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知行合一》课件.ppt
-,主题班会:,知行合一,-,知:知道,知识,认识,行:做到,做好,实践,-,何为知行合一?,-,王守仁,-,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就是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知行合一,-,想做,却做不好!,知道,但是不去做!,态度问题,能力问题,-,讨论: 在生活当中,有哪些事情我们明知道是错的,但是还是做了呢?,-,讨论: 如果我们不去了解就贸然行动,会产生什么后果?,-,知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 【明】王阳明(王守仁),-,“知”“行”,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他说:“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他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高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高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在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说,封建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封建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封建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针对朱学而发,与朱熹的思想对立。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都主张“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能实贱行。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为了救朱学之偏。,-,王守仁认为:懂得道理是重要的,但实际运用也是重要的!要想实现崇高伟大的志向,必须有符合实际、脚踏实地的方法。这绝不仅仅是一句话,而是一种高深的 处事和生活智慧,足以使人受用终身,所以它看起来很容易明白,实际上很不容易明白。 所以学习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会让你一生受用无穷。,-,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知,行,善,-,上善者,知行合一,-,怎么做?,一个人要做到“知行合一”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体贴和理解父母”,写文章时可以信手拈来,但实际行动却十年九不遇,态度上也反复无常。也懂得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但仍然有时会暴跳如雷,说出尖酸刻薄的话语,事后想来则后悔莫及。关于时间和自我管理,更是说起来头头是道,而做起来则随心所欲。因此说,知行合一是需要历炼的。,-,年轻人的困惑,每个年轻人都有过这样的痛苦经历:刚步入社会的时候,满怀抱负想要改变这个世界,却发现自己一直被教育灌输的是一套思想,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却是另外一套准 则。所以面对残酷的社会,是坚持理想抱负,被排挤打压,甚至成为先烈,还是随波逐流呢? 面临社会的残酷后,很多人开始怀疑自己:大家读的都是一样的圣贤书内容,强者如云,凭什么自己能胜出?所以就放弃了追求。,-,“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真 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之主意,行是知之功夫。,-,得到什么?,知行合一给我们的启示是:所有的成功都来自行动,只有行动才能改变你自己。,-,口号,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谢谢大家!,说的再多不行动都是空谈, 重在同学们将此付诸实践,我希望同学们不把这次主题班会仅仅看作是个形式,能借此机会真真的用心改正曾经那些不良的习惯。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 少走错路,能顺顺利利的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