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的法治观课件.ppt
法家的法治观,法家之特点,先秦四大家之殿 产生于春秋时代 纯粹之政治学说 由实践而至理论,法家人物及其时代,春秋中期:管仲 末期:子产 邓析 战国初期:李悝 吴起 中期:商鞅 申不害 慎到 末期:韩非 李斯,法家人物及其时代,春秋中期:管仲 末期:子产 邓析 战国初期:李悝 吴起 中期:商鞅 申不害 慎到 末期:韩非 李斯,法家人物及其时代,春秋中期:管仲 末期:子产 邓析 战国初期:李悝 吴起 中期:商鞅 申不害 慎到 末期:韩非 李斯,法家思想之演变,早期:礼法并用中期:一断于法晚期:法术并用,第五章 法家的法治观,第一节 商鞅(前390前338),商鞅变法:参考资料,电视剧大秦帝国,第五章 法家的法治观,第一节 商鞅(前390前338)第二节 韩非(前280前233),老子对后世的影响,超脱 庄子 老子 世故 韩非,商韩之比较,商鞅重法,韩非重术。 商鞅重制民,韩非重驭臣。 商鞅有事功,韩非无事功。,第二节 韩非,A.思想基础B.理论体系,第二节 韩非,A.思想基础 一、性恶 二、尊君 三、废私,第二节 韩非,A.思想基础 一、性恶,性恶:唯利是图,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韩非子备内),性恶论古已有之,道心惟微,人心惟危。 (尚书大禹谟),韩非论夫妻关系,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 爱则亲,不爱则疏。(韩非子备内),韩非论平民夫妻关系,卫人有夫妻祷者而祝曰:“ 使我无故, 得百束布。” 其夫曰:“ 何少也?” 对曰:“益是,子将以买妾。” (韩非子六微),韩非论贵族夫妻关系,丈夫年五十而好色未解也,妇人年三十而美色衰矣。以衰美之妇人事好色之丈夫,则身见疏贱,而子疑不为后。此后妃夫人之所以冀其君之死者也。(韩非子内备),传统观念中的夫妻关系,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周易序卦传) 人伦之始 人道之大伦,韩非论亲子关系,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产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 (韩非子六反),韩非论君臣关系,人臣之与其君非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 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韩非子内备)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劳而爵禄,臣利在无功而富贵。 (韩非子孤愤),韩非论畜臣,夫驯鸟者,断其下翎焉。断其下翎则必恃人而食,焉得不驯乎?夫明主畜臣亦然,令臣不得不利君之禄,不得不服上之名。夫利君之禄,服上之名,焉得不服?(韩非 子外储说右上)势不足以化,则除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性恶:严刑峻法,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韩非子显学),第二节 韩非,A.思想基础 一、性恶 二、尊君,法家诸子尊君思想之异同,管仲:尊君顺民商鞅:尊君抑民韩非:尊君抑臣,第二节 韩非,A.思想基础 一、性恶 二、尊君 三、废私,法家: “大公无私”,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矣。私者,所以乱法也。 (韩非子诡使),为国谋,善;为己谋,拙。 善处事而不善处人。,第三节 韩非,A.思想基础 一、性恶 二、尊君 三、废私 1.非私德 2.禁私学 3.削私门,第二节 韩非,A.思想基础B.理论体系 一、处势 二、任法 三、用术,势、法、术之关系,自然之势 信赏 势 法 必罚 人设之势 责效 术 防奸,第二节 韩非,A.思想基础B.理论体系 一、处势,势的作用,君之所以为君者,势也。(管子法法)鱼不可以脱于渊。(韩非子喻老)势重者,人君之渊也。君人者势重于人臣之间,失则不可复得也。简公失之于田成,晋公失之于六卿,而邦亡身死。(韩非子喻老),势的特点:尚力不尚理,贤人屈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贤者,则权重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韩非子难势)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故明君务力。 (韩非子显学),势的特点:尚力不尚理,Might is right .,自然之势与人为之势,虎能服狗者,爪牙也。使虎释其爪牙而使狗用之,则虎反服于狗矣。(韩非 子二柄)明主者不恃其不我叛也,恃吾不可叛也;不恃其不我欺也,恃吾不可欺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势法术之关系,自然之势 信赏 势 法 必罚 人设之势 责效 术 防奸,第二节 韩非,A.思想基础B.理论体系 一、处势 二、任法,任法,法虽不善,犹愈于无法抱法处势,中主可治恃赏罚而不恃人之自善一断于法以刑去刑令尊于君任法胜于爱民任法可无为而治布法壹教法与时移,任法(一):法虽不善,犹愈于无法,法虽不善,犹愈于无法,所以一人心也。夫投钩以分财,投策以分马,非钩策为均也,使得美者不知所以美,得恶者不知所以恶,所以塞愿望也。(慎子威德),任法(二):抱法处势,中主可治,废势背法而待尧舜,尧舜至乃治,是千世乱而一治也。抱法处势而待桀纣,桀纣至乃乱,是千世治而一乱也。中者上不及尧舜,而下亦不为桀纣。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韩非子难势),任法(三):恃赏罚而不恃人之自善,人之情性,贤者寡而不肖者众。 (韩非子难势)民之性,恶劳而乐迭。(韩非子心度)喜利畏罪,人莫不然。