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实用详细)课件.ppt
,教 学 目 标,1、巩固课本:通过对诗歌的鉴赏,品味诗歌描写音乐的精妙之处。(重点)2、总结技巧:总结用语言表达音乐的技巧。(重点)3、能力迁移:通过同类诗歌的鉴赏,提高赏析能力。(难点),解 题,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渡河而死,其奈公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箜篌引,一天早晨,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去撑船摆渡,望见一个披散白发的疯颠人提着酒壶奔走。眼看那人要冲进急流之中了,他的妻子追在后面呼喊着不让他渡河,却已经赶不及,疯癫人终究被河水淹死了。那位女子拨弹箜篌,唱公无渡河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其声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霍里子高回到家,把那歌声向妻子丽玉作了描绘,丽玉也甚为悲伤,于是弹拔箜篌把歌声向妻子丽玉作了描绘,丽玉也甚为悲伤,于是弹拔箜篌把歌声写了下来,听到的人莫不吞声落泪。丽玉又把这个曲子传给邻居女儿丽容,名字就是箜篌引。意思是:请不要渡河,还是渡河了,然后渡河中被,死了,这太无可奈何了 常用吟此诗来讽喻对方身罹险境,却执迷不悟,苦劝不听,并警告对方再不纳谏将有严重的危险。,箜篌,箜篌:又名 “坎侯”、“空侯”,是我国古代的弹拨乐器。箜篌酷似一只顾盼生姿的大凤凰。,箜篌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认识箜篌,竖箜篌 东汉之时,由波斯(今伊朗)传入我国一种角形竖琴,也称箜篌。为避免与汉族的箜篌混同,称竖箜篌,或“胡箜篌”。,凤首箜篌 凤首箜篌在东晋时自印度传入中原,明代后失传。凤首箜篌东晋初由印度经中亚传入我国,晋曹毗箜篌赋描绘为“龙身凤形,连翻窈窕,缨以金彩,络以翠藻”。可知其是以凤首为饰而得名。,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音乐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根据古书记载和保存下来的古代壁画的图形,设计试制了几种类型的箜篌,但存在着许多不足,没有推广和流传开来。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一种新型箜篌雁柱箜篌被研制出来。它的结构比较完善、科学,音响具有民族特点,因而被推广用于音乐实践。,箜篌演奏,李贺 (790816)字长吉,唐代诗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李长吉,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有得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李贺一生以诗为业,其诗可分为4类 。 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 个人发愤抒情。 神仙鬼魅题材。 咏物等其他题材。,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 诗狂贺知章诗豪刘禹锡诗骨陈子昂,李贺仕途不顺,但很早便在诗坛扬名。传说宪宗元和二年(807),十八岁的李贺以一首雁门太守行使大诗人韩愈刮目相看: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诗中色彩瑰丽而不凝滞,气势悲壮而不衰凉,节奏沉郁而不纷乱,无怪乎韩愈一见而惊起,大为赞赏。,早熟的天赋曾使李贺心中充满浪漫的理想,南园诗中说: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浪漫的理想和困顿的现实之间的冲突,使李贺心中充满忧郁,这种忧郁又转化为一种深沉的生命意识。人生短促,光阴易逝,乃是诗歌的一大主题,李贺羸弱多病,对这一主题便尤其敏感。怀才不遇,是诗歌的又一主题,谁的理想与现实条件之间的差距越大,谁的痛苦就越深。而人在现实中屡遭挫折之后,又会更强烈地感受到生命短促、时光易逝的悲哀。因而这生命与理想的两重主题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李贺诗的主旋律。这种忧郁与激愤的情绪,渗透了李贺的大部分诗歌。他的不幸的身世及遭遇,使他的诗格调大都比较低沉。他喜欢用“鬼、泣、死、血”等字眼来寄托“哀愤孤激之思”。这使他的诗歌带上了独有的幽冷与凄婉的色彩,形成了一种奇崛冷艳、秾丽凄清的浪漫主义风格。,梦 天李 贺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李贺诗评选摘,(严羽)“太白仙才,长吉鬼才”,然仙诗、鬼诗皆不堪多见(王思任)以其哀激之思,变为晦涩之调,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写作背景,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之至文”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 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音乐之妙,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hu,y ,ch,gung,jio,chu,qi ,li ,xi o,hu ng,y ,t ,w ,sh,温馨提示:1、此诗为乐府歌行体,音韵流转自然,诵读时,应注意诗句之间的起承转合。2、此诗四次换韵,且句句用韵,可见其韵脚之密,节奏之快。,乐府歌行体,箜篌(kng hu) 女娲(w)教(jio) 神妪 (y) 瘦蛟(jio) 倚桂树(y),品 一 品,1、诵读过程中不懂的语句可参照课文 解释,也可同学间互相探讨 。,2、注意诗歌层次,整体把握诗歌内容。,3、我们鉴赏诗歌时要关注诗歌意象。请找出诗中的意象并谈谈诗人是如何描写“箜篌“演奏出来的美妙音乐的 。,提示:可从大自然的静物、动物、传说中的神人等考虑。,吴丝蜀桐张高秋,吴丝蜀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欲言音乐之美,先说乐器之精。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突出音乐的高雅。,高秋:秋高气爽,天空明亮透澈,自然看起来格外高远。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又写出了演奏的环境。 张高秋:不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更易引起联想:音乐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霄像礼花一样,起于弦上一点然后发散到长空去。,空山凝云颓不流,“响遏行云”列子 汤问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飘散在寂寞山间的闲云都为之动容,凄然停步仿佛在俯首谛听。 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此处既侧面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也指演奏者技艺高超,以实写虚,亦真亦幻。,“张”“颓”。