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第五章测量误差理论PPT课件.ppt
测量学 第3章 角度测量,第五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测量学 第3章 角度测量,1 测量误差概念,一、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仪器,人,外界环境,观测条件,相同,不同,等精度观测,不等精度观测,测量学 第3章 角度测量,二、测量误差分类,系统误差,偶然误差,误差的大小及符号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误差的大小及符号都表现出偶然性,即从单个误差来看,其大小及符号没有规律,但从大量误差的总体来看,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粗差,即错误,测量学 第3章 角度测量,三、误差处理原则,粗差,舍弃含有粗差的观测值,并重新进行观测,系统误差,按其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加以改正、抵消和削弱,偶然误差,根据偶然误差特性合理进行闭合差的调整,减少其影响,测量学 第3章 角度测量,四、偶然误差的特性,真误差,测量学 第3章 角度测量,测量学 第3章 角度测量,在一定的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度;(有界性),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要多;(密集性、区间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符号的规律),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大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近于零;(抵偿性),测量学 第3章 角度测量,测量学 第3章 角度测量,正态分布曲线(或高斯分布曲线),是观测误差的标准差(或称均方差),测量学 第3章 角度测量,2 评定精度的标准,一、中误差,测量学 第3章 角度测量,测量学 第3章 角度测量,中误差的绝对值 m 与相应观测值 D 之比,二、相对误差,测量学 第3章 角度测量,三、极限误差,测量中通常取2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许误差,即容=2m 。,极限误差的作用:区别误差和错误的界限。,测量学 第3章 角度测量,3 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一、算术平均值,假设某未知量的真值为X则观测值的真误差为i X Li (i1,2,n),测量学 第3章 角度测量,将上相加式并除以n,得到,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多时,等号左边趋近于零,也就是说算术平均值趋近于真值。,但是,实际中不可能进行无限次观测,因此把有限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未知量的最或是值(最或然值)。,测量学 第3章 角度测量,二、观测值的改正值,算术平均值与观测值之差,称为观测值的改正值,通常以v来表示,将上式两端取和,得,又因为,v0,测量学 第3章 角度测量,三、按观测值的改正值计算中误差,观测值的真误差: iXLi(i1,2,n) 观测值的改正数: vixLi (i1,2,n) 将上面两式相减,可得ivi(Xx) (i1,2,n),测量学 第3章 角度测量,再将上面各式分别自乘并取和,得vv2v(Xx) n(Xx)2 vvn(Xx)2,取上面各式总和,并顾及v0n(Xx),上式中,测量学 第3章 角度测量,由于1、2n是偶然误差列,故12,13n1n也具有偶然误差的性质,根据偶然误差第四个特性,当n趋于无穷大时,其总和应该趋近于零。因此,上式右边第二项可忽略不计。,带入前面的公式得,测量学 第3章 角度测量,即,上式即为按观测值改正值计算观测值中误差公式,也成为白塞尔公式,测量学 第3章 角度测量,5 误差传播定律,设有一般函数 Zf(x1,x2,xn)式中:x1,x2,xn为可直接观测的未知量,Z为待求的未知量。设xi的观测值为li(i1,2,n),其相应的真误差为xi。由于xi的存在,使函数Z亦产生相应的真误差Z。将上式全微分,得到,测量学 第3章 角度测量,将上式全微分,得到,令 (i1,2,n),则上式为,因为误差xi及Z都很小,所以上式中,可用Z取代dZ,用xi取代dxi;,测量学 第3章 角度测量,ZF1x1F2x2Fnxn,为了求得观测值和函数之间得中误差的关系,假设对xi进行了k次观测,则可写出k个类似上面的函数式,Z(1)F1x1(1)F2x2(1)Fnxn(1) Z(2)F1x1(2)F2x2(2)Fnxn(2) Z(k)F1x1(k)F2x2(k)Fnxn(k),将以上各式平方后再求和,得到,测量学 第3章 角度测量,上式两边各除以k 得,由偶然误差的正负抵偿性可知,测量学 第3章 角度测量,所以上式可写为,上式又可写为,根据中误差的定义,上式可写为,测量学 第3章 角度测量,【例】某段距离丈量了n次,各次观测值的中误差分别为m1,m2,mn,求其算术平均值L的中误差M。,【解】设观测值为l1,l2,ln,则,将上式取微分得,测量学 第3章 角度测量,根据前面推导的公式,可得,假设各观测值都是等精度观测,则有 m1m2mnm,于是,上式可写为,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