄 本经,来源为麻黄科(Ephedraceae)植物中麻黄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 Mey.、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unge 的干燥草质茎。,药性,【药性】 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功效】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临床应用】,1.外感风寒表实证。 与桂枝相须,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 如麻黄汤2. 肺气壅遏所致喘咳实证。 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药为辅助。 如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3.风水水肿 。-提壶揭盖法【用法用量】 煎服,29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使用注意】 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桂枝 名医别录,来源为樟科(Lauraceae) 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嫩枝。,药性,【药性】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桂枝 名医别录,1.风寒感冒。与麻黄鉴别 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 如麻黄汤、桂枝汤2.痰饮、蓄水证。与麻黄鉴别如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3.寒凝血滞诸痛证。如痛经,产后腹痛、肩臂疼痛等。4.胸痹心痛、心悸。如炙甘草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紫苏 名医别录,来源为唇形科(Labiatae)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茎、叶,其叶称紫苏叶,其茎称紫苏梗。,药性,【药性】 辛,温。归肺、脾经。【功效】 解表散寒 行气宽中 (安胎),【适应证】,1.风寒表证:风寒表证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或咳喘痰多者。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胎气上逆,胸闷呕吐,胎动不安者。 此外,紫苏能解鱼蟹毒,对于进食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者,能和中解毒。 【用法用量】 煎服,59g,不宜久煎。,生姜 名医别录,来源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生姜 名医别录,【药性】 辛,温。归肺、脾、胃经。【功效】 解表散寒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生姜 名医别录,1. 风寒表证。风寒感冒轻证,可单煎或配红糖、葱白煎服。本品更多是作为辅助之品,与桂枝、羌活等辛温解表药同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力。2.胃寒呕吐。素有“呕家圣药”之称,随证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3.肺寒咳嗽。不论有无外感风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此外,生姜对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香薷 名医别录,来源为唇形科(Labiatae)植物江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cv.jiangxiangru及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的干燥地上部分,香薷 名医别录,【药性】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功效】 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香薷 名医别录,1.阴暑证。多见于暑天贪凉饮冷之人(风寒感冒而兼脾胃湿困) ,故前人称“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夏月之麻黄”。常配伍厚朴、扁豆,如香薷散。 2.水肿脚气。,荆芥 本经,来源 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荆芥 本经,【药性】 辛,微温。归肺、肝经。【功效】 祛风解表 透疹消疮 止血,荆芥 本经,1.外感表证。 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4.吐衄下血。本品炒炭,其性味已由辛温变为苦涩平和,长于理血止血,可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用法用量】 煎服,4.59g,不宜久煎。 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防风 本经,来源 为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防风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 干燥根。药材习称“关防风”。,防风 本经,【药性】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效】 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止痉。,防风 本经,1.外感表证。 以辛散祛风解表为主,虽不长于散寒,但又能胜湿、止痛,且甘缓微温不峻烈,故外感风寒、风湿、风热表证均可配伍使用。2.风疹瘙痒。为“风药之润剂.” 辛温发散,能祛风止痒,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其中尤以风邪所致之瘾疹瘙痒较为常用。本品以祛风见长,药性平和,风寒、风热所致之瘾疹瘙痒皆可配伍使用。3.风湿痹痛。尤宜于风邪偏胜之行痹.4.破伤风证。,【相似药物比较】,荆芥 辛 温 肺、 肝 防风 辛甘微温 膀胱肝脾,透散力较强,兼透疹消疮,治疗麻疹初起,疹出不透、疮疡初起兼有表证者;,祛风解表,外感表证风寒、风热均可,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中润剂”, 善治外感表证兼关节游走疼痛者;,胜湿止痛,治疗风湿痹痛;,炒炭又能止血,治疗吐衄下血。