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地理教学论课件.ppt
第五章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第一节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的实质与组成 第二节 中学地理教学的组织方法 第三节 中学地理教学的认识方法 第四节 中学地理教学手段 第五节 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结构与设计,第一节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的实质与组成,中学地理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一整套有目的的动作,教师通过这些动作组织学生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教养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一、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的实质(评价标准),1.实现中学地理教学目的的活动方法2.体现一定的地理教学思想 3.由多方面师生活动方式组成的系统 例:讨论法、由宣布讨论内容、步骤、形式、进程、总结等方式组成,二、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的组成(分类),功能分类法:按地理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性质,即功能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基本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指导自学、程序法、发现法、纲要信号法等 认识活动的方法:观察方法、逻辑思维方法、记忆方法、问题解决法等提供认识对象的方法(教学手段): 教科书、地图、直观教具、电化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等,第二节 中学地理组织教学的方法,组织教学的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发生直接行为联系的活动方法,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外在形式,其优劣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状态与过程。 由于其明显地表现了师生在教学中的活动,最易被觉察,通常所说的教学方法往往指这一类。,一、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述、讲解地理知识,达到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目的的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1.特点: 教师控制学生学习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组织教学与知识的传递过程结合在一起。 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组织方法。时间短、知识传递效率高。 通过讲授法,教师可以示范地理技能、地理问题的分析方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生一般缺少学习地理技能的自我体验与实践的机会。,2.讲授法的运用要求 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材,讲授中要脱稿。 讲授语言要清晰、准确、生动形象,音量与速度适中,要用普通话。 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精讲:内容:难、重、关键点 时间:2035分钟 精练:练点:(内容) 时间保证 讲练结合:讲中练,练中讲,先讲后练。 应用直观教具:如地图、图片、模型 注意学生的状态与情绪。,二、谈话法,教师通过与学生相互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由于谈话法的形式大多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故又称地理问答法。,1.特点: 也是一种教师直接控制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方法。但和讲授法不同,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过思考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利于教师控制教学进程,又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新旧知识的结合。 一般只适用于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活动中,对于与学生已知知识联系不大的新内容,存在局限性。,2.谈话法的运用 要求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对谈话的中心问题有周密的准备,拟定谈话提纲。 教师的提问应明确、具体、难易适当问题要有逻辑关系。 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不得任意打断。 面向全班提问。 及时结论,对学生的答案给以肯定、否定或补充等评价。,三、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学生或分小组进行,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方法。,1.特点 是教师间接控制学生活动的组织方法。教师只向学生提供讨论的内容和方法指导,控制讨论的进程,但一般不参与或少量参与讨论。 培养学生的兴趣,语言表达能力,探索问题实事求是的精神。