(韩非子难二),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显学),任法(四):一断于法,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管子明法)明主慎法制。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商君书君臣),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害法。(韩非子靳令)人主使人臣,虽有智能不得背法而专制,虽有贤行不得逾功而先劳,虽有忠信不得释法而不禁。(韩非子南面),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若其无法令而可以接诈应变、生利揣事者,上必采其言而责其实。言当则有大利,不当则有重罪。(韩非子问辩),任法(五):以刑去刑,求过不求善,借刑以去刑。(商君书开塞)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商君书画策),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第74章)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任法(六):令尊于君,明君置法以自治,立仪以自正也。 禁胜 于身,则令行于民矣。(管子法治)不为君欲变其令,令尊于君。(管子法治)有道之君,善明设法而不以私防者也。而无 道之君,既已设法则舍法而行私者也。 为人君者弃法而好行私,谓之乱。(管子君臣),任法(七):任法胜于爱民,不为爱民而亏其法,法爱于民。(管子法 法)严刑重罚者,民之所恶也,而国之所以治也;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危也。(韩非子奸劫弑臣),秦大饥,应侯请曰:“ 五苑之草蓍、蔬菜、橡果、枣栗足以活民。请发之。” 昭襄王曰:“ 吾秦法,使民有功而受赏,有罪而受诛。今发五苑之蓏蔬枣草者,使民有功与无功俱赏也。夫使民人功与无功俱赏者,此乱之道也。 夫生而乱,不如死而治。大夫其释之。”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慈母之于弱子也,爱不可为前。然而弱子有僻行使之随师,有恶病使之事医。不随师则陷于刑,不事医则疑于死。慈母虽爱,无益于振刑救死,则存子者非爱也。母不能以爱存家,君安能以爱持国?(韩非子八说),为人所恨 为有所爱 为人所惧摘自:君主论第十七章 作者:意 马基雅维里(14961527),任法(八):任法可无为而治,名正法备,则圣人无事。(管子白心)明君无为于上,群臣悚惧乎下。 (韩非子主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元德。(老子 第10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老子 第17章),任法(九):布法壹教,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韩非子难三)以吏为师。(韩非子五蠹),诸官吏及民有问法令之所谓也于主法令之吏,皆各以其故所欲问之法令明告之。各为尺六寸之符,明书年月日时所问法令之名以告吏民。主法令之吏不告及之罪,而法令之所谓也,皆以吏民之所问法令之罪各罪主法令之吏。 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又不敢犯法。(商君书定分),任法(十):法与时移,时移而法不易者乱,能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 (韩非子心度)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 因为之备。(韩非子五蠹),第二节 韩非,A.思想基础B.理论体系 一、处势 二、任法 三、用术,术与势,国者,君之车也;势者,君之马也。无术以御之,身虽劳犹不免乱;有术以御之,身处佚乐之地,又致帝王之功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术与法,法者,编著之图藉,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术者,藏之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韩非子难三),法术之异,法之对象为民,术则专为臣设; 法当君臣共守,术则君主独用; 法为公布之律文,术为深藏暗运之计谋。,法术之作用,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韩非子定法)主用术则大臣不得擅断,近习不敢卖重;官行法则浮萌趋于耕农,而游士危于战阵。则法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也。(韩非子和氏),鱼不可以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 第三十六章),术治概要,别君臣去仁义削私门勿专信善韬晦辨名实质镇固除阴奸,别君臣,法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也。(韩非子和氏)上下一日百战。(韩非子扬权)知臣主之异利者王,以为同者劫,与共事者杀。(韩非子八经),去仁义,仁暴者,皆亡国者也。(韩非子八说)行义示则主威分,慈仁听则法制毁。 (韩非子八经)有道之主不求清洁之吏,而务必知之术。(韩非子 八说),孟献伯相鲁,堂下生藿藜,门外长荆棘。食不二味,坐不重席。进无衣帛之妾,居不粟马,出不从车。叔向闻之,以告苗贲皇。贲皇非之曰:“是出主之爵禄以附下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削私门,人主之所以身危国亡者,大臣太贵,左右太威也。(韩非子人主)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贵臣者,爵尊而官大也;重臣者,言听而力多者也。