“张”字和“颓”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形象的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的刹那情态。,薛谭学讴u于秦青,未穷青之计,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拊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返,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汤问,译文:战 国 时 期, 秦 国 的 薛 谭 向 本 国 人 秦 青 学 习 唱 歌 , 还 没 有 学 完 秦 青的 技 艺 , 就 自 以 为 完 全 掌 握 了 ,便 告 辞 回 家 。 秦青 没 有 挽 留 , 第二 天 , 在 城 郊 的 大 路 旁 为 薛 谭 饯 行 。 席 间 , 秦 青 按 着 节 拍 , 慷 慨 悲 歌 。 歌 声 振 动 林 木 , 高 入 云 霄 , 好 像 连 浮 动 的 白 云 也 在 驻 足 倾 听 。 薛 潭 于是便道 歉 要 求 回 到 秦 青 身 边 ,终身不再说起回家的事。,响遏行云,用典,江娥啼竹素女愁,音乐变得愁苦郁闷,我们仿佛听到娥皇和女英在湘江边为舜痛哭不己,泪尽,继之以血,将湘江之竹尽染绯红;又仿佛在重温素女弹奏起五十弦瑟,令人悲不自禁 从侧面写出了音乐声的感人肺腑。,面对这样出神入化的音乐,人们不仅要问,这是谁呀?能够弹奏也这么感人的音乐?有人告诉我们,这原来是李凭在国都之中弹奏箜篌。,李凭中国弹箜篌,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 诗人故意避开了叙事性的交代和直说,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描写音乐关键是化抽象为具体,李贺怎么描写李凭弹箜篌的呢?,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角度之一:侧面烘托,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玉碎,状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声之和缓。蓉泣,状其声之惨淡;兰笑,状其声之冶丽。李贺诗歌集注(王琦),“昆山玉碎”写音乐之强,表现乐声极其激昂,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凤凰叫”写音乐之弱,音乐转为如泣如诉的温婉,忧伤情绪在温婉中绵延。“芙蓉泣露”承上句,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凄惨悲抑,“香兰笑”,描写乐声转为欢快,描摹出音乐的流丽爽朗。以声类声,绘声,“昆山句”以声写声,但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乐声乍起的壮观),“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乐声的幽怨)。“芙蓉句”以形写声:“芙蓉泣露” 可以唤起残荷滴露的形象感(乐声的悲切),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琴声的欢快)。,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音乐形象,通感,琴音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夸张,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这种修辞手法叫“通感”。,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月色),角度之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清脆激越,时而幽咽时而欢快,(比喻、拟人)正面描写,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十二门:借指长安,当时的京城长安四面,每面有三个门,所以说是十二门。 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音乐具有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渗透力整个长安城仿佛只有箜篌的美妙旋律在回荡。,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紫皇: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一说:“紫皇”:道教称天上最尊的神为“紫皇”。这里用来指皇帝。) 箜篌上的那二十三根丝弦弹奏出的妙音,连天上的玉皇大帝和人间的皇帝都为之感动。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间扩大到仙府。 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那激越的声响,那憾人心肺的力量,震破了女娲所补的苍天;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新奇,出人意表,而又感人肺腑。 秋雨密密匝匝的坠落声,可以摹状乐声的急促,也可以唤起连绵不绝的忧郁形象。,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注:神妪:搜神记卷四:“永嘉中,有神现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所谓“神妪”,疑用此典。从这句以下写李凭在梦中将他的绝艺教给神仙,惊动了仙界。,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教:不但是对乐师的高度评价,更是对乐曲的无比赞赏,就是誉之为仙乐了。老、瘦:匪夷所思,极平常的字用得极生动。鱼之愈老,活动意识愈淡,而今这沉稳的老鱼居然跳起波来,可见音乐感染力之大。蛟乃龙之健者,而今瘦了,想见是大病之中或者之后,如此瘦蛟而能翩然起舞,可见音乐己使之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舞蹈完成,乐曲结束。但是,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还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把毛浸湿,也不肯离去。听众听得入了迷,曲已终而意犹未尽。,诗的情景承接着“紫皇”,在天界展开,清冷的音乐达到乐曲的高潮。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乐曲在惊天动地中结束,但是诗人又在“梦幻”中展开了一片神奇的天地。,分析小结,音乐效果,角度之三,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现实,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天上,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神山,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月宫,音乐效果,客有吹洞箫者,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比喻和侧面烘托,所用艺术手法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样,都是侧面描写,表现音乐终结后,听众却沉浸在音乐所带来的情绪中久久不能脱出。