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准备知识及论证阐述问题的能力。 “时耗”较大,知识获取速度较慢。,2.讨论法的运用要求 明确问题和方法,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 鼓励学生发言,注意普遍性。 注意控制讨论进程,不要跑题。 讨论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四、指导自学法,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和其它参考书,地图册,观察各种地理图象、模型等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并培养学生独立获得地理知识的能力的组织方法。,1.特点 教师间接控制学生,只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讲清学习方法,全部过程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认真读书、独立思考的优良品质。 适于各种地理知识的学习。 相对削弱教师的示范作用,应与讲授法相结合。,2、指导自学法的运用要求明确学习目的、内容、方法、要求。 教师巡回指导,共同问题,集体辅导。 培养良好的学风,指导学生形成自学地理知识的技能。 要及时检查学习效果。,五、练习法,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培养技能的教学组织方法,是学生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1.特点 教师间接控制学生活动,通过指定的练习范围和内容,提供练习的示范与方法,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培养学生地理技能的最有效方法。适用于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2.练习法运用的基本要求 使学生明确练习目的、内容、方法、要求。要随时检查学生练习完成的情况并纠正错误。 练习结束后,要检查总结。,六、五种教学组织方法在学生学习发展中的作用(效果)比较 (+效果明显、+有效、无效),七、其它组织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纲要信号教学法,第三节 中学地理教学的认识方法,一、认识方法的概念 1、定义 认识方法是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 即学习地理知识与技能,发展地理能力与思想品德的心理活动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不易被觉察而又决定教学过程实质的基本方法。 认识方法不易觉察,也不易设计与实施,研究设计认识方法是研究设计地理教学方法的核心工作,2、认识方法的类型 感性知识的认识方法观察法理性知识的认识方法逻辑方法: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知识的再现与保持记忆方法地理技能的学习方法练习法地理知识的应用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二、常用的地理教学的认识方法,(一)观察法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 是学习地理感性知识,建立地理表象的最重要的方法。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观察法有课堂观察和野外观察。,1、 观察法运用的基本要求 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产生稳定的注意。必要的知识准备。制定观察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重视思维活动在观察中的重要作用,观察进程与思维进程的结合。观察后总结。,2、观察的教学组织方式 教师讲、学生看 教师先讲,学生再独立观察 学生独立观察,教师指导,(二)逻辑方法(思维方法),学生认识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本质联系的方法, 即学习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理论等理性知识所必须的认识方法,其认识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故也叫思维方法。 类型:分析方法、综合方法、比较法、 归纳法、演绎法、定义(同化)方法、分类(概括法等)方法等。,1.分析综合方法,定义 分析法:把地理事物整体分解成部分,或是从整体中区分出个别的特点、个别的方面的思维方法。 如自然地理环境分解成地形、大气、水、植物、土壤等要素。,综合法:把地理事物的各组成部分或不同特性、不同方面联系起来的思维方法。 如将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联合起来综合出某地区的区域特征。,分析综合过程中,以空间分布的分析为起点,以分析综合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结构、联系为主要内容。 又称“空间分析综合方法”。是地理教学中最根本的占主导地位的认识方法。,分析综合的一般步骤 a.分析地理事物的范围和地理位置,这是起点 b.根据地理事物的结构划分地理事物的组成部分c.分析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及各部分在构成地理事物整体中的作用 d.分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结构联系 e.综合各部分的特点及联系要素特点的联合,是综合,不是拼合,2.比较法,定义 确定被比较的事物(2种以上)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适用于同类事物或具有相似特点的地理事物间进行异同比较。 比较法常用于帮助学生建立新概念,区别地理事物的特征等。,比较法的类型 联系比较法:把两种地理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比较的方法。 