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doc
-
资源ID:145901
资源大小:25.71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doc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和发力点。以下是整理了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希望你喜欢。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读后感心得体会篇一区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大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摆在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由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的问题也很突出。东部地区经济实现快速增长,而中、西部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还很滞后,在生态环境和民生等方面也存在很大挑战。这些客观存在的区域发展难题都对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造成很大影响。从实际出发提出并形成的新的区域经济发展论述对于解决区域发展难题,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更加重视发展的协调性和共享性,以公平、协调和共享为核心。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重视人的发展和社会建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一定促进作用。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重要论述中最重要的内容,在区域发展中把协调作为核心内容,有助于解决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们各方面的正常需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有利于进一步缩小我国东中西部的发展差距。通过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我国东部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范围和层次,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中部地区稳步发展,基础设计建设更加完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西部地区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共同的福社。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坚持绿色发展,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强调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特别关注农村地区、边疆地区和偏远山区等贫困地区的发展,大力支持这些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帮助发展区域优势产业,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提高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有利于实现经济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倡导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推动解决我国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问题,有效补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进程。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读后感心得体会篇二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将发表重要*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作出这个重要判断,是有充分依据的。国际社会普遍赞赏我国发展成就。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我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二是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三是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既要看量化指标,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在科学评估进展状况的基础上,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从人群看,主要是老弱病残贫困人口;从区域看,主要是深度贫困地区;从领域看,主要是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短板明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小康短板在农村,在贫困地区,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效果。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到了最后冲刺的关键阶段,虽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问题依然突出,依然是制约脱贫攻坚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是硬任务,也是势在必行之举。2019年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提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等举措;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近日,发表重要*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补短板是硬任务。要加大对贫困地区老弱病残群体帮扶力度,着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疑难问题,重点加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势在必行。通过中央到地方强化安排部署,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上用心用力,采取一系列有效可行的措施,以补短板的实际举措确保我国脱贫攻坚定任务顺利完成,确保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当前,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结合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部署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读后感心得体会篇三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和发力点。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抓住转型发展重点、补齐民生事业短板、强化社会建设弱项,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这不仅要求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更要坚持长远、久久为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小康路上,不能有一个掉队者。摘穷帽、拔穷根、断穷源,这既是民生夙愿,也是群众祈盼,只有让群众腰包鼓起来,日子才能红火起来,百姓掌上也才能响起来。我们要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坚定信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增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全力抓好各项扶贫工作落实,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一要完善方案措施,统筹协调推进。认真学习、准确把握上级政策和要求,熟练掌握并用好用活帮扶政策,真正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二要强化精准帮扶,做到四个精准。要强化精准理念,把精准扶贫的理念贯穿到扶贫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强化精准发力。深入分析研究贫困对象的现实状况、致贫原因、脱贫出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行攻坚突破;要强化精准施策,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根据资源禀赋、发展条件、致贫原因等差异,对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的帮扶策略,对不同贫困户实施不同的帮扶措施;要强化精准管理。三要突出帮扶重点,增强帮扶效果。主抓有利于当地的扶贫产业;加快推进贫困村屯道路、水利、电力、信息网络、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强化金融服务精准帮扶;四要讲究方式方法,力争事半功倍。要强化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扩大社区基层党组织的覆盖,要把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定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群众多沟通、多商量,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尊重群众意愿;力和治理能力强,愿作为、能作为、善作为。在现实工作中,当前,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项工作,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党员干部要对照党和人民的期望,对照肩负的职责任务,对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力素质来一次大摸底大排查,查查自己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以及能力弱项,努力学习自己工作领域的专业知识,成为精通业务的行家里手。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上升,叠加这次疫情的影响,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难度更大,对党员干部综合能力和驾驭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在勤学苦干、多思善悟中尽快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做好工作的能力,练就担当作为硬本领。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读后感心得体会篇四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重要*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提出,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并强调在工作中要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为此,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王玉强研究员接受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专访,从五个维度对如何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进行了详细解读。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看。王玉强表示,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曾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即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前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王玉强解释,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坚持一定标准,又要防止好高骛远;既要考虑到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又要立足于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风物长宜放眼量。只有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绝不是一时一地的小康,而是可持续、能长久的小康。这是我们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要求。“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有利于把握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之间的关系。”王玉强说。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看。王玉强认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赋予了“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王玉强对记者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因此,我们要站在这样的高度把握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从制定实施“十三五”规划看。王玉强表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可以说,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任务,也就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十三五”规划提出,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王玉强告诉记者,“十三五”时期的任务和措施有很多,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层面:一是不断把“蛋糕”做大,二是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但是,我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并不意味着所有地区、所有市县、所有人届时都要翻番,更不意味着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届时都同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对此,我们在思想上要统一认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要立足国情、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思考设计共享政策,既不裹足不前、铢施两较、该花的钱也不花,也不好高骛远、寅吃卯粮、口惠而实不至。”王玉强说。从因地制宜、精准攻坚看。王玉强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要坚持实事求是,密切联系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差距较大,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完全没有差距是不可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增强大局意识、战略意识,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不能只算地方账、部门账、眼前账,更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为了暂时利益损害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各地发展水平有差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阶段的工作也应各有侧重。”因此,王玉强认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要继续集中优势兵力坚决啃下硬骨头、完成硬任务。