(韩 非八说)人主有五壅:臣闭其主曰壅,臣制财利曰壅,臣擅行令曰壅,臣得行义曰壅,臣得树人曰壅。(韩非子主道),当途之人擅要事,则外内为之用矣。是以诸侯不因则事不应,故敌国为之颂;百官不因则不进,故群臣为之用;郎中不因则不得近主,故左右为之匿;学士不因则养禄薄礼卑,故学士为之谈也。(韩非子孤愤),子罕谓宋君曰:“ 庆赏赐予者民之所好也,君自行之;诛罚杀戮者民之所恶也,臣请当之。” 于戮细民而诛大臣,君曰:“ 与子罕议之。” 居期年,民知杀生之命制于子罕也,故一国归之焉。故子罕劫宋君而夺其政法,不能禁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勿专信,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矣。(韩非子备内)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韩非子备内),善韬晦,明主务在周密。(韩非子内储说)明主观人,不使人观己。(韩非子观行),去好恶 善韬晦 匿智巧,善韬晦:去好恶,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韩非子二柄)其无欲见,人伺之;其有欲见,人饵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去好去恶,群臣见素。(韩非子二柄),善韬晦:匿智巧,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韩非子主道)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论语 泰伯),辨名实,明主治吏不治民。(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为人臣者陈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专以其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故群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则罚。非罚小功也,罚功不当名也。群臣其言小而功大者,亦罚。非不悦大功也,以为不当名也害甚于有大功,故罚。(韩非子二柄),昔者韩昭侯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悦,问左右曰:“ 谁加衣者?” 左右对曰:“ 典冠。” 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非不恶寒也,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也。(韩非子二柄),质镇固,其位至而任大者以三节持之:曰质,曰镇,曰固。亲戚妻子,质也;爵禄厚而必,镇也;参伍责怒,固也。贤者止于质,贪饕化于镇,奸邪穷于固。 (韩非子八经),除阴奸,赏之誉之不劝,罚之毁之不畏,四者加焉不变,则其除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名实当则径之;生害事死伤名,则行饮食;不然而与其仇。此谓除阴奸也。 (韩非子八经),推行法术之后果,作法自毙 用术自毙,前359年,商鞅变法前338年,商鞅被杀前233年,韩非被杀前221年,秦灭六国前213年,焚书事件前212年,坑儒事件前209年,陈胜起义前208年,李斯被杀前207年,赵高杀二世前207年,子婴杀赵高前207年,刘邦入咸阳前207年,项羽杀子婴,屠烧咸阳,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孟子离娄上),毛泽东论秦始皇,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毛泽东 读封建论 呈郭老),孔子论法家之失,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梁启超论法家之失,他们主张法律万能,结果成了君主万能。这是他们最失败的一点。因为有这个漏洞,所以这个主义不惟受别派的攻击而无从辩护,连他本身也被专制君主破坏尽了。我们要建设现代的政治,一面要采用法家的根本精神,一面要对于他的方法条理加以修正才好。(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256页),法治主义之弊端,强调国家权力,无视个人自由。过于机械,妨碍个性发展。民有争心,免而无耻。刻薄寡恩,不堪忍受。思想卓越而忽视制度保障。 善谋国而不善谋私,善处事而不善处人。,休与小人仇雠,小人自有对头; 休向君子谄媚,君子原无私惠。 (菜根谭概论),后世政治思想概述,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二者交相资,而罔不托之于孔。(谭嗣同仁学),专制秘诀,阳儒阴法阳儒阴术,李宗吾厚黑学:专制秘诀,厚如城墙,黑如木炭。厚而无形,黑而无色。,第六章 课程小结,一、诸子政治思想之共性二、诸子政治思想之比较三、中西政治差异之根源 四、对同学们的几点希望,诸子政治思想之共性,敬奉天道 尊从君长 以天下为己任 思想超前而制度落后,诸子政治思想之比较,道家:温和的理想主义儒家:温和的现实主义墨家:极端的理想主义法家:极端的现实主义,中西政治差异之根源(一),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大一统专制传统,西方则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大一统的社会多因缺少变革的动力而在政治上趋向保守,而分裂的社会则正好相反。,中西政治差异之根源(二),中国大一统的专制传统,不容忍不同的政见与政体。而古希腊各城邦不同政体并存(如雅典的极端民主,斯巴达的军事专制),并由此形成西方的民主传统与共和理想。,中西政治差异之根源(三),中国人因长期专制而盲从甚至神化君主,故强调绝对服从。西方人则因信奉上帝 而视一切人为罪人,故强调相互制约。,对同学们的几点希望,关心政治 融会中西 读史阅人 客观评价 韬光养晦 择善而从,