并列比较法:把分别独立的几个地理事物并列起来进行比较的方法。 凸聚比较法:把某一地理事物与其它几个地理事物同时进行比较的方法。 综合比较法:对区域地理要素进行多方面比较,以获得总体特征的方法。,3.归纳法,从具有相同属性的地理事物特征中,概括出该类地理事物一般特征的思维方法。是一种推理方法。称归纳推理。 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整体的认识地理事物的逻辑方法。 多用于学习地理特征、地理规律的过程中。,归纳的一般步骤 a.确定被概括的地理事物的范围。应是同类或具有同种属性的。b.概括各地理事物的共同点,采用分析、比较、综合的方法。c.推出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4.演绎法,运用一般地理规律或理论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思维方法。也是一种推理方法,称演绎推理。 演绎法与归纳法正相反,常用于解决具体地理问题。,演绎推理的一般步骤 :a.根据地理事物的特点、性质,选择必须的地理规律。b.运用规律推理具体地理事物的特点,(三)记忆方法,识记、保持与再认识(再现)地理事物的方法。不同的地理知识的记忆方法也不同。,1.记忆地理感性知识的一般方法 有计划地复习是记忆地理感性知识的最有效的方法 利用直观手段提高记忆的效果 对感性知识系统化是重要的记忆方法。 运用规律成或理论将分散的地理事实材料联系起来,使之系统化,有助于记忆。,2.记忆地理理性知识的方法 理解是记忆地理理性知识最根本的记忆方法 不断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结构是重要的方法 通过应用知识可以加深记忆,(四)地理技能形成的方法:练习法(实验法),(五)地理知识的应用解决地理问题,发展地理能力的方法,指学生有效地从事各种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法。 中学地理教学中,主要指完成各种类型的作业或练习的方法,不同的实践活动的具体方法也不相同,但其心理活动的本质是相同的。,基本过程:1、制定计划(决策): 了解问题的内容审题明确问题的目标目的明确问题的范畴活动方式(是技能?还是智能方面?)选择需要的知识与技能,2、执行计划: 处理问题实践活动的过程(采用适当方法) 3、评价反馈: 检验效果评定(评价),第四节 中学地理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指地理教学用具及其使用方法是组成地理教学方法的要素之一。 中学地理教学手段的类型: 地理教科书, 地图、地理形象直观教具、地理示意图, 地理统计图表, 电化地理教学手段, 微电子计算机等。,一、地理教科书,教科书是教师的教学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 如何使用教科书进行教学,实际上是如何培养学生阅读使用教科书的习惯和方法的问题: 拟定问题,进行思考。理清层次,弄清关系 。 精读教材,划出重点 。利用标题,把握中心。,二、中学地理教学地图,教学地图也称学校地图,分教学挂图、地图集、教材附图和插图、暗射地图、地球仪(立体地图等)。 挂图是最重要的教学地图,其它称桌面地图。,(一)中地理教学挂图 1.挂图的选择 要与教材内容一致,图幅要大,内容要一目了然,符号、注记和色彩要鲜明、清晰和美观。,2.挂图的使用 (1)指图规则 教师的站位,不能挡住学生视线 指图的位置要准,忌空指图 图上的点、线、面状地理事物要区分指法 指图杆的运动方向应与教师的语言相符合 速度要慢,并与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相符,(2)师生共同观察和分析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忌教师独白 (3)与其它手段配合,如略图、桌面图等 (4)可以使用辅助标记和符号突出某一内容,(二)桌面地图 1.地图集(册) 2.附、插图 3.暗射地图 4.地球仪,三 其他地理教学手段,地理形象直观教具:画片、标本、模型 地理示意图 :地理略图 、地理剖面图 、 地理过程图 、地理关联图 、 地理统计图表 地理电化教学手段(视听工具) 微电子计算机,第五节 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结构与设计,复习: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的功能分类,按地理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功能,分为三大类,组织教学的方法:,认识活动的方法:,提供认识对象的方法(教学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指导自学法、程序法、发现法纲要信号法等,观察方法、逻辑思维方法记忆方法、问题解决法等,教科书、地图、直观教具电化手段、计算机多媒体等,具体方法,基本教学方法,问题1、功能分类的理论依据是什么?,问题2、按照功能分类法的思路,一堂课需要多少个具体的教学方法 ?例,问题3、教师是如何选择设计这些教学方法的?,第五节 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结构与设计,一、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结构课堂教学方法结构的概念: 组成课堂教学方法的各具体方法之间的联系与排列形式,叫做课堂教学方法结构。 包括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两种形式。,(一) 课堂教学方法的横向结构,1、定义 三种不同功能的教学方法亦即认识方法、组织方法、教学手段在组成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时的联系方式,构成课堂教学方法的横向结构。,问题:横向结构中认识方法、教学手段、组织方法的关系?,从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的关系去分析,认识方法决定教学手段和组织方法 教学手段提供学生认识活动的对象,是认识活动的物质基础,影响认识方法的效果。 