中西部发展水平相对好些的地区,要按照既定部署完成剩余脱贫任务,巩固脱贫成果,增强可持续性。东部一些地区发展水平较高,要在目前发展基础上向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力,同时持续做好东西协作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有利于在整体目标统领下规划个体目标,明确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突出短板实施精准攻坚,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加快民生领域工作推进,健全社保兜底机制。从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看。王玉强对记者说,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我们既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又要客观真实反映短板和不足,科学合理引导预期,防止不切实际吊高胃口,避免盲目攀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杜绝一刀切一风吹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聚焦老百姓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王玉强指出。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读后感心得体会篇五小康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党的十九大明确,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目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已经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我们要聚焦短板弱项,提高发展质量,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一、不懈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改革开放以来,小康目标内涵不断丰富,小康社会建设持续加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砥砺奋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经济实力大幅跃升。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物质基础。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经济稳健前行。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4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276美元,稳居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差距进一步缩小。社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增强,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0年居世界首位。20XX2019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接近30%,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二是经济结构逐步优化。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全国上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呈现新面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显现。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40万亿元,达到41.2万亿元。20XX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为60.5%。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9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4.4%,比20XX年提高5.0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3.9%,提高8.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联动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落实。2019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升至60.60%。三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支撑。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加大惠民生增后劲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我国基础设施规模继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综合效益持续显现。交通建设突飞猛进。2019年末,高速铁路营业里程突破3.5万公里,占全球高铁里程2/3以上;高速公路里程达15.0万公里,比20XX年末增长55.5%。通信水平全面提升,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基本建成。2019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4928万户,比20XX年末增长1.6倍;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1220亿GB。能源水利基础保障作用增强。2019年,能源生产总量比20XX年增长13.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超过10亿亩。四是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保障。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明显提高。截至2019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到9191.4万名,党的基层组织共468.1万个。人民群众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优越性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更加巩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宪法得到全面贯彻实施,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法典。五是创新引领作用凸显。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动力。全国上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大力发展教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不竭动力。研发投入持续扩大。2019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比20XX年增长1.1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19%,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茁壮成长。20XX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10.4%。2019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0.7%。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创新指数上升到世界第十四位。教育科技发展硕果累累,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量子通信、大飞机制造等基础和前沿领域取得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XX年的10.2年提高至2018年的10.6年,教育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六是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2019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96个、博物馆5119个,分别比20XX年末增加120个、2050个。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8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48%,比20XX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全年健身日益普及,2019年有近4亿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竞技体育成绩斐然,20XX2019年我国运动员共获得808个世界冠军。“欢乐春节”“中国文化年(节)”等文化品牌活动遍及全球,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七是基本公共服务持续加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初步构建起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民生保障能力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健康中国建设扎实推进。2019年末,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数比20XX年末增长52.1%。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20XX年的74.8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推进,20XX2019年中央财政累计支持73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019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达到39.8、48.9平方米。八是生态文明建设呈现新气象。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所在。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宜居生态,绿色发展进程加快。2019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XX年下降24.6%。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2.0%;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74.9%,比20XX年提高8.9个百分点。生态保护修复全面加强。2019年底,全国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4个。2019年,完成造林面积739万公顷,比20XX年增长25.3%;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22.96%。九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标志。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积极扩就业增收入促消费,14亿中国人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脱贫攻坚成就举世瞩目,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XX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末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降至0.6%。20XX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1%,快于同期人均GDP年均增速。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2019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28.2%;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达35.3辆,比20XX年增长1.1倍。二、攻坚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须加快补短板行百里者半九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短板问题必须正确认识,若干领域还需要啃一些“硬骨头”,一些地方还有“最后一公里”亟待打通。一是剩余贫困人口攻坚任务艰巨。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尚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达到45.7%,看不上病看不起病、贫困家庭孩子失学辍学、部分贫困人口仍住危房等问题突出。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客观存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均位于中西部,贫困人口较为集中,是“短板中的短板”。2019年末,按现行农村贫困标准测算,超过90%的农村贫困人口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仍落后于东部地区。2019年,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相当于东部地区的66.0%、60.8%、69.4%。三是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短板犹存。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任务艰巨,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多发,少数地区水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土壤污染防治压力大。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期待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XX年我国每千人口医生数仅为2人,低于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贫困地区水电路讯等状况较差。四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还面临一些难题。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依然较大,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64,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低收入群体人数仍然较多。一些领域风险隐患有待进一步防控和化解。市场经济秩序仍需规范,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五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问题新考验。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也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工作带来新挑战。受疫情影响,一季度经济增速大幅下降,就业压力明显上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减少,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加大。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应当看到,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总体可控,有基础也有条件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弱项。我们要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力稳就业保民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并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者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