,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侧面描写,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音乐效果,通感,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话,浪漫主义,幽奇神秘的意境,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音乐情绪变化,悲伤清冷,幽怨低回,激昂,凄惨,清寒,温婉,欢快,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说说诗中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优美音乐的?,合作探究,1、侧面烘托,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3、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词采瑰丽天上人间的想象,夸张 通感的手法奇幻的比喻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活用典故虚实结合化无形为有形,浪漫主义 表现手法,凄寒冷艳的气质,艳如桃李,冷若冰霜。,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明湖居听书刘鹗,比喻和通感,琵 琶 行 白居易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比喻和通感,南朝有一则著名的讲经传说: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的鲜花纷纷坠落。李凭弹奏箜篌就有这样美妙的效果,通过李凭的生花妙笔,表现出音乐繁花似锦、万物动容的“天花乱坠”之感。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是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来写琴声,听 颖 师 弹 琴 韩 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颖师:名颖,师是僧的通称。来自天竺,元和间在长安,以弹琴著名,李贺 有听颖师弹琴歌记其事。 相尔汝:关系亲密,互称尔、汝。 未省(音醒):不懂。丝篁:丝、竹,即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冰炭置肠:冰极冷,炭(火)极热,指两种相反的情感剧烈冲击。 开头即紧扣“听弹琴”展现音乐境界。前两句写琴声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切切私语,互诉衷肠。 三、四句写琴声骤变昂扬,有如勇士冲锋陷阵,杀声震宇。五、六句又由刚转柔,宛转悠扬,呈起伏回荡之姿。 琴声飘忽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七、八句形容在一片和声泛音中主调高扬,怡似百鸟喧啾声中忽有凤凰引吭长鸣。 九、十句摹写声调由高滑低,戛然而止,就像攀登险峰,在再也无法升高分寸的时候突然失足跌落,直跌到谷底。 以上十句,连用贴切生动的比喻,把飘忽多变的乐声转化为绘神绘色的视觉形象,并且准确地表现了乐曲蕴含的 情境。诗人在运用不同比喻时还善于配合相适应的语音,更强化了摹声传情的效果。,以下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既对复杂多变的琴声起侧面烘托作用,又含蓄地传达了自己的某种情感共呜,加强了全诗的抒情性。 听琴而“起坐在一旁”忽而站起,忽而坐下顾不得对“一旁”的弹琴者有无干扰;仅五个字,便以形传神,通过听琴者情感波涛的剧烈变化,烘托了琴声的波澜叠起、变态百出。前面写琴声由高滑低而用“跻攀分寸不得上,失势一落千丈强”的比喻,此时诗人“推手遽止之”,不让颖师再弹下去,而自己的反应却是“湿衣泪滂滂”,表明正是这种情境触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因受谗言被降为右庶子以后。仕途“跻攀”,“分寸”之升,已极艰辛,而一旦“失势”,即“一落千丈”。由琴声而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原是很自然 的。 此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各有独创性而异曲同工,都是摹声传情的杰作。,对比阅读,艺术手法:李凭箜篌引 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侧面烘托),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 笑”两句(正面描写)。琵琶行 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纱湿”为侧面烘托。听颖诗弹琴 前十句运用形象的比喻摹写琴身的起落变化,并且描摹出音乐所表现的意境,是直接描写;后八句用抒情表达听琴的感受,是侧面烘托。,风格李凭箜篌引 李贺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琵琶行 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述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听颖诗弹琴 前十句写琴声,后八句写诗人的听乐感受,至于琴声引发了怎样的人生体验,并未直言,因此此诗风格悲怆含蓄。,练一练,听高山流水,请大家试着用文学语言把听这段音乐的感受描写出来。提示:可注意演奏过程的旋律高低变化。,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俞伯牙所念(想),钟子期必得之。俞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魏乎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流水”钟子期死,俞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练一练,1、开始时声调较舒缓,音色很柔美,像白云飘过天际,留下些飘飘渺渺的痕迹,又似迎风微拂的柳枝。,2、后曲子渐渐转为优美、明快的格调,就像许多线条一样的流水,和着鸟儿的欢唱虫子的鸣叫而缓缓流下、圆润而细腻、让人陶醉。,3、然后一个清越似百灵鸟的啼叫声一样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像刚刚经过千山万水的阻隔终于汇集成一支跳跃的音符,有着冲破阻力的自豪。,4、尔后,流水渐深,如细丝般润物无声,似乳燕呢喃,如蟋蟀低吟,然后融会成一个旋涡,越游越远。直到偶尔听到一丝美的旋律。,练一练,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哦. 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呀啦索. 那可是青藏高原,是谁日夜遥望着蓝天是谁渴望永久的梦幻难道说还有赞美的歌还是那仿佛不能改变的庄严哦. 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呀啦索. 那就是青藏高原呀啦索. 那就是青藏高原.,听青藏高原,请大家试着用文学语言把听这段音乐的感受描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