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课件.ppt
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六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要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发展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为什么会发展,人类社会怎么样发展,人民群众在遵循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应该怎么办,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又称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他们称之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明确概念,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直接动力,群众,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4、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温故知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缺陷:只看到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物质根源。不承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方式制约社会、政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存在的含义,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三个要素,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主要方面。,地理环境,生产方式,人口因素,物质前提,决定力量,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社会所处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总称,它包括地形、气候、土壤、矿藏、动植物分布。,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的制约。合理利用,坚持可持续。,第一,地理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澳大利亚的畜牧业,第二,地理环境不同,给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的特色。,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第一,无限夸大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只看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制约性,这实际上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外因论。第二,没有看到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忽视了人类在适应环境中能动地改造环境以求不断发展的主体自主性,最终必然会导致宿命论。,孟德斯鸠,人口因素是指人口数量、素质、结构、社会变动等各种因素综合范畴。,人口因素,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社会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反对人口因素决定论,在政治上,它掩盖了劳动人民贫困失业的真正根源即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在理论上,它用纯生物学的观点看待人口,否认人口受社会状况的制约。,马尔萨斯,生产方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首先,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其它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其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发展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形态更替。,保留原始家族公社的遗风共和国成立时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鄂伦春族,含义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 存在的反映,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客观过程 在人们观念中的反映。,社会意识,群体意识是一定社会共同体的共同意识,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家庭意识,团体意识,阶级意识,民族意识,就社会意识的主体范围看,分为,个人意识是社会中的个人的意见,他是个人独特的社会经历、社会地位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独特的实践的产物。,就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看,社会意识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低层次、不系统的社会意识,如,人的情感、风俗、习惯等。社会意识形式是人们形成的高层次、系统化的社会意识,如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科学等。社会意识形式又分为社会意识形态和非社会意识形态,个体意识,群体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人口众多是极大的好事”20世纪70年代“只生两个孩子” 20世纪80年代“只生一个好” 20上世纪90年代“少生优生” 进入21世纪调整为“双独二胎”2010年提出要“单独二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一,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第二,社会存在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原始社会公有制 族群公有观念阶级社会私有制 私有观念,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 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主要表现在: 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人才招聘会,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第一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先进的社会意识超前性、预见性,它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预见社会的发展趋势,成为社会实践的向导。,艺术,道德,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哲学,第二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第三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的。,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甚至暂时改变社会经济发展的前进方向,造成社会历史发展的严重曲折。,宣扬:日耳曼民族至上性 种族优劣论,将富有理性的德意志民族和整个世界推向第二次世界大战深渊。,(1)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它宣告了唯心史观的彻底破产。(2)确认了社会生活的物质本性,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3)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取决于能否正确反映社会存在,要处理好思想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的意义,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渗透性、智能性因素)科学管理(运筹性、整合性因素),劳动者(首要的主导因素)劳动资料(客观尺度)劳动对象(自然物与人工物),实体性要素,非实体要素,知识形态生产力精神生产力潜在生产力,物质生产力现实生产力,生 产,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动态过程:,科学管理:人与物如何有效结合并发挥作用,生产力构成,第一,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自动化轿车生产线,美国艾奥瓦州的大豆农场中,农民正在工作,第二,科学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第三,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第四,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的周期日趋缩短,对于生产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时间为100年电动机从发明到应用时间为57年电视机从发明到应用时间为12年激光器从发明到应用时间为1年,决定,最基本,内容,生产关系,涵义: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原始工具,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马克思,规律的内容:,原始工具,青铜器,铁器,大机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力,适合,不适合,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表现过程,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基本适合基本不适合基本适合”生产关系“相对稳定新旧更替相对稳定”,第一,它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二,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意义:,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观念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指导,影响、制约,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会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思想理论观点。,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 定,反作用,(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2004年3月,“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一突破性的规定被写入了中国的宪法修正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上层建筑的反作用的后果: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规律的内容:一方面,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发展方向及变革;另一方面,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规律的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在当代中国,推进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首要就是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4、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1)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生产力,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2)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纵向上/横向上,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有的国家在发展中超越了一个甚至几个社会形态而跨越式地向前发展,有些国家在一定时期由较为落后的社会形态快速跃迁为先进的社会形态,而有的则陷于停滞甚至由先进转为落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署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有些国家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社会形态性质不够典型,甚至多种社会形态特征交叉渗透;,同一种社会形态,在不同国家也会显现出不同特点。,井田图,西欧奴隶主庄园,中国实行奴隶主的国家土地所有制,西欧实行奴隶主私人土地所有制。,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3)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是指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做出的历史选择。,“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意思:第一,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第二,人们的历史选择活动虽要受到自己目的的驱使和制约,但是又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制度的积极创造者的身分出现。在这样的时期,人民能够作出从市侩的渐进主义的狭小尺度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列宁,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 主要是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是从低级社会形态演进到高级社会形态。