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十章区域经济发展课件.ppt

    • 资源ID:1475743       资源大小:10.46M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十章区域经济发展课件.ppt

    第三篇 结 构 转 变,第三篇 结 构 转 变,第六章 二元经济发展第七章 工业化与信息化第八章 农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第九章 城市化与城乡发展第十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十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第二节 中国区域发展过程和战略的演变,第十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第二节 中国区域发展过程和战略的演变,第十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一、地理上的二元经济发展理论,诺贝尔奖获得者,瑞典经济学家米尔达尔以社会过程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该理论把社会经济过程看成是一种动态发展过程,并把社会或经济环境内的各种因素看成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并且具有累积性质。1957年,米尔达尔在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一书中,把循环累积因果原理应用于分析一国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geographically dual economy)。根据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他把一个国家分为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即存在地理上的二元结构。,米尔达尔用劳动力、资本在地区之间的流动来解释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开始增大,然后缩小过程。扩大过程被称为回波效应,缩小过程被称为扩散过程。,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米尔达尔运用因果循环累积原理,运用回波效应刻画了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过程,又运用扩散效应描述了地区间平衡发展过程,从而构建了一个国家区域之间从不平衡到平衡发展的整个过程。但这个过程不完全是一个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过程,政府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初政府为了鼓励某个地区发展,给予该地区倾斜式优惠政策,促使该地区加快发展,而其他地区发展依然缓慢,回波效应越来越大,导致地区间发展差距拉大;在发展后期,政府对不发达地区实施支持政策,如转移支付加税收优惠,使扩散效应发挥作用,导致人口和资本等要素向不发达地区流动,加速不发达地区发展。米尔达尔理论是对新古典主义均衡原理的否定。经济发展是个不平衡过程,而且具有循环累积性质,而不是新古典理论所说的像钟摆一样的均衡过程。,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总结与评论,二、增长极理论,1955年,佩鲁在略论增长极概念一文中正式提出“增长极”(growth pole)概念,他指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区,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出现在增长点或增长极,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扩散,对整个经济具有不同的终极影响。”,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增长极从四个方面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重要的作用,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优点,增长极理论还存在一些缺陷,不能现成地、完全地将它作为制定地区发展战略的依据,必须结合其他地区不平衡发展理论来运用。,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简要评论,增长极理论和地理上二元经济发展理论都属于不平衡发展理论。增长极理论强调的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增长战略,而地理上二元经济发展理论更多地强调地区发展由不平衡到平衡的趋势。实际上,这两种理论都是对发展初级阶段平衡发展主张的否定。按两者的主张,一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必须首先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发展那些有优势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建立若干个增长极或增长中心,在增长极中创建一个或多个推进型企业,以促进这些地区的飞速发展。等到这些增长极和增长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再逐渐向外围地区和其他不发达地区扩散,最后达到所有地区较为平衡的发展。,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三、梯度转移理论,梯度转移理论源于美国学者雷蒙德弗农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一个产品或产业的发展是有生命周期的,将经历创新、发展、成熟到衰退整个过程。,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梯度转移理论,一个地区的梯级是由产业和技术的生命周期决定的。如果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部门是由创新阶段的兴旺部门所组成,那么该地区经济发展实力雄厚,发展势头强劲,因此被列入高梯度地区。如果一个地区的主导部门是由那些处在产业成熟阶段后期或衰老部门所组成,则该地区经济必然会呈现出增长缓慢、失业率上升、人均收入下降等局面,它就属于低梯度地区。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创新在空间上的扩展主要有局部范围的与大范围的两种形式。局部范围的扩展指的是创新活动由发源地大致按距离远近、向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邻近城市转移。大范围的扩展则是指创新活动由发源地蛙跳式地向其他广大地区扩展。,梯度转移是有序的,即产业和技术按照创新阶段、发展阶段、成熟和衰退阶段顺次转移的,这是由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与生产布局的各种内在因素决定的,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梯度转移理论有一定的合理性,的确,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那些创新能力弱的地区发展水平低,前者主要负责产品设计,产品开发,一旦产品研制出来了,其大批生产可以转移到次级梯度地区。这也比较符合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梯度转移理论在我国发展实践中也得到证明。,该理论像增长极理论一样只是强调扩散效应,忽视了回波效应和极化效应,其实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是回波效应和极化效应在发挥作用,产品和技术不仅很难转移到梯度低的地区,反而是低梯度地区的资金、劳动等被高梯度地区所虹吸,导致区域不平衡进一步恶化。,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四、空间经济理论,(一)空间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基础,空间经济学(spatial economics),又称新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解释空间集聚现象的原因与形成机制,并通过这种原因与机制的解释,探讨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空间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及其合作者。空间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来自古典和新古典的区位理论以及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二)空间经济理论的逻辑结构和基本模型,在空间经济学模型中,有两种相反的力量决定均衡稳定性。正是这两种力量的相对强弱决定了长期稳定的经济活动空间模式。,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空间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特征是构建各种各样的理论模型。