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四册第7课《青玉案元夕》ppt课件.ppt
青 玉 案 元 夕,章,辛弃疾,标题,标题,标题,知其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论其事,1、起义南归时期。曾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后投奔耿京为首的抗金农民义军。2、辗转任职时期 。南归后,在历任地方官期间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但遭到主和派的打击,被罢职。3、被贬家居,反复起用时期 。被罢职,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前后近20年。到了晚年,朝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刻在辛弃疾墓前的一副楹联,他是郭沫若对辛弃疾的评价。上联是说辛弃疾继承了苏东坡豪放激越的文词,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的是芹菜,列子 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写作背景:这首词大约写在词人被迫退休与江西上饶之后。元夕灯市,犹如星海,吸引了满城仕女,衣香鬓影喧阗不绝,光、色、声组成的繁华热闹的世界。可是就有人不慕繁华,独立于喧哗热闹之外的“灯火阑珊处”。这不是自伤幽独,而是一种高洁品性的体现:在人们趋奉竞进之际,耐的冷落,耐得清淡,耐得寂寞。这是辛弃疾屡遭排斥后,借元夕所见以自述怀抱,托意甚高。,诵,其,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赏,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现如何?,东风、灯火、烟花、宝马、雕车、凤箫、彩灯,五彩缤纷的色悠扬悦耳的声暗香浮动的味,赏,“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这两句都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前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极为形象的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分析上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中的“放”和“吹”,炼,格式:本义+句义+(手法)+效果,放:绽放,指彩灯被点亮的动态犹如鲜花绽放,点出了东风化物的功效,表调极富意趣。,吹:吹洒,指焰火被东风吹洒开来,上承东风,又吹才有落,才写得出星如雨。,赏,“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 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 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赏,章,试分析“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句写景的妙处,“东风夜放花千树”以浓墨重彩描绘了灯节奇异壮丽的景象,“更吹落,星如雨”又翻进了一层词意,写烟花怒放,如流星殒雨,缤纷灿烂。这句诗想象奇特,反复渲染了一个动态的绚丽的灯节之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千百次的努力,换回千百次的失落,千百次的呼唤,换回千百次的无奈,眼看希望已经很渺茫了,但就在心灰意冷,近乎绝望的偶然回首之间,眼前突然一亮,那不正是自己要找的人么?她也正站在灯火稀疏之处朝这边顾盼。,元夕求索图,旨,抒发了作者自己自甘淡泊、安于寂寞的情怀,表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迹,以及不愿贪图安逸不愿随 波逐流的高洁品格。,辛弃疾在青玉案中塑造“那人”的形象,用意是什么?,赏,词中塑造“那人”形象,正是词人自己人格的写照。词人在政治上失意的时候写了许多作品,大抵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此篇也不例外。这首词里所谓“灯火阑珊处”,可能也就是词人那时在政治上被排斥境地的写照。“那人”不慕繁华,自甘寂寞,也确实体现了词人不愿随波逐流的美好品格。词人写“那人”的用意是借以表白自己在政治上失意后投闲置散,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梁启超评这首词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幽独”在这首词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简要陈述词人在这首词中寄寓了自己什么样的“怀抱”?,(1)先用了大量笔墨渲染了元夕的热闹景象,和最后的“灯火阑珊”形成对比,突显了人物的孤高,不同流俗。(2)通过寻找一个孤高,淡泊,独自在“灯火阑珊处”的女子表现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寄寓了词人在政治上(事业上)的失意苦闷的心情,表达了不愿跟统治者(“当权者”或“时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写作特色,(1)对比手法的运用,本词先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元夕的 热闹景象,最后突然把笔锋一转,以冷清作结,形成 了鲜明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造成了境界上 的强烈反差,深化了全词的意境,而且很好的起到 了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得 “那人”的孤高,人写的愈忘情,愈见“那人”的不同流俗。全词就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手法,反衬出了一个自甘寂寞、独立不移、性格孤介、不肯随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2)托寓手法的运用。词中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了词人的理想人格不同流俗、志怀高远、别有所求的志向。如果要揭示其中的政治含义的话,那就是不与卖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拓展,一篇文学佳作的艺术魅力,常常不止于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还表现在它又可以在形象之外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示。王国维在其文人间词话中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没有登高望远,难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没有对寻求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没有千百度的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谢谢,章,BY:H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