,止痉,治疗破伤风证。,退出,主页,羌活 本经,来源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 Chang或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的干燥根茎和根。,羌活 本经,【药性】 辛、苦,温。归膀胱、肾经。【功效】 解表散寒 祛风胜湿 止痛(气味雄烈,升散),【适应证】,1.风寒感冒。2.风寒湿痹。与独活鉴别 主入膀胱经,善于治疗腰以上的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煎服,39g。【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血亏虚者慎用。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白芷 本经,来源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f.或杭白芷A.dahuriea (Fisch. ex Hoffm.) 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 (Boiss)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药性,【药性】 辛,温。归肺、胃、大肠经。【功效】 解表散寒 祛风止痛 通鼻窍 燥湿止带 消肿排脓,【适应证】,1.风寒感冒。 2.阳明头痛,牙痛,风湿痹痛。3.鼻渊。 4.带下证。 5.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温燥,阴虚血热者忌服。,为美容常用中药,具有美白修复的功效。本草求真云:“白芷,能治阳明一切头面诸疾,如头目昏痛,眉棱骨痛,暨牙龈骨痛,面黑瘢疵是也。,藁本 本经,藁本,来源为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藁本 Ligusticum sinense Oliv.或辽藁本 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 et Kitag.的干燥的根茎及根。,藁本,【药性】 辛,温。归膀胱经。【功效】 祛风散寒, 除湿止痛。,藁本,【应用】1.风寒感冒,巅顶疼痛。辛温香燥,性味俱升,善达巅顶,以发散太阳经风寒湿邪见长,并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常用治太阳风寒,循经上犯,症见头痛、鼻塞、巅顶痛甚者,2.风寒湿痹。,苍耳子 本经,来源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苍耳 Xanthium sibiricum Patr. 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药性,【药性】 辛、苦,温;有毒。归肺经。【功效】 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适应证】,1.风寒感冒。 2. 鼻渊。为治鼻渊之良药, 3.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煎服,39g。或入丸散。【使用注意】 血虚头痛不宜服用。过量服用易致中毒。,“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辛夷 本经,辛夷,辛夷,来源为木兰科(Mangnoliaceae)植物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Pamp.、武当玉兰Magnolia sprengeri Pamp.或玉兰 Magnoliata Desr. 的干燥花蕾。,【药性】,【药性】 辛,温。归肺、胃经。【功效】 发散风寒, 通鼻窍。1.风寒感冒。 2. 鼻塞,鼻渊。为治鼻渊之良药,【用法用量】煎服,39g;本品有毛,易刺激咽喉,入汤剂宜用纱布包煎。【使用注意】鼻病因于阴虚火旺者忌服。,【适应证】,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发散风热药,药性特点:多辛苦而偏寒凉,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发散风寒药缓和。适应证:主要适用于风热感冒以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者。,薄荷 新修本草,来源为唇形科(Labiatae)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性能,【性能】 辛,凉。归肺、肝经。【功效】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 疏肝行气,【适应证】,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为辛凉解表药中最能宣散表邪之品。尤宜于兼头痛目赤,咽喉 肿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者。2.风热上攻所致的头痛目赤等。3.麻疹初期不透,风疹瘙痒。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如逍遥丸【用法用量】 煎服,36g;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使用注意】 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牛蒡子 名医别录,牛蒡子,来源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牛蒡 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性能】 辛、苦,寒。归肺、胃经。【功效】 疏散风热, 宣肺祛痰, 利咽透疹, 解毒消肿。,【适应证】,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尤宜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兼咽喉肿痛或咳嗽痰多不利者(或兼便秘者)。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3.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 ,尤宜于上述病证兼大便热结不通者。 【使用注意】 气虚便溏者慎用。,蝉蜕 名医别录,蝉蜕,来源为蝉科昆虫黑蚱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 icius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性能】 甘,寒。归肺、肝经。