,(4)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社会形态更替的曲折性一是一种新社会制度取代旧社会制度,往往并不是从旧社会制度发展较为充分的典型国家开始,而更易于在旧制度发展不很完善或者很不充分的地方突破。二是在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社会形态更替的反复甚至倒退,是时常出现的 。,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1922年12月30日苏联成立,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科学技术(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结构:经济结构:广义指生产方式,狭义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政治结构: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观念结构:以经济结构为基并反映经济和政治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基本矛盾所起的作用:规定并反映社会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第一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们史活动的前提;第二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第三 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总是以生产力为起点,从生产力发展到生产力解放的循环往复过程中,形成了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实现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2、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起源),也是一个经济范畴(本质)。列宁定义:“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首要的经济前提;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私有制的确立,使阶级的产生成为现实,阶级斗争怎样推动社会发展?,阶级社会各个社会形态的更替的质变过程,都是通过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社会革命完成的。阶级社会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也是阶级斗争推动的。(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阶级斗争的作用是历史的、变化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历史进步作用是其他阶级斗争不可比拟的。,阶级斗争 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去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要求全面地、动态地分析阶级状况,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准确把握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和阶级力量的对比,把握社会运动和社会生活的脉搏。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夸大。实践证明,无论缩小或者夸大,两者都要犯严重的错误 。”,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革命的实质是社会形态的根本质变;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先进社会制度代替旧的、腐朽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社会革命的根源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生产力的发展 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 之间出现矛盾和冲突。,3、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 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性质 是一定社会制度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改革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改革的原因目的)改革的内容涉及的领域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等。,秦国的商鞅变法 在我国古代的战国时期,秦国起初经济、政治、文化较落后,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得以强盛,为秦灭六国、建立统一的秦王朝奠定了基础。,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通过明治维新,日本最终达成改革目标,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我国的改革开放,从用新体制代替旧体制并解放生产力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不断破除了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旧观念和旧体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衡量改革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是“三个有利于”,4、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是正确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总和。科学活动主要是一种认识活动,属于精神性活动。技术:是人们利用掌握的知识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生产操作方法、技能和手段。技术活动主要是生产性、实践性活动。技术是科学与生产之间的中间环节。,多功能缝纫机,(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是通过社会基本矛盾的中间环节发生联系的。 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及“全球问题”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像一把双刃剑,既为造福于人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诸多问题。 “全球问题”:人口剧增、粮食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面性,“全球问题”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运用于自然又失去控制所引发的负效应。,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两种历史现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2)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3)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4)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5)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2、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2)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3)从必然和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4)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则针锋相对地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代表人物 鲍威尔兄弟认为,历史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英雄”的精神,而人民群众是历史中的惰性因素。,唯心史观,唯物史观,(1)两种历史现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识根源: 夸大站在历史舞台前面的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尤其是他们的意识的作用,看不到默默无闻的广大人民群众历史活动的作用。社会历史根源: 生产水平较低的状况下,少数人从事政治统治,垄断精神文化生活,驾驭社会的各种权力,似乎历史由少数精英所主宰。阶级根源: 剥削阶级的思想家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需要,出于阶级偏见必定用英雄史观来为自己服务。,英雄史观产生的根源,(2)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的,这种现实的人是指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系中、具有能动性的人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人类的一切进步也都可从劳动发展史中看到其痕迹。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大庆铁人王进喜,(3)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4)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从事物质财富生产的体力劳动者和从事精神财富生产的脑力劳动者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是质和量的统一。 从量的规定上看,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大多数; 从质的规定性上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进作用的人。在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内容,主体部分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经济条件的、决定性的影响:在不同的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中,人民群众的经济地位、经济利益和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政治条件的直接影响:不同的政治制度下,人民群众的政治地位和享受到的政治权利不同,创造作用的发挥也不相同。 精神文化的重要制约因素:消极落后的文化意识会削弱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而先进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则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起积极的促进作用。,(5)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群众观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安徽省考察工作。,所谓个人即指社会群体中的单个人,是社会的一分子。按个人对历史影响作用的大小,可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1)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2、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所谓普通个人,是指人民群众中的每一个体,即那些把自己的作用消融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洪流中,而又没有留下自己印记的社会个体。,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一:五四运动,进步历史人物,主要是指推进历史前进的政治家以及对于科学文化起积极推进作用的科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所谓历史人物,是指那些在历史进程中明显地留下自己意志的印记,并能影响历史事件的外貌特征的人。,(2)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从必然性看历史人物的作用:是时代创造了英雄,而不是相反。杰出人物是在群众斗争的实践中产生的,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人民群众。从偶然性的维度看:历史人物往往会使历史发展进程或缓或快, 或者让历史发展外观带上某个人物的印记,甚至有时会造成某些结果的改变,但终究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3)从必然和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伟大人物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假如爱因斯坦生活在牛顿之前,他就是再聪明一些,也不可能创立相对论,因为科学发展还没有达到那样的水平,条件还不具备。时代不仅需要伟大人物,而且也能造就出新伟大人物,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即“时势造英雄”。,首先,要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即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条件下,以看他能否推进历史的进步为依据; 其次,要采取阶级分析方法,即要看他是否代表进步阶级的利益。,(4)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思考】,1949年的人民革命胜利后,中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