组织方法是使学生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认识方法进行学习的保证措施,影响教学手段的使用效率和认识方法的效果 如图,2、横向结构中 认识方法、教学手段、组织方法的关系,推论一:横向结构表明,形成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内部程序是: 先确定认识方法,再确定教学手段,最后确定组织方法。,3、推论,(二)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纵向结构,1、概念,同一功能的各具体教学方法在组成课堂教学方法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教学方法序列,构成了课堂教学方法的纵向结构。包括认识方法结构、教学手段结构、教学组织方法结构。,问题:纵向结构反映了课堂教学各个具体方法间什么样的关系?,实例分析:中国气温分布特征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序如下:, 指导学生观察一月份中国气温等温线分布图,分析中国一月气温分布特点, 指导学生观察中国七月份气温等温线分布图,分析七月份气温分布特点,并与一月气温分布特点比较, 组织学生对一月和七月气温分布特点的分析结果进行综合,最后确定中国气温的分布总特点,并在教科书上划出这些特点,课堂教学活动顺序对应的教学方法的纵向结构为:,认识方法结构:观察法分析法比较法综合法,教学手段结构:挂图教科书地图册,组织方法结构:指导自学法讲解法谈话法,2、纵向结构中各具体教学方法间的关系,(1)纵向结构反映的是与学生的认识活动阶段相对应的认识方法序列,以及与认识方法序列相对应的教学手段和组织方法序列。是教学过程中各具体教学方法使用的先后顺序。,(2)纵向结构中,同一功能的各具体方法间相对独立,每一个具体教学方法是由认识阶段的需要决定的,不是由前面的方法决定的。,3、推论,纵向结构反映的形成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内部程序是:,推论二: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的阶段确定相应的认识方法结构,再根据认识方法的需要确定相应的教学手段和组织方法结构。,(三) 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横向结构与纵向结构的联系,纵向结构受横向结构的控制,横向结构与纵向结构的紧密联系形成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整体结构 网络结构,(四)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整体结构模型 网络结构模型,认识方法1,教学手段1,组织方法1,认识方法2,教学手段2,组织方法2,学 习 阶 段 一,学 习 阶 段 二,制约关系,顺序关系,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一)地理课堂教学方法设计的基本步骤 1、先确定认识方法2、再根据认识方法确定教学手段3、最后根据认识方法和教学手段确定教学组织方法 4、整体的平衡与调整,(二)认识方法的设计,确定学生认识活动阶段划分教学因子 确定各教学因子的认识活动特点: 是感性知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还是技能训练? 设计各教学因子的认识方法: 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归纳、演绎等,(三)地理教学手段的设计,1、适应认识方法的需要 2、考虑现实条件3、尽量使用现代化地理教学工具,(四)教学组织方法的设计,1、适应认识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需要 2、适应学生的特点(能力、水平)3、发挥教师优势 3、要有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适应“不同情况”,“随机应变”例:中国地形特征”教学方法设计,1、教学时间的调整,(1)初步估算教学时间量,根据经验或试讲估算需要时间为 需要,(2)调整时间:,计算 需要实有=C,C=0 计划可行,C0 计划超时,需压缩时间,删减内容,改变方法,C0 出现冷场,需增加时间,充实内容,调整方法,(五)整体的平衡与调整,2、设计专用的品德教育方法,如:在“中国地形特征的评价”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小结,作业:,任选一章的中学地理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方法结构,本节课重点:1、各具体教学方法在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中的关系。2、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步骤,中国地形特征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因子划分,一、地形种类多样,各种地形交错分布,山区面积广大,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三、地形地势特征的评价,中国地形特征”教学方法设计认识方法设计,教学因子,一、地形种类特征,二、地势特征,三、地形特征的评价,认识方法,观察、分析,观察、分析,分析、比较、综合,中国地形特征”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设计,教学因子,一、地形种类特征,二、地势特征,三、地形特征的评价,认识方法,观察分析,观察分析,分析比较综合,教学手段,中国地形图教科书,地形图300N地形剖面图教科书,教科书,中国地形特征”教学方法设计 组织方法设计,教学因子,一、地形 种类特征,二、地势特征,三、地形 特征的评价,认识方法,观察分析,观察分析,分析比较综合,教学手段,中国地形图教科书,地形图地形剖面图教科书,教科书,组织方法,指导自学法讲授法(或问答法),指导自学法问答法,讨论法,横向结构中三类教学方法间的关系,认识方法,教学手段,组织方法,例:中国气温分布特征的教学过程: 要求学生在观察一、七月中国气温等温线分布图的基础上,分析一月和七月气温分布特点,最后综合得出中国气温分布的总特点。,中国气温分布特征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