【功效】 疏散风热 利咽开音 透疹 明目退翳 息风止痉,【适应证】,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症见咽痛音哑者尤宜。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3.目赤翳障。 4.急慢惊风,破伤风证。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止痉用量宜大。【使用注意】 故孕妇当慎用。,肺经风热,肝经风热,【药物比较】 比较薄荷、牛蒡子与蝉蜕功效应用异同点,薄荷 牛蒡子蝉蜕,疏散风热 利咽透疹,1.外感风热表证、温病初起2. 咽喉肿痛3.麻疹初起不透,风疹瘙痒,兼清利头目,多用于风热表证兼头痛、目赤,无汗者;,长于清热宣肺祛痰, 多用于风热表证兼咽痛、咳痰不爽、便秘者 ;,又疏肝行气,治疗肝气郁滞证。,兼解毒消肿,治疗热毒疮痈、痄腮、喉痹等。,兼利咽开音, 多用于风热表证兼咽痛、声音嘶哑者 ;,兼明目退翳,息风止痉。,淡豆豉,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经加工发酵制成,【性能】 辛、甘、微苦,寒。归肺、胃经。【功效】 解表除烦,【适应症】,1.外感风寒或外感风热。 如银翘散、葱豉汤等。2.胸中烦闷,不眠等症。 如栀子豉汤。,桑叶 本经,桑叶,来源为桑科(Moraceae)植物桑 Morus alba L.的干燥叶。,【性能】 甘、苦,寒。归肺、肝经。【功效】 疏散风热, 清肺润燥, 清肝明目。,【适应证】,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兼有咳嗽者。 常与菊花相须为用。如桑菊饮。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3.目赤昏花。尚能平抑肝阳,血热出血,用于肝阳上亢证及血热出血证。 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菊花 本经,菊花,来源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菊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性能,【性能】 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功效】 疏散风热, 平抑肝阳,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适应证】,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用于肝热上攻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 3.目赤昏花。4. 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 煎服,59g。 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 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相似药物比较】,桑叶 甘苦寒 肺肝菊花 辛甘苦微寒 肺肝,疏散风热力强,治外感风热,咳嗽身热者 ;,疏散风热清肝,养肝明目,1.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2.目赤昏花。,长于清肝、养肝、平肝,明目力强,兼清肺润燥,治疗肺热燥咳;,兼清热解毒,治疗疔疮肿毒。,又能平抑肝阳,凉血止血。,退出,首页,主页,首页,治外感风热,头痛头晕、目赤者 ;,柴胡 本经,柴胡,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性能,【性能】 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功效】 解表退热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适应证】,1. 表证发热,少阳证。善于祛邪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 。为治疗少阳证要药。如小柴胡汤、小柴胡颗粒、柴胡针等。2.肝郁气滞。 如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如补中益气丸。 还可退热截疟 【用法用量】 煎服,39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升麻 本经,来源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 heraceifolia Kom.、兴安升麻 C.dahurica(Turcz)Maxim.或升麻C.foetida L.的干燥根茎。,性能,【性能】 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功效】 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适应证】,1.外感表证。2.麻疹不透。如升麻葛根汤。3.用于热毒所致多种病证。 尤善清解阳明热毒,尤宜于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及皮肤疮毒等证。 4.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崩漏下血。,葛根 本经,葛根,来源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d.)Ohwi或甘葛藤P.thomsonii Benth.的干燥根。,性能,【性能】 甘、辛,凉。归脾、胃经。【功效】 解肌退热 透疹 生津止渴 升阳止泻,【适应证】,1.表证发热,项背强痛。 对外感表证兼项背强痛,无论风寒风热、有汗无汗、渴与不渴均能应用。 如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2.麻疹不透。如升麻葛根汤。3.热病口渴,阴虚消渴。4.热泄热痢,脾虚泄泻。如葛根芩连汤。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 升阳止泻宜煨用。,解表食疗方,轻度风寒感冒喝红糖姜汤:生姜10克切片加水煮沸,加红糖15克趁热服。适用于轻度风寒感冒患者。痰多易咳喝白萝卜汤:白萝卜250克切片,加水煎后趁热温服。 白萝卜汤对感冒没有直接治疗作用,但能减轻感冒带来的鼻塞、咳嗽等种种不适。,其他姜丝可乐:鲜姜丝50克,加1000毫升可乐,煮沸,热饮,每次100毫升,每天数次。葱白粥 用料:糯米1两,生姜5片,连须葱5根,食醋3钱。 做法:糯米以常法煮粥,临熟时加姜、葱、醋拌匀,趁热食用。此粥主治风寒闭肺引起的咳嗽。,风热感冒、流感喝金银花粥:金银花9克,淡豆豉9克,水煎去渣,加入粳米60克煮粥食。非常适合以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为主要症状的风热感冒者和流感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