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结构美音乐美课件.ppt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的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称诗,是儒家经典之一。共篇,又称诗三百。,儒家经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诗经,按表现内容分: “风”(国风)民间歌谣“雅”(小雅、大雅)宫廷乐曲“颂”祭祀乐歌,“风骚”:,诗经的表现手法:,感受诗歌的绘画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情景。,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雾霭迷蒙,弯曲河道,水中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她)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诗(画)中情,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写营造了朦胧凄清的意境抒发了追寻伊人而不得见的焦急、惆怅之情。,讨论:,本诗之主旨历来众说纷纭。一说,爱情诗;一说,招贤诗;一说,明志诗。各有其理,古人有言“诗无达诂”,我们可以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 “企慕思见”之情, “执著追求”之意, “坚贞不渝”之志是不变的。,伊人?,结构美音乐美,蒹葭:苍苍萋萋采采 (色彩)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形态)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地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道路)溯游从之: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 (方位) 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只是押韵处换几个字表示逐渐强烈的感情。重章音乐美:叠句叠字双声叠韵, 整首诗的重章叠句的形式,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富有音乐之美。,蒹葭课文研习之“表现手法”,一、从“赋、比、兴”角度加以分析 以秋景起兴,河岸边芦苇上的露水凝结为霜,触动了诗人思念“伊人”的感情。 三章的起兴不尽相同,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景物的变化,不仅勾画出三幅不同的图景,而且烘托出诗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迫切地思念“伊人”的心绪。蒹葭”、“水”、“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铺叙:诗人的执著追寻“伊人”而不得的过程。,蒹葭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王国维人间词话:“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苏轼:“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基本掌握了研习和赏析诗歌的方法,请于课后自主研习和赏析采薇,并完成研习报告以及一篇500字左右的赏析文。,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先民的歌唱 胡先媛著诗经的文化精神 李 山著诗经释论 王延海著诗经论略 许志刚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