在藤田昌久、克鲁格曼和维纳布尔斯合写的空间经济:城市、区域和国际贸易经典著作中主要讨论了三种模型:区域模型、城市体系模型和国际模型。,(三)空间经济理论的核心观点,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四)简要评论,空间经济学的“新”就新在它把空间因素融合到主流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中,或者说运用新古典的分析方法构建了各种含有空间因素的理论模型,使得各种与区位和空间有关的理论融合到了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中。,空间经济学的理论模型的假定过于严格,而且不容易实证。要把其理论观点运用到现实的经济分析,用于政策的制定,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空间经济学吸收了循环累积因果循环关系理论、增长极理论和梯度转移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对发展经济学中区域发展理论的一种丰富和发展。,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第二节 中国区域发展过程和战略的演变,第十章 区域经济发展,一、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过程及其原因,(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过程,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最初30年,我国在全国的生产力发展的布局上,采取了“均衡配置、均衡发展”的原则,即希望通过工业在全国各地区“遍地开花”“星罗棋布”,来迅速缩小国内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这种区域平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取得了一些成效,各省份的区域发展差距有所缩小,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但是这种平衡发展战略违背了经济规律,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第二节 中国区域发展过程和战略的演变,第二节 中国区域发展过程和战略的演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区域发展战略思路进行了重大调整,实施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以沿海发达地区优先发展,来带动全国经济的共同发展。这种不平衡发展战略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实施的,取得显著成就。但同时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状况比较严重。以地区GDP、人均GDP和人口密度三个指标来说明。发现东部沿海地区GDP增长率、GDP所占份额和人口密度在上升,而西部地区相应下降。但是,这种不平衡状况在2005年之后有所扭转,中西部地区增长加速,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第二节 中国区域发展过程和战略的演变,用三个指标来说明,表10-2 中国八大地区人均GDP及其增长率情况(19782015年),第二节 中国区域发展过程和战略的演变,资料来源:据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20092016)计算所得,表10-3 中国八大地区人口密度及其变化(19782015年) (单位:人/平方公里),第二节 中国区域发展过程和战略的演变,第二节 中国区域发展过程和战略的演变,(二)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主要原因,第二节 中国区域发展过程和战略的演变,我国中西部地区大部分地区戈壁沙漠,高山峻岭,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交通不便,不太适合人类居住,所以人口稀少;而东部地区气候温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所以人口稠密。这些自然地理环境条件造成了东部地区更容易发展。按照空间经济学理论,产业向条件更为优越的东部地区聚集。中西部地区资源矿产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和输出基地,而东部地区以制造品生产为主,向中、西部输送制成品。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之间的价格“剪刀差”加剧了东中西部区域不平等交换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矿产原材料价格的迅速上升,这有利于原材料生产地区,这个因素已不是导致地区差距扩大的因素。,第二节 中国区域发展过程和战略的演变,第二节 中国区域发展过程和战略的演变,二、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的演变,(一)以效率优先导向的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初期,中央摒弃了区域平衡发展战略,转而采用不平衡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初,政府开始把重点转向沿海地区,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给沿海地区综合性的优惠政策。这些沿海先行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取得巨大成功,沿海省份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领头羊。在八九十年代,国家在东部地区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设立天津滨海新区。这些政策举措使中国建成了三大增长极:珠三角增长极,长三角增长极,环渤海增长极。,第二节 中国区域发展过程和战略的演变,(二)以缩小差距为导向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此为标志,中国区域政策的重心实现了第三次转移。以西部大开发为导向的区域政策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第二节 中国区域发展过程和战略的演变,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国家在规划指导、政策支持、资金投入、项目安排等方面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西部大开发实施后,资金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并没有出现类似当年在上海和广东快速集聚的效应。在相当程度上,西部大开发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特别是依靠中央政府的投入。西部自身发展的潜力尚有待开发,其市场机制、区域合作机制等也有待完善。,第二节 中国区域发展过程和战略的演变,(三)以共同发展为导向的区域统筹发展阶段,2003年为时间节点,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开始转到统筹兼顾,第二节 中国区域发展过程和战略的演变,三、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政策正逐渐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第二节 中国区域发展过程和战略的演变,党的十九大对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第二节 中国区域发展过程和战略的演变,在区域政策规划层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了突出进展,制定并发布了多个城市群规划,并提出了培育两大新增长极发展规划:雄安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4月1日 ,中央决定河北雄安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2018年4月14日,中央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第二节 中国区域发展过程和战略的演变,粤港澳大湾区是由9+2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第二节 中国区域发展过程和战略的演变,思考题,怎样理解地理上的二元经济发展论?结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试述这一理论的现实意义。试述增长极理论和创新之间的关系。什么是梯度转移理论?联系地区间的产业转移谈谈你对这一理论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原因是什么?试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演变。,

    注意事项

    本文(第十章区域经济发展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